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健康与合理营养
健康与合理营养

健康与合理营养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如哲编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43922487
  • 页数:60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两大篇,第一篇阐述了科技发展至今西药暴露的弱点,促使人们重视从中草药中提炼出能治疗保健的活性成分。第二篇着重介绍了人体必需的50种营养素的性质、功能、来源、需要量、代谢紊乱致病及防治的详细知识。
《健康与合理营养》目录
标签:编著 营养

第一篇 中医药营养观概念 3

第一章 中草药概况 3

一、中草药起源 3

二、中草药在现今医学中的地位 4

三、中草药在人间的遭遇 6

四、中草药的研究思路和今后发展方向 7

第二章 中草药的营养观 9

一、药食同源 9

二、中草药中所含的营养成分 9

第三章 人体内的营养素 13

一、来源 13

二、营养素如何进入人体 13

三、营养素的功能 14

四、人体内营养素的去路 14

五、中草药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效成分 14

第二篇 健康与营养素 19

第一章 空气 19

一、概念 19

二、氧气 19

三、氢气 28

四、氮气 29

五、二氧化碳 29

六、细菌 29

七、杂质与尘埃 30

第二章 水 31

一、概念 31

二、水的生理功能和对生命的重要性 31

三、水的代谢 32

四、水代谢紊乱致病 34

五、脂类与水代谢失常 39

六、水的需要量和服法 39

七、与水有关的问题 41

第三章 糖类 46

第一节 概念 46

一、能量 46

二、能量的单位 47

三、能量系数 47

四、能量与基础代谢 47

五、能量与呼吸商 48

六、特别动力作用与能量代谢 48

第二节 糖类 49

一、按分子构造的简繁分类 49

二、按能否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而分类 49

三、有人把糖类分为有形糖和无形糖 49

四、按糖类的利用情况分类 50

第三节 糖类的生理功能 60

一、可用糖类的生理功能 60

二、不可用糖类的生理功能 62

第四节 糖类的代谢 62

一、可用糖类的代谢 64

二、不可用糖类的代谢 67

第五节 糖类代谢障碍与疾病 67

一、高血糖和糖尿 68

二、糖类过多引起的疾病 82

三、糖类缺乏 82

四、膳食纤维素过低 85

五、膳食纤维素过多 85

第六节 糖类的需要量 86

一、糖类的需要量 86

二、膳食纤维的需要量 87

第七节 中草药中的糖类测定 88

一、中草药中糖的定性测定 88

二、中草药中多糖和还原糖的定量测定 88

第八节 中草药中糖类的含量 89

一、动、植物类中草药中糖类定性表 90

二、动、植物类中草药中糖类的定量 90

第九节 糖类在临床上的应用 93

一、单糖 93

二、多糖 94

三、膳食纤维 98

四、糖尿病患者可食用的糖 99

五、血糖指数 99

第四章 脂类 100

一、概念 100

二、脂类的分类 101

三、脂类的功能 114

四、脂类的代谢 122

五、脂类的需要量和来源 134

六、脂类代谢紊乱与疾病 137

七、脂类在临床上的应用 167

八、脂类的定性和定量 176

第五章 蛋白质与氨基酸 181

第一节 概念 181

一、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 181

二、蛋白质是含氮化合物 182

三、蛋白质是生命物质基础 182

第二节 分类 184

一、蛋白质的种类 184

二、氨基酸及其分类 187

第三节 生理功能 192

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92

二、氨基酸的生理功能 194

第四节 代谢 206

一、蛋白质的代谢 206

二、氨基酸的代谢 211

第五节 蛋白质、氨基酸代谢紊乱致病 220

一、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小结 220

二、蛋白质代谢紊乱致病 222

三、氨基酸代谢紊乱致病 225

第六节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量 229

一、蛋白质的需要量 229

二、氨基酸的需要量 231

第七节 蛋白质、氨基酸和氮化物等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233

一、蛋白质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233

二、氨基酸的测定值及临床意义 235

三、氮化物的正常值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 237

第八节 与各种重金属代谢有关的蛋白质 240

一、金属硫组氨酸甲基内盐的蛋白质含义 240

二、金属硫组氨酸甲基内盐的化学结构 241

三、金属硫组氨酸甲基内盐的生物特性 242

四、金属硫组氨酸甲基内盐的生物学功能 243

五、研究和临床应用 246

第九节 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在临床上的应用 246

一、蛋白质在临床上的应用 246

二、多肽类在临床上的应用 252

三、氨基酸类在临床上的应用 255

四、肝、肾与蛋白质、氨基酸的关系 259

第十节 中草药中的蛋白质、多肽、氨基酸量 265

一、中草药中蛋白质含量 265

二、中草药中多肽含量 268

三、中草药中氨基酸含量 270

第六章 与蛋白质有关的物质 273

第一节 酶 273

一、概念 273

二、酶的种类 274

三、各类酶在体内的分布 275

四、酶的作用及其特点 282

五、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82

第二节 酶的辅因子 284

一、辅因子的概念 284

二、辅因子的分类 286

三、辅酶的功用 286

四、酶的激活剂 286

五、激活剂的作用 286

第三节 中草药中的酶与辅酶 288

一、中草药中的酶类 288

二、中草药促进机体产生某种酶 289

三、中草药中存在辅因子 290

四、中草药使一些酶的活性提高、作用增强 290

五、激活酶活性的中草药 290

六、抑制酶活性的中草药 291

七、中草药类似酶类活性的物质 292

第四节 核酸 292

一、概念 292

二、核酸与染色体、基因、碱基对的关系 292

三、核酸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294

四、核酸的代谢 296

五、核酸代谢紊乱致病 296

六、中草药对核酸合成的影响 299

七、含核酸丰富的食物 300

第五节 激素 300

一、激素的概念 300

二、激素的种类和分布 301

三、激素的作用 312

四、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及其代谢紊乱致病 313

五、中草药中的激素和激素样物质 317

第六节 抗体 318

一、抗体的概念 318

二、抗体的分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物化性质、分布与功能 319

三、抗体的临床意义 320

四、与抗体有关的中草药 320

第七章 维生素 322

第一节 总论 322

一、维生素定义 322

二、维生素发展历史 323

三、维生素命名 324

四、维生素种类 326

五、维生素作用 326

六、维生素代谢 327

七、维生素代谢紊乱致病 328

八、维生素缺乏症 328

九、维生素过多症 329

十、人体对维生素的要求 330

十一、维生素与智慧 330

第二节 各论(具有辅酶功能的维生素) 331

一、维生素A族(vitamin A) 331

二、维生素B族(vitamin B complex) 344

三、维生素B1(硫胺素)[vitamin B1(thiamine aneurin)] 352

四、维生素B2(核黄素)[vitamin B2(riboflavin)] 360

五、维生素PP[包括烟酸(尼克酸)、烟酰胺(尼克酰胺)和俗称为抗糙皮病因子和抗癞皮病因子vitamin PP(nicotinamide,niacin)] 366

六、维生素B5(泛酸、遍多酸)[vitamin B5(pantothenic acid)] 373

七、维生素B6(吡哆素)[vitamin B6(pyridoxine)] 376

八、维生素H(生物素)[vitamin H(biotin)] 382

九、维生素M或BC(叶酸)[vitamin M or BC(folic acid)] 385

十、维生素B12(钴胺素)[vitamin B12(cobalamins)] 391

十一、维生素C(抗坏血酸)(ascorbic acia) 400

十二、维生素E族(生育酚)[vitamin E(tocopheryl)] 416

十三、维生素K族(抗出血维生素)(vitmin K) 426

第三节 无辅酶或辅基功能的维生素 431

一、维生素D(钙化醇)[vitamin D(calsiferol)] 431

二、胆碱(胆素choline) 442

三、肌醇(inositol) 445

第八章 无机盐(矿物质) 448

第一节 概念 448

一、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的分界 448

二、无机盐(矿物质)与人体 450

三、无机(矿)物质与中草药 455

四、中草药的作用机制与矿物质 456

五、无机(矿)物质的分类 459

第二节 各种无机元素的来源与人体的关系 460

一、必需的宏量元素 460

二、必需的微量元素 497

三、非必需的微量元素 571

四、有毒的微量元素 578

五、金属中毒的螯合剂疗法 592

第三节 各种无机盐之间的关系 597

一、相互替代 597

二、相互拮抗 598

三、协同作用 599

四、一定比值 599

五、形成化合物 600

第四节 无机盐(矿物质)在临床上的应用 600

一、人类的健康身心是建立在人体内各生命基本要素的内平衡基础上 600

二、从食物中获得更多营养,生活得更健康长寿 601

参考文献 603

编后感 60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