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心理学实验的理论与实践
心理学实验的理论与实践

心理学实验的理论与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戴斌荣,李德勇著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305111105
  • 页数:29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3编,第一编是心理学实验概述,主要介绍;心理学实验的特点及类型、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心理学实验设计、心理学实验结果处理、心理学实验效度。第二编主要介绍一些经典心理学实验,具体从这些实验的问题提出、实验设计、被试的选取、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果及其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供心理学专业的教师与学生学习和借鉴。第三编主要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学实验,具体从心理物理法、反应时、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绪、动作技能、认知心理等方面介绍常见实验的目的、仪器及过程,供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实验时参考。
《心理学实验的理论与实践》目录

第一编 心理学实验概述 1

第一部分 心理学实验的特点及类型 1

一、心理学实验的特点 1

二、心理学实验的类型 4

第二部分 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 6

一、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概述 6

二、自变量 8

三、因变量 11

四、无关变量 15

五、变量混淆及控制 18

六、信息论与信号侦察论在变量控制中的应用 22

第三部分 心理学实验设计 24

一、心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问题 24

二、被试内、被试间和混合设计 27

三、独立组设计与匹配组设计 32

四、横断研究设计、纵向研究设计、时间-延缓设计 33

第四部分 心理学实验结果处理 37

一、心理学实验数据的类型 37

二、心理学实验数据的记录与整理 38

三、心理学实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38

四、心理学实验中的误差 40

五、心理学实验报告的撰写 41

第五部分 心理学实验效度 45

一、心理学实验效度概述 45

二、心理学实验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 46

三、心理学实验外部效度的影响因素 48

第二编 经典心理学实验介绍 51

第一部分 心理物理法 51

一、最小变化法 51

二、恒定刺激法 56

三、平均差误法 60

四、信号检测论 62

五、对数定律 64

六、幂定律 65

第二部分 反应时实验 68

一、减法反应时实验 68

二、加法反应时实验 73

三、开窗实验 76

第三部分 感觉与知觉实验 78

一、双耳分听实验 78

二、听觉掩蔽实验 82

三、视崖实验 85

四、三维图形的知觉测验 89

第四部分 记忆与思维实验 93

一、遗忘曲线实验 93

二、记忆重构实验 104

三、量水问题实验 109

第五部分 学习心理实验 112

一、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112

二、桑代克迷箱实验 114

三、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 117

四、托尔曼的学习实验 120

五、模仿学习实验 124

六、割裂脑实验 128

第六部分 社会心理实验 134

一、晕轮效应实验 134

二、从众心理实验 138

三、服从实验 141

四、皮格马列翁效应实验 147

第七部分 认知与情绪心理实验 151

一、条件性情绪反应实验 151

二、习得性无助实验 154

第三编 常见心理学实验汇编 158

第一部分 心理物理法实验 158

一、平均差误法——长度和面积估计能力的测定实验 158

二、恒定刺激法——绝对感觉阈限的测定实验 161

三、恒定刺激法——重量差别阈限的测定实验 164

四、恒定刺激法——音高差别阈限的测定实验 165

五、最小变化法——明度差别阈限的测定实验 167

六、最小变化法——闪光融合临界频率的测定实验 170

七、对偶比较法——颜色爱好的测定实验 171

八、信号检测论——有无法实验 173

九、信号检测论——迫选法实验 175

十、信号检测论——评价法实验 178

第二部分 反应时实验 180

一、简单反应时实验 180

二、选择反应时实验 182

三、辨别反应时实验 184

四、减法反应时实验 185

五、加法反应时实验 187

六、句子-图形匹配实验 189

七、反应时与判断关系的实验 191

八、心理差异量的测定实验 192

第三部分 感觉实验 195

一、视觉后像形成实验 195

二、视觉螺旋后效实验 196

三、听觉能力测定实验 198

四、色觉视野范围测定实验 199

五、颜色混合实验 200

六、视觉暗适应实验 202

七、痛觉阈限测定实验 203

八、皮肤温度测定实验 204

九、运动觉测定实验 205

第四部分 知觉实验 207

一、深度知觉实验 207

二、时间知觉实验 209

三、速度知觉实验 214

四、似动现象实验 215

五、图形后效实验 217

六、知觉恒常性测定实验 219

七、错觉实验 220

八、图形识别实验 221

第五部分 注意实验 222

一、视觉搜索中的非对称性实验 222

二、注意分配实验 224

三、注意广度测定实验 226

四、注意集中能力测定实验 228

五、注意起伏实验 230

第六部分 记忆实验 232

一、瞬时记忆容量测定实验 232

二、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 233

三、短时记忆容量测定实验 234

四、工作记忆广度测定实验 236

五、记忆错觉实验 237

六、记忆的加工水平实验 238

七、空间位置记忆广度测定实验 239

八、内隐记忆实验 240

九、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实验 242

十、意义识记与机械识记实验 243

十一、有凭借再现与无凭借再现实验 244

十二、再认能力测定实验 245

第七部分 思维实验 248

一、概念形成实验 248

二、汉语词汇加工过程抑制机制的实验 250

三、句子理解速度实验 252

四、思维策略实验 253

五、天平实验 253

六、问题解决中思维策略实验 254

第八部分 情绪实验 256

一、情绪的皮肤电反应实验 256

二、情绪对动作稳定性影响实验 256

三、表情认知实验 258

第九部分 动作技能实验 260

一、迷津学习实验 260

二、镜画实验 261

三、集体学习曲线制作实验 262

四、学习迁移实验 263

五、动作的协调与稳定性实验 264

六、脚踏动作测定实验 266

七、手指灵活性测定实验 267

第十部分 认知心理学实验 268

一、认知方式测定实验 268

二、串行-并行加工实验 269

三、空间认知发展实验 271

四、辨别学习的策略实验 272

五、空白试验法实验 273

六、视知觉的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实验 273

七、字词优势效应实验 274

八、条件反射形成实验 275

九、心理旋转实验 276

第十一部分 心理学演示实验 278

一、错觉图形演示实验 278

二、知觉特性演示实验 280

三、深度知觉演示实验 281

四、观察力演示实验 282

五、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演示实验 282

六、表象和想象演示实验 283

七、螺旋后效演示实验 284

八、明度对比演示实验 284

九、颜色视觉演示实验 285

参考文献 28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