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长沙通史  近代卷
长沙通史  近代卷

长沙通史 近代卷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谭仲池主编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7553903897
  • 页数:1040 页
图书介绍:
《长沙通史 近代卷》目录
标签:通史 主编

绪言 1

一、近代长沙的行政建制和行政区域沿革 1

二、近代前期长沙的历史发展线索 7

三、近代前期长沙历史发展的特征 12

第一章 鸦片战争至太平天国时期长沙社会矛盾的激化 19

第一节 鸦片战争时期的长沙 19

一、鸦片战争前后长沙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19

(一)长沙人民的禁烟运动与抗英斗争 19

(二)林则徐、左宗棠湘江夜话 25

二、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思潮的兴起 29

(一)经世思潮的缘起 29

(二)以岳麓书院为中心的经世人才群体 33

三、鸦片战争后长沙社会矛盾的激化 38

第二节 太平军进攻长沙和长沙地区的社会矛盾 44

一、太平军进攻长沙和长沙的防守 44

二、长沙地区响应太平军的斗争 50

(一)宁乡的农民暴动 50

(二)周国虞领导的“征义堂”起事 51

三、长沙地方团练 55

(一)地方团练的基本情况 55

(二)地方团练的活动与作用 64

四、统治阶级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 68

(一)治理通货膨胀 68

(二)地丁漕粮改革 71

(三)蠲缓豁免赋税和组织救灾 75

第三节 湘军兴起与长沙 78

一、曾国藩在长沙筹建湘军 78

(一)湘军的筹建 78

(二)湘军的特点 81

二、理学经世思想对湘军的影响 89

三、长沙成为湘军重要后方基地 96

(一)饷源基地 97

(二)军火供应基地 102

(三)兵源基地 103

四、湘军与太平军西征军在长沙的攻战 104

(一)湘军出师 104

(二)宁乡之战 105

(三)靖港与湘潭之役 108

第四节 鸦片战争至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的长沙社会状况 112

一、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对长沙经济的影响 112

(一)鸦片战争后传统商道衰落和长沙经济地位上升 112

(二)太平天国战争对长沙经济的影响 116

(三)转口贸易的勃兴和商业的兴盛 117

二、封建剥削关系的强化 120

(一)农村土地的再度集中 120

(二)政府赋税剥削的加重 122

三、绅士势力的膨胀 127

第二章 19世纪60至90年代中期长沙传统社会的缓慢变化 134

第一节 长沙社会经济的缓慢发展 134

一、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的商品化 134

(一)制约和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134

(二)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和农产品的商品化 136

二、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步产生 139

(一)传统手工业行业的发展 139

(二)手工业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 143

三、商业的繁荣和绅商势力的兴起 148

(一)商业的繁荣 148

(二)绅商势力的形成 150

四、手工业、商业行会的重建和发展 152

(一)长沙行会溯源 152

(二)太平天国战争后长沙行会组织的恢复 154

(三)清后期长沙行会的特征和作用 155

五、私家园林与公共园林的兴建 158

六、慈善事业的恢复和发展 164

第二节 长沙近代因素的出现和夭折 169

一、曾国藩、左宗棠的洋务活动实践 169

二、长沙社会的新因素 173

(一)长沙人生活状况的变化 173

(二)知识分子思想观念的变化 175

三、湖南机器局的试办与草草收场 180

四、长沙近代因素的夭折及其原因 182

第三节 长沙士民的反洋教斗争 200

一、基督教的传入 200

二、长沙士民早期的反洋教活动 202

三、周汉反洋教案 206

第四节 长沙思想文化的兴盛 211

一、郭嵩焘和曾纪泽的洋务思想 211

(一)郭嵩焘的洋务思想 211

(二)曾纪泽的洋务思想 218

二、丁取忠的《白芙堂算学丛书》与长沙数学学派 223

(一)丁取忠及其数学成就 223

(二)长沙数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227

三、长沙教育的新气象 233

(一)岳麓书院的恢复与发展 234

(二)湘水校经堂(校经书院)的教育改革 236

(三)郭嵩焘主讲城南书院和创办思贤讲舍 239

(四)宁乡云山书院的创办和浏阳洞溪书院的扩建 242

四、长沙戏曲的繁盛及剧作家杨恩寿的成就 246

(一)同光年间长沙戏曲的繁荣 246

(二)杨恩寿的戏曲创作和戏曲理论研究 250

五、同光年间的文史哲学术成就 256

(一)王闿运的经学 256

(二)王先谦的史学 260

(三)释敬安的诗歌 262

(四)陈运溶的方志学 265

六、其他文化成就 271

(一)地方志的大量编修 271

(二)《船山遗书》的刊刻 274

(三)《湖南文征》的编纂 275

(四)书局的盛行及其著书、刻书活动 277

第三章 维新运动时期长沙近代化的发端 281

第一节 甲午战争后长沙维新运动兴起的社会条件 281

一、甲午战败对长沙士民的刺激 281

二、陈宝箴抚湘和长沙省府县官僚集团的思想倾向 286

三、以谭嗣同为代表的长沙维新派士绅集团及其思想 297

(一)谭嗣同及其思想 298

(二)唐才常及其思想 302

(三)皮锡瑞及其思想 305

(四)熊希龄及其思想 309

(五)在长沙的外省籍士绅 311

四、“湖南自保”和“文明排外”政治策略的形成 316

(一)胶州湾事变后长沙面临的新变局 316

(二)“湖南自立自保”的政治策略 320

(三)“文明排外”的策略思想 326

第二节 长沙维新运动的兴起 332

一、浏阳算学馆的创办和长沙书院的改革 332

二、新式工矿企业的创办 342

(一)善记和丰火柴公司 342

(二)宝善成机器制造公司 344

(三)湖南矿务总局 346

(四)湘裕炼矿公司和大成炼矿公司 350

(五)长衡福湘水利公司 353

三、电报、轮船的创建和邮政、铁路的筹办 354

(一)湘鄂电报线路的架设与长沙电报分局成立 354

(二)长沙近代邮政的筹办 355

(三)长沙近代航运业的开端 356

(四)湖南铁路的筹办 362

四、长沙新式商业的出现与钱币改革 363

(一)新式商铺的出现 363

(二)传统商铺经营方式的改变 364

(三)阜南官钱局的创办 366

第三节 长沙维新运动的高涨 370

一、时务学堂的创立及其教育教学活动 370

二、《湘学报》与《湘报》的创办及其影响 378

三、南学会与其他学会的创办 387

四、政治、军事方面改革 401

(一)湖南保卫局 401

(二)课吏馆 410

(三)军事改革 413

第四节 长沙维新运动中的新旧斗争与维新运动的失败 415

一、新旧斗争的演化 415

(一)长沙维新运动中的“新派”与“旧派” 415

(二)围绕《湘学报》与《湘报》的矛盾 416

(三)围绕南学会的矛盾 420

(四)围绕时务学堂的矛盾 423

(五)围绕湖南保卫局的矛盾 425

二、长沙维新运动的失败 426

(一)新旧矛盾的激化 426

(二)长沙维新运动陷入低潮 434

(三)戊戌政变后长沙新政与维新派官绅的命运 436

三、唐才常领导的自立军运动与长沙 438

第五节 维新运动前后长沙城市近代化的开端 447

一、长沙城市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初步变化 447

二、长沙城市政治功能和管理方式的变化 452

三、长沙城市文化教育、社会风俗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455

第四章 20世纪初年长沙开埠与长沙近代化的发展 459

第一节 世纪之交长沙的社会状况与长沙开埠 459

一、世纪之交长沙的政治局势和士民政治心态 459

(一)政变后湖南省政当局的政治态度 459

(二)政变后长沙士民的政治心态 462

(三)清末新政期间长沙各级行政机构的变化 466

二、外国势力在长沙的扩张 468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教会势力进入长沙 468

(二)外国资本对以长沙为中心的湖南铁路权益的争夺 472

(三)外国资本对以长沙为中心的湘江航运的渗透 474

三、长沙开埠 478

(一)岳阳开埠及其对长沙的影响 478

(二)长沙“自开口岸”的准备与“约开口岸”的交涉 482

(三)长沙通商租界的勘定与长沙正式开埠 485

四、“华洋杂处”交涉 490

(一)“贝纳赐事件”及其中外交涉 490

(二)长沙士民反对贝纳赐入城开行的斗争 492

五、长沙开埠的影响 496

(一)长沙开埠后列强对长沙政治、文化和经济的进一步渗透 496

(二)长沙区域经济中心地位的确立 507

第二节 20世纪初年的收回利权运动和长沙经济发展 515

一、收回利权运动 515

(一)围绕粤汉铁路修筑权的“废约自办”运动 516

(二)长沙人民抵制美货运动 523

(三)以长沙为中心的湖南人民保护矿业权益的斗争 527

二、长沙创办实业的热潮 535

三、长沙近代工矿企业的发展 541

四、长沙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550

第三节 20世纪初年长沙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555

一、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与长沙近代教育格局的形成 555

(一)张百熙主持制订统一学制与教育改革的兴起 555

(二)湖南和长沙近代教育管理体制的形成 557

(三)长沙近代学校教育格局的形成 559

二、高等教育的起步 562

(一)在长沙的书院进一步改革与湖南高等学堂的创办 562

(二)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的创办 565

(三)官办湖南医学堂的创办和公立法政学堂的演变 566

(四)民办高等教育的创办与教会大学的出现 568

三、普通中小学教育的发展 569

(一)普通中学教育的发展 570

1.胡元倓与明德学堂 570

2.朱剑凡与周南女学 574

3.官立中学堂和教会中学 577

(二)近代小学教育的发展 578

1.官立初等教育 578

2.私立初等教育 580

四、师范教育、实业教育和军事教育的发展 582

(一)师范教育的开端 582

(二)近代实业教育的产生 586

(三)近代军事教育的起步 589

五、留日学生与长沙近代教育 591

六、新政时期长沙文化事业的发展 594

(一)近代报刊的相继创办 595

(二)近代书刊的出版、印刷和发行 600

(三)近代图书馆的创办 602

第四节 20世纪初年长沙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605

一、长沙城市的扩大和空间结构的进一步变化 605

二、城市公共设施与公用服务事业的发展 614

三、城市管理的进一步近代化 620

四、长沙市民生活的变化 623

第五章 辛亥革命和立宪运动时期的长沙 631

第一节 长沙民主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632

一、长沙民主运动形成的社会条件 632

二、黄兴创立华兴会和领导长沙起义 654

(一)黄兴与明德学堂 654

(二)黄兴等创立华兴会 656

(三)长沙起义及其失败 658

三、同盟会成立后长沙地区革命运动的发展 661

(一)湖南革命党人与同盟会的创立 661

(二)禹之谟与同盟会湖南分会的活动 663

(三)刘道一与萍浏醴起义 674

第二节 清政府预备立宪期间长沙的立宪运动 684

一、预备立宪期间湖南的宪政准备 684

(一)预备立宪期间湖南的新政措施 684

(二)湖南谘议局的成立 690

(三)地方自治运动的展开 706

二、湖南立宪派的形成与湖南宪政公会的建立 711

(一)湖南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与发展 711

(二)杨度与湖南立宪派的形成 714

(三)湖南立宪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717

(四)湖南立宪派的政团活动 727

三、以长沙为中心的湖南立宪运动 728

(一)立宪派在湖南谘议局的活动 728

1.第一届常年会 731

2.第二届常年会 742

(二)湖南立宪派与国会请愿 744

(三)湖南籍议员在资政院的影响和作用 747

第三节 辛亥革命前夕长沙社会矛盾的激化 750

一、长沙的保路运动 751

二、长沙抢米风潮 761

三、湖南革命党人在长沙策动起义的活动 772

第四节 辛亥长沙起义的发动与胜利 781

一、焦达峰、陈作新领导的长沙新军和巡防营起义 781

二、湖南军政府(都督府)成立及其初期的革命措施 788

三、长沙政变与谭延闿督湘 794

四、光复初期的长沙社会 804

第六章 民国初年的长沙政局演变与社会发展 808

第一节 各种政治势力的角逐与政局的极端动荡 808

一、辛亥革命后长沙行政建置的变更 808

二、谭延闿政权及其所实行的“开明专政” 810

(一)谭延闿第一次督湘经过 810

(二)谭延闿第一次督湘期间的新政 813

三、二次革命前后的长沙政局 819

(一)“宋案”后省城各派在反袁问题上的博弈 819

(二)湖南的反袁独立和取消独立 821

(三)革命党激进分子的最后抗争 825

四、汤芗铭督湘期间的长沙政局 826

(一)谭延闿离湘和汤芗铭入长沙 826

(二)汤芗铭的倒行逆施 828

(三)反袁驱汤风暴 835

1.长沙万家塘案 835

2.长沙进步师生的反日反袁斗争 835

3.杨王鹏等进攻将军府事件 836

4.郭人漳省城兵变 838

5.各路护国军进逼长沙 839

(四)汤芗铭逃离长沙 841

五、护法运动前后的长沙政局 843

(一)谭延闿第二次督湘 843

1.出任省长,兼署督军 843

2.裁撤、改编军队 844

3.抵制北洋军阀入据湖南 845

4.兴学育才,振兴实业 847

5.国葬黄兴、蔡锷于岳麓山 849

(二)傅良佐督湘与出走 851

(三)王汝贤在长沙以总司令代行督军职务 853

(四)谭浩明以联军总司令身份主持湘政 855

(五)张敬尧在长沙的残暴统治 856

六、民初各政党和其他社会团体在长沙的活动 858

(一)国民党湖南支部的成立及主要活动 859

1.国民党湖南支部的成立 859

2.国民党湖南支部的主要活动 861

(二)湖南公民联合会的活动 861

(三)民义社在长沙的活动 862

(四)筹安会湖南分会的成立及其活动 863

第二节 民国初年长沙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 864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 864

(一)长沙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865

(二)长沙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866

1.近代工业企业的发展 866

2.外向型手工业的勃兴 874

3.近代交通运输的发展 875

4.商业贸易的发展 880

5.近代金融、保险业的发展 884

(三)民国初期长沙经济与贸易的评估 888

二、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889

(一)教育事业的发展 889

1.教育行政制度建设 889

2.教育法规的制定与颁布 891

3.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 892

(二)文化事业的新气象 897

1.现代书社和现代报刊的涌现 897

2.新式图书馆的发展 903

3.电影业的初步发展与话剧的出现 903

4.社团文化活动 905

5.民初长沙的宗教文化活动 906

三、市政近代化的初步发展 907

(一)市政管理机构的演变 907

1.城市警政制度 907

2.市政专门机构 909

3.市政基层管理机构 910

(二)市政管理的进步 911

(三)市政建设的初步规划与缓慢发展 912

1.黄兴的市政建设构想与商埠马路工程处的规划 912

2.市政建设向近代化的缓慢发展 914

四、城市建筑由传统型向西方型的逐渐转变 918

五、外国机构及团体在长沙的设立及其活动 920

(一)外国机构及人员分布 921

(二)外国在长人数及分布 926

(三)外国人在长沙的经济活动 928

(四)外国人在长沙的社会服务活动 930

六、社会风尚的变迁 932

(一)由辛亥革命所引起的社会风尚变革 932

(二)受西学西俗影响下的社会风尚变革 934

(三)近代体育运动的流行 935

第三节 知识界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探索 937

一、知识精英参与思想文化运动的缘起 937

(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 937

(二)工人阶级状况及其斗争 938

(三)政局的动荡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939

(四)各阶级、阶层利益代表的思考和探索 940

二、以中国传统文化本位重建社会秩序的主张 940

(一)以王闿运为首的孔教会湖南支会主张立孔教为国教 941

(二)以叶德辉为首的湖南经学会企图通过对经学的倡导来恢复纲常名教 942

(三)以刘人熙为首的船山学社同入主张昌明学术、提倡道德以救治社会 945

二、学习西方文化以挽救时艰的主张 953

(一)宏文图书编译社同人对西方著述和思潮的翻译介绍 954

(二)长沙《大公报》编辑部同人拥护共和、反对帝制的思想与斗争 954

(三)杨昌济对旧道德的批判与改造国民思想、反对全盘西化的主张 959

(四)易白沙对封建文化的批判 963

(五)章士钊的调和立国论及其对公民自由的关注 967

三、以毛泽东、蔡和森为代表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新探索 971

(一)毛泽东在长沙的求学活动 971

(二)以毛泽东、蔡和森为中心的青年学生群体的聚集 973

(三)毛泽东、蔡和森等对改造中国社会道路的探索 979

(四)毛泽东、蔡和森等的社会实践活动 984

(五)新民学会的成立及其活动 987

附录:长沙近代大事年表(1840—1919) 990

参考文献 10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