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实用针灸美容
实用针灸美容

实用针灸美容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长青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学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7727378
  • 页数:31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面介绍了影响美容的各科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从发病机理、症候分型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讲解。
《实用针灸美容》目录

第一章 针灸美容概述 1

第一节 针灸美容发展简史 1

第二节 针灸美容的原理及特点 6

一、针灸美容的原理 6

二、针灸美容的治法特点 7

三、针灸美容美体的作用特点 8

第三节 经络与美容的关系 9

一、形神与经络 9

二、气血与经络 9

三、头面与经络 9

四、皮肤与皮部 10

第四节 传统医学对损容性疾病的认识 10

一、病因 10

二、病机 14

三、辨证 17

第二章 美容针灸腧穴 25

第一节 腧穴的定位 25

一、骨度分寸法 25

二、体表标志法 26

三、手指比量法 27

四、简易取穴法 28

第二节 手太阴肺经经穴 28

尺泽(LU5) 29

孔最(LU6) 30

列缺(LU7) 30

经渠(LU8) 30

太渊(LU9) 31

鱼际(LU10) 31

少商(LU11) 32

第三节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 32

商阳(LI1) 33

二间(LI2) 33

三间(LI3) 34

合谷(LI4) 34

偏历(LI6) 35

手三里(LI10) 36

曲池(LI11) 36

手五里(LI13) 38

臂臑(LI14) 38

禾髎(LI9) 39

迎香(LI20) 40

第四节 足阳明胃经经穴 40

承泣(ST1) 41

四白(ST2) 42

巨髎(ST3) 42

地仓(ST4) 43

大迎(ST5) 43

颊车(ST6) 44

下关(ST7) 44

头维(ST8) 45

梁门(ST21) 45

关门(ST22) 46

太乙(ST23) 46

天枢(ST25) 46

水道(ST28) 47

归来(ST29) 47

足三里(ST36) 48

上巨虚(ST37) 49

下巨虚(ST39) 49

丰隆(ST40) 50

内庭(ST44) 50

厉兑(ST45) 51

第五节 足太阴脾经经穴 51

隐白(SP1) 52

大都(SP2) 52

太白(SP3) 53

三阴交(SP6) 53

漏谷(SP7) 54

地机(SP8) 55

阴陵泉(SP9) 55

血海(SP10) 55

大横(SP15) 56

大包(SP21) 56

第六节 手少阴心经 57

少海(HT3) 58

通里(HT5) 58

阴郄(HT6) 59

神门(HT7) 59

少府(HT8) 60

少冲(HT9) 60

第七节 手太阳小肠经经穴 61

后溪(SI3) 61

支正(SI7) 62

颧髎(SI18) 62

听宫(SI19) 63

第八节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 63

睛明(BL1) 64

攒竹(BL2) 65

天柱(BL10) 65

风门(BL12) 66

肺俞(BL13) 66

厥阴俞(BL14) 67

心俞(BL15) 67

膈俞(BL17) 68

肝俞(BL18) 69

胆俞(BL19) 69

脾俞(BL20) 70

胃俞(BL21) 70

三焦俞(BL22) 71

肾俞(BL23) 72

气海俞(BL24) 72

大肠俞(BL25) 73

关元俞(BL26) 73

委中(BL40) 74

膏肓(BL43) 74

阳纲(BL48) 75

承山(BL57) 75

昆仑(BL60) 76

第九节 足少阴肾经经穴 77

涌泉(KI1) 77

太溪(KI3) 78

照海(KI6) 78

复溜(KI7) 79

阴谷(KI10) 80

横骨(KI11) 80

肓俞(KI16) 81

第十节 手厥阴心包经经穴 81

曲泽(PC3) 82

间使(PC5) 82

内关(PC6) 83

大陵(PC7) 83

劳宫(PC8) 84

第十一节 手少阳三焦经经穴 84

外关(TE5) 85

支沟(TE6) 86

翳风(TE17) 86

角孙(TE20) 87

耳门(TE21) 87

耳和髎(TE22) 88

第十二节 足少阳胆经经穴 88

瞳子髎(GB1) 89

本神(GB13) 89

阳白(GB14) 90

风池(GB20) 90

带脉(GB26) 91

风市(GB31) 92

阳陵泉(GB34) 92

光明(GB37) 93

足临泣(GB41) 93

侠溪(GB43) 94

第十三节 足厥阴肝经经穴 94

行间(LR2) 95

太冲(LR3) 95

曲泉(LR8) 96

第十四节 督脉经穴 97

腰俞(DU2) 97

命门(DU4) 98

神道(DU11) 98

大椎(DU14) 99

百会(DU20) 100

上星(DU23) 100

水沟(DU26) 101

第十五节 任脉经穴 101

曲骨(RN2) 102

中极(RN3) 102

关元(RN4) 103

石门(RN5) 103

气海(RN6) 103

神阙(RN8) 104

水分(RN9) 104

下脘(RN10) 105

建里(RN11) 105

中脘(RN12) 105

上脘(RN13) 106

膻中(RN17) 106

天突(RN22) 107

廉泉(RN23) 108

承浆(RN24) 108

第十六节 奇穴 109

四神聪(EX-HN1) 109

印堂(EX-HN4) 109

鱼腰(EX-HN5) 110

太阳(EX-HN6) 110

上迎香(EX-HN9) 111

牵正(EX-HN12) 111

夹承浆(EX-HN13) 111

耳尖(EX-HN19) 112

翳明(EX-HN20) 112

安眠(EX-HN21) 112

脐中四边(EX-CA2) 113

颈百劳(EX-B3) 113

夹脊(EX-B14) 114

腰眼(EX-B10) 114

胆囊穴(EX-LE) 115

第三章 其他美容保健治法 117

第一节 保健美容梅花针 117

一、健脾养心 117

二、增肥丰形 117

三、除皱纹 117

第二节 保健美容刮痧术 118

一、毛发保养 118

二、皮肤美容 118

三、缓解疲劳 119

第三节 保健美容艾灸术 119

一、毛发保养 119

二、皮肤保养 119

三、形体保养 120

四、消除疲劳 120

第四节 保健美容穴位敷贴术 120

一、毛发保养 120

二、皮肤保养 120

三、消除疲劳 120

第五节 保健美容拔罐 121

一、乌发固齿,延年抗衰 121

二、美体美肤,活血排毒 121

三、强身健体,消除疲劳 121

第六节 体质与美容 121

一、平和质 122

二、阴虚质 123

三、阳虚质 125

四、气虚质 126

五、痰湿质 128

六、湿热质 129

七、瘀血质 131

第四章 损容性病证治疗 133

一、眼袋 133

二、口臭 134

三、面黑 137

四、皱纹 138

五、多毛 141

六、脱发 142

七、肥胖 148

八、消瘦 150

九、黑眼圈 152

第五章 损容性疾病治疗 157

第一节 皮肤科疾病 157

一、头面疖肿 157

二、颜面疔疮 159

三、痤疮 161

四、黄褐斑 165

五、雀斑 168

六、酒齄鼻 170

七、毛囊炎 171

八、头癣 172

九、神经性皮炎 174

十、斑秃 176

十一、狐臭 177

十二、扁平疣 179

十三、寻常疣 180

十四、银屑病 181

十五、白癜风 183

十六、荨麻疹 186

十七、带状疱疹 188

十八、手足皲裂 191

十九、冻疮 192

二十、甲癣 193

二十一、皮脂溢出 195

二十二、脂溢性皮炎 197

二十三、化状品皮炎 199

第二节 五官科疾病 203

一、斜视 203

二、上胞下垂 206

三、眼睑振跳 208

四、急性结膜炎 210

五、麦粒肿 213

第三节 神经科疾病 215

一、面神经麻痹 215

二、面肌痉挛 217

第四节 内、妇科疾病 219

一、亚健康状态 219

二、失眠 222

三、郁证 227

四、便秘 232

五、月经不调 237

六、闭经 244

七、带下病 248

附录1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251

第一节 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251

一、毫针的结构 251

二、毫针的规格 251

三、毫针的选择 252

第二节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252

一、持针法 252

二、进针法 253

三、针刺角度和方向 254

四、针刺深浅 255

五、提插法 256

六、捻转法 257

七、导气法和平补平泻 257

八、留针法 258

九、出针法 259

第三节 针刺异常情况 260

一、晕针 260

二、滞针 261

三、弯针 261

四、折针 262

五、针后异常感 262

六、出血和皮下血肿 263

七、针穴疼痛 263

八、针刺引起创伤性气胸 263

九、针刺引起神经损伤 264

十、针刺引起内脏损伤 265

附录2 耳针 267

第一节 耳针作用原理 267

一、耳廓与经脉的关系 267

二、耳廓与脏腑的联系 268

第二节 耳针刺激部位 268

一、耳廓表面解剖 268

二、耳穴的分布图 270

三、与美容有关耳穴的部位和主治 273

第三节 耳针操作技术 275

一、操作程序 275

二、刺激方法 275

第四节 耳针临床应用 276

一、在诊断方面的应用 276

二、在诊断方面的应用 277

附录3 灸法 279

第一节 艾灸法 279

一、艾绒制品 279

二、艾炷灸法 280

三、艾条灸法 283

四、温针灸法 283

五、温灸器灸法 284

第二节 艾灸法的临床应用 285

一、艾灸法的治疗作用 285

二、艾灸法注意事项 286

三、灸法补泻 287

四、灸量 287

附录4 拔罐疗法 289

第一节 操作方法 289

一、火罐法 289

二、水罐法 290

第二节 拔罐法的临床应用 290

一、留罐法 290

二、闪罐法 290

三、走罐法 291

四、针罐法 291

五、药罐法 291

第三节 启罐方法 292

一、一般罐的启法 292

二、抽气罐的启法 292

三、水(药)罐的启法 292

附录5 特种针针刺法 293

第一节 三棱针刺法 293

一、针具 293

二、操作方法 293

三、临床应用 295

第二节 皮肤针刺法 296

一、针具 296

二、操作方法 297

三、临床应用 298

第三节 皮内针刺法 298

一、针具 299

二、操作方法 299

三、临床应用 300

第四节 鍉针刺法 300

一、针具 301

二、操作方法 301

三、临床应用 301

第五节 火针刺法 302

一、针具 302

二、操作方法 302

三、临床应用 303

第六节 芒针刺法 303

一、针具 304

二、操作方法 304

三、临床应用 305

附录6 腧穴特种治疗技术简介 307

一、电针法 307

二、腧穴注射法 307

三、腧穴敷贴法 308

四、腧穴磁疗法 30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