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互通立交系统通行能力的分析方法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文权,张云颜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030254092
- 页数:206 页
第一篇 互通立交系统交通特征 3
第1章 基本概念 3
1.1 互通立交系统的概念及其作用 3
1.2 互通立交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功能 4
1.3 互通立交系统设计的资料、步骤及关键问题 9
1.3.1 互通立交系统设计的资料 9
1.3.2 互通立交系统设计的步骤 10
1.3.3 互通立交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 10
1.4 通行能力的基本概念 11
1.5 通行能力的研究进展 11
1.5.1 国外研究概况 11
1.5.2 国内研究概况 12
1.6 互通立交系统的通行能力及其研究意义 13
第2章 互通立交系统交通运行特征参数调查方法及特性分析 14
2.1 交通运行特征参数 14
2.1.1 交通量 14
2.1.2 速度 15
2.1.3 加速度 16
2.1.4 密度 16
2.1.5 车头时距与车头间距 17
2.2 互通立交系统交通运行特征参数调查 17
2.2.1 调查目的 17
2.2.2 互通立交系统交通调查内容 18
2.2.3 互通立交系统交通调查方案设计 19
2.2.4 交通调查数据处理 21
2.2.5 交通调查数据统计 22
2.3 匝道交通流特性分析 23
2.3.1 左转匝道中间路段交通流特性 23
2.3.2 右转匝道中间路段交通流特性 26
2.4 匝道结合部交通流特性分析 27
2.4.1 合流区交通流特性 27
2.4.2 分流区交通流特性 34
2.5 交织区交通流运行特性分析 41
2.5.1 交织区车流运行影响因素 41
2.5.2 交织区运行统计特性 45
2.5.3 交织区交通运行特性 47
参考文献 49
第二篇 互通立交系统具体设施的通行能力分析方法第3章 匝道通行能力分析 53
3.1 匝道中间路段通行能力模型 54
3.1.1 匝道中间路段通行能力折减系数 54
3.1.2 累计转角的折减系数 55
3.1.3 圆曲线半径的折减系数 58
3.1.4 匝道中间路段通行能力模型的建立 59
3.2 匝道通行能力推荐值 59
第4章 匝道结合部通行能力分析 61
4.1 合流区上匝道结合部通行能力 61
4.1.1 双向6车道、单车道匝道结合部通行能力模型 61
4.1.2 双向6车道、双车道匝道结合部通行能力模型 64
4.1.3 双向4车道、单车道匝道结合部通行能力模型 65
4.2 分流区下匝道结合部通行能力 67
第5章 交织区通行能力分析 72
5.1 交织区车辆的换车道行为 72
5.1.1 换车道特性 72
5.1.2 换车道模型 73
5.1.3 换车道的车头间隙 74
5.2 交织车道可接受的换车道车辆数计算 77
5.2.1 间隙接受理论计算交织区极限流率 77
5.2.2 交织车道可接受的换车道车辆数 79
5.3 模型假设前提 79
5.4 交织区通行能力模型 80
5.4.1 交织区交织车道通行能力模型 80
5.4.2 交织区直行车道通行能力模型 82
5.4.3 高等级道路交织区通行能力模型 82
5.4.4 交织区通行能力模型算法与分析 82
第6章 分合流影响区通行能力分析 86
6.1 合流影响区通行能力分析 86
6.1.1 上匝道结合部通行能力模型 86
6.1.2 合流影响区内侧车道通行能力模型 88
6.1.3 合流影响区通行能力模型 88
6.1.4 上匝道结合部通行能力模型算法与分析 88
6.2 分流影响区通行能力分析 92
6.2.1 分流影响区通行能力常用分析方法 92
6.2.2 分流影响区车辆运行分析 93
6.2.3 分流影响区通行能力模型 96
参考文献 99
第三篇 互通立交系统通行能力的协调分析方法第7章 匝道与匝道结合部的协调 103
7.1 匝道中间路段与分流区下匝道结合部的协调 103
7.1.1 车辆常规制动减速时的减速模型 103
7.1.2 减速车道车辆减速模型 104
7.1.3 减速车道长度推荐值 107
7.2 匝道中间路段与合流区上匝道结合部的协调 108
7.2.1 合流区主线外侧车道交通量模型 109
7.2.2 合流区车头时距分布模型 110
7.2.3 加速车道最大汇入交通量模型 112
7.2.4 匝道中间路段与合流区通行能力的协调 114
第8章 匝道与周边路网的协调 116
8.1 主干道基本路段通行能力C2 117
8.2 相邻交叉口进口道通行能力C4分析 117
8.2.1 相邻交叉口的类型分析 117
8.2.2 相邻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分析 118
8.3 衔接段通行能力C13分析 120
8.4 衔接道路最小长度的分析方法 121
8.4.1 交叉口进口道的排队长度Lp分析 122
8.4.2 最小变换车道(衔接段)长度Lw 123
8.4.3 衔接道路最小长度分析 125
第9章 互通立交间距分析 126
9.1 互通立交最小间距的组成 126
9.2 互通立交基本路段最小距离 127
9.2.1 车辆等待可插入间隙时的行驶距离 128
9.2.2 为变换车道而调整车速等行驶的距离 129
9.2.3 变换车道车辆横移时行驶的距离 129
9.2.4 交通标志反应距离 129
9.2.5 车辆在进入出口匝道前确认安全距离 130
9.3 互通立交间路段加减速车道长度 130
9.3.1 加速车道长度 130
9.3.2 减速车道长度 130
9.4 互通立交最小间距模型 131
9.5 单向2车道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间距计算 132
第10章 互通立交系统通行能力分析示例 133
10.1 匝道通行能力分析 133
10.1.1 匝道交通流基本特性分析 133
10.1.2 交通流模型标定 137
10.1.3 匝道车头时距分析 141
10.1.4 匝道通行能力推荐值 144
10.2 分流区通行能力分析 145
10.2.1 分流区交通流基本特性分析 146
10.2.2 交通流模型标定 148
10.2.3 分流区车头时距分析 150
10.2.4 分流区通行能力推荐值 153
10.3 合流区通行能力分析 153
10.3.1 合流区交通流基本特性分析 154
10.3.2 交通流模型标定 156
10.3.3 合流区车头时距分析 159
10.3.4 合流区通行能力推荐值 161
10.4 单喇叭形互通立交系统通行能力分析 162
10.4.1 系统通行能力影响分析 162
10.4.2 单喇叭形互通立交通行能力推荐值 163
参考文献 165
第四篇 互通立交系统通行能力仿真分析 169
第11章 系统仿真分析 169
11.1 微观仿真模型综述 169
11.1.1 跟驰模型 169
11.1.2 换道模型 172
11.2 FRESIM跟驰模型分析 174
11.2.1 算法流程 174
11.2.2 合理性分析 175
11.3 FRESIM换道模型分析 176
11.3.1 强制型换道模型 176
11.3.2 任意型换道模型 176
11.3.3 预估型换道模型 177
11.3.4 合理性分析 177
第12章 仿真软件开发 178
12.1 软件编制目的及功能 178
12.2 软件结构 179
12.2.1 仿真引擎 179
12.2.2 用户图形界面 181
12.2.3 后台处理模块 190
12.2.4 命令通道模块 191
12.3 软件模块实现 191
12.3.1 界面实现 191
12.3.2 后台模块实现 192
参考文献 195
附录 实测数据统计结果 197
- 《中风偏瘫 脑萎缩 痴呆 最新治疗原则与方法》孙作东著 2004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基于地质雷达信号波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探测方法研究》赵贵章 2019
- 《第一性原理方法及应用》李青坤著 2019
- 《数学物理方法与仿真 第3版》杨华军 2020
- 《Helmholtz方程的步进计算方法研究》李鹏著 2019
-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 思维导图全解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师大教科文教材编写组 2020
- 《土壤环境监测前沿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著 2018
- 《道路沥青流变学》王超著 2019
- 《英语阅读培养能力分析研究》马金燕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美国小学分级阅读 二级D 地球科学&物质科学》本书编委会 2016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强磁场下的基础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编 2020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进化论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医学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