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外科病理生理学
外科病理生理学

外科病理生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3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谭基明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117108546
  • 页数:1293 页
图书介绍:本书的编写遵循循证医学的依据,另外到现在为止,国内也仍未见同类书籍出版,具有很高的创新价值;第一版早已销售一空,到现在为止,不断仍有读者想购买此书。修订版因而具有较大的市场价值;本选题是在原来第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的现代科学发展的成果和内容。
《外科病理生理学》目录

第一篇 总论 3

第一章 概论 3

第一节 外科病理生理学基本概念 3

一、外科病理生理学在外科学中的地位 3

二、外科病理生理学的定义、特点、任务、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3

三、外科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4

第二节 外科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 6

一、健康和疾病的概念 6

二、外科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7

三、外科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 9

四、外科疾病发生的一般机制 11

五、外科疾病的经过和转归 12

第二章 外科细胞分子生物学 14

第一节 概述 14

第二节 外科细胞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5

一、DNA水平的研究 15

二、RNA水平的研究 16

三、蛋白质水平的研究 17

第三节 外科细胞分子生物学的主要应用技术 18

一、质粒DNA的扩增、提取和纯化 18

二、载体和目的基因的连接和克隆 19

三、分子克隆常用载体 20

四、核酸分子杂交 21

五、基因转移技术 24

六、PCR与PCR-SSCP技术 26

第四节 外科细胞分子生物学与外科疾病 29

一、癌基因与外科肿瘤的发生 29

二、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外科肿瘤发生 33

三、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36

第五节 外科细胞分子生物学的临床应用前景 38

一、预测肿瘤易感人群 38

二、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筛检 38

三、肿瘤疗效监测 38

四、肿瘤的预后判断 39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41

第一节 水、电解质概述 41

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 41

二、体液的电解质含量 42

三、体液的渗透压 42

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 43

一、水、钠的正常代谢 43

二、水、钠代谢紊乱 46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 51

一、钾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 51

二、钾代谢紊乱 52

第四节 镁代谢紊乱 58

一、镁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 58

二、镁代谢紊乱 59

第五节 酸碱平衡紊乱 62

一、酸碱平衡与调节 62

二、酸碱平衡紊乱及类型 66

三、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67

四、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69

五、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76

六、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 78

第四章 外科输血输液 82

第一节 外科输血 82

一、输血的来源 82

二、休克患者的输血 85

三、外科出血性疾病 88

四、围手术期输血 89

五、输血并发症 90

第二节 大量输血的病理生理学 92

一、出血倾向 92

二、代谢问题 93

三、微聚物和肺、脑微栓塞 93

四、感染增加 93

五、循环超负荷 93

六、输血与肿瘤复发 94

第三节 外科输液治疗 94

一、输液治疗的生理基础 94

二、输液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95

三、输液治疗液体选择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95

四、输液治疗研究趋势 98

第五章 围手术期病理生理学 101

第一节 围手术期基本定义 101

一、围手术期病理生理知识的重要性 101

二、围手术期病理生理学的整体性原则 101

第二节 围手术期应激反应 102

一、应激反应的定义及发生机制 102

二、应激时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变化 103

第三节 应激信号转导 109

一、核因子кB与应激反应 109

二、应激信号转导机制 111

第四节 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对机体的影响 112

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112

二、内分泌系统 112

三、免疫系统 114

四、网状内皮系统 114

五、凝血系统 114

第五节 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调控 115

一、术前准备 115

二、术中调控 115

三、术后镇痛 115

第六节 围手术期脑病理生理学 117

一、脑的生理学概况 117

二、病理状态下脑生理的变化 119

三、围手术期常见脑损伤 121

第七节 围手术期循环系统病理生理学 122

一、围手术期循环系统生理学概况 122

二、冠脉循环 123

三、微循环 126

四、围手术期缺血性心脏病 128

五、围手术期心源性意外的预防和β-阻滞剂的应用 130

六、其他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 131

第八节 围手术期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 133

一、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 133

二、围手术期肺疾患概述 134

三、麻醉和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 135

四、围手术期换气功能障碍 135

第六章 心肺脑复苏病理生理学 140

第一节 概述 140

第二节 心脏骤停 140

一、心脏骤停的类型、原因和表现 140

二、心脏骤停的发生机制 141

三、心脏骤停后的病理生理改变 143

第三节 心肺复苏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45

一、基础生命支持 146

二、进一步生命支持 150

三、延续生命支持 152

第四节 脑复苏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54

一、脑代谢的特点 154

二、脑缺血时限的区域性差异 154

三、脑缺血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154

四、脑复苏的治疗措施 155

五、脑复苏的结局 157

第七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159

第一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159

一、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 159

二、影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因素 160

第二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 160

一、自由基 161

二、钙超载 163

三、炎症反应 166

第三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主要器官的功能及代谢变化 169

一、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169

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171

三、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172

四、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172

第四节 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 173

一、减轻缺血性损伤,控制再灌注条件 173

二、改善缺血-再灌注组织的代谢 173

三、清除自由基 173

四、减轻钙超负荷 174

五、缺血预处理 174

六、缺血后处理 178

第八章 外科休克 181

第一节 概述 181

第二节 病因与分类 181

第三节 循环稳态与微循环 182

一、循环稳态的破坏是休克发生的共同始动环节 182

二、微循环障碍是休克发展的最后共同通路 183

第四节 休克的发病机制 187

一、神经机制 188

二、体液机制 188

三、细胞机制 189

四、炎症机制 191

五、氧化应激机制 193

六、微循环机制 194

第五节 休克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196

一、休克时细胞的代谢障碍 196

二、休克时器官功能的改变 196

第六节 外科休克的特点 197

一、感染性休克 197

二、过敏性休克 198

三、心源性休克 198

四、神经源性休克与创伤性休克 198

五、SIRS、各种休克与MODS 199

六、混合型休克 199

七、按病理生理的休克分类 199

第七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 200

一、病因学防治 200

二、发病学治疗 200

第九章 外科营养 206

第一节 外科营养概论 206

第二节 正常的营养物质代谢 206

一、碳水化合物代谢 207

二、脂肪代谢 207

三、蛋白质代谢 208

四、能量代谢 209

五、维生素 210

六、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211

第三节 外科患者的营养代谢特点及能量需要 212

一、饥饿时的代谢改变 212

二、应激时的代谢改变 214

三、感染时的代谢变化 215

四、创伤时的代谢变化 217

第四节 营养状况评估 218

一、营养评价内容 218

二、代谢评价内容 221

三、营养不良的分类、特征和实施要点 221

第五节 肠内肠外营养 221

一、肠外营养 221

二、肠内营养 223

第六节 外科常见疾病的营养支持 229

一、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 229

二、肠外瘘的营养支持 231

三、胃癌的营养支持 233

四、外科危重症与营养支持 236

五、脓毒血症和MODS患者的营养支持 240

六、创伤患者的营养支持 240

第十章 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 242

第一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的概述 242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经过 242

一、病因 242

二、MODS的发病经过 243

第三节 发病机制 244

一、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 244

二、肠屏障功能损伤、细菌与内毒素的作用 249

三、器官微循环灌注障碍与缺血-再灌注损伤 251

四、免疫功能降低 251

五、细胞代谢障碍 252

六、细胞凋亡 252

七、基因多态性 253

第四节 各系统器官的功能代谢变化 253

一、肺的功能代谢变化 253

二、肾的功能代谢变化 254

三、肝的功能代谢变化 254

四、胃肠道的功能代谢变化 254

五、心功能变化 255

六、免疫系统的变化 255

七、新陈代谢的改变 255

八、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的变化 255

九、MODS和胰岛素抵抗 256

第五节 MODS时主要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异常 256

第六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56

第十一章 麻醉病理生理学 258

第一节 全身麻醉的病理生理 258

一、全身麻醉与中枢神经 258

二、全身麻醉与呼吸 260

三、全身麻醉与循环 261

四、全身麻醉与肝脏 263

五、全身麻醉与肾脏 264

六、全身麻醉与内分泌 266

七、全身麻醉与免疫 268

第二节 椎管内麻醉的病理生理 271

一、椎管内麻醉的作用机制 271

二、椎管内麻醉对机体的影响 272

第三节 低温和控制性降压麻醉的病理生理 277

一、低温麻醉的病理生理 277

二、控制性降压的病理生理 278

第十二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的病理生理学 281

第一节 血流动力学监测 281

一、Swan-Ganz导管的监测原理 281

二、监测的参数 282

三、主要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临床意义 285

第二节 呼吸系统功能的监测 287

一、脉搏血氧饱和度 287

二、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 288

三、呼吸力学监测 293

四、通气功能的监测 295

第三节 机械通气的病理生理学 297

一、机械通气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297

二、机械通气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298

三、机械通气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299

四、机械通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300

五、机械通气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301

第四节 激素替代治疗的病理生理学 302

一、外科危重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变化 302

二、胰岛素强化治疗 304

三、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 307

第十三章 外科感染病理生理学 310

第一节 外科感染概论 310

一、外科感染的概况 310

二、外科感染与微生态学 311

三、医院感染 317

四、微量元素与外科感染 321

第二节 外科感染的病理生理学规律 326

一、外科感染的生物学 326

二、外科感染的生理学 344

三、外科感染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353

第三节 外科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发病学特点 374

一、外科感染病原菌的变化趋势 374

二、外科感染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的变化趋势 375

三、外科厌氧菌感染 377

四、皮肤和软组织坏死性感染 379

五、外科真菌感染 385

第十四章 损伤 389

第一节 概论 389

一、病因学 389

二、损伤后的机体反应 390

三、再灌注损伤和细胞死亡 398

第二节 损伤后病理生理改变 401

一、机体的超高代谢 401

二、肠源性感染 405

三、损伤后的细胞反应 405

第三节 血管损伤及止血的病理生理基础 408

一、血管内皮细胞 408

二、血管损伤 409

三、止血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411

四、损伤后血管反应 413

第四节 特殊类型损伤的病理生理学 416

一、烧伤 416

二、冻伤 419

三、电击伤 420

四、毒蛇咬伤 422

五、战伤 423

第十五章 肿瘤 425

第一节 概论 425

一、概念 425

二、分类 425

三、命名 426

第二节 肿瘤细胞的主要特征 427

一、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 427

二、肿瘤细胞的生理特征 427

三、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429

第三节 肿瘤的病因 429

一、化学致癌因素 429

二、物理致癌因素 430

三、生物致癌因素 430

四、内部成因 436

第四节 细胞癌变的机制 443

一、基因学说 443

二、基因外调节学说 443

三、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 444

第五节 肿瘤与免疫 448

一、肿瘤抗原 448

二、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机制 449

三、肿瘤的免疫诊断 452

四、肿瘤的免疫治疗 452

第六节 肿瘤的外科治疗 454

一、肿瘤外科手术的分类 455

二、肿瘤的外科治疗原则 456

三、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457

第十六章 移植 459

第一节 移植概论 459

一、移植的发展概况 459

二、移植的分类 459

第二节 移植的免疫病理生理 460

一、移植免疫学基础 460

二、移植排斥的机制 463

三、排斥反应的分类及病理生理变化 465

四、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 465

第三节 移植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467

一、热缺血损伤 467

二、冷保存损伤 467

三、缺血-再灌注损伤 467

四、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原则 470

第四节 自体组织移植的病理生理 471

一、皮肤移植 471

二、肌腱移植 472

三、骨移植 473

四、神经移植 473

第五节 异体器官移植的病理生理 474

一、肾移植 474

二、肝移植 476

三、心肺移植 479

第十七章 微创外科 483

第一节 概论 483

第二节 微创手术时机体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484

一、呼吸系统的改变 484

二、循环系统的改变 485

三、肝脏功能的改变 486

四、肾功能的改变 487

五、神经系统的改变 488

六、机体的应激反应 488

七、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 489

八、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491

九、手术后疼痛 492

十、其他改变 493

第三节 微创技术在外科中的应用 493

一、微创技术在普外科的应用 493

二、微创技术在骨科的应用 495

三、微创技术在心胸外科的应用 496

四、微创技术在妇科的应用 496

五、微创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 496

六、微创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497

第十八章 遗传与外科疾病 498

第一节 遗传性疾病概论 498

一、基本概念 498

二、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501

三、遗传病的分类 502

第二节 基因及基因突变 503

一、基因 503

二、基因突变 503

第三节 遗传性疾病的遗传特点 507

一、单基因遗传病 507

二、多基因遗传病 512

三、染色体病 516

第四节 外科常见遗传性疾病 533

一、神经系统 533

二、呼吸系统 552

三、心血管系统 558

四、消化系统 569

五、泌尿生殖系统 575

六、骨和结缔组织系统 579

七、内分泌系统 588

八、其他 592

第十九章 免疫与外科疾病 598

第一节 免疫学概论 598

一、免疫的基本概念 598

二、免疫系统及其基本功能 599

第二节 外科创伤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601

一、外科创伤介导的免疫抑制 601

二、外科创伤介导的炎症反应 602

三、影响手术后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的因素 602

四、外科损伤后机体免疫功能变化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603

第三节 外科自身免疫性疾病 605

一、自身免疫的发病因素 605

二、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机制 606

三、外科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608

第四节 外科免疫缺陷病 611

一、概念及分类 611

二、病因 612

三、病理生理学改变 613

四、外科常见的免疫缺陷病 613

第五节 外科补体疾病 617

一、概述 617

二、补体与急性肺损伤 620

三、补体与内毒素休克 621

四、补体系统缺陷病 621

第二十章 循证医学与外科疾病 624

第一节 概况 624

一、循证医学 624

二、循证外科学 627

第二节 证据的产生 630

一、随机对照研究 630

二、系统评价 631

三、临床指引 632

四、个案报道 633

第三节 文献检索 633

一、Google scholar 634

二、Web of science 634

三、GoPubMed 635

第四节 循证决策 635

一、构建决策树 635

二、检索文献,收集数据 636

三、计算期望值 636

四、敏感性分析 636

第五节 外科和多学科综合治疗 637

第二十一章 外科病理生理学的中医认识 640

第一节 病因 640

一、外感六淫 640

二、内伤七情 641

三、饮食不节 642

四、外来伤害 642

五、劳伤虚损 642

六、痰凝血瘀 643

七、感觉特殊邪毒 643

第二节 发病机制 643

一、邪正盛衰 644

二、气血失常 644

三、经络阻塞 644

四、脏腑失调 645

第三节 病程演变 646

一、疾病的传化 646

二、疾病的转归 647

第四节 几类外科疾病的中医病理生理学 647

一、感染 647

二、肿瘤 650

三、损伤 651

四、畸形 654

五、功能障碍 654

第二篇 各论 661

第二十二章 神经外科病理生理学 661

第一节 颅脑生理学 661

一、概论 661

二、脑脊液 662

三、脑血容量 662

四、脑实质 663

五、血氧含量 663

第二节 颅内高压 663

一、概念 663

二、病因 663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改变 664

四、颅内高压的转归与预后 671

五、颅内高压治疗原则 672

第三节 脑水肿 673

一、概念 673

二、病因 673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改变 674

四、转归 679

五、脑水肿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680

第四节 脑缺血与再灌注损伤 68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681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681

三、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685

第五节 颅脑损伤 686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686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691

三、治疗原则 695

第六节 脑脓肿 696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696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697

三、治疗原则 699

第七节 脑血管疾病 699

一、动脉瘤 699

二、颅内血管畸形 702

三、高血压脑出血 705

四、脑缺血性疾病 707

第八节 颅内肿瘤 709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709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711

三、治疗原则 713

第九节 颅脑先天性畸形 714

一、脑积水 714

二、颅裂 716

三、颅骨闭锁症 717

四、寰枕部畸形(枕大孔区畸形) 717

五、蛛网膜囊肿 718

六、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719

第十节 脊髓部分 720

一、椎管内肿瘤 720

二、脊髓血管病 722

三、脊椎先天畸形 723

第二十三章 颌面与颈部外科病理生理学 726

第一节 口腔的生理功能 726

一、下颌运动 726

二、基于下颌运动的口腔功能 728

三、唾液的功能 729

第二节 智齿冠周炎 73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730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731

三、治疗原则 732

第三节 颌面颈部放射性损伤 732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732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733

三、治疗原则 736

第四节 颞下颌关节病 73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737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740

三、治疗原则 743

第五节 先天性唇腭裂 743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744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746

三、治疗原则 746

第六节 颌面部后天性缺损畸形与组织移植功能性重建 74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747

二、颌面部组织移植的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748

三、治疗原则 753

第七节 颈部先天性囊肿与瘘管 753

一、甲状腺舌管囊肿或瘘 753

二、鳃源性囊肿与瘘 753

第八节 甲状腺疾病 754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 754

二、甲状腺炎 757

三、甲状腺囊肿 758

四、甲状腺肿瘤 760

五、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762

第二十四章 乳腺外科病理生理学 764

第一节 乳腺生理学 764

一、雌激素 764

二、孕酮 764

三、催乳素 764

四、人胎盘催乳激素 765

五、催产素 765

六、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765

第二节 男性乳房发育症 765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765

二、病理生理改变 766

三、治疗原则 766

第三节 乳腺导管扩张症 767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767

二、病理生理改变 767

三、治疗原则 768

第四节 乳腺癌 768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768

二、病理生理改变 770

三、转归 780

四、治疗原则 780

第二十五章 普通胸部外科病理生理学 781

第一节 胸外伤 781

一、肋骨骨折与胸骨骨折 781

二、创伤性气胸 782

三、创伤性血胸 783

四、肺挫裂伤 784

五、创伤性窒息 785

第二节 胸壁疾病 785

一、漏斗胸 785

二、鸡胸 786

三、胸壁感染 786

四、胸廓出口综合征 787

第三节 胸膜疾病 788

一、急性脓胸 788

二、慢性脓胸 789

三、乳糜胸 789

四、胸膜间皮瘤 790

第四节 肺、支气管疾病 791

一、支气管扩张症 791

二、支气管胸膜瘘 792

三、慢性肺脓肿 793

四、肺大疱 793

五、肺气肿 794

六、肺栓塞 795

七、肺癌 796

八、肺真菌病 798

九、肺囊肿 798

十、肺隔离症 799

十一、肺动静脉瘘 800

第五节 纵隔疾病 800

一、重症肌无力 800

二、原发性纵隔肿瘤 801

第六节 膈肌疾病 802

一、膈疝 802

二、食管裂孔疝 803

三、膈肌膨隆 804

第七节 食管疾病 804

一、先天性食管闭锁 804

二、食管穿孔和破裂 805

三、贲门失弛缓症 806

四、食管憩室 806

五、食管癌和贲门癌 807

六、胃食管反流病 808

第二十六章 心脏外科病理生理学 811

第一节 循环生理学 811

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811

二、心脏泵的功能 811

三、冠状动脉循环 815

四、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血液循环重建 816

五、肺循环的生理特点 817

第二节 心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学 818

一、概念 818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818

三、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821

四、治疗原则 823

第三节 心脏外科疾病病理生理学 824

一、心包疾病 824

二、先天性心血管病 825

三、后天性心血管病 828

四、心脏大血管创伤 832

第二十七章 血管淋巴外科病理生理学 834

第一节 动脉硬化闭塞症 834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834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836

三、治疗原则 837

第二节 急性动脉栓塞 83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837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838

三、治疗原则 838

第三节 动脉瘤 839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839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840

三、治疗原则 841

第四节 静脉曲张 841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841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842

三、治疗原则 843

第五节 深静脉血栓 843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843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844

三、治疗原则 845

第六节 肢体淋巴水肿性疾病 846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846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846

三、治疗原则 847

第二十八章 急腹症病理生理学 849

第一节 概论 849

一、腹膜及其生理功能 849

二、腹膜的反应性 850

第二节 急腹症的分类及病因 851

一、分类 851

二、病因 852

第三节 急腹症的发病机制 852

一、腹膜的反应 852

二、体液介质的作用 853

三、内毒素血症 853

四、其他 853

五、腹痛的发生机制 853

第四节 急腹症的病理生理改变 855

一、腹膜炎症 855

二、血容量降低 856

三、肠功能改变 856

四、代谢变化 856

五、多脏器功能损害 857

第五节 引起急腹症的常见外科疾病 857

一、急性阑尾炎 858

二、急性胆囊炎 859

三、急性胆管炎 859

四、急性胰腺炎 859

五、肠梗阻 859

六、肠系膜缺血 860

第六节 腹膜炎的防治及转归 860

一、腹膜炎的防治 860

二、腹膜炎的转归 861

第二十九章 胃肠外科病理生理学 863

第一节 应激性溃疡 863

一、概念 863

二、病因 864

三、病理生理学基础 864

四、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改变 866

五、转归及治疗原则 868

第二节 胃癌 868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868

二、病理生理学改变与转归 870

三、治疗原则 872

第三节 肠梗阻 873

一、概念 873

二、病因和分类 873

三、病理生理学改变 874

四、治疗原则及转归 877

第四节 腹腔室隔综合征 877

一、概念 877

二、病因及分类 877

三、病理生理学改变 878

四、治疗及转归 879

第五节 肠外瘘 880

一、概念 880

二、病因及分类 880

三、病理生理学改变 880

四、治疗原则及转归 883

第六节 溃疡性结肠炎 884

一、概念及分型 884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884

三、病理生理学改变与转归 885

四、防治原则 886

第七节 大肠癌 887

一、概念 887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887

三、病理生理学改变与转归 888

四、治疗原则及转归 890

第三十章 肝胆外科病理生理学 892

第一节 胆石病 892

一、胆石病病因和流行病学特点 892

二、胆石形成机制 894

三、胆石病病理生理学改变 900

四、转归 902

五、治疗原则 903

第二节 梗阻性黄疸 904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904

二、病理生理学改变与转归 906

三、治疗原则 913

第三节 急性重症胆管炎 914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914

二、病理生理学改变与转归 915

三、治疗原则 917

第四节 门静脉高压症 917

一、门静脉系统的生理特点和血流动力学 918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920

三、病理生理学改变与转归 924

四、治疗原则 927

第五节 原发性肝癌 92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927

二、病理生理学改变与转归 929

三、治疗原则 930

第三十一章 胰脾外科病理生理学 933

第一节 胰腺外科病理生理学 933

一、急性胰腺炎 933

二、慢性胰腺炎 937

三、胰腺假性囊肿 939

四、胰腺恶性肿瘤 941

五、胰瘘 943

六、胰腺和胰周脓肿 945

七、胃泌素瘤 947

八、全胰腺切除术的病理生理改变 950

第二节 脾脏外科病理生理学 951

一、脾脏切除术后的病理生理改变 951

二、脾切除术后凶险性感染 955

三、门静脉高压症 957

第三十二章 骨外科病理生理学 962

第一节 骨的发生和正常结构 962

一、骨的发生与基本结构 962

二、骨的代谢 965

三、骨的病理生理与生物力学 967

第二节 骨折修复、骨缺损与修复重建 967

一、骨折修复 967

二、骨折愈合过程的生物因子 969

三、骨骺、骺板损伤 971

四、骨折延迟愈合与不愈合 972

五、骨缺损与骨折不愈合的修复重建 973

六、人工骨与骨组织工程 976

第三节 软骨损伤与软骨移植 978

一、软骨损伤的修复 978

二、半月板损伤的病理生理 979

三、软骨移植的病理生理 980

四、组织工程软骨 981

第四节 韧带与肌腱损伤及修复的病理生理 983

一、韧带与肌腱的损伤与愈合 983

二、韧带与骨结合 983

三、异体韧带修复的病理生理 984

第五节 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生理 985

一、周围神经系统对损伤的反应 985

二、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 989

第六节 骨质疏松症 990

一、骨质疏松的病因及分类 990

二、骨质疏松的病理生理与发病机制 991

三、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作用 994

第七节 内固定的病理生理 995

一、应用内固定后的骨折愈合形式 995

二、内固定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997

第八节 夹板和石膏固定的病理生理 1000

第九节 牵引的病理生理 1001

一、牵引对骨折愈合的作用与影响 1001

二、牵引对肢体延长的作用与影响 1001

三、牵引对脊柱脱位的复位和稳定作用 1001

四、牵引对脊柱椎间盘突出的作用 1002

第十节 外固定架的病理生理 1002

一、固定作用 1002

二、加压作用 1003

三、延长作用 1004

第十一节 人工关节相关病理生理 1004

一、人工关节固定界面的病理生理 1005

二、人工关节并发症 1007

第十二节 四肢骨与关节化脓性炎症的病理生理 1009

一、化脓性骨髓炎 1009

二、化脓性关节炎 1012

第十三节 骨关节炎的病理生理 1013

一、概述 1013

二、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的改变 1014

三、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破坏的机制 1015

四、骨关节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1018

第十四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生理 1019

一、病因 1019

二、发病机制 1020

三、病理生理改变 1021

四、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1022

第十五节 骨与关节结核的病理生理 1023

一、病因 1023

二、发病机制 1023

三、病理生理改变及转归 1024

四、临床表现与诊断的病理生理基础 1024

五、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1024

第十六节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理生理 1025

一、病因 1025

二、发病机制 1027

三、诊断的病理生理基础 1028

四、转归 1029

五、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1029

第十七节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1031

一、病因 1031

二、发病机制 1031

三、诊断的病理生理基础 1032

四、转归 1033

五、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1033

第十八节 断肢(指)再植的病理生理 1033

一、断指再植后血管壁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1033

二、断指再植后期的病理生理改变 1036

三、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断肢(指)再植 1036

第十九节 慢性运动损伤的病理生理 1041

一、肩关节周围炎 1041

二、肱骨外上髁炎 1043

三、剥脱性骨软骨炎 1045

四、狭窄性腱鞘炎 1046

第二十节 臀肌筋膜挛缩症的病理生理 1048

一、病因 1048

二、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学改变 1049

三、转归 1049

四、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1049

第二十一节 膝关节其他病变的病理生理 1050

一、滑膜皱襞综合征 1050

二、髌下脂肪垫肥大 1051

三、创伤性滑膜炎 1052

四、盘状半月板损伤 1053

第三十三章 脊柱外科病理生理学 1060

第一节 颈椎病 106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060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1062

三、治疗原则 1064

第二节 颈间盘突出症 1064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064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1065

三、治疗原则 1066

第三节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106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067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1068

三、治疗原则 1068

第四节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1069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069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1070

三、治疗原则 1071

第五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1071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072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1073

三、治疗原则 1074

第六节 腰椎管狭窄症 1075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075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1077

三、治疗原则 1077

第七节 腰椎滑脱 1078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078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1079

三、治疗原则 1080

第八节 脊髓损伤 108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081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1084

三、治疗原则 1085

第九节 脊柱结核 108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087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1088

三、治疗原则 1090

第十节 脊柱转移瘤 1091

一、病因学研究 1091

二、发病机制 1092

三、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1093

四、治疗原则 1094

第三十四章 整形外科病理生理学 1097

第一节 概论 1097

一、整形外科的历史与进展 1097

二、美学与整形外科的关系 1098

三、接受整形者的术前心理和病理生理学改变 1099

第二节 组织工程学在整形外科的运用 1100

一、概述 1100

二、皮肤组织工程 1101

三、软骨组织工程 1102

四、骨组织工程 1103

五、其他组织和器官的组织工程 1104

第三节 创伤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 1104

一、创伤修复的基本病理过程 1105

二、创伤修复与生长因子 1109

三、创伤修复愈合的类型 1110

第四节 瘢痕 1111

一、瘢痕的分类及其特点 1111

二、瘢痕形成的原因 1112

三、瘢痕形成的发病机制 1114

四、瘢痕的病理生理学改变与转归 1116

五、防治瘢痕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117

第五节 皮肤软组织疾病 1120

一、色素痣 1120

二、血管瘤 1122

三、皮肤癌 1125

第六节 先天性畸形 1127

一、唇裂与腭裂 1127

二、尿道下裂 1131

第三十五章 泌尿外科病理生理学 1133

第一节 泌尿系统梗阻概论 1133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133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1135

三、治疗原则 1137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113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138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1141

三、治疗原则 1143

第三节 前列腺良性增生 1144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144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1145

三、治疗原则 1146

第四节 泌尿系统结石 1146

一、尿石的理化性质 1146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1147

三、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1150

四、治疗原则 1151

第五节 泌尿系统结核 1152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152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1153

三、治疗原则 1154

第六节 泌尿系统创伤 1154

一、肾脏创伤 1154

二、输尿管创伤 1156

三、膀胱创伤 1158

四、尿道创伤 1160

第七节 肾上腺疾病 1162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162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1162

三、治疗原则 1163

第八节 肾肿瘤 1163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163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1164

三、治疗原则 1167

第九节 尿路上皮肿瘤 116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167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1172

三、治疗原则 1174

第十节 前列腺癌 1175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175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1180

三、治疗原则 1182

第十一节 睾丸肿瘤 1183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183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1184

三、治疗原则 1187

第三十六章 男科学病理生理学 1190

第一节 男性不育症 119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190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1193

三、治疗原则 1197

第二节 勃起功能障碍 1198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198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1201

三、治疗原则 1205

第三节 前列腺炎 120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207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1211

三、治疗原则 1213

第四节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 1214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214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1217

三、治疗原则 1219

第五节 精索静脉曲张 122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220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 1221

三、治疗原则 1223

第三十七章 小儿外科病理生理学 1224

第一节 概论 1224

一、小儿外科的发展 1224

二、小儿外科疾病的发病学特点 1225

第二节 小儿外科病理生理学基础 1226

一、小儿体温调节与发热 1226

二、小儿免疫 1227

三、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1228

四、输血问题 1229

五、小儿外科病人的代谢与营养 1230

六、麻醉、手术相关病理生理学 1231

七、呼吸衰竭和心肺功能管理 1232

第三节 各系统小儿外科病理生理学 1233

一、心血管系统 1233

二、呼吸系统 1234

三、消化系统 1236

四、泌尿系统 1237

五、骨骼系统 1240

六、神经系统 1241

第三十八章 老年外科学病理生理学 1245

第一节 概论 1245

一、概念 1245

二、老年人解剖生理变化 1247

第二节 老年外科的病理生理学特点 1258

一、老年人外科疾病的特点 1258

二、老年人围手术期的病理生理改变 1260

第三节 老年人外科疾病病理生理学 1264

一、前列腺增生症 1264

二、老年急腹症 1267

三、老年人骨折 1269

四、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 1271

五、帕金森病 1271

索引 127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