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DF电子书下载

马列毛邓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阳作华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62903603
  • 页数:456 页
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目录

一、开宗篇 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

二、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和升华 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11

一、马克思主义的逻辑体系 11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13

三、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1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16

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 16

二、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思潮 19

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21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本质和一般规律的理论 28

第一节 人类对世界本质的探索及其最高成果 28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8

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32

三、唯物主义的彻底贯彻 33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36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36

二、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7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39

一、对立统一规律 39

二、质量互变规律 47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50

第四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53

一、本质和现象 54

二、形式和内容 55

三、原因和结果 57

四、必然和偶然 59

五、可能和现实 61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世界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64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 64

一、认识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64

二、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67

三、实践在主体反映客体中的作用和地位 70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发展 74

一、认识和实践的辩证运动 74

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80

三、真理和谬误的对立与转化 83

第三节 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85

一、归纳和演绎 85

二、分析和综合 87

三、抽象和具体 88

二、自然篇 92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 9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前史 92

一、古代朴素自然观 92

二、中世纪神学自然观 94

三、17~18世纪形而上学自然观 9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产生 100

一、19世纪40年代的科学技术状况 100

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104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108

一、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 108

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116

第五章 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系统性 122

第一节 自然界的物质性 122

一、物质存在的客观性 122

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 126

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 131

第二节 自然界的系统性 139

一、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物质系统 139

二、物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42

三、物质系统的层次性 146

第六章 自然界的运动和时空特性 153

第一节 自然界运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53

一、物质的多样性和运动的多样性 153

二、各种运动形式的相互关系 155

三、运动不灭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158

四、自然界运动的内在矛盾 161

第二节 自然界的时空特性 166

一、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166

二、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67

三、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170

第七章 自然界的起源和演化 174

第一节 宇宙、元素和天体的起源和演化 174

一、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174

二、元素的起源和演化 176

三、天体的起源和演化 177

四、地球的产生和演化 179

第二节 生命的起源和本质 181

一、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181

二、生命的本质 183

三、生物进化论与现代生物学 185

第三节 人类的起源和意识的产生 188

一、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188

二、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191

三、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194

三、社会篇 197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197

第一节 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历史观 197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97

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历史观的根本缺陷 200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的正确解决 207

第二节 社会生产是人类历史的前提 210

一、社会发展和生态平衡 210

二、社会发展和人口调节 215

三、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219

第三节 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221

第九章 社会结构与社会基本矛盾 225

第一节 社会是以经济结构为基础的庞大复杂的动态系统 225

一、社会经济结构 225

二、社会政治结构 232

三、社会意识结构 234

第二节 社会基本矛盾 237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37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40

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242

第三节 社会基本矛盾与阶级和阶级斗争 245

一、阶级的产生和实质 245

二、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48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251

第十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及内在矛盾 254

第一节 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否定 254

一、前资本主义社会 254

二、产生于封建主义缝隙中的简单商品经济 256

三、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60

第二节 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 261

一、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产生 261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 263

三、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274

第三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276

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 276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及其基本特征 278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 279

四、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282

第十一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 288

第一节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288

一、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到私人垄断 288

二、私人国内垄断和私人国际垄断 292

三、二次大战后私人垄断的新特点 297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300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300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形式 302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305

第三节 战后发达国家剥削制度的新形式、新特点和阶级结构的新变化 310

一、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剥削制度的新形式和新特点 310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新变化 314

第四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315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15

二、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322

三、资本主义国家的反危机措施及其局限性 325

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 326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33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 332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来源 332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336

第二节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 339

一、无产阶级的本质特征及其历史使命 339

二、无产阶级政党 343

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345

四、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34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多种模式 353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 353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355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的多种模式 358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361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61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远景 365

四、人学篇 370

第十三章 人的本质 370

第一节 人与自然、社会、历史及思维 370

一、人与自然 370

二、人与社会 376

三、人与历史 379

四、人与思维 381

第二节 人的本质 385

一、人的本质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论题 385

二、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87

三、对抽象人性论的批判 391

第十四章 人的价值与人道主义 395

第一节 人的价值 395

一、社会价值与主体价值 395

二、实现人的价值的主客观条件 397

三、两种根本对立的价值观 399

第二节 人道主义 403

一、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403

二、正确理解和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 409

第十五章 人的自由和人的解放 414

第一节 人的全面发展 414

一、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 414

二、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416

三、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 418

第二节 人的解放 421

一、人的解放和社会进步的一致性 421

二、人的解放是一个过程 423

第三节 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425

一、异化劳动及其被扬弃的客观必然性 425

二、共产主义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430

第十六章 人的社会历史作用 432

第一节 社会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的作用 432

一、人民群众创造社会历史的能动作用 432

二、人民群众创造社会历史的受动性 436

第二节 社会历史进程中个人的作用 438

一、社会历史进程中个人的能动作用 438

二、社会历史进程中个人作用的受动性 441

第三节 社会历史进程中个人与人民群众作用的相互关系 443

一、“共创论”与恩格斯的“合力”思想 443

二、社会历史进程中个人与人民群众作用的相互关系 446

三、尊重群众,尊重权威,反对个人迷信和无政府主义 45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