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解要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澎涛主编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43323759
- 页数:294 页
绪论 1
第一章 经络总论 9
一、经络 11
二、经络学说的含义和形成 11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11
(一)十二经脉 11
(二)奇经八脉 12
(三)十五络脉 13
(四)十二经别 14
(五)十二经筋 14
(六)十二皮部 14
四、经络的根结、标本与气街、四海 14
(一)根结与标本 14
(二)气街与四海 16
五、经络的生理功能 16
六、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16
学习指要 17
自测链接 18
参考答案 23
第二章 腧穴总论 25
一、腧穴的概念 27
二、腧穴的分类 27
三、腧穴的命名 27
四、腧穴的治疗作用 28
五、特定穴 28
(一)五输穴 29
(二)原穴、络穴 30
(三)俞穴、募穴 30
(四)八会穴 31
(五)郄穴 31
(六)下合穴 31
(七)八脉交会穴 31
六、腧穴的定位方法 32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 32
(二)自然标志定位法 33
(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33
(四)简便取穴法 33
学习指要 34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35
第一节 十二经脉 37
一、手太阴肺经、穴 37
(一)经脉循行 37
(二)主治概要 37
(三)腧穴 37
1.中府 37
2.云门 37
3.天府 38
4.侠白 38
5.尺泽 38
6.孔最 38
7.列缺 38
8.经渠 39
9.太渊 39
10.鱼际 39
11.少商 39
学习指要 40
二、手阳明大肠经、穴 41
(一)经脉循行 41
(二)主治概要 41
(三)腧穴 41
1.商阳 42
2.二间 42
3.三间 42
4.合谷 42
5.阳溪 43
6.偏历 43
7.温溜 43
8.下廉 43
9.上廉 43
10.手三里 44
11.曲池 44
12.肘髎 44
13.手五里 44
14.臂臑 45
15.肩髃 45
16.巨骨 45
17.天鼎 45
18.扶突 45
19.口禾髎 46
20.迎香 46
学习指要 46
三、足阳明胃经、穴 48
(一)经脉循行 48
(二)主治概要 48
(三)腧穴 48
1.承泣 48
2.四白 49
3.巨髎 49
4.地仓 49
5.大迎 49
6.颊车 49
7.下关 50
8.头维 50
9.人迎 50
10.水突 50
11.气舍 51
12.缺盆 51
13.气户 51
14.库房 51
15.屋翳 51
16.膺窗 52
17.乳中 52
18.乳根 52
19.不容 52
20.承满 52
21.梁门 52
22.关门 53
23.太乙 53
24.滑肉门 53
25.天枢 53
26.外陵 53
27.大巨 54
28.水道 54
29.归来 54
30.气冲 54
31.髀关 54
32.伏兔 55
33.阴市 55
34.梁丘 55
35.犊鼻 55
36.足三里 55
37.上巨虚 56
38.条口 56
39.下巨虚 56
40.丰隆 57
41.解溪 57
42.冲阳 57
43.陷谷 57
44.内庭 57
45.厉兑 58
学习指要 58
四、足太阴脾经、穴 60
(一)经脉循行 60
(二)主治概要 61
(三)腧穴 61
1.隐白 61
2.大都 61
3.太白 61
4.公孙 61
5.商丘 62
6.三阴交 62
7.漏谷 62
8.地机 62
9.阴陵泉 63
10.血海 63
11.箕门 63
12.冲门 63
13.府舍 64
14.腹结 64
15.大横 64
16.腹哀 64
17.食窦 64
18.天溪 65
19.胸乡 65
20.周荣 65
21.大包 65
学习指要 66
五、手少阴心经、穴 67
(一)经脉循行 67
(二)主治概要 67
(三)腧穴 68
1.极泉 68
2.青灵 68
3.少海 68
4.灵道 68
5.通里 68
6.阴郄 69
7.神门 69
8.少府 69
9.少冲 69
学习指要 70
六、手太阳小肠经、穴 71
(一)经脉循行 71
(二)主治概要 71
(三)腧穴 71
1.少泽 71
2.前谷 72
3.后溪 72
4.腕骨 72
5.阳谷 72
6.养老 72
7.支正 73
8.小海 73
9.肩贞 73
10.臑俞 73
11.天宗 74
12.秉风 74
13.曲垣 74
14.肩外俞 74
15.肩中俞 74
16.天窗 75
17.天容 75
18.颧髎 75
19.听宫 75
学习指要 75
七、足太阳膀胱经、穴 77
(一)经脉循行 77
(二)主治概要 77
(三)常用腧穴 77
1.睛明 78
2.攒竹 78
3.眉冲 78
4.曲差 78
5.五处 78
6.承光 79
7.通天 79
8.络却 79
9.玉枕 79
10.天柱 79
11.大杼 79
12.风门 80
13.肺俞 80
14.厥阴俞 80
15.心俞 80
16.督俞 81
17.膈俞 81
18.肝俞 81
19.胆俞 81
20.脾俞 81
21.胃俞 82
22.三焦俞 82
23.肾俞 82
24.气海俞 82
25.大肠俞 83
26.关元俞 83
27.小肠俞 83
28.膀胱俞 83
29.中膂俞 83
30.白环俞 84
31.上髎 84
32.次髎 84
33.中髎 84
34.下髎 84
35.会阳 85
36.承扶 85
37.殷门 85
38.浮郄 85
39.委阳 85
40.委中 86
41.附分 86
42.魄户 86
43.膏肓 86
44.神堂 86
45.譩譆 87
46.膈关 87
47.魂门 87
48.阳纲 87
49.意舍 87
50.胃仓 87
51.肓门 88
52.志室 88
53.胞肓 88
54.秩边 88
55.合阳 88
56.承筋 89
57.承山 89
58.飞扬 89
59.跗阳 89
60.昆仑 89
61.仆参 90
62.申脉 90
63.金门 90
64.京骨 90
65.束骨 90
66.足通谷 91
67.至阴 91
学习指要 91
八、足少阴肾经、穴 94
(一)经脉循行 94
(二)主治概要 94
(三)腧穴 94
1.涌泉 94
2.然谷 95
3.太溪 95
4.大钟 95
5.水泉 95
6.照海 96
7.复溜 96
8.交信 96
9.筑宾 96
10.阴谷 97
11.横骨 97
12.大赫 97
13.气穴 97
14.四满 98
15.中注 98
16.肓俞 98
17.商曲 98
18.石关 99
19.阴都 99
20.腹通谷 99
21.幽门 99
22.步廊 99
23.神封 100
24.灵墟 100
25.神藏 100
26.彧中 100
27.俞府 100
学习指要 101
九、手厥阴心包经、穴 102
(一)经脉循行 102
(二)主治概要 102
(三)腧穴 103
1.天池 103
2.天泉 103
3.曲泽 103
4.郄门 103
5.间使 104
6.内关 104
7.大陵 104
8.劳宫 104
9.中冲 105
学习指要 105
十、手少阳三焦经、穴 106
(一)经脉循行 106
(二)主治概要 107
(三)腧穴 107
1.关冲 107
2.液门 107
3.中渚 107
4.阳池 107
5.外关 108
6.支沟 108
7.会宗 108
8.三阳络 108
9.四渎 109
10.天井 109
11.清冷渊 109
12.消泺 109
13.臑会 109
14.肩髎 110
15.天髎 110
16.天牖 110
17.翳风 110
18.瘛脉 110
19.颅息 111
20.角孙 111
21.耳门 111
22.耳和髎 111
23.丝竹空 111
学习指要 111
十一、足少阳胆经、穴 113
(一)经脉循行 113
(二)主治概要 113
(三)腧穴 113
1.瞳子髎 114
2.听会 114
3.上关 114
4.颔厌 114
5.悬颅 114
6.悬厘 115
7.曲鬓 115
8.率谷 115
9.天冲 115
10.浮白 115
11.头窍阴 116
12.完骨 116
13.本神 116
14.阳白 116
15.头临泣 117
16.目窗 117
17.正营 117
18.承灵 117
19.脑空 117
20.风池 118
21.肩井 118
22.渊腋 118
23.辄筋 118
24.日月 119
25.京门 119
26.带脉 119
27.五枢 119
28.维道 119
29.居髎 120
30.环跳 120
31.风市 120
32.中渎 120
33.膝阳关 121
34.阳陵泉 121
35.阳交 121
36.外丘 121
37.光明 122
38.阳辅 122
39.悬钟 122
40.丘墟 122
41.足临泣 123
42.地五会 123
43.侠溪 123
44.足窍阴 123
学习指要 124
十二、足厥阴肝经、穴 126
(一)经脉循行 126
(二)主治概要 126
(三)腧穴 126
1.大敦 126
2.行间 126
3.太冲 127
4.中封 127
5.蠡沟 127
6.中都 127
7.膝关 128
8.曲泉 128
9.阴包 128
10.足五里 128
11.阴廉 129
12.急脉 129
13.章门 129
14.期门 129
学习指要 130
第二节 奇经八脉 131
一、任脉经、穴 131
(一)经脉循行 131
(二)主治概要 131
(三)腧穴 131
1.会阴 131
2.曲骨 132
3.中极 132
4.关元 133
5.石门 133
6.气海 133
7.阴交 134
8.神阙 134
9.水分 134
10.下脘 135
11.建里 135
12.中脘 135
13.上脘 135
14.巨阙 136
15.鸠尾 136
16.中庭 136
17.膻中 136
18.玉堂 137
19.紫宫 137
20.华盖 137
21.璇玑 137
22.天突 137
23.廉泉 138
24.承浆 138
学习指要 138
二、督脉经、穴 140
(一)经脉循行 140
(二)主治概要 140
(三)腧穴 140
1.长强 140
3.腰阳关 141
4.命门 141
5.悬枢 141
6.脊中 142
7.中枢 142
8.筋缩 142
9.至阳 142
10.灵台 142
11.神道 143
12.身柱 143
13.陶道 143
14.大椎 143
15.哑门 144
16.风府 144
17.脑户 144
18.强间 145
19.后顶 145
20.百会 145
21.前顶 145
22.囟会 145
23.上星 146
24.神庭 146
25.素髎 146
26.水沟 146
27.兑端 147
28.龈交 147
学习指要 147
第三节 常用奇穴 149
一、头颈部穴 149
1.四神聪 149
2.印堂 149
3.太阳 149
4.球后 149
5.金津·玉液 149
6.牵正 150
7.翳明 150
二、胸腰部穴 150
1.子宫 150
2.三角灸 150
三、背腰部穴 150
1.定喘 150
2.夹脊 151
四、上肢部穴 151
1.腰痛穴 151
2.落枕穴 151
3.八邪 151
4.四缝 151
5.十宣 151
五、下肢部穴 152
1.百虫窝 152
2.鹤顶 152
3.膝眼 152
4.胆囊穴 152
5.阑尾穴 152
6.八风 152
自测链接 153
参考答案 163
第四章 刺灸方法 165
一、毫针刺法 167
(一)针刺前的准备 167
1.选择针具 167
2.选择体位 167
3.消毒 167
(二)进针方法 168
(三)针刺角度 168
(四)针刺深度 169
(五)行针与得气 169
(六)针刺补泻 170
(七)留针与出针 171
(八)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171
1.晕针 171
2.滞针 171
3.弯针 171
4.断针 172
5.血肿 172
6.气胸 172
(九)针刺注意事项 172
学习指要 173
二、常用灸法 173
(一)灸法分类 173
1.艾灸 173
2.其他灸法 173
(二)灸法的作用 174
(三)艾灸操作方法 174
1.艾炷灸 174
2.艾卷灸 174
3.温针灸 175
4.温灸器灸 175
5.其他灸法 175
(四)注意事项 175
三、其他针法 176
(一)三棱针 176
1.针具 176
2.操作方法 176
3.适应范围 177
4.注意事项 177
(二)皮肤针 177
1.针具及术前准备 177
2.操作方法 177
3.叩刺部位 178
4.适应范围 178
5.注意事项 178
(三)电针 178
1.电针器的选择 178
2.操作方法 178
3.电针的选穴 179
4.脉冲电流的类型与作用 179
5.适应范围 180
6.注意事项 180
(四)水针 180
1.用具及常用药液 181
2.穴位选择 181
3.操作方法 181
4.注意事项 181
(五)皮内针 182
1.针具 182
2.操作方法 182
3.适应范围 182
4.注意事项 183
(六)火针 183
1.针具 183
2.操作方法 183
3.适应范围 183
4.注意事项 183
(七)耳针 184
1.操作方法 184
2.适应范围 186
3.注意事项 187
附:耳穴分布 187
(八)头针 198
1.操作方法 198
2.适应范围 198
3.注意事项 198
附:头针刺激区 199
(九)拔罐 201
1.罐的种类 201
2.吸拔方法 201
3.各种拔罐法的运用 202
4.操作方法 203
5.注意事项 203
6.拔罐的禁忌证 204
自测链接 204
参考答案 208
第五章 治疗学 211
第一节 治疗总论 213
一、取穴原则 213
二、配穴方法 214
三、特定穴的应用 214
自测链接 216
参考答案 222
第二节 治疗各论 224
一、内科病证 224
(一)感冒 224
(二)痹证 225
(三)腰痛 226
(四)面瘫 227
(五)中风 228
(六)坐骨神经痛 230
(七)痿证 231
(八)三叉神经痛 233
(九)头痛 234
(十)眩晕 236
(十一)心悸 237
(十二)失眠 238
(十三)痴呆 239
(十四)癫病 240
(十五)痫病 241
(十六)癔病 243
(十七)癃闭 244
(十八)阳痿 246
(十九)遗精 246
(二十)哮喘 247
(二十一)呕吐 249
(二十二)胃痛 250
(二十三)腹痛 252
(二十四)泄泻 253
(二十五)痢疾 254
(二十六)便秘 256
二、外科、五官科病证 257
(一)扭伤 257
(二)蛇串疮 258
(三)漏肩风 259
(四)落枕 260
(五)乳癖 261
(六)目赤肿痛 262
(七)麦粒肿 263
(八)近视 263
(九)耳聋、耳鸣 264
(十)牙痛 265
三、妇、儿科病证 266
(一)月经不调 266
(二)痛经 268
(三)经闭 269
(四)崩漏 271
(五)滞产 273
(六)缺乳 274
(七)阴挺 275
(八)遗尿 275
(九)疳证 276
四、急症 277
(一)晕厥 277
(二)虚脱 278
(三)高热 279
(四)内脏绞痛 280
自测链接 282
参考答案 292
参考文献 294
- 《图解针灸穴位速查手册》睢明河主编 2018
- 《最新国家标准 针灸穴位使用详解 第2版》睢明河 2018
- 《针灸学 本科中医药类 第3版》赵吉平,李瑛主编;常小荣,倪光夏,崔瑾等副主编 2016
- 《翦伯赞全集 第10卷 中外历史年表 主编》翦伯赞著 2008
- 《针灸独特疗法聚英》吴耀持 2018
- 《针灸人生》刘敏勇主编 2018
- 《针灸特色疗法学》严兴科,赵中亭主编 2018
- 《江南程氏针灸经验集》陈章妹,张琪,张建明主编 2018
- 《春华秋实 50载针灸研究征程中的苦与乐》韩济生,万有主编 2018
- 《结构针灸刺法经验》关玲主编;杜金龙,于洋,高志雄副主编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