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宜居住区整体营造理论与方法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大威主编;王彦等著
- 出 版 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64142568
- 页数:192 页
1 绪论 1
1.1 当前中国城镇住区建设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与问题 1
1.1.1 郊区蔓延式住区建设 1
1.1.2 旧城住房建设与更新 5
1.2 中国城镇住区建设发展的综合背景 6
1.2.1 快速发展的城市化 6
1.2.2 社会结构体制的转型 7
1.2.3 住区营造机制的不完善 8
1.2.4 “盲目求新”的社会思潮 8
1.2.5 规划设计思想理论与方法的局限 9
1.3 中国城镇住区建设发展的新形势 9
1.4 研究目标与意义 11
1.4.1 研究目标 11
1.4.2 研究意义 12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体系 12
1.5.1 研究内容 12
1.5.2 研究框架 13
2 国外住区理论与实践发展及其启示 15
2.1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理想主义时期 15
2.1.1 空想社会主义与新协和村 15
2.1.2 田园城市 16
2.2 1920到1960年代——现代主义时期 17
2.2.1 集中主义规划思想——光明城市与雅典宪章 17
2.2.2 分散主义规划思想 18
2.3 1960到1980年代——人文主义再次兴起 22
2.3.1 挖掘城市空间多重价值的人文主义思想再次兴起 22
2.3.2 多元化参与及社区运动的新发展 22
2.4 1980年代至今——多元化探索 24
2.4.1 新城市主义 25
2.4.2 精明增长理论 29
2.4.3 可持续住区理念与实践 33
2.4.4 亚洲国家与地区的探索 35
2.4.5 生态住区评价标准 38
2.5 小结 40
3 宜居城市与宜居住区整体营造 41
3.1 宜居城市理念及其内涵 41
3.1.1 宜居城市理念提出的背景 41
3.1.2 宜居城市的内涵 43
3.1.3 宜居城市的评价标准 44
3.2 宜居住区理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45
3.2.1 建设宜居城市应从宜居住区开始 45
3.2.2 居住空间再认识与宜居住区 46
3.2.3 宜居住区的系统特征 49
3.3 宜居住区“整体营造” 51
3.3.1 宜居住区整体营造的内涵 51
3.3.2 中国城镇宜居住区整体营造研究的内容界定 52
3.4 宜居住区整体营造的基本原则 53
3.4.1 整体性原则 53
3.4.2 以人为本原则 54
3.4.3 生态与持续发展原则 55
3.4.4 公平与共享原则 55
4 宜居住区的形态空间建构 57
4.1 对国内现行住区空间模式的反思 57
4.1.1 全封闭住区 57
4.1.2 全开放住区 58
4.1.3 小封闭大开放住区 59
4.1.4 走向“适度开放” 59
4.2 宜居住区的空间结构 61
4.2.1 适宜的用地规模 62
4.2.2 微观道路一用地模式转变 63
4.2.3 基本居住单元 65
4.2.4 开放的公共网络体系 66
4.3 宜居住区的公共空间与设施布局 67
4.3.1 住区公共设施合理配置 67
4.3.2 住区开放空间的复合建构 70
4.4 宜居住区的道路交通体系 71
4.4.1 对住区道路现状的反思 72
4.4.2 道路结构优化 73
4.4.3 道路空间优化 76
4.4.4 交通组织优化 77
4.5 宜居住区的建筑体系 79
4.5.1 院落空间设计 80
4.5.2 居住类型多样化 82
4.5.3 住宅界面空间处理 83
4.6 宜居住区的景观体系 84
4.6.1 景观空间的互动性 84
4.6.2 景观空间的共享性 85
4.6.3 景观空间的层次性 87
4.7 宜居住区的边界空间 88
4.7.1 对当前住区边界空间的反思 88
4.7.2 住区边界空间的规划策略 89
4.8 结论 92
4.8.1 小结 92
4.8.2 探索新的住区空间模式 93
5 宜居住区与城市的协调一体化 95
5.1 住区与城市道路交通体系的协调发展 95
5.1.1 道路网形态 95
5.1.2 道路网密度 99
5.1.3 道路网结构 101
5.2 住区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协调发展 103
5.2.1 分类配置优化 103
5.2.2 空间布局优化 108
5.2.3 供给模式多元化 111
5.3 住区开放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协同建构 114
5.3.1 开放空间结构延续 114
5.3.2 开放空间层级衔接 116
5.3.3 开放空间功能协同 118
5.3.4 开放空间界面协调 119
5.4 小结 120
6 住区生态节能与住宅产业化 122
6.1 住区生态节能及其技术集成 122
6.1.1 住区生态节能研究的必要性 122
6.1.2 住区生态节能技术集成 123
6.2 住宅产业化 129
6.2.1 住宅产业化的内涵与意义 129
6.2.2 国内外住宅产业化发展现状 131
6.2.3 高性能住宅——住宅产业化发展的目标与保障 132
6.2.4 我国高性能住宅发展存在的问题 134
6.2.5 发展策略和方式 137
6.2.6 小结 138
6.3 国内工业化住宅发展与探索 138
6.3.1 工业化住宅的内涵与意义 139
6.3.2 国内外工业化住宅发展概述 139
6.3.3 国内工业化住宅结构体系的性能比较 142
6.3.4 发展策略和方式 144
6.3.5 小结 148
7 宜居住区整体营造的动力机制 149
7.1 住区营造的动力机制 149
7.1.1 动力机制的构成 149
7.1.2 动力机制建构的目的与意义 150
7.2 政府的地位与作用 152
7.2.1 国外的经验与启示 152
7.2.2 我国宜居住区营造中政府组织的作用 153
7.3 公众参与 155
7.3.1 建立“广泛参与”的住区营造机制 155
7.3.2 宜居住区营造中居民的“全过程参与” 156
7.3.3 规划设计及建造中的居民参与 157
7.3.4 住区维护与持续发展中的居民参与 160
7.4 设计师的地位与作用 161
7.4.1 建筑师(规划师)的地位与作用 161
7.4.2 “社区建筑师”制度 162
7.5 多种开发建设模式的探索 164
7.5.1 专业化细分的“美国模式” 164
7.5.2 “城市运营商”模式 166
7.5.3 多种金融政策并举的德国模式 167
8 宜居住区规划设计指导策略 169
8.1 规划设计指导策略的意义 169
8.2 宜居住区规划设计指导策略的内容 170
8.2.1 总则 170
8.2.2 土地利用与住区选址 171
8.2.3 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173
8.2.4 道路与交通系统 174
8.2.5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175
8.2.6 建筑与空间景观特色 176
8.2.7 生态环境与节能 178
8.2.8 住区人文与公众参与 178
8.2.9 规划实施策略 179
附录一 180
附录二 181
图表来源 183
参考文献 188
- 《观察、阅读、写作小学作文整体教学与思维训练》马芯兰主编 2016
- 《美丽城镇 台州实践》王岱霞,庞乾奎,毛丽云著 2019
- 《新型城镇化的理论与实践》何育静著 2018
- 《中国城镇化发展与碳排放的作用关系及碳减排策略研究》施建刚,李佳佳著 2019
- 《城镇化、产业集群与区域技术创新》陈斌著 2019
- 《多尺度空间视角下城市群城镇化发展对碳排放的作用机理研究》王锋著 2019
- 《社区营造及社区规划工作手册》本书编写组 2019
- 《用杂货营造庭院怀旧时光》日本FG武藏 2020
- 《滑油在整体针翅管冷却器流动特性研究》牛广林著 2014
- 《无界零售 新零售落地整体解决方案》乔一凡,刘克 2019
- 《断陷湖盆比较沉积学与油气储层》赵永胜等著 1996
- 《高考快速作文指导》张吉武,鲍志伸主编 2002
- 《建筑施工企业统计》杨淑芝主编 2008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近代旅游指南汇刊二编 16》王强主编 2017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黄遵宪集 4》陈铮主编 2019
- 《孙诒让集 1》丁进主编 2016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9》王强主编 2017
- 《激光加工实训技能指导理实一体化教程 下》王秀军,徐永红主编;刘波,刘克生副主编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