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神经系统毒理学
神经系统毒理学

神经系统毒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超英,姜允申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11168020
  • 页数:50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两部分内容,总论和各论。总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神经毒理学的目的,意义和发展过程;神经毒性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研究方法。各论重点介绍了一些常见神经毒物理化性质、毒作用点、机理、临床表现及防治要点。
上一篇:毒蛇及蛇伤防治下一篇:营养与膳食
《神经系统毒理学》目录

第一部分 总论 3

第一章 概述 3

第一节 研究神经系统毒理学的目的和意义 4

第二节 神经系统毒理学研究简史 5

第三节 神经系统毒理学研究展望 9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3

第一节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的结构与功能 13

一、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13

二、神经胶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4

第二节 神经元间的功能联系及反射 16

一、突触传递 16

二、神经递质 17

三、神经反射与反射弧 21

第三节 神经系统解剖结构 22

一、中枢神经系统 23

二、周围神经系统 28

第四节 神经系统生理功能 32

一、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32

二、神经系统对运动和姿势的调节 34

三、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38

四、脑的高级功能 41

第三章 致神经系统损伤的外源化学物 44

第一节 致神经系统损伤的外源化学物 44

一、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44

二、致神经系统损伤外源化学物的分类 44

第二节 外源化学物致神经系统损伤的特点 46

一、致神经系统损伤机制 46

二、致神经系统损伤部位 47

三、致神经系统损伤的长期性或终生性 48

四、生物转化致神经系统的毒性增强 48

第三节 影响外源化学物致神经系统损伤的因素 49

一、自身因素 49

二、生物因素 51

三、联合作用 52

第四节 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外源化学物 52

一、致脑组织结构损伤的外源化学物 53

二、影响能量和物质代谢的外源化学物 55

三、致皮质损伤的外源化学物 62

四、致小脑损伤的外源化学物 66

五、致感觉神经损伤的外源化学物 69

六、与神经信号传递损伤有关的外源化学物 72

第五节 致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的外源化学物 83

一、致轴索损害的外源化学物 83

二、致髓鞘损害的外源化学物 87

三、对外周神经系统代谢与物质运输产生影响的外源化学物 89

第四章 外源化学物致神经损伤的机制 91

第一节 神经元病 92

第二节 轴索病 98

第三节 髓鞘病 104

第四节 神经递质相关的毒性 105

第五节 血-脑屏障相关的神经毒性 109

第五章 神经系统受损伤的临床表现 114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伤的临床表现 114

一、急性中毒 114

二、慢性中毒 124

第二节 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表现 126

一、发病形式 127

二、症状与体征 127

第三节 急性中毒某些特殊的临床表现 133

一、潜伏期长 133

二、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 133

三、迟发性脑病 134

四、迟发性周围神经病 135

五、迟发性猝死 136

第六章 神经系统损伤的治疗 138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治疗 138

一、急性中毒性脑病 138

二、类神经症 148

三、慢性中毒性脑病 151

第二节 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的治疗 154

一、药物治疗 154

二、理疗 155

三、中医药治疗 155

四、神经营养因子治疗 155

五、其他药物治疗 156

六、手术治疗 156

第三节 急性有机磷中毒的解毒治疗进展 159

一、抗胆碱药 159

二、肟类药物 161

第七章 神经毒理学研究方法 164

第一节 神经毒性评价方法 164

一、迟发性神经毒性试验 164

二、形态学方法 167

三、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方法 171

四、分子生物学方法 180

五、电生理实验方法 184

第二节 神经行为毒理学评价方法 186

一、行为毒理学的评价方法概述 187

二、一般行为毒理学方法 189

三、行为致畸学方法 192

第二部分 外源化学物的神经系统毒性 201

第八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神经系统毒性 201

第一节 锰及其化合物 201

一、理化性质 201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201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201

四、毒性概述 203

五、毒性表现 206

六、毒性机制 207

第二节 铝及其化合物 211

一、理化性质 211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211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212

四、毒性概述 213

五、毒性表现 215

六、毒性机制 216

第三节 铊及其化合物 220

一、理化性质 220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220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221

四、毒性概述 221

五、毒性表现 225

六、毒性机制 226

第四节 汞及其化合物 228

一、理化性质 228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228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228

四、毒性概述 229

五、毒性表现 233

六、毒作用机制 234

第五节 铅及其化合物 240

一、理化性质 240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240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240

四、毒性概述 242

五、毒性表现 246

六、毒性机制 248

第六节 锡及其化合物 255

一、理化性质 255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256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256

四、毒性概述 257

五、毒性表现 260

六、毒性机制 261

第七节 锂及其化合物 263

一、理化性质 263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263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263

四、毒性概述 264

五、毒性表现 266

六、毒性机制 267

第八节 羰基镍 270

一、理化性质 270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270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271

四、毒性概述 271

五、毒性表现 274

六、毒性机制 275

第九章 有机磷农药 277

一、化学结构及理化性质 277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277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277

四、毒性概述 278

五、毒性表现与机制 283

第十章 氯代烃杀虫剂 293

第一节 概述 293

一、分类 293

二、特性 293

三、环境危害 294

四、毒性概述 295

五、防治原则 296

第二节 滴滴涕 297

一、理化性质 297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297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297

四、毒性概述 298

五、毒性表现 301

六、毒性机制 302

第三节 六六六 302

一、理化性质 302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302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303

四、毒性概述 303

五、毒性表现 305

六、毒性机制 305

第十一章 其他农药 308

第一节 氨基甲酸酯 308

一、理化性质 308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308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308

四、毒性概述 309

五、毒性表现 312

六、毒性机制 314

第二节 拟除虫菊酯 317

一、理化性质 317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317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317

四、毒性概述 318

五、毒性表现 323

六、毒性机制 324

第三节 杀虫脒 329

一、理化性质 329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329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329

四、毒性概述 330

五、神经系统毒性表现 333

六、神经系统毒性机制 334

第四节 毒鼠强 336

一、理化性质 336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336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337

四、毒性概述 337

五、毒性表现 340

六、毒性机制 340

第十二章 芳香族烃类 344

第一节 甲苯 344

一、理化性质 344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344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344

四、毒性概述 345

五、毒性表现 347

六、毒性机制 347

第二节 二甲苯 350

一、理化性质 350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350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350

四、毒性概述 351

五、毒性表现 354

六、毒性机制 354

第十三章 醇类 356

第一节 乙醇 356

一、理化特性 356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356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356

四、毒性概述 358

五、毒性表现 362

六、毒性机制 363

第二节 甲醇 365

一、理化特性 365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365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366

四、毒性概述 366

五、毒性表现 368

六、毒性机制 369

第三节 乙二醇 370

一、理化性质 370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370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370

四、毒性概述 371

五、毒性表现 373

六、毒性机制 373

第十四章 混合烃类 374

第一节 汽油 374

一、理化性质 374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374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374

四、毒性概述 374

五、毒性表现 379

六、毒性机制 379

第十五章 氯代烃类 381

第一节 三氯乙烯 381

一、理化性质 381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381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381

四、毒性概述 383

五、毒性表现 388

六、毒性机制 388

第二节 氯丙烯 390

一、理化性质 390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390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391

四、毒性概述 391

五、毒性表现 393

六、毒性机制 395

第十六章 烷类及环氧化物 398

第一节 正己烷 398

一、理化性质 398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398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398

四、毒性概述 399

五、毒性表现 402

六、毒性机制 404

第二节 环氧化物 406

一、理化特性 406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406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406

四、毒性概述 407

五、毒性表现 410

六、毒性机制 411

第十七章 氮、碘、溴代烷类 414

第一节 氯甲烷 414

一、理化性质 414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414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414

四、毒性概述 415

五、毒性表现 418

六、毒性机制 418

第二节 碘甲烷 419

一、理化性质 419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419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419

四、毒性概述 421

五、毒性表现 423

六、毒性机制 423

第三节 溴甲烷 425

一、理化性质 425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425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425

四、毒性概述 426

五、毒性表现 429

六、毒性机制 430

第四节 1,2-二氯乙烷 431

一、理化性质 431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431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431

四、毒性概述 431

五、毒性表现 435

六、毒性机制 435

第十八章 氧及其化合物 437

第一节氧 437

一、理化性质 437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437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437

四、毒性概述 437

五、毒性表现 439

六、毒性机制 440

第二节 一氧化碳 441

一、理化性质 441

二、存在、来源与接触机会 441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442

四、毒性概述 443

五、毒性表现 444

六、毒性机制 445

第十九章 硫及其化合物 448

第一节 二硫化碳 448

一、理化特性 448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448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448

四、毒性概述 449

五、毒性表现 452

六、毒性机制 453

第二节 硫化氢 456

一、理化特性 456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456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456

四、毒性概述 457

五、毒性表现 460

六、毒性机制 460

第二十章 酰胺类与无机磷化合物 463

第一节 丙烯酰胺 463

一、理化性质 463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463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463

四、毒性概述 464

五、毒性表现 469

六、毒性机制 471

第二节 磷化氢 474

一、理化性质 474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474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475

四、毒性概述 475

五、毒性表现 478

六、毒性机制 478

第二十一章 军用毒剂 480

第一节 失能性毒剂 480

一、理化性质 480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480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481

四、毒性概述 481

五、毒性表现 481

六、毒性机制 483

第二节 神经性毒剂 483

一、理化性质 483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484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484

四、毒性概述 485

五、毒性表现 486

六、毒性机制 488

第二十二章 生物毒素 494

第一节 肉毒毒素 494

一、生物学特性 494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495

三、吸收与分布 496

四、毒性概述 496

五、毒性表现 499

六、毒性机制 500

第二节 河豚毒素和石房蛤毒素 502

一、理化性质 502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503

三、吸收与分布 503

四、毒性概述 504

五、毒性表现 505

六、毒性机制 505

第三节 贝毒素 506

一、概述 506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507

三、中毒临床症状 507

四、流行病学 507

五、毒性机制 50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