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普通生态学
普通生态学

普通生态学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博主编
  • 出 版 社: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810151053
  • 页数:299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下一篇:植物之种子
《普通生态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生态学的定义 1

第二节 生态学发展简史 2

第三节 生态学的分支 7

第四节 生态学参考书 9

一、普通生态学教科书 9

二、其它生态学教科书 11

三、研究方法参考书 13

第五节 生态学杂志简介 14

一、查阅杂志的工具书 14

二、杂志 16

第二章 生物的环境 20

第一节 能量环境—太阳辐射 20

第二节 物质环境 22

一、岩石圈 22

二、大气圈 23

三、水圈 25

第三节 生物圈 27

第四节 生态因子的类型与限制因子 28

一、生态因子的类型 28

二、限制因子 29

第三章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1

第一节 生物种的概念 31

第二节 耐性限度与生态幅 32

一、耐性限度 32

二、生态幅 35

第三节 生物的周期性 36

一、光周期现象 36

二、温周期现象 40

三、物候学 42

第四节 起限制作用的重要的非生物因子 44

一、太阳辐射 44

二、温度 45

三、水分 49

四、气候图解 51

第四章 种群 53

第一节 种群及其一般特征 53

一、种群的概念 53

二、种群的一般特征 53

第二节 种群的数量及其动态 58

一、生命表和存活曲线 59

二、种群的内禀增长率 62

三、种群的增长 66

四、种群数量的变动与相对稳定性 71

第三节 种群的群体行为与空间格局 74

一、隔离与领域性isolation和territoriality 74

二、群聚与分散aggregation和dispersal 74

三、种群的空间格局Pattern或dispersion 75

四、格局规模 77

第四节 生态对策 78

第五章 种内关系与种间关系 82

第一节 种群内部的密度关系 82

一、密度与产量 82

二、密度与死亡率 84

第二节 种间关系 85

一、竞争competition 86

二、它感作用Allelopathy 93

三、捕食作用predation 94

四、寄生与共生parasitism and symbiosis 95

五、协同进化coevolution 97

第六章 生物群落 99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概念 99

一、生物群落的定义 99

二、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100

三、对群落的不同认识 101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102

一、区系成份 102

二、生态成份 103

三、群落成员型 103

第三节 群落中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104

一、登记种类组成的方法 104

二、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106

三、种的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 111

四、种间关联 115

五、群落的综合特征 117

第四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 119

一、植物的生活型 119

二、生物群落的成层现象 121

三、层片Synusia 122

四、群落的水平结构 123

五、群落的外貌与季相 124

第五节 群落交错区 124

第七章 生物群落的动态 126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季节动态 126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年变化 127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 129

一、演替的概念 129

二、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 129

三、演替的基本类型 131

四、演替的实例 132

五、演替顶极 132

第八章 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135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分类 135

一、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系统和单位 136

二、法瑞学派群落分类 137

三、英美学派群落分类 138

四、群落分类中的数量方法 140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排序 164

一、间接梯度分析 165

二、直接梯度分析 167

第九章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170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概念 170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70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类型 172

第四节 食物链与营养级位 174

第十章 生态系统中的能流 177

第一节 热力学定律 177

第二节 第一性生产初级生产 178

一、概述 178

二、第一性生产力的水平 179

三、第一性生产力的分布格局 182

第三节 第二性生产次级生产 184

第四节 生态金字塔 188

第五节 生态效率 190

第六节 生态系统能量学 192

第十一章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95

第一节 物质循环的一般特点 195

第二节 养分循环概述 196

一、营养物质的输入与输出 196

二、物质循环的一般过程 198

第三节 水循环 202

一、全球性水循环 202

二、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 203

三、人类活动与水循环 204

第四节 几种重要元素的循环 204

一、碳循环 204

二、氮循环 205

三、磷循环 207

四、硫循环 208

第五节 有毒有害物质的循环 210

第十二章 生态系统的发展与平衡 215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发展 215

一、一般概念 215

二、演替的趋势 216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进化 223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平衡 224

一、与生态平衡有关的几个概念 224

二、生态平衡 225

三、关于生态平衡的几点说明 226

第十三章 系统生态学 229

第一节 关于系统理论 229

一、系统的概念 229

二、系统的类型 229

三、反馈feedback 231

四、模型 231

五、系统的稳定状态steady state 233

第二节 系统生态学 233

一、建立系统模型的一般步骤 234

二、建立系统模型的方法 235

三、系统分析举例 237

第十四章 地球上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 241

第一节 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布模型 241

一、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 241

二、陆地生态系统的水平分布格局 242

三、陆地生态系统的垂直分布格局 245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245

一、热带雨林 246

二、常绿阔叶林 248

三、落叶阔叶林 249

四、北方针叶林 251

第三节 草地生态系统 252

第四节 荒漠生态系统 256

第五节 海洋生态系统 257

一、海洋环境概述 257

二、海洋生物的分布 258

三、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260

第六节 淡水生态系统 262

第十五章 自然资源生态学 265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概念 265

一、自然资源的定义 265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265

三、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要量 266

第二节 能源 266

一、能源的重要性 266

二、能源与农业 268

三、能源的供应与消费 269

四、能源利用的生态对策 272

第三节 可更新资源的利用 273

一、农田与粮食生产 273

二、森林资源 278

三、草场的利用 279

第四节 自然资源保护 282

一、背景 282

二、自然资源保护的主要目标 283

三、自然保护区 283

第五节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286

一、遥感应用 286

二、地理信息系统 293

参考文献 29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