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心理学综论
心理学综论

心理学综论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方银,杜渲编著
  • 出 版 社:乌鲁木齐市:新疆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63101144
  • 页数:380 页
图书介绍:
《心理学综论》目录

序言&冯大真 15

第一章 绪论 19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1

一、心理过程 21

二、个性心理 23

第二节 心理的实质 24

一、心理现象是人脑的机能 24

(一)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 24

(二)心理的发生、发展是与脑的发育完善紧密相联的 25

(三)切除或破坏动物脑的一定部位,会引起动物某些正常行为的丧失 26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27

(一)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 27

(二)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28

(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28

(四)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28

第三节 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29

第四节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30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30

二、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32

(一)观察法 32

(二)实验法 33

(三)谈话法 34

(四)作品分析法 34

(五)问卷法 35

(六)模拟法 35

第二章 个性心理 36

第一节 个性的一般概念 36

一、什么是个性 36

二、个性和个体 36

三、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37

四、个性的社会实质 38

第二节 个性心理结构 41

一、个性心理结构的动力性 41

二、西方个性结构的几种理论 43

(一)佛洛伊德的结构动力论 43

(二)人格层结构理论 43

第三节 个性倾向性 44

一、需要 45

二、动机 45

(一)什么是动机 45

(二)动机的时相 46

(三)动机的职能 46

三、兴趣 47

(一)什么是兴趣 47

(二)兴趣的种类及意义 48

(三)兴趣的品质 49

四、信念 50

(一)什么是信念 50

(二)什么是世界观 50

(三)世界观的品质及其在个性中的意义 50

第四节 个性心理特征 51

一、能力 52

(一)什么是能力 52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 52

(三)能力的种类 53

(四)能力结构学说 53

(五)能力的个别差异 54

二、气质 56

(一)什么是气质 56

(二)气质类型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57

(三)气质类型的特征 58

(四)了解人的气质类型的意义 59

三、性格 62

(一)什么是性格 62

(二)性格的生理基础 63

(三)性格的结构和类型 64

(四)性格与能力 67

(五)性格与气质 68

第三章 年龄心理 70

第一节 青年心理特征 70

一、青年期的划分及其基本特点 72

二、青年期的生理特点 74

(一)体格发育迅速 74

(二)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达健全 75

(三)性机能成熟 75

三、青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75

(一)敏锐的认识能力 75

(二)丰富的情绪情感 81

(三)强烈的自我意识 85

(四)日渐完善的意志品质 87

(五)愈益稳固的气质和性格 88

(六)觉醒的性意识 90

(七)动荡的人生观 92

第二节 中年心理特征 95

一、什么是中年 95

二、中年心理特征 95

(一)中年心理的基本特点 96

(二)中年的性格特点 98

(三)中年的情绪和情感特点 98

(四)中年的思维习惯与方法 99

(五)中年人要正视挫折 101

三、中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标准 101

四、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103

(一)充分了解自己,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 103

(二)注意保持良好的心境 103

(三)保持良好的感知能力,克服不必要的担心心理 104

第三节 老年心理特征 104

一、老化的生理表现 105

二、老年人几种感觉变化的补偿心理 106

(一)视觉 106

(二)听觉 107

(三)嗅觉 107

(四)味觉 107

(五)皮肤感觉 108

三、老年人的注意特点 108

四、老年人的记忆特点及记忆减退的延缓 109

五、老年人的思维特点 110

六、年老过程的情感变化 111

七、老年人的学习特点 112

八、老年人的个性特点 112

九、老年人的心理卫生 113

第四章 性别心理 114

第一节 性别心理概述 114

一、性与性别 115

(一)性差异——生物学的划分 116

(二)性别心理差异及其研究 116

二、性别歧视 118

三、性别角色与刻板印象 119

四、性别心理角色的强化过程和动力 120

(一)性别心理角色强化的过程 120

(二)性别心理角色强化的动力 121

第二节 性别角色差异 122

一、个性和行为方面的性别差异 123

(一)侵犯行为 123

(二)支配 125

(三)自信心 125

(四)移情作用 126

二、智力与成就方面的性别差异 126

(一)智力方面的性别差异 127

(二)成就方面的性别差异 129

第三节 性别角色差异的发展和展望 132

一、米德对性别角色的跨文化研究 132

二、班杜拉和科尔伯格性别角色发展理论 133

(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34

(二)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 135

三、未来性别角色展望 135

第五章 社会心理 139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139

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39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41

第二节 社会交往 141

一、相互交往 141

(一)社会交往的作用 141

(二)社会交往的形式 143

(三)社会交往的手段 143

二、人际关系 145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145

(二)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 146

(三)影响人际关系建立的因素 147

(四)人际关系的作用与其平衡的改变 150

(五)人际间的沟通 153

第三节 社会控制 157

一、社会化 158

(一)社会化的意义 158

(二)社会化的种类 159

(三)社会化的条件 159

(四)社会化的内容 159

(五)社会化过程 159

二、相符行为 166

(一)从众 166

(二)顺从 167

(三)服从 168

(四)相符行为产生的基本原因 169

(五)从众行为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170

第四节 社会态度 171

一、态度的概念 171

二、态度的构成 172

三、态度与愿望的关系 172

四、态度与行为 173

五、态度的结构 175

六、态度的特性 175

(一)态度的社会性 175

(二)态度的针对性 175

(三)态度的协调性 176

(四)态度的稳定性 176

(五)态度的潜在性(亦称间接性) 176

七、态度的功能 177

(一)态度的社会性判断 177

(二)态度与忍耐力 178

(三)态度与工作(生产)效率 179

八、态度的形成 180

(一)态度在欲望满足中得到发展 180

(二)个人的态度受吸收新知识的影响 181

(三)个人与团体关系决定基本态度的形成 181

(四)个体的态度折射出他的人格特征 182

九、态度的改变 183

(一)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 183

(二)态度改变的理论 185

(三)改变态度的方法 188

第五节 群体心理与行为 189

一、群体的一般概念 189

(一)什么是群体 189

(二)群体的特征 190

(三)群体的心理效应 191

二、群体的结构 192

三、群体的功能 192

(一)群体的目标、任务功能 193

(二)群体的维持功能 193

(三)群体中的破坏性功能 194

四、群体的分类 194

(一)假设群体与实际群体 194

(二)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 194

(三)松散群体、联合式群体和集体 195

(四)参照群体和一般群体 196

(五)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196

五、群体对个人活动的影响 197

(一)社会促进和社会致弱 197

(二)个人意识消退和社会顾虑 198

(三)群体特征对个人活动的影响 199

六、群体动力 200

(一)群体规范 201

(二)群体压力 203

(三)群体士气 204

(四)群体凝聚力 208

第六章 管理心理 212

第一节 管理心理的一般概念 212

一、什么是管理心理学 212

二、管理心理学的任务 212

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13

(一)经验规律总结法与现场实验法 213

(二)宏观和微观环境条件分析法 214

(三)调查研究法 215

第二节 个体心理与管理 218

一、心理过程与管理 219

(一)知觉在管理中的作用 219

(二)情绪与情感在管理中的作用 221

(三)时间知觉与管理时间 222

二、个性与管理 224

(一)关于性格的鉴定 225

(二)关于能力的鉴定 226

第三节 需要与管理 227

一、需要的一般概念 227

二、需要的种类 228

(一)自然性需要 228

(二)社会性需要 228

三、西方需要理论介绍 229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229

(二)阿德佛的需要理论 233

(三)马斯洛与阿德佛理论的异同 235

四、马克思主义关于需要的论述 236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产生的论述 236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的论述 236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的属性的论述 239

(四)马克思主义关于满足需要的条件的论述 240

(五)马克思主义关于满足需要的目的的论述 241

五、需要理论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241

(一)解决职工需要的原则和方法 241

(二)解决职工需要的措施 244

第四节 激励与管理 247

一、激励的一般概念 247

二、激励理论介绍 250

(一)双因素理论 250

(二)期望理论 254

(三)公平理论 260

三、激励的途径及其类型 264

第七章 组织心理 266

第一节 组织的一般概念 266

一、组织的意义 266

二、组织的种类 267

三、组织的功能 268

(一)组织的目标功能 268

(二)组织的权力功能 269

(三)组织的协调功能 270

第二节 组织结构 270

一、组织结构的意义 270

二、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271

(一)传统形式的组织结构 272

(二)现代形式的组织结构 275

三、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 279

(一)组织管理的层次和幅度 279

(二)组织技术与环境因素 279

第三节 组织结构的设计 280

一、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281

(一)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281

(二)专业化的原则 281

(三)有效的控制原则 281

(四)相互协调的原则 281

(五)系统性原则 282

二、我国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282

(一)有效性原则 282

(二)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的原则 283

(三)指挥和控制原则 283

(四)责权对等和例外原则 284

(五)协调原则 285

第四节 组织的发展和变革概述 286

一、组织发展和变革的一般概念 286

二、克服对组织变革的抵制 288

第八章 领导心理 290

第一节 领导和领导集团 290

一、领导的概念 290

二、领导集团 291

(一)领导集团的年龄结构 292

(二)领导集团的知识结构 292

(三)领导集团的智能结构 293

(四)领导集团的性格结构 294

第二节 领导心理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295

一、对象和任务 295

二、研究方法 295

第三节 领导心理的基本理论 296

一、调查研究心理 296

(一)调查研究中领导者的心理效应 296

(二)被调查者的心理障碍 301

二、决策心理 304

(一)领导决策概述 304

(二)领导决策的心理效应 308

(三)影响领导决策的心理因素 312

三、选才用人心理 316

(一)对待人才的正确态度 317

(二)影响选才用人的心理效应 320

(三)选才用人的心理原则 324

(四)选才方法的心理效应 328

第九章 理论与派别简介 332

第一节 构造学派 334

一、构造学派的基本思想 334

二、构造学派在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 336

(一)构造派心理学的积极方面 336

(二)构造派心理学的消极方面 337

第二节 机能学派 338

一、机能学派的基本思想 339

(一)早期的机能主义 339

(二)芝加哥学派和哥伦比亚学派 341

二、机能学派在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 343

(一)机能学派心理学的积极方面 343

(二)机能学派心理学的消极方面 343

第三节 行为主义 344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 344

(一)旧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 345

(二)新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 348

二、行为主义在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 350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积极方面 350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消极方面 351

第四节 格式塔学派 351

一、格式塔学派的基本思想 352

(一)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352

(二)图形与背景以及轮廓在形成心理映象中的作用 354

(三)援引现代数理的概念——“场”来说明心理现象及其机制问题 355

(四)以现象学作为主要理论基础 356

二、格式塔学派在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 357

(一)格式塔派心理学的积极方面 357

(二)格式塔派心理学的消极方面 357

第五节 精神分析 357

一、精神分析理论的实质 358

二、精神分析理论的构成 362

(一)压抑学说 362

(二)泛性学说 364

(三)释梦学说 364

(四)升华学说 366

三、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派别 366

(一)旧弗洛依德主义心理学 366

(二)新弗洛依德主义心理学 371

四、精神分析学派在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 375

(一)弗洛依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积极方面 376

(二)弗洛依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消极方面 376

参考文献 378

后记 38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