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形态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韦良著
- 出 版 社: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36358263
- 页数:363 页
第1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 4
1.1 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 4
1.1.1 生产力发展的三个阶段 5
1.1.2 社会分工发展的三个阶段 6
1.1.3 经济运行方式发展的三个阶段 6
1.1.4 社会形态发展的三个阶段 6
1.1.5 社会制度发展的三个阶段 7
1.1.6 五形态说和三形态说的辩证统一 8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 11
1.2.1 方位特征 11
1.2.2 经济特征 15
1.2.3 政治特征 21
1.2.4 文化特征 24
1.2.5 社会制度特征 30
1.2.6 时代特征 33
1.2.7 世界性特征 38
1.2.8 阶段特征 41
第2章 效率的社会主义 46
2.1 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46
2.1.1 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47
2.1.2 积极引导非公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55
2.1.3 做强做大国有企业 58
2.2 完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 65
2.2.1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65
2.2.2 完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配原则 69
2.2.3 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 73
2.2.4 实施社会公平政策 80
2.3 完善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体系 86
2.3.1 宏观调控目标 86
2.3.2 宏观调控方式 88
2.4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3
2.4.1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 94
2.4.2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标准 95
2.4.3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和重点 101
2.4.4 经济改革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 104
2.5 政府对市场的适当干预 105
2.5.1 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分析 106
2.5.2 政府干预必须适度和有效 109
2.6 参与全球化竞争 112
2.6.1 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国际背景 112
2.6.2 坚持对外开放战略 120
2.6.3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的原则方针 123
第3章 民主的社会主义 127
3.1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要性 127
3.1.1 发展民主政治的迫切性 128
3.1.2 发展民主政治的重要性 130
3.2 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成果 135
3.2.1 人类政治文明的最高形态 135
3.2.2 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136
3.2.3 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成果 139
3.3 提高党内民主 149
3.3.1 党内民主的涵义和特征 149
3.3.2 党内民主理论的发展过程 157
3.3.3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168
3.3.4 党内民主与民主集中制的关系 177
3.3.5 党员民主权利缺失表现、原因与对策保障 180
3.3.6 健全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 188
3.4 发展党际民主 220
3.4.1 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220
3.4.2 实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法律化制度化 221
3.4.3 完善各党派之间的政治协商和互相监督制度 221
3.5 扩大人民民主 223
3.5.1 完善人大常委会委员的构成 223
3.5.2 完善人大代表的构成 226
3.5.3 完善专门委员会的构成 227
3.5.4 健全工作程序,加快制度建设 228
3.2.5 加强立法与决策职能,提高立法和决策的科学性 229
3.5.6 完善监督机制,提高人大监督质量 230
3.6 加强民族区域自治 231
3.6.1 我国民族关系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231
3.6.2 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促进民族共同繁荣 234
3.7 扩大城乡基层民主 235
3.7.1 基层民主政治存在的问题 236
3.7.2 完善社区自治制度 237
3.7.3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239
3.8 扩大政府民主 241
3.8.1 推进依法行政,突出行使权力的民主内涵 242
3.8.2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廉洁高效务实政府 242
3.8.3 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243
第4章 和谐的社会主义 244
4.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244
4.1.1 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不平衡 246
4.1.2 收入分配不公,贫富矛盾突出 246
4.1.3 地区发展不平衡,区域矛盾突出 252
4.1.4 三农问题突出 253
4.1.5 贫困问题严重 253
4.1.6 就业压力不堪重负 254
4.1.7 教育发展不平衡 255
4.1.8 腐败蔓延 255
4.1.9 群体性事件泛滥成灾 256
4.1.10 资源和生态恶化 257
4.1.11 医疗与公共卫生问题突出 257
4.1.12 城市化的后遗症 259
4.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260
4.2.1 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 260
4.2.2 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261
4.2.3 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263
4.2.4 是应对新挑战的迫切需要 266
4.2.5 是巩固党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任务的必然要求 270
4.2.6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271
4.2.7 是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 273
4.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276
4.3.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 277
4.3.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 280
4.3.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 282
4.3.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 284
4.3.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 286
4.3.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87
4.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 291
4.4.1 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291
4.4.2 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92
4.4.3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294
4.4.4 必须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296
4.4.5 必须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298
4.4.6 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00
4.5 和谐社会的思想资源 301
4.5.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302
4.5.2 西方文化中的和谐社会理想 310
4.6 发达国家的启示 314
4.6.1 单纯市场机制不可持续 315
4.6.2 活力与和谐难以兼得 316
4.6.3 世界难题期待中国式破解 319
4.7 走瑞典式的和谐之路 320
第5章 科学的社会主义 328
5.1 社会主义和科学的相关性 328
5.1.1 近代科学技术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 328
5.1.2 第一次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330
5.1.3 第二次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 331
5.1.4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起 333
5.2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335
5.2.1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美日产业结构的影响 335
5.2.2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美日企业结构的影响 337
5.2.3 苏联解体的科学技术原因 338
5.3 科学技术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未来 341
5.3.1 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342
5.3.2 科学技术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 344
5.3.3 科学技术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346
5.3.4 科学技术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根本动力 347
5.3.5 科学技术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根本动力 348
5.3.6 科学技术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动力 349
5.4 科技兴国战略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351
5.4.1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351
5.4.2 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 352
5.4.3 建设高水平的科技队伍 354
5.4.4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新型科技体制 357
主要参考文献 359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凯恩斯文集 第13卷 社会、政治和文学论集》严忠志译 2018
- 《全国校外艺术课堂新形态示范教材系列 少儿钢琴表演曲集》唐冠祥编著 2019
- 《社会资本与村庄治理转型的社区机制》张国芳等著 2019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学校特色教育探索与实践》管升起著 2019
- 《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翻译》姜秋霞,杨正军 2019
- 《社会工作专业英语》俞炎燊 2019
- 《行走课堂》张辅良著 2017
- 《光纤传感与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杜彦良著 2019
- 《故宫五十年》那志良著 2019
- 《岁寒惟有竹相娱 湖州竹文化研究》韦良著 2010
- 《论语的生活智慧 下》曾仕强,曾仕良著 2018
- 《学会读书·走向成功》黄余良著 2005
- 《湖州现代文学史》王昌忠,杜隽,潘明福,吕锽,杜瑞华,陈罡,韦良著 2014
- 《书法形式论批评》张锡良著 2018
- 《吕留良家训译注》(清)吕留良著;张天杰,鲁东平,王晓霞译注 2019
- 《社会心理与应用系列 青少年社交网站使用与心理健康》王金良著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