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明清帝制农商社会研究  初编
明清帝制农商社会研究  初编

明清帝制农商社会研究 初编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轶峰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030534972
  • 页数:384 页
图书介绍:帝制农商社会是从中国历史作为主体而不是作为相对于西方的比较对象角度,对明清时期国家、社会、文化总体形态的一种概括。这是一种在中央集权的帝制体系框架内展开的以农业、手工业生产为基础的商业化程度日益增强的社会,其最基本特征是,帝制--官僚--郡县体制与农商混合经济达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共生态。明清帝制农商社会覆盖广袤的地域和众多的人口,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来保持基本社会平衡和持续性,具有独特的性征和演进倾向,应该被看作是人类历史上一种独特的社会形态。该书主要对其生成的轨迹进行梳理,以有助于重新解读秦以来中国社会结构演进的历史,对其遗产的考察,以有益于把握现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历史渊源。
《明清帝制农商社会研究 初编》目录

第一篇 文明史观与世界视角 3

一、中华文明的延续性、内聚性与历史演进的模式特征 3

(一)文明史的概念与视角 3

(二)中华文明的延续性 8

(三)中华文明的内聚性 14

(四)中华文明演进的模式特征 17

(五)中华文明传统与现代中国道路 22

二、世界大变迁与明清中国 26

(一)郑和下西洋时期的欧亚陆上帝国 27

(二)西欧霸权兴起的节点与历史轨迹 30

(三)“现代早期”的中欧比较 36

三、明代中国的有限开放性 48

(一)明代的“海禁” 50

(二)朝贡关系与郑和下西洋 56

(三)私人海外贸易及海盗 62

(四)中欧贸易与全球体系 64

(五)晚明时代的中外物质交流 67

(六)经由陆路的周边及外国贸易 73

四、清前期中外关系的格局 78

(一)清朝初年的禁海、迁海政策 79

(二)清前期中外贸易之发展 87

(三)朝贡、贸易与殖民主义 90

(四)“一口通商”与马戛尔尼来华事件 97

第二篇 经济结构 107

五、明清经济结构推演之大势 107

(一)货币白银化 107

(二)赋役体制变化 113

(三)从实物财政到货币财政 117

(四)国内和国际市场体系的发展 122

(五)人口大幅度增长 126

(六)明清经济结构变化的整体性与社会历史含义 127

六、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的关系 131

(一)商业是帝制体系的内在组成部分 132

(二)对明清时代国家商业政策的基本判断 134

(三)白银货币与金融体系缺失 136

(四)权力与市场——政府的商业参与 139

(五)商业制度环境与商人社会空间 141

第三篇 社会结构 147

七、权利、身份、社会分层与明代社会结构 147

(一)基本概念 148

(二)明代的社会分层 151

(三)社会分层体系中的依附关系 158

(四)社会流动与社会结构变化 163

(五)变与不变的纠结 167

八、八旗、保甲与清前期社会结构 171

(一)八旗制度与清代社会结构的复杂化 171

(二)人身依附关系的强化 185

(三)庶民社会控制与保甲制 194

第四篇 政治演进与政治文化 203

九、明清时代的政治文化特征 203

(一)概念与问题 203

(二)政制精神 206

(三)政治价值 208

(四)政治思想 212

(五)政治生态 213

(六)政治文化视角下的明清社会形态 216

十、明代皇权政治的运行——以皇帝继位诏书为中心 218

(一)洪武至正统的即位诏及明前期政策的推演 219

(二)明中期的即位诏与政治文化的流变 232

(三)明后期皇帝的即位诏 249

十一、明代皇权政治的运行——以皇帝遗诏为中心 268

(一)明代皇帝遗诏的基本规制及传世情况 268

(二)明代遗诏的内容及草拟背景 274

(三)明代遗诏的政治功能 279

(四)太后遗诏及矫拟遗诏 282

十二、明宣宗御制《官箴》中的皇权政治秩序观 286

(一)明宣宗时期的国家机关核心体制 287

(二)明宣宗心目中各国家机关的职能与秉政要点 291

(三)明宣宗《官箴》的政治文化意涵 298

十三、明代中枢权力结构的演变 301

(一)明初至正德末年士大夫政治地位的升浮 301

(二)“大礼议”中皇帝与士大夫的对抗 303

(三)议礼新贵及其后继阁臣立朝角色的扭曲 307

(四)嘉、隆、万之际依附皇权的强权内阁 312

(五)后张居正时代的士大夫分裂和内阁软熟 317

(六)万历后期士大夫的无奈和乞休 322

十四、晚明士大夫的救世情怀 325

(一)晚明士大夫的社会危机意识:以吕坤为例 325

(二)惨淡经营于庙堂:以叶向高为例 332

(三)讲学干政:以东林人士为中心 334

(四)乡邦淑世:以陈龙正为例 338

(五)晚明士大夫的公共品格 341

十五、明清庙堂政治的差异 345

(一)清代皇权的进一步强化 345

(二)清代贵族政治的回潮 347

(三)后妃干政在清代的复活 348

(四)士大夫政治在清代的蜕化 349

(五)清代宦官政治的止息 351

十六、明清之际社会批判思潮的诉求——以《明夷待访录》为中心 353

(一)《明夷待访录》思想基本定位辨析 355

(二)《明夷待访录》政治、社会思想之要点 359

(三)《明夷待访录》与帝制农商社会 373

索引 376

后记 38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