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安全防护与管理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安全防护与管理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安全防护与管理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鲁滨,曹珍山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02450585
  • 页数:214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应用放射性同位素安全防护与管理方面的专著,内容包括辐射防护基础知识、辐射危害与防护原则及标准、基本放射性核素的代谢与危害、开放型放射实验室的安全防护与管理、放射性废物的管理和处置,放性射污染的洗消和医学处理、辐射监测设备及其应用、辐射监测与评价、相关法规和标准,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安全管理中的一些实际技术问题。内容较全面,具体。可作为放射性同位素工作者上岗前或定期培训,也可作为辐射监督、监测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在教学、训练和实际工作中参考。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安全防护与管理》目录

第1章 电离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1

1.1 引言 1

1.2 基本概念 2

1.2.1 原子结构 2

1.2.2 原子核的组成 3

1.2.3 核素、同位素和同质异能素 3

1.2.4 放射性衰变 3

1.2.5 稳定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 5

1.2.6 电离和激发 5

1.2.7 电离辐射 6

1.3 电离辐射的种类 6

1.3.1 X、γ射线 6

1.3.2 α射线 6

1.3.3 电子和正电子 6

1.3.4 质子 6

1.3.5 中子 7

1.3.6 重离子 7

1.4 电离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7

1.4.1 相互作用程度的描述方法 7

1.4.2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其能量损失 7

1.4.3 X射线和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8

1.4.4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9

1.5 辐射剂量学的量和单位 9

1.5.1 放射性的量和单位 9

1.5.2 辐射学的量和单位 10

1.5.3 相互作用系数 10

1.5.4 剂量学的量和单位 11

1.5.5 辐射防护中使用的量和单位 11

1.5.6 防护监测中实用量的运用 12

1.5.7 相关符号所代表的量 12

第2章 电离辐射危害与防护原则及标准 14

2.1 电离辐射的基本生物效应 14

2.1.1 辐射效应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14

2.1.2 辐射的确定性效应 17

2.1.3 辐射的随机性效应 23

2.1.4 放射性核素内照射的生物效应 26

2.2 辐射防护的目的和范围 26

2.2.1 辐射防护的目的和意义 26

2.2.2 辐射防护的发展概况 26

2.2.3 辐射防护的范围 28

2.3 辐射防护的原则、措施和标准 29

2.3.1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29

2.3.2 辐射防护法规及标准 31

2.3.3 防护的措施和方法 32

第3章 放射性核素的危害与医学处理 33

3.1 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生物转运 33

3.1.1 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经膜转运 34

3.1.2 放射性核素的吸收 34

3.1.3 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分布 42

3.1.4 放射性核素由体内的排除 44

3.1.5 放射性核素的生物动力学 46

3.2 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损伤效应 51

3.2.1 放射性核素内照射作用的机理 51

3.2.2 放射性核素内照射作用特点 51

3.2.3 影响放射性核素作用的因素 52

3.2.4 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损伤效应 55

3.3 放射性核素内污染的医学处理 61

3.3.1 内污染的医学处理原则 61

3.3.2 减少吸收 62

3.3.3 加速排除 64

3.3.4 医学干预水平 70

第4章 辐射监测与评价 75

4.1 一般规定和要求 75

4.1.1 辐射监测质量保证 75

4.1.2 辐射监测机构和职责 76

4.1.3 环境辐射监测大纲 76

4.1.4 样品采集原则 77

4.1.5 监测结果与报告 78

4.2 辐射监测方法 78

4.2.1 地表γ监测 78

4.2.2 γ能谱分析 79

4.2.3 α能谱分析 81

4.2.4 氡浓度标准测量方法 81

4.3 个人监测 82

4.3.1 一般要求 82

4.3.2 外照射 82

4.3.3 内照射 83

4.3.4 表面污染 83

4.4 工作场所监测 84

4.4.1 基本原则 84

4.4.2 监测计划的制订 84

4.4.3 放射性同位素使用场所的监测 84

4.5 环境监测 85

4.5.1 目的和内容 85

4.5.2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86

4.5.3 核设施环境监测 90

4.6 流出物监测 92

4.6.1 流出物监测目的 92

4.6.2 制定监测计划应注意的特殊问题 92

4.7 摄入量估算与评价 92

4.7.1 内照射的放射防护评价量 92

4.7.2 内照射监测方法 93

4.7.3 摄入量的估算 93

4.7.4 剂量估算程序 93

4.7.5 表示方式和测量方法 94

4.7.6 结果评价 94

第5章 开放型放射实验室的安全防护与管理 96

5.1 剂量限值 96

5.1.1 职业人员剂量限值 96

5.1.2 徒工和学员的剂量限值 96

5.1.3 特殊照射 96

5.1.4 公众照射 97

5.2 操作开放型放射性物质的规定 97

5.2.1 减少照射的防护措施 97

5.2.2 开放型放射性核素的安全操作 97

5.2.3 个人防护 97

5.2.4 辐射监测 98

5.3 表面污染控制水平 98

5.3.1 应用表面污染控制水平注意事项 98

5.3.2 工作场所中设备与用品的表面污染控制水平 99

5.4 辐射工作场所的分区 99

5.4.1 控制区 99

5.4.2 监督区 99

5.5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的分级 99

5.5.1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的分级 99

5.5.2 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操作量的计算 99

5.6 常用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分组 100

5.7 个人防护用具的配备与应用 101

5.8 职业照射监测和评价 101

5.8.1 个人监测和评价 101

5.8.2 工作场所的监测和评价 102

5.8.3 监测的质量保证 102

5.9 开放型实验室辐射安全基本知识 102

5.9.1 放射性核素的辐射危害 102

5.9.2 辐射的来源 102

5.9.3 外照射防护 102

5.9.4 内照射防护 104

5.9.5 其他管理控制 104

5.9.6 污染监测 105

5.9.7 事故应急 105

5.9.8 体表污染去除 108

5.9.9 常用核素的辐射特性及其防护措施 105

5.9.10 医学常用放射性技术 108

第6章 放射性探测设备及其应用 110

6.1 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110

6.1.1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10

6.1.2 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10

6.1.3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11

6.2 辐射探测器 111

6.3 核电子学基础 112

6.4 常用辐射探测设备 115

6.4.1 个人剂量计 115

6.4.2 表面沾污仪 116

6.4.3 多功能辐射仪 118

6.4.4 便携γ谱仪 122

6.4.5 MicroBeta液闪发光测定仪 123

6.4.6 一体化便携式高纯锗核素甄别器 124

6.4.7 半导体α谱仪 127

6.4.8 栅网电离室α谱仪 127

6.5 放射性测量设备应用 128

6.5.1 原子核物理学 128

6.5.2 核化学 128

6.5.3 放射化学 129

6.5.4 放射性同位素应用 129

第7章 放射性污染的医学处理 131

7.1 体表和伤口污染的处理 131

7.1.1 通用程序 131

7.1.2 弹片伤或放射性污染伤口的处理 132

7.1.3 孔口(耳、鼻、嘴)的处理 133

7.1.4 眼睛的处理 133

7.1.5 毛发的处理 133

7.1.6 局部皮肤的处理 134

7.2 体内污染的医学处理 134

7.3 核辐射应急洗消箱简介 137

7.3.1 洗消液 137

7.3.2 使用说明书 139

7.3.3 放射性污染洗消程序 140

7.3.4 清单 140

第8章 放射性废物的管理、处理和处置 141

8.1 放射性“三废”的特点 141

8.2 放射性废物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141

8.2.1 管理目标 141

8.2.2 管理原则 141

8.3 城市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 142

8.4 放射性废物的分类 142

8.5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处置 143

8.5.1 放射性废气的处理、排放 143

8.5.2 放射性废水(废液)的处理、排放 144

8.5.3 固体放射性废物(低中水平)的处理、处置 145

8.6 放射源的管理办法 146

8.7 废放射源的处置 147

8.7.1 液体放射源 147

8.7.2 气态放射源 147

8.7.3 α放射源 147

8.7.4 β放射源 147

8.7.5 γ放射源 147

8.7.6 中子源 147

8.7.7 废放射源的处置 147

8.8 固体放射性废物的处理程序 147

8.8.1 环保部门对产生放射性废物单位的要求 147

8.8.2 环保部门处理程序 148

第9章 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防护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149

9.1 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应持证上岗 149

9.2 从事放射性同位素实验要消除两个极端 149

9.3 从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前要了解所使用的放射性核素的属性 149

9.4 放射性核素的失效问题 149

9.5 充分利用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150

9.6 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卫生通过间和衣柜的作用 150

9.7 怎样处理剩余的液体同位素 150

9.8 为什么要建专门的放射性废物储存间 150

9.9 排风的烟囱多高才符合国家标准 151

9.10 几种常用放射性同位素的防护 151

9.10.1 32P的防护 151

9.10.2 3H的防护 151

9.10.3 放射性碘的防护 152

9.11 保存好放射源的标签 152

9.12 动物尸体的处理 152

9.13 做过放射性同位素的实验室可否再利用 152

9.14 怎样理解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的污染问题 153

9.15 从事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前应计算现有活度 153

9.16 对放射性废物要分类 154

9.17 处理放射性废源不要穿铅衣 154

9.18 对屏蔽的误解 154

9.19 科研经费的预算 154

9.20 国外放射性同位素实验的管理体制 154

9.21 放射性同位素安全审管部门的职责 155

9.22 加强宣传,普及放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规、标准 155

第10章 核与辐射安全管理的法规和标准体系 156

10.1 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管理的法规和标准体系概况 156

10.1.1 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管理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层次及相互关系 156

10.1.2 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管理法规和标准体系各层次的制定和发布途径 157

1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157

10.2.1 放射性污染的定义 157

10.2.2 适用范围 158

10.2.3 环保部门的法律地位 158

10.2.4 四级监管体制 158

10.2.5 四级监管体制职责 158

10.2.6 两级审批 158

10.2.7 本法确定的十五项制度 158

10.2.8 本法中几个重要法律责任 160

10.3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安全和防护条例》(449号令) 161

10.3.1 449号令主要特色 162

10.3.2 有关部门的职责 162

10.3.3 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分类管理 163

10.3.4 许可证制度 166

10.3.5 许可证分级管理 167

10.3.6 放射性同位素转让管理 167

10.3.7 放射源的编码 167

10.3.8 从业人员资质管理 168

10.3.9 辐射事故分级 168

10.4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安全许可管理办法》 168

10.4.1 许可证制度 169

10.4.2 许可证的分级审批、颁发 169

10.4.3 许可证的变更 169

10.4.4 放射源转移到外省使用的备案 170

10.4.5 废源的管理 170

10.4.6 年度评估 170

10.4.7 豁免管理 170

附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171

附件2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179

附件3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 189

附件4 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分组 198

附件5 某单位《放射性同位素使用安全防护和管理暂行规定》 201

附件6 某单位《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安全防护暂行规程》 20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