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状体屈光手术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振平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117114325
- 页数:598 页
绪论 1
第一节 从黑暗到光明,人人享有看得见的权利 1
第二节 摆脱眼镜困扰,实现生理性视功能重建 2
第一篇 人工晶状体基础与临床 7
第一章 白内障手术发展史 7
第一节 古代白内障手术治疗——针拨术时代 7
一、四大古文明发源地眼外科之发展 7
二、针拨术在新中国的发展 8
第二节 经典白内障囊外手术时代 8
第三节 工业革命前后西方医学对眼科的贡献 9
第四节 白内障囊内手术 11
第五节Harold Ridley人工晶状体时代 12
一、工业化时代的探索 12
二、Ridley人工晶状体划时代问世 12
三、现代囊外显微手术的发展 14
第六节 超声乳化手术与屈光手术时代 14
第二章 当代人工晶状体材料特性与分类 16
第一节 概述 16
一、人工晶状体材料发展背景 16
二、人工晶状体材料的基本要求 16
第二节 人工晶状体材料学简述 16
一、立构构形 17
二、基本成分 17
三、基本特性——聚合物的形态变化 18
四、基本物理特性 18
五、聚合物的加工与制作 19
第三节 人工晶状体分类 19
第三章PMMA人工晶状体的发展与演变 21
第一节Ridley人工晶状体 21
第二节 我国首例人工晶状体手术 21
第三节Shearing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22
第四节20世纪90年代一片式PMMA人工晶状体 23
第五节21世纪屈光手术时代PMMA人工晶状体的作用 24
第四章 当代折叠人工晶状体设计趋向概述 27
一、一片式设计 27
二、三片式设计 28
三、袢的支撑形式及其材料 29
四、光学面 30
五、直角方边设计 30
六、植入方式 31
七、仿生设计趋向 31
八、新型有晶状体眼IOL 31
九、IOL设计平台化 31
第五章 疏水性丙烯酸酯折叠人工晶状体 33
第一节 概述 33
一、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聚合物 33
二、丙烯酸酯一甲基丙烯酸[酯]类IOL材料特性 33
第二节 疏水性丙烯酸酯IOL特点 34
一、三片式AcrySof特点 34
二、一片式AcrySof特点 34
三、蓝光滤过型IOL 35
四、胜星IOL (Sensar IOL) 36
第三节 人工晶状体边缘形状、直角边缘设计与不良视觉反应 38
一、边缘设计与不良视觉反应 38
二、边缘设计类型与光反射 39
三、光学面边缘处理与视觉质量 39
四、疏水性丙烯酸酯IOL其他合并症 40
第六章 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 43
第一节 材料来源与生物特性 43
第二节 善特福(Centerflex)亲水性丙烯酸酯IOL简介 44
一、Rayner Centerflex IOL-570H 44
二、亲水性丙烯酸酯与药物载体 44
三、Rayner C-Flex亲水性丙烯酸酯屈光性平台 45
第三节 其他亲水性丙烯酸酯IOL 47
一、Akreos亲水性丙烯酸酯IOL 47
二、法国Corneal亲水性IOL 48
三、Hexa Vision HQ-201 HEP可折叠IOL 49
四、Zeiss亲水性丙烯酸酯IOL 49
五、胶原Collamer IOL 50
六、其他亲水性IOL 50
第七章 硅凝胶人工晶状体 52
第一节 硅凝胶材料的特性 52
一、硅凝胶医疗用品的开发与应用 52
二、硅凝胶IOL 52
第二节 硅凝胶人工晶状体相关特性与设计改进 53
一、关于和硅油黏附的观察 53
二、光学面直角边缘设计与PCO 54
三、硅凝胶IOL与视觉质量 54
第三节 各种硅凝胶人工晶状体 54
一、CeeOn 900 ~ 920硅凝胶IOL 54
二、CeeOn Edge911系列IOL 55
三、光学面设计改进与Z-sharp技术——Tecnis屈光性IOL平台 56
四、AMO公司硅凝胶系列IOL 56
五、博士伦硅凝胶折叠IOL 57
六、Staar公司硅凝胶系列IOL 57
第八章Toric IOL在白内障摘除手术中的应用 60
第一节Toric IOL的发展与现状 60
一、Toric IOL的历史背景 60
二、Toric IOL的使用范围及方法 60
三、不同Toric IOL的特性 61
第二节AcrySof?Toric IOL的植入及其影响因素 62
第三节Toric IOL存在的问题 63
一、解决术后旋转是Toric IOL的核心问题 63
二、影响Toric IOL旋转的因素 63
三、Toric应用的临床经验 64
第九章 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 67
第一节 视网膜光化学损伤与人眼晶状体的防护功能 67
第二节 关于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68
第三节 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 70
一、Alcon蓝光滤过AcrySof Natural (SN60AT) 70
二、Staar公司预装式黄色非球面IOL (KS-3AiN) 70
三、光致变色黄色IOL Aurium 71
第四节 有关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的讨论 72
一、黄色IOL对色觉影响 72
二、蓝光对黄昏视力与对比敏感度的影响 72
三、蓝光对生物节奏的影响 73
第十章 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概述 76
第一节 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演变与发展 76
一、回归经验计算公式 76
二、理论公式与个性化计算 76
第二节 正确使用不同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 77
第三节 准确测量人工晶状体计算参数提高计算精确度 77
一、眼轴测量 77
二、角膜曲率测量 78
第四节 高度近视、高度远视眼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 78
一、高度近视IOL度数计算 78
二、高度远视IOL度数计算 79
第五节 几种特殊患者的人工晶状体度数的选择 79
一、儿童人工晶状体度数的选择 79
二、手术中后囊膜破裂时IOL度数的选择 79
三、根据患者的需要和要求选择IOL度数 80
第十一章 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 82
第一节 估算角膜屈光度 82
一、标准角膜曲率计或者CVK测量角膜屈光度的局限性 82
二、估算LASIK术后角膜屈光度的方法 82
第二节 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公式 85
一、理论公式估算有效晶状体位置的局限性 85
二、术后K值估算ELP导致的IOL计算误差 85
三、第3代公式计算LASIK术后眼的优化数据库列线图 88
四、通过既往临床资料计算IOL度数的其他方法 88
五、不同方法的临床准确性 88
六、无晶状体眼验光方法 89
七、回归公式方法 89
八、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术后IOL度数计算方法 91
九、在线网上IOL屈光度计算 91
第三节 人工晶状体计算示例 92
一、LASIK术后IOL计算示例 92
二、RK术后IOL计算示例 93
第十二章 眼前节OCT在屈光性IOL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96
第一节 概述 96
一、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仪的诞生背景 96
二、眼前节OCT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征 97
三、眼前节OCT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98
第二节 眼前节OCT在屈光与白内障手术相关检查中的应用 98
一、眼前节组织结构的OCT成像及生物测量 98
二、眼前节OCT在屈光与白内障手术检查中的应用 101
第十三章 术前检查与术后视觉质量评价 105
第一节 术前检查 105
第二节 屈光手术后视觉质量及其相关因素 108
第三节 视觉质量的测量 108
第十四章 表面麻醉的理论与实践 112
第一节 表面麻醉概述 112
一、历史 112
二、定义 112
三、表面麻醉和前房内麻醉的基础 112
第二节 表面麻醉药物 113
一、酯合物E 113
二、酰胺复合物 113
三、药物组份的影响 114
四、给药途径 114
第三节 表面麻醉的临床应用 115
一、临床规程 115
二、临床操作 116
三、建议 117
第十五章 超声乳化术的切口、撕囊与水分离 119
第一节 切口 119
一、切口分类 119
二、切口构筑 119
第二节 连续环形撕囊术 123
一、撕囊术的两个力学因素 123
二、撕囊的要求 124
三、撕囊方法 124
四、染色剂的使用 127
五、撕囊术中的问题及对策 128
六、后囊膜撕囊术 129
第三节 水分离与水分层 130
一、水分离 130
二、水分层 131
第十六章 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发展与除核模式的演变 132
第一节 劈核技术的发展与演变 132
一、概述 132
二、拦截劈核术 132
三、水平劈核技术—Nagahara方法 133
四、垂直劈核技术 134
五、针头抽吸口向下的劈核术 135
六、注意事项 135
第二节 超声乳化模式及其演变 136
第三节 同轴与双通道超声乳化术 138
一、双通道超声乳化术 138
二、微小切口同轴超声乳化术 140
第十七章 人工晶状体植入与切口关闭 143
第一节 人工晶状体推注植入系统 143
一、推注植入系统 143
二、各种推注植入器简介 143
三、植入器使用注意事项 148
第二节 人工晶状体植入 148
一、如何保证IOL囊袋内植入 148
二、人工晶状体植入方式及其优缺点 149
第三节 残留黏弹剂抽吸与伤口水密封检查 149
一、黏弹剂抽吸 149
二、切口检查 150
三、切口缝合指征 150
四、术后用药与随访 150
第十八章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角膜散光矫正术 152
第一节 小切口超声乳化术与手术源性角膜散光 152
一、生理性散光 152
二、切口长度与手术源性散光 152
三、切口轴向与手术源性散光 153
第二节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矫正角膜散光常用方法 153
一、最陡角膜散光轴向行透明角膜切口法 153
二、对侧透明角膜切口 153
三、角膜缘松解切口或周边角膜松解切口 154
四、Osher' s散光性角膜切开术 157
五、全弧度深度依赖性散光角膜切开术 158
第十九章 儿童白内障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61
第一节 儿童视觉发育特点 161
一、儿童的视觉发育特点 161
二、视功能发育敏感期与剥夺性弱视 161
第二节 晶状体混浊分类 162
第三节 儿童白内障手术技术 162
一、术前检查 162
二、手术适应证和时机 163
三、手术技术 163
四、手术并发症 166
第四节 人工晶状体植入的讨论 166
一、人工晶状体植入时间 166
二、人工晶状体类型的选择 167
三、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 167
四、儿童人工晶状体术后目标屈光状态控制 168
第二十章 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70
第一节 高度近视眼的特点 170
一、解剖特点 170
二、玻璃体与视网膜 171
第二节 术前检查与术后屈光状态的选择 171
一、术前检查 171
二、术后屈光状态的选择 171
第三节 人工晶状体的选择与计算 172
一、人工晶状体的选择 172
二、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 172
第四节 手术原则 173
一、麻醉 173
二、切口 173
三、连续环形撕囊术 173
四、水分离 173
五、晶状体核乳化吸除术 174
六、残留皮质抽吸 174
七、人工晶状体植入 174
八、抽吸残留黏弹剂、关闭切口 175
第五节 透明晶状体摘除治疗高度近视的争议 175
一、透明晶状体摘除的利与弊 175
二、有晶状体眼与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带来的曙光 176
第二十一章 高度远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178
第一节 高度远视眼部特点 178
一、高度远视眼伴有眼前节缩短 178
二、眼前节正常的高度远视眼 178
第二节 人工晶状体计算 179
一、生物测量 179
二、计算公式 179
三、人工晶状体的选择 180
第三节 手术治疗 180
一、术前准备 180
二、手术原则 180
三、麻醉 180
四、切口 180
五、撕囊 180
六、水分离 181
七、超声乳化 181
八、残留皮质抽吸 181
九、人工晶状体植入 181
十、灌注抽吸与关闭伤口 181
第四节 手术并发症 181
一、急性脉络膜上腔渗出 181
二、后囊膜破裂和悬韧带松弛 182
三、人工晶状体间混浊 182
第二十二章 虹膜瞳孔重建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83
第一节 虹膜根部离断修复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83
一、手术适应证 183
二、术前准备 184
三、手术方法 184
四、注意事项 185
第二节 虹膜修复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85
一、手术适应证 185
二、术前准备 185
三、手术方法 185
四、注意事项 188
第三节 瞳孔重建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88
一、适应证 188
二、手术方法 188
第四节 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90
一、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 190
二、术前准备 190
三、手术方法 190
四、注意事项 191
第五节 人工虹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91
一、组合式人工虹膜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92
二、虹膜型囊袋张力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92
第二十三章 后极性白内障超声乳化的手术方式 195
第一节 类型与病因 195
一、类型 195
二、病因 195
三、诊断 195
第二节 手术策略 196
一、术前充分认识手术风险 196
二、手术策略 196
第三节 操作技术 196
一、麻醉 196
二、切口 196
三、撕囊 196
四、水分离步骤 196
五、除核技巧 197
六、皮质吸除 198
七、后囊膜负压抛光 198
八、后囊膜破裂 198
九、人工晶状体植入 198
第二十四章 囊袋阻滞综合征 201
第一节 概念及发病机制 201
一、概述 201
二、分类 201
三、液体成分和发病机制 201
四、危险因素 202
第二节 临床特征和防治措施 202
一、临床表现与处理 202
二、预防 203
三、结语 204
第二十五章 小切口人工晶状体取出与更换术 205
第一节 概述 205
一、PMMA硬性IOL时代 205
二、折叠人工晶状体时代 205
第二节 人工晶状体取出和更换的原因 205
一、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不准确 206
二、儿童眼植入人工晶状体 206
三、人工晶状体偏位 206
四、人工晶状体设计或材料问题 206
五、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错误 206
六、人工晶状体混浊和钙化 206
第三节 人工晶状体混浊、钙化及其分类 206
一、混浊钙化的分类 206
二、钙化混浊的机制 207
三、常见人工晶状体钙化和混浊分析 208
第四节 人工晶状体置换手术技术 210
一、手术方法 210
二、注意事项 211
三、并发症 211
第五节 人工晶状体混浊的实验室研究 212
一、基本研究方法 212
二、结果分析 212
第六节 折叠人工晶状体取出与更换问题讨论 213
一、当前人工晶状体取出的原因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13
二、混浊和钙化是亲水性丙烯酸酯和水凝胶人工晶状体的高发问题 214
三、加大对人工晶状体研究的投入 214
第二十六章 眼科黏弹性物质 216
第一节 命名与发展演变 216
一、概述 216
二、OVDs发展简史 216
第二节 物理及流变学特性 217
一、黏滞性 217
二、假可塑性 217
三、弹性 217
四、内聚性 217
五、涂敷性 218
六、内聚—弥散指数 218
第三节 分类 218
第四节 常用黏弹剂成分与产品简介 220
一、透明质酸钠 220
二、硫酸软骨素 220
三、羟丙甲基纤维素 221
四、其他 221
五、常见黏弹剂产品简介 221
六、黏弹剂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主要作用 223
第二十七章 超声乳化术后眼内炎的防治 226
第一节 发病率 226
第二节 危险因素 227
一、手术因素 227
二、非手术因素 228
第三节 临床表现与诊断 229
一、感染性眼内炎 229
二、诊断 229
三、与晶状体相关性葡萄膜炎的鉴别诊断 230
第四节 围手术期用药与预防处理 230
一、发病原因 230
二、围手术期防治策略 230
三、眼内炎的预防措施 231
第五节 术后眼内炎的治疗 234
一、给药途径与临床疗效 234
二、玻璃体切割术在治疗眼内炎中的重要性 234
三、玻璃体切割术适应证 235
四、玻璃体切割术相对禁忌证 235
五、眼内炎玻璃体切割术的注意事项 235
第二篇 后发性白内障的机理与防治 241
第二十八章 后囊膜混浊的病理机制及其防治措施 241
第一节 后发性白内障的理论基础 241
一、晶状体的解剖和组织学 241
二、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生物特性 242
第二节 后囊膜混浊的临床评价 243
第三节 降低与预防PCO发生的临床与手术途径 245
一、充分的水分离和彻底清除残留皮质 245
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人工晶状体 246
三、大小适中的连续环形撕囊,撕囊边缘覆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 247
四、人工晶状体囊袋内固定 248
五、最大程度的人工晶状体-后囊膜接触和黏附作用 249
六、人工晶状体光学面的屏障作用 249
第四节 后囊膜混浊Nd : YAG激光切开术 251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251
二、术前评估和准备 252
三、手术方法 252
四、术后处理 252
五、并发症 252
第二十九章 成人后囊膜混浊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 255
第一节 后囊膜混浊在屈光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手术中的重要性 255
一、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率 255
二、预防后囊膜混浊的重要性 255
三、治疗后囊膜混浊的意义 256
第二节 引发成年人后囊膜混浊的因素 256
一、患者相关因素 256
二、眼部相关因素 256
三、手术相关因素 257
四、人工晶状体相关因素 257
第三节 降低成年人后囊膜混浊发生率的要点 259
一、手术技术 259
二、人工晶状体光学区边缘几何学 260
三、IOL材质 261
四、人工晶状体固定方式 261
第四节 防止后囊膜混浊发生的临床措施 261
一、防止后囊膜混浊的临床意义 261
二、评价后囊膜混浊的方法 262
第五节 成人后囊膜混浊的特点 262
一、前囊膜上皮细胞的特性 262
二、赤道部上皮细胞的特性 262
第六节 后囊膜混浊的治疗 263
一、后囊膜纽扣孔 263
二、囊袋插入人工晶状体的植入方式 263
三、封闭囊袋灌注装置 263
四、使用药物制剂预防后囊膜混浊 263
五、药物防治措施的实施 264
第三十章 儿童PCO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 267
第一节 概述 267
一、儿童后囊膜混浊发病率 267
二、预防和治疗儿童PCO的重要性 267
第二节 引起儿童PCO的因素及防御措施 267
一、引起儿童 PCO的因素 267
二、降低儿童后囊膜混浊发生率的关键步骤 268
三、儿童后囊膜混浊与人工晶状体因素 270
第三节 儿童后囊膜混浊的临床表现和特点 271
一、儿童后囊膜混浊发展迅速 271
二、儿童后囊膜混浊与人工晶状体材料有关 271
第四节 儿童后囊膜混浊的治疗 272
一、掺铷钇铝石榴石激光后囊膜切开术 272
二、二次手术进行增殖膜切开联合玻璃体切除 272
第三十一章 360°增强型全方边IOL在后囊膜混浊防治中的临床意义 274
第一节 全方边设计理念 274
一、直角边缘设计与IOL的致命缺陷 274
二、增强型边缘与全方边人工晶状体设计理念来源 274
第二节 增强型全方边人工晶状体预防后囊膜混浊的临床价值 276
一、Rayner 570C C-Flex IOL设计特点 276
二、临床结果 276
第三十二章 白内障术后前囊膜混浊 278
第一节 概述 278
第二节 前囊膜混浊的基础研究 278
一、前囊膜混浊的细胞来源 278
二、前囊膜混浊的相关因素 279
三、前囊膜混浊的病理改变 279
四、前囊膜混浊的发病机制 280
第三节 前囊膜混浊的临床研究 280
一、临床表现 280
二、ACO评价方法 281
第四节 前囊膜混浊的治疗和预防 282
一、ACO的治疗 282
二、ACO的预防 282
第三十三章 表面改性技术在改良人工晶状体生物相容性中的应用 285
第一节 人工晶状体表面改性技术的分类和特点 285
一、IOL表面处理技术的分类 285
二、各种技术的评价 286
第二节 人工晶状体的生物相容性与表面改性 287
一、生物相容性与表面改性 287
二、表面亲/疏水性 288
三、表面能 289
四、表面化学结构 289
五、其他 289
第三节 当代人工晶状体表面改性及其发展趋势 290
一、表面改性技术发展趋势 290
二、表面改性技术阶段性成果 290
三、未来表面改性技术重在临床发展 292
第三十四章 人工晶状体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295
第一节 葡萄膜生物相容性 295
第二节 囊膜生物相容性 296
一、人工晶状体表面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生长 296
二、前囊膜混浊 297
三、后囊膜混浊 298
第三节 常用人工晶状体的生物相容性 298
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298
二、硅凝胶 298
三、疏水性丙烯酸酯 299
四、亲水性丙烯酸酯 299
五、IOL的表面修饰 299
第三十五章 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特点与预防策略 301
第一节 后发性白内障的表现以及对视功能的影响 301
一、E细胞增生的临床特点 301
二、A细胞增生的临床特点 302
第二节 后发性白内障程度的定量分析 303
一、PCO的评价 303
二、ACO的评价 303
第三节 前囊膜混浊的影响因素 303
第四节 后囊膜混浊防治的手术策略及其相关因素 304
一、去除赤道部上皮细胞以减少其增殖的可能性 304
二、建立机械屏障,防止晶状体上皮细胞移行 304
三、光学面材料的作用 306
四、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的预防 307
第三十六章 囊袋冲洗装置在后发性白内障防治中的应用 309
第一节 后发性白内障 309
第二节 后发障的防治及密封囊袋冲洗装置 309
第三节 密封囊袋冲洗装置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310
第四节 可用于密封囊袋的药物 311
第三篇 像差与非球面人工晶状体 317
第三十七章 像差研究概论 317
第一节 概述 317
第二节 古代朴素成像思想启蒙——小孔成像 317
第三节 像差描述的历史 318
第四节 人工晶状体像差研究 319
一、像差是影响功能性视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319
二、姚克医生早期非球面人工晶状体 320
三、波阵面像差技术在现代像差人工晶状体设计中的应用 320
第三十八章 光学像差概述 322
第一节 理想成像光学系统的基本特征 322
一、理想成像的基本特征 322
二、现实成像与像差 322
第二节 几何光学像差 323
一、球差 323
二、彗差 323
三、像散 324
四、场曲 324
五、畸变 324
六、色差 325
第三节 色散 325
第四节 波像差 326
第三十九章 眼屈光系统的光学像差 327
第一节 眼屈光系统像差 327
一、像差的个体特异性 327
二、单色像差 328
三、色像差 330
第二节 影响屈光系统像差的其他因素 331
一、晶状体 331
二、泪膜 331
三、影响光学像差的动态变化因素 331
第三节 屈光系统像差的量化与屈光手术 333
一、角膜屈光手术的有效性 333
二、屈光手术与像差 333
三、降低光学像差的因素 334
第四十章 波阵面像差的测量、分析及其临床应用 336
第一节 像差仪及其测量 336
一、出射型光学像差仪 336
二、入射视网膜成像型像差仪 337
三、光线轨迹追踪仪 337
四、主观空间分辨仪 337
五、光学路径差异扫描系统(OPD-scan) 338
第二节 像差测量与分析 338
一、像差的测量 338
二、像差的表达和描述方法 338
三、像差的定量 340
四、正常人眼的像差分析 341
五、影响人眼像差的因素 342
第三节 波前像差与角膜、白内障屈光手术 343
一、像差与角膜屈光手术 343
二、像差在白内障研究及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345
三、个体化手术发展趋势 346
第四十一章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概述 350
第一节 非球面的性质与非球面IOL分类 350
一、非球面的类型与性质 350
二、非球面IOL的发展与演变 351
三、非球面IOL的类型 352
第二节 非球面IOL的功能表现与视觉质量 353
一、视觉质量评价指标 353
二、非球面IOL的模型眼功能表现 353
第三节 非球面IOL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354
一、非球面IOL简介 354
二、临床应用与评价 357
第四节 个体化非球面IOL的结构优化 358
一、超常视力与像差和对比敏感度 358
二、角膜球面像差的个体差异性 359
三、非球面IOL个体优化的必要性 359
第四十二章 正常眼和角膜屈光手术后非球面IOL的优化方案及其个体化选择 361
第一节 非球面IOL 361
第二节 非球面IOL的个性化选择 362
一、个性化选择的原因 362
二、正常眼的非球面IOL个性化选择 363
第三节 角膜屈光手术后非球面IOL的选择 364
一、近视性PRK术后的非球面IOL个性化选择 364
二、远视性LASIK/PRK术后的非球面IOL个性化选择 364
第四节 非球面IOL偏中心和倾斜 365
第五节 非球面IOL植入后的焦深 366
第六节 非球面IOL的临床结果 367
一、球差 367
二、视觉质量 367
三、焦深 368
四、日常生活 368
五、总结 368
第四十三章AcrySof IQ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应用体会 371
第一节 概述 371
第二节 AcrySof IQ的特点及其设计原理 371
第三节 适应证与患者选择 372
第四节 手术步骤与注意事项 373
第五节 临床结果与评价 373
第六节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个体化发展趋势 375
第四十四章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与单色像差矫正 377
第一节 概述 377
一、Q值和非球面的概念 377
二、球差对人眼视觉质量的影响 378
第二节 非球面IOL简介 379
第三节 非球面IOL植入手术策略 380
一、全身检查 380
二、眼部检查 380
三、人工晶状体的选择 381
四、非球面IOL植入术中注意事项 381
第四节 临床结果与评价 382
一、术后视力和问卷调查结果 382
二、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 382
三、波前像差检查结果 382
四、非球面IOL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385
第四篇 可调节与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389
第四十五章 调节的比较生理学 389
第一节 基本概念 389
一、眼的屈光装置——角膜和晶状体 389
二、调节焦距的改变 389
三、调节测量技术 390
第二节 脊椎动物的屈光状态和调节机制 390
一、非硬骨鱼类 390
二、硬骨鱼类 390
三、两栖动物 391
四、鸟类和爬行类 391
第三节 脊椎动物的调节以及哺乳类动物的调节 393
一、脊椎动物调节的多样性与相似性 393
二、哺乳类动物调节的复杂性 393
三、调节反应的产生及其合适的刺激 394
四、双眼调节 395
五、“消极”调节 395
第四节 生存环境与调节的多样性 396
一、调节机制的多样性 396
二、调节幅度与强度 396
三、调节衰退和老化现象 397
第四十六章 调节与老视的机制 400
第一节 调节的生物物理学研究 400
一、调节的来源和定义 400
二、调节的性质、范围和程度 401
三、调节的神经支配 401
四、调节时的联动现象 402
五、干预机制的调节 402
第二节 调节装置的老化与老视的发生 402
一、晶状体老化与老视 403
二、睫状体老化与老视 403
三、悬韧带与老视 403
第三节 调节与老视机制的学说 404
一、Tescherning学说 404
二、Helmholtz经典调节学说 404
三、Schachar修正调节学说及其质疑 406
第四十七章 调节的测量 408
第一节 概述 408
一、调节测量的意义 408
二、调节的激发机制 408
三、调节测量的基本概念 408
四、调节幅度 409
第二节 调节幅度检查 410
一、主观调节幅度检查法 410
二、客观调节幅度检查法 412
第三节 调节测量的影响因素和临床结果评价 412
一、具体影响因素 412
二、不同方法之间的比较 414
第四节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调节幅度的测量 414
一、客观检查是调节幅度评估的金标准 414
二、正确评价药物诱导调节幅度检查法 415
第四十八章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概述 417
第一节 位移可调节IOL 417
一、单光学面位移可调节IOL 417
二、双光学面位移可调节IOL 418
第二节 变形可调节人工晶状体 420
一、SmartIOL可调节IOL 420
二、NuLens可调节IOL 420
三、FlexOptic可调节IOL 420
第四十九章 单光学面位移可调节IOL 422
第一节 概述 422
第二节CrystaLens可调节人工晶状体 422
一、CrystaLens AT45设计 422
二、CrystaLens疲劳试验 423
三、适应证与IOL度数计算 423
四、手术要点与术后处理 423
五、临床结果与评价 424
第三节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 425
一、1CU设计参数和特点 425
二、适应证 425
三、手术技术 425
四、1CU的临床结果与评价 426
第四节Tetraflex可调节IOL 428
一、设计原理与技术参数 428
二、患者选择与术前准备 428
三、手术操作及注意事项 429
四、术后处理 430
五、临床结果 430
第五十章 光学原理简介与干涉及衍射基本理论概述 431
第一节 几何光学的基本规律和成像原理 431
一、光线传播的基本规律 431
二、成像的基本原理 433
第二节 波动光学概述 434
一、波的概念与光的电磁理论基础 434
二、光的偏振 435
第三节 光的干涉 437
一、光的相干条件 437
二、杨氏双缝干涉 438
第四节 光的衍射 439
一、衍射的基本原理与分类 439
二、夫琅禾费衍射 439
三、光栅及其应用 441
第五十一章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历史与发展概述 444
第一节 概述 444
第二节 多焦点IOL的设计原理与分类 444
一、多焦眼镜的原理 444
二、多焦点IOL的设计原理 445
三、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类型 445
四、折射型和衍射型MFIOL特点 446
第三节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简介 447
一、区带型折射MFIOL 447
二、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449
三、非球面多焦点IOL 452
第五十二章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手术的围手术期策略 455
第一节 患者选择、心理咨询和主导眼测定 455
一、基本适应证 455
二、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 456
三、心理测试与主导眼检查 456
第二节 生物测量与IOL度数计算 457
第三节 视功能测量方法 457
一、视力测定 457
二、对比敏感度测定 457
三、瞳孔直径 457
四、立体视 457
五、生活质量问卷 457
第四节 手术策略 461
一、手术要点 461
二、并发症处理 461
三、术后处理 461
四、屈光意外与处理原则 461
第五节 晶状体置换的基本原则 462
一、散光的处理原则 462
二、高度屈光不正的晶状体置换术 462
第五十三章 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464
第一节AMO折射型MFIOL 464
一、Ar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464
二、ReZoom MFIOL 465
三、IOL计算与术后预期矫正目标 467
四、手术操作与注意事项 467
五、临床结果与评价 470
第二节Rayner M-flexTM (630F)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471
一、Rayner M-flexTM特点 471
二、患者选择 472
三、技术考虑 473
五十四章 衍射型MFIOL 474
第一节 经典菲涅耳单焦点衍射镜与衍射型MFIOL 474
一、衍射镜与MFIOL 474
二、全光学面衍射型MFIOL概述 475
三、当代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特点 475
第二节AMO Tecnis全光学面衍射型MFIOL 476
一、技术特点 476
二、患者候选与人工晶状体计算 476
三、手术技术与注意事项 477
四、临床结果与评价 479
第三节 德国蔡司Acri.Tec衍射型MF IOL 480
一、Acri Twin 480
二、Acri.LISA 366D 481
三、临床结果与评价 483
第五十五章 渐进衍射-折射型多焦点IOL 484
第一节ReSTOR设计及其特点 484
一、概述 484
二、基本参数 484
三、ReSTOR设计特点 484
四、ReSTOR阶梯渐进衍射的优点 485
第二节ReSTOR的临床应用及其评价 486
一、患者选择 486
二、手术操作及其注意事项 487
三、临床应用及结果 488
第五十六章 渐进衍射-折射型ReSTOR应用体会 490
第一节 概述 490
第二节ReSTOR的设计原理及其特点 490
一、设计特点 490
二、技术改进 491
第三节 适应证的选择与IOL度数计算 492
一、适应证 492
二、禁忌证 492
三、人工晶状体计算及其注意事项 493
第四节 手术技巧 493
第五节 临床结果与术后评价 494
一、拟调节力 494
二、对比敏感度影响 494
三、植入ReSTOR术中的体会 494
四、临床结果 494
五、临床经验 494
第五十七章ReSTOR的设计特点与临床应用 497
第一节 概述 497
第二节 ReSTOR的设计原理及其特点 497
第三节 适应证的选择及其注意事项 498
一、适应证 498
二、禁忌证 498
第四节 人工晶状体计算及其注意事项 499
第五节 手术技巧 500
第六节 临床结果与术后评价 500
第五十八章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个体化选择与应用 503
第一节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互补与匹配 503
一、远视权重与近视权重互补与匹配概念的提出 503
二、互补与匹配的基本策略与临床方案 504
第二节 背驼式多焦点联合单焦点IOL植入 505
一、Ⅰ期ReSTOR联合背驼双人工晶状体植入 505
二、单焦点IOL Ⅰ期植入联合Ⅱ期背驼式多焦点IOL植入 506
三、背驼式双IOL联合植入的历史发展 506
四、Ⅰ期和Ⅱ期背驼式IOL植入注意事项 506
第三节 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MFIOL植入矫正老视眼的临床结果 507
第五篇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 511
第五十九章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历史 511
第一节PIOL发展的初级阶段 511
第二节PIOL改良阶段 512
第三节PIOL设计完善阶段 513
第六十章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选择和术前检查 515
第一节 概述 515
第二节 病史与年龄 515
一、病史 515
二、年龄 516
第三节 术前检查与评估 516
一、角膜检查与评估 516
二、前房深度检查与评估 517
三、前房角检查 517
四、瞳孔直径 517
五、睫状沟测量 517
第四节 选择标准与安全性 518
一、PIOL入选标准 518
二、患者教育和建议 518
三、安全性 519
四、并发症 519
五、术后屈光状态与眼镜配戴 519
第六十一章 前房角支撑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 520
第一节 概述 520
第二节 患者筛选 521
一、入选标准 521
二、排除标准 521
第三节 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 521
一、van der Heijde公式 521
二、van der Heijde理论公式 522
三、查表方法 522
四、经验公式 522
第四节 手术步骤 522
一、手术步骤 522
二、术后护理 523
第五节 临床结果 523
第六十二章 虹膜固定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 526
第一节 概述 526
第二节 患者选择与术前检查 527
一、适应证与患者筛选 527
二、术前检查 528
三、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 528
第三节 手术步骤 529
第四节 临床结果与视觉质量评价 529
第六十三章 无晶状体眼的虹膜爪形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531
第一节 概述 531
第二节 患者选择与适应证 531
一、Artisan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的设计 531
二、Artisan前房型人工晶状体适应证 531
三、Artisan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相对禁忌证 532
第三节 手术步骤与注意事项 532
一、手术技术 532
二、术后处理 534
第四节 临床结果与评价 535
一、并发症 535
二、初步临床结果 535
第六十四章 可植入眼内接触镜 537
第一节 概述 537
一、角膜屈光手术的局限性 537
二、可植入眼内接触镜特点 537
第二节 患者选择与术前检查 537
一、术前检查 538
二、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 538
第三节ICL手术技术 538
一、周边虹膜切除术 538
二、术前用药 539
三、手术步骤 539
四、手术注意事项 542
五、术后用药与随访 542
第四节 临床结果评价 542
一、ICL的有效性 542
二、视力矫正与患者满意度 543
第五节 并发症 543
一、晶状体混浊 543
二、青光眼与眼压变化 543
三、其他研究结果 544
第六十五章 可植入眼内接触镜临床应用体会 545
第一节ICL应用与患者选择 545
一、Visian ICL的优点 545
二、Visian ICL的缺点 545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 545
四、术前检查与准备 546
第二节 手术技术 547
一、手术过程 547
二、TICL植入过程 548
第三节 临床结果 549
一、视力 549
二、长期稳定性 549
三、并发症 550
第六十六章 有晶状体眼屈光性人工晶状体 551
第一节PRL及其患者选择 551
一、概述 551
二、PRL技术指标 551
三、PRL度数计算 552
四、适应证 552
五、术前检查 552
第二节 手术技术 552
一、手术过程 552
二、手术注意事项 553
第三节 临床结果评价 553
第六十七章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护理和随访 556
第一节 术后早期护理与随访 556
一、手术当天护理 556
二、术后第1日检查 556
三、术后1周检查 557
第二节 术后长期护理与随访 557
一、术后1个月检查 557
二、联合手术 558
三、长期随访 558
第六十八章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并发症 559
第一节 房角支撑型PIOL 559
一、角膜内皮细胞损害和前房深度 559
二、色素播散和人工晶状体表面沉着 559
三、慢性炎症和葡萄膜炎 560
四、椭圆形瞳孔和虹膜退缩 560
五、人工晶状体旋转 560
六、手术源性散光 560
七、眩光和光晕 560
八、青光眼 560
九、白内障 561
十、内眼手术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常见并发症 561
第二节 虹膜固定型PIOL 561
一、角膜内皮细胞丢失和前房深度 561
二、色素播散和IOL沉着物 562
三、慢性炎症和葡萄膜炎 562
四、椭圆形瞳孔和人工晶状体偏位 562
五、人工晶状体旋转 563
六、手术源性散光 563
七、眩光和光晕 563
八、青光眼 563
九、白内障形成 564
十、其他并发症 564
第三节 后房型PIOL 564
一、白内障 564
二、急性青光眼以及恶性青光眼 565
三、色素播散和继发性青光眼 565
四、前房深度和角膜内皮细胞丢失 566
五、眩光和光晕 566
六、玻璃体视网膜和其他并发症 567
第六十九章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与角膜屈光手术比较 570
第一节 矫正范围 570
一、LASIK矫正范围 570
二、PIOL矫正范围 570
第二节 适应证与禁忌证 571
一、适应证 571
二、禁忌证 571
第三节 术前检查与患者筛选 572
第四节 手术 572
一、术前同意书 572
二、术前准备 572
三、手术方法 573
四、术后护理 573
五、再次手术 573
第五节 手术结果和视觉质量 573
第七十章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的发展趋势 575
第一节Toric PIOL与散光矫正 575
一、Toric Artisan/Verisyse PIOL 575
二、Toric ICL 576
三、PIOL植入联合角膜缘切口松解术 577
第二节 可折叠有晶状体眼IOL 578
一、折叠型Artisan人工晶状体(Artiflex) 578
二、ThinOptx超薄人工晶状体 579
三、Vision Membrane 579
第三节PIOL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 580
第七十一章 屈光性人工晶状体的应用艺术 582
第一节 服务模式的转换 582
一、屈光手术时代患者服务模式的转变 582
二、设备的配置和相关人员培训 582
三、屈光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 583
第二节 患者的筛选 583
一、相对禁忌证 583
二、绝对禁忌证 583
三、患者筛选策略 584
第三节 患者术前教育 585
一、基本眼科知识的宣教 585
二、手术同意书的签定 585
三、合理期望值的设定 585
第四节 术后随访 585
一、随访时间 585
二、术后随访内容 585
第七十二章 人工晶状体研究与探索 587
第一节 复合式人工晶状体的尝试研究 587
第二节 双焦点和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研究与探索 588
一、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起萌 588
二、多焦点人工晶状体30年跨世纪发展 588
第三节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研究与探索 590
一、CrystaLens AT45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研究 590
二、注入式硅胶人工晶状体 592
三、变形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研究与探索 592
四、NuLens可调节人工晶状体 593
第四节 光控屈光度调整人工晶状体的研究 595
一、研究意义 595
二、光调控实现机制 595
三、数字光调控释放系统 596
第五节 望远镜人工晶状体 596
一、眼内望远镜的构造 597
二、临床效果 597
- 《考研英语命题人终极预测8套卷 英语一》朱伟主编 2019
- 《乳腺手术图谱》Diethelm Wallwiener Seven Becker Umberto Verones 2019
- 《每个人的故乡都是宇宙中心》许石林著 2019
- 《人的全景 弹簧人、思维体操与进步》(中国)池宇峰 2019
- 《中国手艺传承人丛书 山东曹县江米人·王锡金》唐家路,杨传杰著 2017
- 《隐形人》陈波责编;王林园译者;(英)H.G.威尔斯 2020
- 《脊柱手术技术精要》LangstonT.Holly,JeffreyC.Wang 2019
- 《我的同时代人的故事 第1卷》(俄)符拉季米尔·加拉克齐昂诺维奇·柯罗连科著;丰子恺,丰一吟译 2020
- 《少有人走的路 7 靠窗的床》(美国)M.斯科特·派克 2019
-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第2版》郑可国,于兹喜主编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37》路丽明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19》路丽明编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24》路丽明编 2019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用药手册》黎月玲,熊慧瑜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