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文化通史  魏晋南北朝卷
中国文化通史  魏晋南北朝卷

中国文化通史 魏晋南北朝卷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师渠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303098644
  • 页数:516 页
图书介绍:本卷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包括纷乱的社会与活跃的文化、一个文化更新的时代、育人与选士、灿烂的史学之花、博大宏深的艺术园圃等内容。
《中国文化通史 魏晋南北朝卷》目录

绪言 1

第一章 纷乱的社会与活跃的文化 5

第一节 社会变化对文化的震撼 7

一、天灾人祸叠加的社会环境与士族地主势力的畸形发展 7

二、社会变化对文化的震撼 12

第二节汉、胡统治者对文化的选择与调整 14

一、汉族统治者对主导文化的选择与整齐风俗 15

二、少数民族王朝自身的文化调整 17

第三节 文化变迁对社会的浸润 18

一、君权不振与士庶对立 19

二、“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 20

三、农耕分界线的南移和民族共同体的重新熔铸 21

第二章一个文化更新的时代 25

第一节 个体意识的张扬 27

第二节 从儒学式微到三教并立 33

第三节 地域间、族属间文化的趋同与趋异 35

第三章 问难屈胜,百舸争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论争 39

第一节 玄学的分派与论辩 41

一、正始之音与玄学的产生 41

二、竹林七贤与竹林玄学 44

三、西晋名士与元嘉玄学 47

四、玄风盛炽江左 51

第二节 夷夏之辩与佛道之争 54

一、佛道相争之先声 54

二、《夷夏论》与南朝的佛道之争 55

三、《三破论》与南朝佛道之争的激化 59

四、北朝的佛道之争 61

第三节 无神论与有神论的斗争 65

一、魏晋时期的无神论与有神论之争 65

二、形神论与报应论的争辩 67

三、范缜与神不灭论之争 69

四、自然命定论与因果报应论之争 71

五、北朝无神论与有神论的争辩 73

第四章 文化的交流与杂糅 77

第一节 胡风内渐与胡汉杂糅 79

一、胡汉相交与胡文化的汉化 79

二、胡风内渐与汉文化的胡化 82

三、汉化——胡化——汉化的曲折发展 85

第二节 玄学佛理,相映成趣 87

一、玄、佛相交的历史背景 87

二、名士名僧,相会交游 89

三、名士精研佛经与玄学佛理化 91

四、佛教的玄学化 94

第三节佛、道交融与道教向西流布 96

一、道教广纳佛理 96

二、佛教吸纳道教思想 99

三、佛、道调和渐成主流 100

四、道教的向西流布 101

第四节 域内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103

一、江东文化的发展与南北文化交流 103

二、河西文化的昌盛与东西文化交流 105

三、中原文化的复兴与兼容并蓄 108

四、区域文化发展的原因 109

第五节 与西域及域外地区的文化交流 111

一、与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 111

二、与中亚、西亚各国的文化交流 113

三、与东亚各国的文化交流 115

四、与南海诸国的文化交流 117

五、与西域地区的文化交流 119

第五章 清源正本,求幽探远——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 123

第一节 贵无·崇有·独化 125

一、以无为本,开物成务 125

二、自生体有,有遗生亏 128

三、玄冥之境,自得独化 129

第二节佛、道二教的宗教哲学 132

一、《阿含经》的传译与小乘佛教思想 132

二、般若学说与僧肇的唯心主义体系 134

三、涅槃佛性说与顿悟说 136

四、慧远的法性论与因果报应说 138

五、葛洪及其神仙道教理论 140

六、南北朝道教哲学的发展与丰富 142

第三节 空前活跃的唯物论思想 145

一、杨泉的《物理论》 146

二、嵇康与阮籍的唯物自然观 147

三、皇甫谧的朴素唯物论思想 148

四、欧阳建的《言尽意论》与鲍敬言的《无君论》 150

五、鲁褒的《钱神论》与贾思勰的人定胜天思想 152

第六章 佛·道·巫 155

第一节 佛教的汉化及其异端的产生 157

一、三国时期佛教在汉地的扎根 157

二、两晋时期佛教的发展 158

三、南朝佛教理论的发展及其国教化 161

四、北朝佛教的发展 164

五、北朝二武灭佛 166

六、弥勒教派成为异端和净土信仰的嬗变 169

第二节 道教的改革与发展 172

一、魏晋之际道教的传播 172

二、葛洪与官方道教理论的初步建立 174

三、东晋道教的复兴与发展 176

四、道教内部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 178

五、陆修静、陶弘景与南朝道教改革 179

六、北朝道教改革与发展 182

第三节 各种民间信仰与巫术 184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谶纬符命 184

二、魏晋时期的民间信仰 187

三、魏晋时期的方士与方术 189

四、北朝鲜卑的原始民间信仰 189

第七章 伦理的乖张与悖反 193

第一节 森严壁垒的等级秩序 195

一、“王、谢门高非偶” 195

二、郡姓与虏姓 201

三、次门、役门及其他 203

第二节“士庶之际,实自天隔” 205

一、“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205

二、“不入非类室,不与小人游” 209

三、高门士族特权种种 211

第三节 婚姻规范的相对失衡 214

一、高门大族与帝室联姻 215

二、门阀等级内婚制 217

三、不与非类为婚 220

第四节 轻国重家的道德观 223

一、无忠君之节,有孝治之名 223

二、“自致身荣,不存国计” 225

三、“只成门户私计” 229

第八章 育人与选士 231

第一节 魏晋南朝的学校教育 233

一、魏晋时期的学校教育 233

二、南朝时期的学校教育 237

第二节 少数民族政权与文化教育 240

一、十六国时期北方学校教育 240

二、北朝时期的学校教育 245

第三节 选士制度 248

一、九品中正制下的选士 248

二、察举、征辟和朝廷策试下的选士 250

第四节 家庭教育 252

一、世代相授的家学 252

二、家庭教育中的妇女 254

三、书诫教子与《颜氏家训》 256

第九章 灿烂的史学之花 261

第一节 史学充分发展的时代 263

一、史学独立地位的确立 263

二、修史成风,撰著繁富 264

三、乱世与史学 273

第二节 史学名家与名著 277

一、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三国志注》 277

二、范晔与《后汉书》 281

三、沈约的《宋书》和萧子显的《南齐书》 283

四、魏收与《魏书》 285

五、《华阳国志》、《水经注》和《洛阳伽蓝记》 287

第三节 体制的创新和突破 291

一、纪传体史书体制的重大突破 291

二、实录、类书的始创和起居注的定型 294

三、史注新法的开创和史评、史抄的兴起 295

四、地理方志的拓宽与丰富 297

第四节 史家的是是非非 297

一、陈寿生前身后是非多 298

二、范晔之死 300

三、崔浩国史冤狱 302

四、魏收“秽史”说 305

第十章 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 309

第一节三曹巨子与建安文学 311

一、曹操和曹丕 311

二、曹植 315

三、建安七子与蔡琰 316

第二节 魏晋之际的诗风 318

一、正始文士 318

二、太康文士 322

第三节 从寄性田园山水到缠绵亡国之音 325

一、陶渊明 326

二、谢灵运和鲍照 330

三、谢朓与“永明体”新体诗 331

四、南朝后期的诗风 332

五、北朝诗文举要 333

第四节 训诂学、声韵学的成就 335

一、辞书的发展 335

二、韵书的产生 336

第五节 吴歌北曲调不同 337

一、南朝民歌 337

二、北朝民歌 340

三、《木兰诗》 342

第六节 骈文风靡与神怪入书 343

一、南北朝的骈文 343

二、南北朝的骈赋 345

三、志怪与轶事类的小说 346

第七节 文选与文论 349

一、《典论·论文》和《文赋》 349

二、《文心雕龙》 350

三、《诗品》 352

四、《文选》 353

第十一章 博大宏深的艺术园囿 355

第一节“俳优歌舞杂奏” 357

一、音乐机构和乐官 357

二、音乐文化的大融合 358

三、新音乐的发展 358

四、北方的鼓角横吹曲与胡戎乐 360

五、佛教音乐的发展与丰富 363

六、新乐器的出现和律学新成就 363

七、五彩缤纷的舞蹈艺术 364

八、百戏竞争新 366

九、戏剧的雏形 368

第二节 传神写照,极参神妙 370

一、超迈前代的绘画成就 370

二、三国佛教画的兴起与山水画的开端 371

三、虎头“三绝”与两晋绘画 373

四、人才济济的南朝画坛 376

五、曹仲达与北朝绘画 380

六、画论与画评 381

第三节 诸体皆备,书家迭起 384

一、诸体皆备的时代 384

二、书家迭起,翰墨流芳 386

三、钟繇和索靖 389

四、皇象、张弘书冠东吴 390

五、父子书圣 391

六、萧子云突破飞白古法 395

七、北朝书家与碑碣刻石 396

八、论撰繁富,成就卓著 397

第四节 绚丽诱人的石窟艺术 398

一、风格独特的克孜尔石窟 398

二、完备的佛教美术馆——敦煌莫高窟 399

三、雄伟壮观的云冈石窟 402

四、窟龛、造像居首的龙门石窟 404

五、麦积山石窟及其他石窟艺术 406

第十二章 科学技术的硕果 409

第一节 数学和天文学突出的成就 411

一、数学天才和天文学大师祖冲之 411

二、刘徽和《九章算术注》 413

三、多产的数学家甄鸾 414

四、观天察法,群星闪耀 416

第二节 集一代农学之大成——《齐民要术》 418

一、贾思勰其人与其书 419

二、耕农之术,靡不毕书 420

三、对禽畜饲养经验的总结 422

四、一部实用百科全书 424

第三节 名医疗百疾 426

一、外科鼻祖华佗 426

二、王叔和与皇甫谧 427

三、葛洪和《肘后方》 429

四、陶弘景对药物学的总结和发展 430

第四节 炼丹炉中的化学知识 431

一、炼丹术的指导思想和操作方法 431

二、“穷九丹之秘术”的大炼丹家葛洪 433

三、黄白之术和古代合金学 435

四、“中国雪”和无机酸、无机碱的提炼 436

第五节 园林与建筑 438

一、洛阳的规模与布局 438

二、繁华的六朝帝都 441

三、佛教寺塔和石窟建筑 443

四、“虽由人造,宛若天成”的园林建筑 446

第六节 机械发明与冶铁技术 448

一、百辟千灌,精炼成钢 448

二、巧思绝世的机械发明家马钧 450

三、各显神通的水力机械 452

第十三章 社会风俗与时尚 455

第一节 士人习尚和民风嬗变 457

一、士人习尚 457

二、民风嬗变 463

第二节 日常生活中的汉俗与胡风 469

一、面食、菜肴以及茶与酒 469

二、衣服、佩饰和服饰文化 475

第三节 婚俗、丧仪和世俗迷信 483

一、婚俗与性观念 483

二、丧仪与葬法 486

三、世俗迷信 492

第四节 娱乐、节令和宗教活动 495

一、娱乐游戏 495

二、岁时节令 500

三、宗教活动 506

参考书目 511

再版后记 51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