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解剖生理学
解剖生理学

解剖生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崇铭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64
  • ISBN:14048·2989
  • 页数:320 页
图书介绍:
《解剖生理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绪言 1

一、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对象 1

二、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1

(一)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1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1

三、解剖学和生理学与医药科学的关系 2

第二节 解剖学与生理学发展简史 3

一、古代关于解剖和生理知识 3

二、近代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发展 4

第二章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8

第一节 细胞 8

一、细胞的构造 8

(一)原生质 8

(二)细胞膜 9

二、细胞的繁殖 10

第二节 上皮组织 12

一、上皮组织的构造和功能 12

二、上皮的种类 13

(一)单层上皮 13

(二)复层上皮 15

三、腺 15

第三节 结缔组织 16

一、结缔组织的构造特点和机能 16

二、结缔组织的分类与分布 17

(一)固有结缔组织 17

(二)支持结缔组织 20

第四节 肌组织 22

组织的构造和分类 22

(一)骨胳肌 22

(二)心肌 22

(三)平滑肌 23

二、肌组织的生理特性 24

三、肌肉的收缩 25

(一)肌肉收缩的研究方法 25

(二)单收缩 26

(三)强直收缩 26

四、肌肉收缩时的化学变化和能量转变 27

五、肌肉的工作与疲劳 28

第五节 神经组织 29

一、神经组织的构造 29

(一)神经元 29

(二)神经纤维的构造 30

二、神经元的生理特性 32

(一)完整性 32

(二)绝缘性 32

(三)双向传导 32

(四)相对不疲劳性 33

三、神经-肌肉的生物电现象 33

(一)静止电位 33

(二)动作电位 34

四、组织兴奋后兴奋性的改变 35

五、兴奋由神经向肌肉的传递 35

(一)运动终板的构造 35

(二)运动终板的兴奋传递机制 36

(三)神经肌肉间奋传递的一般特征 36

第六节 器官和系统 37

一、人体的外观和体腔 37

(一)人体的外观 37

(二)人体的体腔 37

二、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 39

(一)器官 39

(二)系统 39

第七节 机体的统一整体性 42

第三章 骨胳-肌肉系统 46

第一节 骨胳 46

一、骨胳的功能 46

二、骨的形状和构造 46

三、骨的连接与关节运动 48

四、人体骨胳概貌 50

(一)颅骨 51

(二)躯干骨 56

(三)四肢骨 58

第二节 骨胳肌 63

一、肌肉的形态与构造 63

二、筋膜 64

三、肌肉的运动 64

四、人体肌肉概貌 66

(一)头颈肌 67

(二)躯干部肌肉 69

(三)四肢肌 71

第四章 血液 78

第一节 概说 78

一、血液的机能 78

二、血液及其组成 79

第二节 血浆 79

一、血浆的化学成份 79

二、血浆的渗透压 80

三、血浆的酸鹼度 82

第三节 血细胞 83

一、红细胞 83

二、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85

三、白细胞 86

四、血小板与血液凝固 88

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 89

第五章 循环系统 92

第一节 概说 92

第二节 血液循环系统的构造 93

一、心脏的构造 93

二、血管系的构造 97

(一)血管的构造 97

(二)体循环和肺循环 98

(三)体循环的主要动脉和静脉 98

第三节 心脏生理 107

一、心搏和心搏(动)周期 107

二、心肌的特性 108

(一)心肌的兴奋性 108

(二)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109

(三)心搏的起点和兴奋的传播 109

三、心搏周期中心内压的变化和心瓣动作 111

四、心声 113

五、心脏的生物电现象 113

六、心输出量 114

第四节 血管生理 115

一、血压测定方法 115

二、动脉血压及其形成因素 117

三、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及其变化 119

四、脉搏 120

五、动脉的血流速度 120

六、毛细血管的血流 121

七、静脉的血流 121

第五节 心脏、血管活动的调节 122

一、支配心脏的神经及其机能 122

二、血管运动神经及其机能 124

三、心脏、血管的反射 124

(一)内部压力感受性减压反射 124

(二)内部化学感受性加压反射 126

(三)其它感受器引起的心脏、血管反射 126

(四)大脑皮质对心脏、血管的调节作用 126

四、调节心脏、血管的体液性因素 127

(一)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 127

(二)垂体加压素 127

(三)乙酰胆鹼 127

(四)二氧化碳和酸性代谢产物 127

(五)组织胺 127

第六节 淋巴循环系统 128

一、淋巴系统的构造 128

二、组织液与淋巴液的组成及生成 131

三、淋巴循环及其生理意义 132

第六章 呼吸系统 135

第一节 概说 135

一、呼吸的概念 135

二、呼吸系统的构造 135

(一)呼吸道的构造和机能 135

(二)肺的构造 138

(三)胸膜及胸膜腔 139

第二节 呼吸运动 140

一、呼吸运动 140

二、胸内负压及其意义 141

三、肺通气量和换气率 141

第三节 气体的交换和运输 143

一、呼吸气及血液气体 143

二、气体的交换 144

三、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146

(一)氧的运输 146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146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147

一、呼吸肌的神经支配与呼吸中枢 147

二、血液化学成份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148

三、肺感受器对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149

四、防御性呼吸反射 150

五、大脑皮质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150

附:窒息 151

第七章 消化系统 152

第一节 概说 152

一、消化及其生理意义 152

二、酶及其特性 152

三、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153

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构造 154

一、消化管的构造 154

(一)消化管壁的一般构造 154

(二)消化管各部的构造 156

二、消化腺的构造 159

(一)唾液腺 159

(二)肝脏 159

(三)胰腺 162

三、腹膜 162

第三节 口腔中的消化 163

一、咀嚼和吞咽 163

二、唾液及其作用 164

三、唾液的分泌 164

第四节 胃中的消化 165

附:胃液分泌的研究方法 165

一、胃液的成份及作用 167

二、胃液的分泌及其机制 167

(一)复杂神经反射期 167

(二)神经化学期 168

三、胃的运动与排空 168

四、呕吐 169

第五节 小肠中的消化 170

一、胰液、小肠液、胆汁的成份及其作用 170

二、胰液的分泌及其调节 171

三、胆汁的生成、贮存和排出 172

四、小肠运动及其调节 173

第六节 大肠中的消化 174

一、粪便的形成 174

二、排便动作 174

第七节 吸收 175

一、吸收的部位及其条件 175

二、影响吸收的因素 176

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途径 177

第八章 新陈代谢 179

第一节 概说 179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 179

二、新陈代谢的生理意义 179

第二节 物质代谢 180

一、糖类的代谢 180

二、脂肪代谢 182

三、蛋白质代谢 183

四、矿物质的代谢 185

五、水的代谢 187

六、维生素 188

第三节 能量的代谢 192

一、体内能量的转变 192

二、食物的热价 192

三、间接测热法 193

四、基础代谢 194

五、代谢的调节 195

六、营养 196

第四节 肝脏的机能 196

一、肝脏在糖类代谢中的作用 198

二、肝脏在脂肪代谢中的作用 198

三、肝脏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198

四、肝脏与维生素代谢的关系 198

五、肝脏的解毒功能 199

六、肝脏的其他机能 199

第九章 体温 200

第一节 概说 200

一、体温恒定的生理意义 200

二、人体的正常温度 200

第二节 体温的调节 201

一、热的产生 201

二、热的放散 202

三、体温的调节 203

第十章 排泄系统 206

第一节 排泄的意义和途径 206

第二节 泌尿系统的构造 207

一、肾脏的构造 207

二、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构造 210

(一)输尿管 210

(二)膀胱 210

(三)尿道 210

第二节 尿的生成 210

一、尿的性质和成份 210

二、尿的生成 211

(一)肾小体的机能 212

(二)肾小管的机能 212

三、肾脏的机能 213

(一)排泄机能 214

(二)维持机体的水平衡 214

(三)维持血浆酸鹼度恒定 214

第三节 尿生成的调节 215

一、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215

二、尿生成的调节 215

(一)肾脏血管活动的调节 215

(二)肾小管活动的调节 215

(三)大脑皮质对尿生成的影响 216

第四节 排尿的生理 216

第五节 皮肤 218

一、皮肤的构造 218

二、皮肤的机能 220

第十一章 生殖系统 222

第一节 男性生殖系统 222

一、男性生殖系统的构造 222

二、男性生殖生理概要 225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 226

一、女性生殖系统的构造 226

二、女性生殖生理概要 229

(一)卵巢周期 229

(二)子宫周期 230

(三)妊娠和分娩 231

(四)乳腺生理 232

第十二章 内分泌 233

第一节 概说 233

一、内分泌腺的构造特征 233

二、激素 234

第二节 甲状腺 234

一、甲状腺的构造 234

二、甲状腺的激素 234

三、甲状腺的机能 235

四、甲状腺机能的调节 236

第三节 甲状旁腺 237

一、甲状旁腺的构造 237

二、甲状旁腺的激素及其作用 237

第四节 胰岛 238

一、胰岛 238

二、胰岛的激素及其作用 238

三、胰岛机能的调节 238

第五节 肾上腺 239

一、肾上腺的构造 239

二、肾上腺髓质的激素及其作用 239

三、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调节 241

四、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作用 241

五、肾上腺皮质机能的调节 243

第六节 性腺 243

一、雄性激素及其作用 244

二、雌性激素及其作用 244

三、性激素分泌的调节 245

第七节 垂体 245

一、垂体的构造 245

二、垂体前叶的激素及其作用 247

(一)生长激素 247

(二)生乳素 248

(三)促甲状腺激素 248

(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248

(五)促性腺激素 248

三、垂体后叶激素及其作用 249

(一)加压素 249

(二)催产素 249

第八节 内分泌腺活动的调节 249

一、内分泌腺间的相互关系 249

二、神经系统对内分泌腺的调节 250

三、内分泌腺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251

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 252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构造 252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构造 252

(一)脊髓的构造 252

(二)脑的构造 254

(三)中枢神经的被膜、腔室和脑脊液 259

二、周围神经系统的构造 261

(一)脊神经 261

(二)脑神经 264

三、植物性神经系统 266

第二节 反射及其基本特征 268

一、反射与反射弧 268

二、反射活动的基本特征 269

三、中枢抑制与反射的协调 270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的机能 271

一、脊髓的机能 271

(一)脊髓传导路 271

(二)脊髓的反射机能 274

二、延髓和脑桥的机能 275

三、中脑的机能 276

四、间脑的机能 276

五、脑干网状结构的机能 277

六、小脑的机能 278

七、端脑的机能 279

(一)纹状体的机能 279

(二)大脑皮质各部位的机能 279

(三)脑的电活动 282

第四节 植物性神经系统生理 282

一、植物性神经的机能 282

二、交感和副交感系统机能的相互关系 283

三、植物性神经兴奋的化学传递 284

(一)植物性神经化学传递的机制 284

(二)神经纤维按化学介质的分类 286

第五节 高级神经活动 287

一、条件反射 287

(一)条件反射及其特征 287

(二)条件反射的研究方法 288

(三)件反射形成的机制 289

(四)条件反射的生物学意义 290

二、大脑皮质中的抑制 291

(一)非条件抑制 291

(二)条件抑制 291

(三)大脑皮质抑制的生物学意义 293

(四)睡眠抑制 293

三、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的扩散集中与相互诱导 294

(一)皮质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294

(二)皮质内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295

四、大脑皮质的分析与综合机能 296

五、两个信导系统 297

六、神经型学说 298

第十四章 感受器 302

第一节 概说 302

一、感受器及其一般特性 302

二、感受器的分类 302

第二节 眼 303

一、眼的构造 303

(一)附属器官的构造 303

(二)眼球的构造 305

二、视觉的产生 308

(一)眼的折光及其调节 308

(二)近视、远视、散光 310

(三)感光时的化学反应 311

第三节 耳 311

一、耳的构造 311

(一)外耳 312

(二)中耳 312

(三)内耳 312

二、听觉的产生 315

第四节 其他外感受器 316

一、味觉感受器 316

二、嗅觉感受器 317

三、温度、机械和痛觉感受器 318

第五节 内感受器 318

一、运动感受器 318

二、内脏感受器 31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