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理解与适用  第2次修订增补版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理解与适用  第2次修订增补版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理解与适用 第2次修订增补版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本书编写组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02153196
  • 页数:36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反不正当竞争法律进行全面释解,结合工商行政执法的实践进行阐述。
上一篇:经济法原理与实务下一篇:冰雪鉴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理解与适用 第2次修订增补版》目录

第一章 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的一般问题 1

第一节 反不正当竞争的执法依据 1

一 反不正当竞争的法律体系 1

二 反不正当竞争的行政规章 2

三 反不正当竞争的行政解释 3

四 反不正当竞争的地方性法规 5

五 行政规章的法律地位 6

六 行政解释是有权解释 9

七 行政规章的解释性规定对其生效前的事项具有法理意义 12

第二节 反不正当竞争行政执法中的误区与对策 15

一 行政执法中的若干误区及其评析 15

二 用好行政自由裁量权 17

三 执法对策举要 21

第三节 从规范种类分析反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规范 22

一 实体法与程序法 22

二 普通法与特别法 23

三 原则法与例外法 25

四 强行法与任意法 25

第二章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范围 27

第一节 调整的行为范围 27

一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理解 27

二 行政执法机关能够处理哪些不正当竞争行为 28

第二节 主体范围:经营者的理解和认定 29

一 法律规定的两个要点 29

二 从案例看理解上的分歧 30

三 从主体资格角度的解释 32

四 根据经营行为认定的经营者 35

第三节 经营者的类型 43

一 法人 44

二 其他经济组织 45

三 个人 55

四 对经营者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56

五 责任主体必须具有责任能力 59

第三章 仿冒行为 61

第一节 仿冒行为及其禁止规范 61

一 如何理解仿冒行为 61

二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 62

第二节 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 64

一 对商标法的转致适用关系 64

二 与虚假宣传行为的竞合问题 66

第三节 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和装潢的仿冒行为 66

一 构成要件 66

二 知名商品的理解 67

三 知名商品的认定标准 72

四 相同或近似使用的认定标准 76

五 引起误认(混淆)的认定 84

六 商品的名称、包装和装潢的认定 85

七 与相关法律的适用关系 91

第四节 使用他人企业名称或姓名的行为 97

一 企业名称或者姓名的认定 97

二 对企业名称或者姓名的仿冒行为 98

第四章 虚假表示与虚假宣传行为 101

第一节 商品宣传的方式 101

一 商品的三种宣传方式 101

二 广告的内涵与外延 102

三 “在商品上”的含义 106

四 “其他方法”的理解 107

第二节 第五条第四项的解释 111

一 伪造或者冒用质量标志问题 111

二 产地的概念 118

三 产地与原产地 119

四 产地认定的最终形成地原则及产地的具体类型 121

五 进口商品的产地确定 126

六 产地与厂址的关系 128

第三节 虚假表示与虚假宣传的类型举要 129

一 对商品质量的虚假宣传 129

二 对行为主体——经营者的虚假宣传 138

三 对商品价格的虚假宣传 141

四 对商品数量的虚假宣传 151

五 利用赠品促销而对赠品进行的虚假宣传 152

第四节 法律责任的转致适用问题 155

一 虚假表示的事项与产品质量法的衔接问题 155

二 行政处罚的转致适用 157

三 不能适用产品质量法的虚假表示行为的责任确定 159

第五章 商业贿赂行为 162

第一节 商业贿赂行为的理解和认定 162

一 法律规定的三层含义 162

二 商业贿赂的构成要件 163

三 商业贿赂行为的主体 166

四 商业贿赂的财物手段 169

五 商业贿赂的其他手段 173

六 “账外暗中”不是商业贿赂的一般要件 174

第二节 商业贿赂的典型形式:回扣 176

一 回扣的法律概念 176

二 “账外暗中”的理解 177

三 “返还一定比例的价款”的理解 184

四 特定的收受人:对方单位或个人 185

五 回扣的表现形式 186

六 回扣与折扣的区别 186

七 回扣与一般商业贿赂的区别 187

第三节 作为商业贿赂的附赠 191

一 将附赠纳入商业贿赂行为的原因 191

二 附赠的法律特征 192

三 对附赠的禁止性规定 193

第四节 佣金与商业贿赂的关系 194

一 佣金的理解 194

二 佣金与商业贿赂的关系 196

第五节 折扣与商业贿赂 197

一 折扣与商业贿赂的关系 197

二 折扣的认定 198

第六节 商业贿赂的法律责任 198

一 商业贿赂的行政处罚 198

二 违法行为的一并处理 201

第六章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204

第一节 商业秘密及其权利人 204

一 商业秘密的含义 204

二 商业秘密的权利人 204

第二节 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 208

一 商业秘密有哪些构成要件 208

二 “不为公众所知悉”的新颖性与秘密性含义 209

三 “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的价值性含义 213

四 “具有实用性”的理解 215

五 “采取保密措施”的理解 216

第三节 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类型 219

一 法定的行为类型 219

二 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 224

三 对不正当取得的商业秘密的披露等行为 226

四 来源正当但使用等不正当的行为 227

五 恶意或重大过失第三人的获取、使用或披露行为 230

第四节 侵犯商业秘密的法律推定与保全措施 231

一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推定 231

二 法律推定的一般原理 233

三 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法律推定的合理性 234

四 行政执法中的保全措施 236

第五节 侵犯商业秘密的行政责任 237

一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237

二 罚款 242

三 拒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继续侵权行为的处理 243

四 善意第三人不承担行政责任 243

第七章 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244

第一节 有奖销售及其类型 244

一 如何理解有奖销售 244

二 有奖销售的类型 245

第二节 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的类型 246

一 当前有奖销售的发展态势 246

二 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的法定类型 251

三 证券交易中的不正当有奖销售 255

第八章 限制竞争行为 257

第一节 公用企业等限制竞争行为 257

一 “公用企业”的理解 257

二 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 257

三 信用社是否为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 258

四 有线电视台可以构成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 260

五 限制竞争行为的类型例举 261

第二节 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限制竞争行为 267

一 行为特征和法律责任 267

二 值得肯定的实践做法 270

第三节 搭售及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的行为 273

一 法律规定的解释 273

二 搭售的类型 277

三 搭售的法律责任 278

第四节 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 278

一 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的理解和认定 278

二 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的法律责任 281

三 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与倾销行为 282

第九章 串通招标投标行为 286

第一节 招标投标的界定 286

一 招标投标的概念 286

二 招标投标的法律性质 289

三 招标投标与拍卖的区别 290

第二节 串通招标投标行为的类型 292

一 《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两种类型 292

二 地方性法规对行为类型的具体规定 294

三 行政规章在类型上的细化 297

四 串通招标投标案件的类型和特征 298

第三节 串通招标投标行为的法律责任 302

一 “中标无效”的法律性质 303

二 如何适用罚款 304

三 责任主体的确定及其他问题 305

第十章 监督检查制度 307

第一节 监督检查部门 307

一 法定监督检查部门及其立法根据 307

二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主管机关 309

三 其他监督检查部门 310

第二节 监督检查权 310

一 监督检查部门的职权 310

二 监督检查权评析 312

三 附随于检查权的搜查权 315

第十一章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行政处罚 316

第一节 行政违法、行政责任与行政处罚 316

一 行政违法 316

二 行政责任 317

三 行政处罚及其法定种类 322

第二节 行政处罚的适用 324

一 行政处罚的适用情节 324

二 一事一罚、一事多罚与一事不再罚 325

三 一事各罚与数事并罚 327

第三节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331

一 处理侵权物品等是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332

二 如何理解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的法律性质 335

第四节 行政告诫(劝告)制度 336

一 从三则案例与一则通知谈起 336

二 行政指导制度的一般原理 339

三 行政告诫(劝告):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中的行政指导方式 343

四 如何建立行政告诫或行政劝告制度 347

第五节 行政处罚与刑事责任的关系 349

一 刑法有关刑事责任的规定 349

二 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的适用关系 350

第六节 行政处罚与民事责任的关系 356

一 “赔了要罚”或者“罚了要赔”问题 356

二 法院能否直接行使处罚权 358

后记 36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