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长沙通史  古代卷
长沙通史  古代卷

长沙通史 古代卷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谭仲池主编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7553903897
  • 页数:740 页
图书介绍:
《长沙通史 古代卷》目录
标签:通史 主编

绪言 1

第一章 先楚时代的长沙 11

第一节 先楚长沙的政治 11

一、石器时代的长沙 12

二、长沙石器时代的英雄传说 15

三、三苗国的建立及其与尧舜禹之间的战争 18

四、“荆蛮”崛起及其与商王朝的战争 21

五、“荆蛮”与西周各王之间的关系 23

第二节 先楚时代长沙的经济 27

一、农业 27

二、畜牧业 29

三、手工业 31

四、商业 35

第三节 先楚时代长沙的文化 36

一、礼乐文化 36

二、文化心态与哲学意识 38

三、天文与医学 39

第二章 楚国时代的长沙 40

第一节 楚国时代长沙的政治 40

一、春秋时期楚人征服长沙 41

二、战国时期楚南重镇的形成 45

三、战国末年楚秦长沙之争 49

第二节 楚国时代长沙的社会经济 51

一、长沙农业经济的发展 52

二、长沙手工业的发展 54

三、长沙商业的发展 60

第三节 楚国时代长沙的文化与科技 61

一、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与长沙 62

二、毛笔的发现及其书画意义 63

三、楚简帛书法、帛画与漆画 64

四、音乐与舞蹈 68

五、哲学与宗教信仰 70

六、科学技术的成就 71

第三章 在统一国家的视野下——秦汉时期长沙郡国 74

第一节 秦汉时期长沙行政区划 74

一、秦代长沙郡 75

二、汉代长沙国 78

三、秦汉时期长沙城的位置 80

第二节 秦王朝在长沙的统治 82

一、秦代长沙的户籍管理制度 82

二、秦代长沙的地方行政官制 83

第三节 义帝长沙国与吴氏长沙国 84

一、义帝长沙国 85

二、吴氏长沙国的建立 87

三、吴氏长沙国的传承与灭绝 89

第四节 刘姓长沙国的承袭变迁 94

一、西汉刘氏长沙国的传承 94

(一)刘发与刘姓长沙国的建立 94

(二)西汉长沙国的传承与灭亡 98

二、东汉时期的长沙国 103

三、东汉时期“长沙蛮”乱 104

四、东汉后期长沙的形势与孙、刘两大势力对长沙的争夺 107

(一)孙坚对长沙的统治(中平四年至初平元年) 107

(二)刘表对长沙的统治(初平元年至建安十三年) 109

(三)刘备对长沙的统治(建安十三年至建安二十年) 112

(四)长沙归吴(建安二十年至建安二十四年) 119

第五节 秦汉时期长沙经济的发展 121

一、人口的增殖 122

二、农业的发展 123

三、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126

(一)丝织业与刺绣业 127

(二)制陶业 128

(三)漆器业 129

(四)造船业 130

四、交通与商业的发展 131

第六节 秦汉时期长沙文化 135

一、经学与文学 135

二、艺术 144

(一)帛画、书法艺术 144

(二)漆器艺术 148

(三)音乐舞蹈艺术 151

三、医学 153

四、天文学 158

第四章 国家重心的南移与长沙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 161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沙行政区划 161

一、三国时期长沙行政区划 162

二、晋代长沙政区划分 164

三、南朝各代长沙行政区划 165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沙城区变迁 167

第二节 孙吴治下的长沙 169

一、孙吴统治时期的长沙“三侯一帝” 169

(一)刘(浏)阳侯潘濬 169

(二)临湘侯步骘 170

(三)醴陵侯顾雍 171

(四)文帝孙和 172

二、孙吴国治下的长沙 172

三、孙吴灭亡与长沙归晋 176

第三节 晋朝治下的长沙 177

一、司马义与八王之乱 177

二、张昌起义与长沙 181

三、杜弢农民起义 182

四、长沙城陶侃传说 185

五、长沙士族王机与广州、交州之乱 188

六、王敦之乱与长沙抗逆 190

七、孙恩、卢循与长沙 197

第四节 南朝各代对长沙的统治 199

一、刘宋时期的湘州政事 199

二、南齐的长沙王与湘州政事 203

三、萧梁治下的长沙王与湘州政事 205

四、陈、北齐、北周对湘州的争夺与陈对湘州的控制 211

第五节 江南的开发与长沙社会经济发展 217

一、豪族与庄园 217

二、移民与农业、畜牧业 221

三、水陆交通与商业 227

四、手工业 231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沙文化 235

一、玄学与哲学 235

二、史学与地学 239

三、文学艺术 243

四、宗教文化 246

第五章 区域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的逐步形成——隋唐时期的长沙 252

第一节 隋唐时期长沙行政区划 252

一、隋唐时期长沙行政区划建置沿革 253

二、长沙城区的变化 256

第二节 隋唐时期长沙政治 259

一、隋将薛胄取陈之长沙 260

二、平定萧铣与长沙归唐 262

三、臧玠长沙之乱 264

四、王国良之叛 267

五、驱逐湖南观察使韩琮 269

六、黄巢入潭州与唐末长沙之乱 270

七、唐末长沙军阀混战 271

第二节 隋唐时期长沙经济 273

一、农业 274

二、手工业 281

三、交通运输与商业贸易 284

第三节 隋唐时期长沙文化 288

一、文学 289

(一)长沙本土文学家与文学作品 289

(二)隋唐时期流寓长沙的文化名人与作品 297

二、史学 306

三、书法 308

四、音乐与舞蹈 315

五、医学 320

六、宗教 323

(一)佛教 323

(1)隋舍利塔 323

(2)道林寺 324

(3)密印寺 326

(4)道吾寺 329

(5)石霜寺 329

(6)华林寺 331

(7)云岩寺 332

(8)史籍所见其他寺院 333

(二)道教 336

第六章 马楚国都——五代时期的长沙 340

第一节 马楚国在长沙的统治及其败亡 340

一、马楚国的建立 340

二、马楚第二代第三代国主马希声马希范 345

三、二马争位 348

四、马楚国的分裂与南唐灭楚 352

五、南唐在湖南的统治及其败亡 354

六、王逵与刘言争湖南 355

七、王逵之死与周行逢主湘 356

第二节 马楚湖南经济 358

一、马楚国的赋役 358

二、马楚国的货币制度 361

三、马楚国经济的发展 364

(一)马楚国的农业经济 365

(二)马楚国的手工业与商业 367

四、马楚统治时期的长沙城 371

(一)碧湘湖 371

(二)明月圃 372

(三)文昭园 372

(四)碧湘宫 372

(五)流杯亭 373

(六)九龙殿 373

(七)葵园 374

(八)天策、光政等十六楼,天策、勤政等五堂 374

(九)会春园、嘉宴堂、金华殿 374

(十)禅悦堂、明心亭、史湖 375

(十一)马王街 376

(十二)小瀛洲 376

第三节 马楚国的文化事业 377

一、经学与史学 377

二、文学 379

(一)天策府学士与在朝诗人群体 380

(二)以廖融为核心的在野隐逸诗人群体及其他 386

三、宗教文化的繁荣 392

第七章 区域经济和文化中心地位的初步确立——宋元时期的长沙 396

第一节 宋元时期长沙的行政区划 396

一、宋元时期长沙行政区划建置沿革 397

(一)两宋时期潭州的行政区划 397

(二)元朝时期潭州的行政区划 400

二、宋元时期长沙古城格局的确定 402

第二节 宋元时期长沙政治 405

一、周保权政权的灭亡与潭州归宋 405

二、宋代长沙的吏治 408

三、宋金对峙时期的潭州政局 413

四、南宋末年长沙人民抗元斗争 418

五、元朝在长沙的政治统治 422

六、元末朱元璋与陈友才争潭州 424

第三节 宋元时期长沙经济 428

一、封建租佃制的发展与佃户的人身自由 428

二、赋税制度 432

三、人口的增殖 436

四、农业 439

(一)农田垦殖与水利建设 439

(二)水稻、粟、麦种植及粮食外运 440

(三)经济作物种植 443

五、手工业 447

(一)陶瓷业 447

(二)酿酒业 448

(三)造船业 450

(四)矿冶业 451

(五)金属制造业 452

(六)造纸业 453

(七)制墨业 454

(八)刻书业 455

(九)城市供水业 457

六、交通和商业 457

(一)水陆交通 457

(二)市镇与商业 459

七、园林台榭 461

第四节 宋元时期长沙文化 465

一、湖湘学派 466

(一)代表人物与思想 466

(二)学术风尚 472

(三)学术地位与影响 473

二、官学、书院与私学 475

(一)官学 475

(二)书院 479

(三)私学 485

三、经学、考据、谱牒、文学、史学与其他 487

(一)经学 487

(二)考据学 490

(三)谱牒学 491

(四)文学 492

(五)史学 510

(六)其他 512

四、书法、碑刻与绘画艺术 513

(一)书法、碑刻 513

(二)绘画 515

五、宗教 518

(一)佛教 518

(二)道教 523

第八章 区域性大都会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上)——明代长沙 526

第一节 明代长沙政治 526

一、明代长沙行政区划建置 527

二、明代藩王与长沙政治 529

三、明代长沙武备 538

四、明代长沙古城的发展与定型 539

五、明代前期长沙吏治 545

第二节 明代长沙社会矛盾与人民群众反抗斗争 548

一、长沙府平民李法良起义 548

二、宁乡县民梅四保起义 550

三、浏阳县李大銮大围山暴动 551

四、蓝山、临武矿工起义军进攻长沙 552

五、张献忠入长沙 553

第三节 明代长沙经济 557

一、人口、土地、赋税、徭役 557

二、农业经济 560

(一)长沙粮食生产与大米外运 560

(二)渔业的发展与萎缩 562

(三)经济作物的种植 564

三、手工业与矿冶业 566

四、城镇与商业 568

第四节 明代长沙文化 570

一、学校教育与科举 570

二、学术与思想 579

三、文学艺术 584

四、经学 592

五、史学与地学 595

六、宗教 600

(一)佛教 600

(二)道教 601

(三)其他宗教 603

第九章 区域性大都会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下)——清前中期长沙 604

第一节 清代前中期长沙政治 604

一、湖广分治与长沙省会的确立 605

二、清代长沙的军事建制 608

三、清代前中期长沙城格局及城市特征 610

四、农民军联合南明抗清失败与清廷在湖南统治的确立 612

五、吴三桂兵乱长沙 618

六、清代前中期长沙吏治 621

第二节 清代前中期长沙经济 624

一、户口、土地与赋税 624

二、农业生产的发展 632

三、手工业和矿冶业 639

四、城市与商业 644

(一)市镇经济的繁荣与省城周边商品集散中心的形成 644

(二)辐射全省并波及国内的大型商业重镇逐步形成 646

(三)长沙专业米市的形成及在全国的影响 651

(四)商业会馆的集中与外向型商业的发展 653

第三节 清代前中期长沙文化 657

一、学校与科举 657

(一)官学(府、州、县学) 658

(二)社学、义学 660

(三)书院 661

(四)私学 663

(五)“两湖分闱”与长沙府的科举考试 664

二、经学与考据 670

三、文学、书画、音乐艺术 680

(一)文学 680

(二)书画 685

(三)音乐 686

(四)戏剧 687

四、史学与地志 689

(一)史学 689

(二)方志 692

五、自然科学 695

六、宗教 696

(一)佛教 696

(二)道教 699

(三)伊斯兰教 700

(四)基督教 700

附录:长沙古代大事年表 70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