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耳针疗法治百病
耳针疗法治百病

耳针疗法治百病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兆民,董勤,周静珍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金盾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8257846
  • 页数:21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为十一章,介绍了耳的形态结构与分区,耳从生理病理,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耳穴命名与分布了耳穴的辅诊与施治方法,耳穴的性能与功效,耳穴处方选择原则与配伍等。
《耳针疗法治百病》目录

第一章耳郭 1

一、耳郭形态 1

(一)耳郭正面 1

(二)耳郭背面 3

(三)耳根 3

二、耳郭结构 4

(一)耳郭基本结构 4

(二)耳郭肌肉和软骨 4

(三)耳郭神经分布 5

(四)耳郭血管分布 7

(五)耳郭淋巴分布 8

三、耳郭分区 8

(一)耳轮分区 9

(二)耳舟分区 9

(三)对耳轮分区 10

(四)三角窝分区 10

(五)耳屏分区 10

(六)对耳屏分区 10

(七)耳甲分区 11

(八)耳垂分区 12

(九)耳背分区 12

第二章 耳生理与病理 13

一、耳生理 13

二、耳病理 14

(一)虚证 14

(二)实证 15

第三章 耳与全身的关系 16

一、耳与脏腑的关系 16

(一)肾 16

(二)心 17

(三)肝 18

(四)胆 18

(五)脾 19

(六)肺 19

二、耳与经络的关系 19

第四章 耳穴 21

一、耳穴的由来 21

(一)耳穴的古代文献记载 21

(二)倒置胎儿耳针图的传入 22

(三)《耳穴国标》的颁布 23

二、耳穴的命名 23

(一)以脏腑、组织器官、肢体名称命名 23

(二)以耳郭解剖名称命名 24

(三)以耳穴主治功能命名 24

三、耳穴的分布 25

(一)耳穴分布规律 25

(二)耳穴名称与部位 26

第五章 耳穴诊治方法 35

一、耳穴诊断方法 35

(一)耳穴诊断疾病的早期记载 35

(二)耳穴诊断疾病的依据和作用 37

(三)常用耳穴诊断方法 38

(四)耳穴诊断的辨证分析 49

二、耳穴治疗方法 53

(一)耳穴治疗方法的早期记载 53

(二)耳穴治疗方法的现代应用 54

第六章 耳穴性能与功效 76

一、耳穴性能 76

(一)耳穴的双向性 76

(二)耳穴的特异性 77

(三)耳穴的多功能性 78

(四)耳穴的协同性 78

(五)耳穴的拮抗性 79

(六)耳穴的敏感性 79

(七)耳穴的适应性 80

(八)耳穴的即效性 80

二、耳穴功效 81

(一)耳穴功能与疗效作用 81

(二)耳穴部位与功能主治 87

第七章 耳针的处方选穴 103

一、耳针处方意义 103

二、耳针取穴原则 104

(一)按位取穴 104

(二)辨证取穴 106

(三)对症取穴 108

(四)辨病取穴 108

(五)功能取穴 109

(六)脏腑取穴 110

(七)经验取穴 110

三、耳穴配伍方法 111

(一)耳前与耳背配穴 112

(二)局部整体配穴 112

(三)辨证辨病配穴 113

(四)耳穴体穴配穴 114

第八章 耳针疗法的宜忌 120

一、耳针疗法治疗范围 120

(一)耳针的适应证 120

(二)国内专家报道耳针治疗有效的245种病症 121

(三)耳针疗法的禁忌证 124

二、耳针疗法的注意事项 124

(一)严格消毒 125

(二)治病治神 125

(三)观察耳部 125

(四)刺激强度 126

(五)因人而异 126

(六)避免晕针 126

(七)正确诊断 126

(八)以人为本 127

第九章 常见病耳针治疗方法 128

一、急症对症治疗 128

(一)发热 128

(二)中暑 129

(三)昏迷 129

(四)抽搐 129

二、疼痛对症治疗 129

(一)头痛 129

(二)耳痛 130

(三)眉棱骨痛 130

(四)牙痛 131

(五)喉痛 131

(六)胸痛 131

(七)胃痛 131

(八)胁肋痛 132

(九)腹痛 132

(十)腰痛 133

(十一)尿道痛 133

(十二)肛门痛 133

(十三)足跟痛 134

三、一般症状对症治疗 134

(一)恶寒 134

(二)头昏 134

(三)失眠 135

(四)嗜睡 135

(五)多梦 136

(六)多汗 136

(七)盗汗 136

(八)失声 136

(九)梅核气 137

(十)鼻塞 137

(十一)鼻出血 137

(十二)口苦 138

(十三)口臭 138

(十四)流涎 138

(十五)胸闷 138

(十六)呃逆 139

(十七)反酸 139

(十八)呕吐 139

(十九)食欲差 140

(二十)心悸 140

(二十一)腹胀 140

(二十二)便秘 141

(二十三)尿潴留 141

(二十四)尿频 142

(二十五)肛门瘙痒 142

(二十六)外阴瘙痒 142

(二十七)脱肛 142

第十章 耳针辨证治疗常见病候 143

一、脏腑病候的耳针辨证治疗 143

(一)心脏病候辨证治疗 143

(二)肺脏病候辨证治疗 145

(三)肝脏病候辨证治疗 147

(四)脾脏病候辨证治疗 149

(五)肾脏病候辨证治疗 151

(六)心包病候辨证治疗 152

(七)胆腑病候辨证治疗 152

(八)胃腑病候辨证治疗 153

(九)大肠、小肠腑病候辨证治疗 154

(十)膀胱腑病候辨证治疗 156

(十一)三焦病候辨证治疗 157

二、十二经(络)脉病候耳针辨证治疗 157

(一)手太阴肺经病候辨证治疗 157

(二)手阳明大肠经病候辨证治疗 158

(三)足阳明胃经病候辨证治疗 159

(四)足太阴脾经病候辨证治疗 160

(五)手少阴心经病候辨证治疗 160

(六)手太阳小肠经病候辨证治疗 161

(七)足太阳膀胱经病候辨证治疗 162

(八)足少阴肾经病候辨证治疗 162

(九)手厥阴心包经病候辨证治疗 163

(十)手少阳三焦经病候辨证治疗 163

(十一)足少阳胆经病候辨证治疗 164

(十二)足厥阴肝经病候辨证治疗 164

三、奇经八脉病候耳针辨证治疗 165

(一)督脉、任脉病候辨证治疗 165

(二)冲脉、带脉病候辨证治疗 166

(三)阴维脉、阳维脉病候辨证治疗 166

(四)阴跷脉、阳跷脉病候辨证治疗 167

第十一章 耳针辨病治疗常见病 170

一、心脑血管疾病辨病治疗 170

(一)冠心病(初期) 170

(二)心肌炎 171

(三)心脏神经官能症 171

(四)风湿性心脏病(轻症) 172

(五)肺源性心脏病(轻症) 172

(六)心动过速 172

(七)心房纤颤(轻症) 172

(八)心绞痛 172

(九)高血压 173

(十)低血压 173

(十一)贫血 173

(十二)无脉症 174

(十三)脉管炎 174

二、呼吸系统疾病辨病治疗 174

(一)上呼吸道感染(轻症) 174

(二)慢性咽炎 175

(三)支气管炎(轻症) 175

(四)支气管哮喘 175

(五)肺炎(轻症) 176

三、消化系统疾病辨病治疗 176

(一)食管炎 176

(二)胃痉挛 177

(三)胃炎 177

(四)胃下垂 177

(五)胃、十二指肠溃疡(稳定期) 178

(六)幽门梗阻 178

(七)胃神经官能症 178

(八)急性胃肠炎 178

(九)急性肠炎 178

(十)慢性肠炎 179

(十一)肠功能紊乱 179

(十二)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179

(十三)胆囊炎 179

(十四)胆结石(轻症) 180

(十五)胆管蛔虫症 180

(十六)肠道蛔虫症 180

(十七)习惯性便秘 180

(十八)肛门脱垂(轻症) 180

(十九)痔出血(轻症) 180

四、生殖泌尿系统疾病辨病治疗 181

(一)膀胱炎(轻症) 181

(二)尿石症(轻症) 181

(三)尿路感染(轻症) 181

(四)尿潴留 181

(五)遗尿 181

(六)乳糜尿(轻症) 182

(七)阴囊炎 182

(八)睾丸炎 182

(九)遗精(梦遗) 182

(十)阳痿(轻症) 182

五、妇科疾病辨病治疗 183

(一)痛经 183

(二)月经不调 183

(三)闭经 184

(四)功能性子宫出血(轻症) 184

(五)白带过多 185

(六)妊娠恶阻 185

(七)胎位不正 185

(八)滞产 185

(九)产后乳少 186

(十)急性乳腺炎 186

(十一)子宫脱垂(轻症 187

(十二)盆腔炎 187

(十三)阴道炎 188

六、神经、精神疾病辨病治疗 188

(一)癫癎(轻症) 188

(二)神经衰弱 189

(三)癔症 189

(四)急性感染性神经根炎 190

(五)坐骨神经痛 190

(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191

(七)三叉神经痛(轻症) 191

(八)面肌痉挛(轻症) 192

(九)臂丛神经痛 192

(十)颈椎综合征 192

(十一)肋间神经痛 192

(十二)肌无力 193

(十三)夜游症 193

(十四)小儿惊厥 193

七、运动系统疾病辨病治疗 194

(一)落枕 194

(二)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194

(三)急性功能性脊椎炎 194

(四)肩关节周围炎 195

(五)颈肩肌筋膜炎 195

(六)肱骨外上髁炎 195

(七)腕管综合征 196

(八)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196

(九)腱鞘囊肿 196

(十)髋关节痛 196

(十一)膝关节痛 196

(十二)踝关节痛 196

(十三)跟腱痛 197

(十四)痹证 197

八、眼部疾病辨病治疗 197

(一)急性结膜炎 197

(二)麦粒肿 198

(三)睑缘炎 198

(四)电光性眼炎 198

(五)浅层点状角膜炎 198

(六)色弱症(轻型) 198

(七)青光眼 199

(八)假性近视(轻症) 199

(九)眼球震颤 199

(十)眼睑下垂 199

(十一)泪囊炎 200

九、耳鼻咽喉、口腔疾病辨病治疗 200

(一)耳鸣(神经性、轻症) 200

(二)听觉障碍(功能性、轻症) 201

(三)中耳炎 201

(四)耳源性眩晕 201

(五)鼻炎 202

(六)副鼻窦炎 203

(七)鼻出血(轻症) 203

(八)嗅觉麻痹 203

(九)牙痛 203

(十)牙龈炎 204

(十一)牙龈出血 204

(十二)急性扁桃体炎 204

(十三)急性咽喉炎 204

(十四)慢性咽喉炎 204

十、内分泌疾病辨病治疗 205

(一)单纯性甲状腺肿 205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05

(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206

(四)单纯性肥胖症 206

(五)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2型糖尿病轻症) 207

(六)尿崩症(轻症) 207

十一、皮肤疾病辨病治疗 207

(一)斑秃(轻症) 207

(二)青年扁平疣 208

(三)荨麻疹 208

(四)神经性皮炎 208

(五)带状疱疹 209

(六)下肢丹毒(轻症) 209

十二、传染性疾病辨病治疗 210

(一)流行性感冒 210

(二)流行性腮腺炎 210

(三)急性细菌性痢疾 210

(四)慢性细菌性痢疾 211

(五)间日疟 211

十三、老年疾病辨病治疗 211

(一)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211

(二)帕金森病(轻症) 212

(三)老年痴呆症(轻症) 213

(四)老年郁症(轻症) 213

(五)老年脏躁 213

(六)颈椎病 213

(七)高血压 215

(八)高脂血症 215

(九)慢性支气管哮喘 215

(十)前列腺炎 216

(十一)老年人便秘 216

十四、其他病症辨病治疗 217

(一)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217

(二)戒断综合征 217

(三)放疗、化疗反应 218

(四)输血、输液反应 218

参考文献 21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