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与构建研究
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与构建研究

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与构建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曾永忠,董伦红著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62239871
  • 页数:21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本关于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与构建的专题性研究成果,内容包括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目标、内容、评价体系及高职体育向社会体育的延续发展。
《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与构建研究》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与构建研究的选题依据 1

一、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变革 1

二、学校体育朝终身体育方向的变革和发展 3

三、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新变化 6

四、高职体育处在与社会体育衔接的特殊阶段 10

五、高职体育课程自身发展的需要 11

六、高职教育特性的内在要求 13

第二节 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与构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一、研究目的 15

二、研究意义 15

第三节 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与构建研究的基本思路 18

一、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18

二、研究步骤 19

第四节 高职体育课程及相关概念界定 19

一、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 19

二、课程与体育课程 21

三、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 22

四、体育课程评价与学生评价 23

第五节 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研究现状综述 24

一、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历史演变 24

二、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与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发展演变 28

三、体育课程学生评价的研究现状 31

四、大学体育与终身体育(社会体育)的衔接研究 40

第二章 高职体育课程目标体系改革与构建 46

第一节 高职体育课程主要任务分析 46

一、体育与体能、体质、健康的关系辨析 46

二、高职体育课程的主要任务探讨 51

第二节 高职体育课程目标分析 60

一、高职体育课程目标的内涵和外延 60

二、高职体育课程目标的功能 62

三、高职体育课程目标定位探析 64

第三节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现状的反思 67

一、新纲要课程目标体系各目标间关系分析 69

二、高职体育课程的特性分析 71

三、高职体育在学校体育序列中的时段分析 72

四、体育、健康及中间变量分析 74

第四节 高职体育课程目标的生成来源 76

一、学生成长的直接需求 77

二、体育课程范式的内在要求 78

三、高职教育目标的要求 79

四、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80

第五节 高职体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81

一、以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的转化为立足点 82

二、以协助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追求 82

三、以终身体育能力培养为核心 83

四、以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理想目标 84

第六节 高职体育课程目标的重构 85

一、高职体育课程目标的结构 85

二、高职体育课程目标的内容 87

第七节 高职体育课程目标的教材体现 93

一、教材结构体现课程目标 93

二、教材内容设计体现课程目标 94

第三章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构建 98

第一节 改革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98

一、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要求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改革 98

二、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发展分析 101

第二节 高职体育课程内容现状研究 108

一、现行高职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概述 108

二、现行高职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存在的问题 109

第三节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 112

一、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选择的价值取向 112

二、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 119

三、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 122

第四节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 126

一、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组织的主要原则 126

二、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组织的结构 129

第五节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构建 136

一、高职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框架 136

二、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 137

三、高职体育课程内容的实施 139

第六节 高职体育课程学生学习评价改革 141

一、体育课程学生学习评价的界定 141

二、高职体育课程传统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 143

三、高职体育课程学生评价的改革措施 147

第四章 高职体育课程的实施 155

第一节 促进学生积极体育活动态度和体育情感形成的方法研究 155

一、自我效能与学生积极体育活动态度 155

二、运动归因与学生积极情绪体验及锻炼行为的坚持性 158

三、体育教学中的再归因训练 164

第二节 促进学生参与身体锻炼研究 168

一、促进身体锻炼行为的理性行为和计划行为理论 169

二、促进身体锻炼行为的阶段性改变理论 172

三、促进身体锻炼行为的社会认知理论 174

四、促进身体锻炼行为的社会生态理论 177

五、怎样在高职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身体锻炼行为 179

第三节 高职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182

一、高职体育教师教学心态的调整 182

二、体育课堂的有效互动策略 184

三、高职体育课程球类项目运用领会教学法的探索 191

第四节 国内外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比较 198

一、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韩国仁川技能大学体育课程比较和分析 198

二、韩国仁川技能大学体育课程的特点分析 203

三、韩国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特点对我国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205

主要参考文献 20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