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临床医护用药必备
临床医护用药必备

临床医护用药必备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顺年,蒋琳兰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9125205
  • 页数:577 页
图书介绍:本书由药学和医学专家共同编写,在第2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全书共10章,包括药物相互作用与影响因素,合理用药基本知识,常用药物的合理使用与注意事项,国家有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药物不良反应与处理,药源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常见药物中毒与救治,常用注射剂合理应用与配伍禁忌,以及特殊人群合理用药等。本书内容新颖实用,阐述深入浅出,是指导临床医护人员安全、有效、合理用药的重要参考书。
《临床医护用药必备》目录

第1章 药物相互作用与影响因素 1

第一节 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1

一、药物作用及药效学 1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及药动学 3

第二节 药物的相互作用 12

一、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12

二、药物相互作用对疗效的影响 13

三、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 13

四、药效学相互作用 14

第三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21

一、剂量 21

二、制剂类型及给药途径 22

三、联合用药 22

四、患者因素 23

五、其他因素 25

第四节 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不合理使用所致的危害 25

一、全身不良反应 26

二、过敏反应 35

三、依赖性 35

四、致畸 36

五、致癌 36

六、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37

第2章 合理用药的基本要求 43

第一节 合理用药必须坚持“四性” 43

一、有效性 43

二、安全性 43

三、适当性 44

四、经济性 46

第二节 药物选择及用药注意事项 46

一、药物的选择 46

二、用药注意事项 47

第三节 把握特殊人群的用药特点 50

一、老年人合理用药 50

二、孕妇、小儿及哺乳期妇女合理用药 64

三、肝、肾功能不全合理用药 80

第四节 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实行个体化给药 86

一、治疗药物监测的意义 86

二、治疗药物监测的内容与方法 86

三、给药方案个体化 88

第五节 合理应用输液疗法 89

一、不滥用输液,能口服则口服 90

二、认真制定给药方案 90

三、谨慎联合用药,减少输液不良反应和毒性作用 91

四、给药方法要安全、合理 92

五、注意中药输液的不良反应 92

六、输液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93

第六节 常用药物的最佳给药时间 94

一、抗糖尿病药 94

二、糖皮质激素药 95

三、抗高血压药 95

四、抗贫血药 95

五、平喘药 95

六、强心药 96

七、胃酸抑制药 96

八、抗类风湿关节炎药 96

九、利尿药 96

十、其他 96

第3章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管理 98

第一节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原则 98

一、确定为细菌性感染 99

二、根据病原菌种类及敏感试验选用抗菌药物 99

三、按照药物抗菌作用特点选择用药 99

四、坚持个体化原则制订用药方案 100

第二节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原则 102

一、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 102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102

第三节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的应用原则 106

一、肾功能减退患者 106

二、肝功能减退患者 107

三、老年患者 109

四、新生儿患者 110

五、小儿患者 111

六、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 112

第四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113

一、分级管理 113

二、病原微生物检测 114

三、管理与督查 115

第五节 抗菌药物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116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 116

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118

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119

四、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药 121

五、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122

六、四环素类抗生素 124

七、氯霉素 125

八、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125

九、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127

十、利福霉素类抗生素 127

十一、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 128

十二、磷霉素 129

十三、甲硝唑和替硝唑 130

十四、喹诺酮类抗生素 131

十五、磺胺类药 132

十六、呋喃类抗菌药物 134

十七、抗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菌药 135

十八、抗麻风分枝杆菌药 138

十九、抗真菌药类 139

第六节 细菌性感染的治疗 143

一、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143

二、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145

三、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 154

四、细菌性前列腺炎 155

五、急性感染性腹泻 157

六、细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 159

七、败血症 161

八、感染性心内膜炎 165

九、腹腔感染 167

十、骨、关节感染 169

十一、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170

十二、口腔、颌面部感染 172

十三、眼部感染 174

十四、阴道感染 178

十五、宫颈炎 179

十六、盆腔炎性疾病 180

十七、性传播疾病 181

十八、深部真菌病 182

十九、分枝杆菌感染 184

二十、白喉 186

二十一、猩红热 186

二十二、鼠疫 187

二十三、炭疽 187

二十四、破伤风 188

二十五、气性坏疽 188

二十六、伤寒和副伤寒等沙门菌感染 189

二十七、布氏菌病 189

二十八、钩端螺旋体病 190

二十九、回归热 190

三十、莱姆病 191

三十一、立克次体病 191

第七节 控制抗生素耐药性的对策 192

一、抗生素耐药性的预防与控制 192

二、抗菌治疗策略 193

第八节 不宜与抗菌药静脉注射直接配伍的药物 193

第4章 常用药物合理使用 196

一、解热镇痛药 196

二、中枢神经系统用药 196

三、心血管系统用药 199

四、呼吸系统用药 200

五、消化系统用药 201

六、利尿药和脱水药 203

七、造血系统用药 204

八、局部麻醉药 204

九、影响组织代谢的药物 205

十、维生素 208

十一、酶类药物 208

十二、避孕药和子宫兴奋药 208

十三、抗生素 209

十四、抗结核药 210

十五、抗麻风病药 210

十六、抗真菌药 210

十七、抗病毒、抗肿瘤药和免疫调节药 210

十八、新生儿和老年人用药 211

十九、预防和保健用药 215

第5章 常用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217

第一节 抗生素类药物 217

第二节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281

一、中枢兴奋药 281

二、镇痛药 284

三、抗精神失常药 288

四、抗癫癎药 294

第三节 镇静、催眠及抗惊厥药物 298

第四节 麻醉药 301

一、全身麻醉药 301

二、局部麻醉药 304

三、骨骼肌肉松弛药 306

第五节 循环系统药物 308

一、强心药 308

二、抗心律失常药 309

三、防治心绞痛药 319

四、降血压药 321

五、抗休克的血管活性药物 325

第六节 抗肿瘤药物 330

一、烷化剂类药 330

二、抗代谢药 334

三、抗肿瘤抗生素 339

四、抗肿瘤植物药 346

五、其他抗肿瘤药 348

第七节 免疫抑制药 352

第八节 解毒药 354

第九节 诊断用药 355

第十节 生物制品类药物 356

第6章 药源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360

第一节 药源性疾病的诊断 360

一、追溯用药史 363

二、确定用药时间以及剂量与临床症状发生的关系 364

三、询问既往用药史、药物过敏史和家族史 364

四、排除药物以外的因素 365

五、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相关的试验 365

六、进行流行病学调研 365

第二节 一般治疗原则和手段 366

一、及时停药,去除病因 368

二、加强排泄,延缓吸收 369

三、使用拮抗药 369

四、治疗过敏反应 369

五、治疗受损的器官 370

六、对症处理 370

第三节 药源性急性并发症的处理 372

一、咯血 372

二、呼吸困难 373

三、呼吸衰竭 374

四、心律失常 375

五、心功能衰竭 377

六、心肌缺血 380

七、休克 381

八、高血压 383

九、低血压 383

十、上消化道出血及穿孔 384

十一、肝损害 386

十二、昏迷 387

十三、精神障碍 389

十四、肾衰竭 390

十五、白血病 392

十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93

十七、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95

第四节 药源性血尿 397

第7章 对脏器有损害的药物 399

第一节 损害心脏或影响心脏功能的药物 399

第二节 损害肝脏的药物 401

第三节 损害胃肠道的药物 402

第四节 损害肾脏的药物 404

第五节 损害血液系统的药物 404

第六节 可引起中毒性精神病的药物 411

第七节 对胎儿有致畸作用的药物 413

一、有临床报道的药物 413

二、动物实验可以致畸的药物 414

第8章 常见中毒与救治 415

第一节 救治原则 415

一、尽快控制毒物的侵入和加速毒物的排出 415

二、尽快消除或减低毒物的毒性作用 421

三、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 421

第二节 解毒药 424

第三节 常见中毒救治 429

第9章 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合理用药 466

第一节 电解质平衡调节药 466

第二节 酸碱平衡调节药 472

第三节 透析液 473

第10章 常用注射药的合理使用及配伍禁忌 476

附录 532

附录A 常用药物在人体内的半衰期 532

附录B 常用抗生素类药动学参数 557

附录C 电解质补充量的计算 561

附录D 输液量的计算 562

附录E 能使尿色改变的药物 564

附录F 妊娠期妇女用药须知 565

附录G 哺乳期妇女慎用的药物 567

附录H 能使粪便染色的药物 574

附录I 可与食物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 575

参考文献 57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