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预警 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稳定 L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先明,吕昭河,黄宁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010111186
- 页数:699 页
第一章 导论 1
一、课题意义 1
二、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3
(一)基本概念阐释 4
(二)相互关系解构 10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与范围 11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2
第二章 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失衡的历史背景 15
一、西部欠发达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初始条件 15
(一)经济发展基础 17
(二)社会发展层次 24
(三)社会事业发展 26
二、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阶段的历史回溯 29
(一)扶持发展时期(1949~1957年) 30
(二)徘徊发展时期(1958~1977年) 31
(三)非均衡发展时期(1978~1998年) 33
(四)协调发展时期(进入21世纪以来) 35
三、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特征的基本状态 37
(一)封闭性与边缘化 37
(二)多层次与复杂化 38
(三)丰富性与脆弱性 39
(四)跳跃性与跨越式 40
四、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现代化追赶的历史任务和战略思考 41
(一)稳定与发展 42
(二)依附与自主 43
(三)劣势与优势 43
(四)共性与差异 44
第三章 对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失衡的评估 48
一、理论与指标 48
(一)大国发展的区域经济失衡 48
(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理论 49
(三)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失衡 52
(四)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度量指标 53
二、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结构失衡比较分析(Ⅰ)——三次产业结构视角 54
(一)三次产业GDP结构比较 54
(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 56
(三)三次产业GDP结构与三次产业结构偏差性比较 57
三、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结构失衡比较分析(Ⅱ)——工业结构视角 60
(一)基于主导产业群的经济发展阶段与结构水平 61
(二)工业结构划分指标 62
(三)沿海五省及全国工业群结构 63
(四)西部五省区工业群结构 65
(五)西部五省区工业结构失衡比较 66
四、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失衡与发展水平失衡 69
(一)GDP失衡分析 70
(二)西部五省区和沿海五省人均GDP失衡 73
(三)发展阶段评价分析 80
五、经济发展失衡效应 82
(一)失衡的后果 82
(二)原因分析 91
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102
(一)高级资源相对稀缺 103
(二)国际直接投资效应缺失 112
(三)优势工业产业升级难度大 113
(四)基础设施建设制约投资环境 116
(五)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121
七、结论与对策思路 123
(一)结论 123
(二)对策思路 125
第四章 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失衡状况研究 133
一、理论与概念界定 133
(一)理论综述 134
(二)社会事业发展概念界定 136
二、区域间社会事业发展差异演绎 137
(一)社会事业发展差异基本函数构建 137
(二)社会事业发展差异影响因素解释 141
三、区域间社会事业发展差异评价体系 148
(一)社会事业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148
(二)社会事业发展差异评价模型构建 152
四、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差异验证 155
(一)社会事业发展状况分析 155
(二)社会事业发展差异解释 176
五、结论与对策思路 179
(一)研究结论 179
(二)对策思路 180
第五章 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社会稳定状况评估 181
一、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181
(一)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稳定的基本内涵 182
(二)研究方法 183
二、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稳定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 184
(一)社会稳定计量的必要性 184
(二)社会稳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185
(三)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稳定状况评估 185
三、影响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 190
(一)历史、地理条件、政策措施与制度安排 191
(二)地缘政治与民族宗教 192
(三)社会分化与市场化 192
四、社会稳定状态与群体事件区域特征 194
(一)社会群体性事件及其社会功能 194
(二)群体事件、“问题地区”与社会稳定 195
(三)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群体性事件特点 197
五、结论 203
第六章 西部欠发达地区沿边开放的特点与开放效应 205
一、西部沿边开放的特殊性 205
(一)沿海开放、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 206
(二)内陆开放、沿边开放与沿海开放的差距和原因分析 209
(三)西部沿边地区开放的特殊性 216
二、周边国家对我国西部沿边地区的开放能力 222
(一)周边国家开放经济的发展情况 223
(二)周边国家对西部沿边地区的开放能力评价 231
(三)西部沿边地区与周边国家经济合作 237
三、西部沿边开放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 238
(一)西部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的增长效应 238
(二)西部沿边地区利用外资的效应 240
(三)西部沿边开放的负面效应 244
四、西部沿边开放的难点、问题及对策 246
(一)西部沿边开放的难点和问题 246
(二)西部沿边开放的对策思路 248
第七章 缓解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失衡、防范冲突、推进社会稳定的思路 251
一、从预警到超越预警 252
二、内生性发展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的长期稳定剂 255
三、由文化冲突到文化融合 259
四、从规模力到结构力转变 260
五、稳定是发展方向一致的权力博弈均衡 261
六、从风险规避整合到发展资源整合 262
(一)体制外风险与隐患的规避与防范 262
(二)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资源的整合 264
第八章 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失衡预警机制构建 265
一、社会预警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265
(一)预警与预警机制 265
(二)预警的作用和机制——防范社会风险与社会冲突 267
(三)我国公共事件预警机制效率评估 270
(四)社会预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73
(五)社会预警管理总体框架 276
二、西部欠发达地区建立发展失衡预警机制的作用与目标 278
(一)发展失衡及其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表现 278
(二)发展失衡预警机制的性质 280
(三)西部欠发达地区建立发展失衡预警机制的意义 282
(四)发展失衡预警机制对民族社会稳定的作用 283
(五)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失衡预警机制的基本结构 285
三、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失衡预警模型 286
(一)预警方法的选择 286
(二)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失衡预警的指标体系设计 289
(三)警限确定——社会预警指标评判标准界定 297
第九章 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失衡预警实证研究 311
一、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运行现状分析及预警判断 311
(一)政治发展指标分析及预警判断 311
(二)经济发展指标分析及预警判断 314
(三)社会发展指标分析及预警判断 323
(四)生态与自然发展指标分析与预警判断 336
二、西部欠发达五省区社会预警的警源—警情—警兆分析 341
(一)预警警源 341
(二)西部欠发达五省区主要预警指标预警及警源—警情—警兆分析 344
三、基于子系统的动态分析 358
(一)各子系统间的协调关系 358
(二)定量分析 361
(三)经济、生态 364
四、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失衡预警体系的运作机制 375
(一)社会预警基本流程 376
(二)社会预警管理主要预案 377
(三)社会预警具体操作机制 378
(四)对建立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失衡预警系统的思考 379
第十章 区域发展政策与中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 383
一、区域发展政策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383
(一)区域发展政策的演化 383
(二)区域发展政策对区域发展失衡的纠正机理 386
二、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政策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389
(一)改革开放前的区域发展政策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390
(二)1978~1999年的区域发展政策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393
(三)1999年后的区域发展政策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396
三、西部大开发战略下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纠正效应与政策评估 400
(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本内容 400
(二)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失衡的纠正作用评估 401
(三)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要缺陷 407
四、区域发展政策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国际比较与启示 410
(一)英国的区域发展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 410
(二)日本边远地区的发展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 413
(三)国际比较的经验与教训 416
五、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政策的目标选择 417
(一)内生发展与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政策的目标选择 417
(二)内生发展与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发展政策的目标选择 420
六、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政策的重点选择 423
(一)内生发展下经济发展政策的重点选择 423
(二)内生发展下社会发展政策的重点选择 427
七、基本结论与对策思路 430
第十一章 西部欠发达地区资源经济转型与经济自生能力 432
一、西部欠发达地区资源型经济特征 432
(一)资源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433
(二)资源性产品在区际国际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436
(三)资源型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支撑地位 440
二、西部欠发达地区资源型经济发展的损失研究 442
(一)经济增长损失 443
(二)社会发展损失 449
(三)生态环境损失 453
三、西部欠发达地区资源型经济转型的路径 456
(一)基于自生能力理论的资源型经济转型路径 456
(二)西部欠发达地区资源型经济转型路径—产业升级 458
(三)西部欠发达地区资源型经济转型路径—产业转换 462
四、西部欠发达地区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效应分析 464
(一)西部欠发达地区产业升级的效应分析 464
(二)西部欠发达地区产业转换的效应分析 471
五、提高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自生能力面临的难点与政策支持 474
(一)提高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自生能力面临的难点 474
(二)提高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自生能力的基本思路 477
(三)提高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自生能力的制度与政策支持 478
第十二章 沿边产业合作带、边缘增长中心与西部欠发达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 485
一、要素流动、边界效应与边缘经济增长中心的形成 485
(一)边界效应 485
(二)边缘增长中心形成模型 487
(三)不同情形的要素流动 492
(四)边境地区的次区域合作效应——边缘增长中心形成的路径 496
(五)边缘增长中心的形成条件 498
二、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态势与环境 500
(一)我国西南欠发达地区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态势与环境 501
(二)我国西北边境地区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态势与环境 504
三、边境经济合作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508
(一)边境经济合作区的主要特点 509
(二)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困境 512
(三)边境经济合作区转型与升级的方向 514
四、沿边国际产业合作带与边缘经济增长中心 516
(一)国际通道与产业发展互动和次区域经济发展 516
(二)面向东南亚、南亚、中亚的国际产业合作带界定 517
(三)沿边国际产业合作带的环境和条件 519
(四)沿边产业合作带上的边缘增长中心成长 520
(五)沿边国际产业合作带对边境两侧外向型经济的影响 521
五、对策建议 522
第十三章 产业转移与西部欠发达地区产业承接能力 525
一、西部欠发达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困难和问题 525
(一)缺乏产业转移推动力 525
(二)产业承接效应缺失 526
(三)地方保护主义制约产业转移 527
(四)转移产业规模有限 527
(五)投资与创业环境影响投资效率 528
(六)产业转移与环境污染 528
二、基于能力结构的西部产业承接能力评价 529
(一)能力结构评价体系构建和指标选择 529
(二)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能力结构评价及与东部的比较 531
三、西部欠发达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 540
(一)基于能力结构的区域合作的产业选择 540
(二)基于西部欠发达地区与东部地区产业基础的产业选择 542
(三)西部欠发达地区对不同产业的承接能力 546
四、案例研究:云南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分析 547
(一)云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情况 547
(二)产业转移难的原因分析 550
(三)提高云南能力结构,促进云南产业发展的思路 552
五、结论与对策思路 554
第十四章 地方政府执政能力与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稳定 555
一、西部欠发达地区政府职能定位 555
(一)西部欠发达地区政府一般职能 555
(二)西部欠发达地区政府特殊职能 558
二、西部欠发达地区政府执政能力评估 563
(一)地方政府执政能力指标体系建立 563
(二)西部欠发达地区政府执政能力评价 565
三、西部欠发达地区政府执政能力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575
四、基于社会稳定的西部欠发达地区政府执政能力建设对策建议 577
(一)西部欠发达地区政府定位 577
(二)西部欠发达地区政府执政能力建设对策建议 578
第十五章 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事业发展支出及效率 583
一、文献评述与概念界定 583
(一)公共支出理论及启示 583
(二)社会事业发展支出研究文献评述 585
(三)社会事业发展支出概念界定 588
二、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事业发展支出现状分析 589
(一)社会事业发展支出规模 589
(二)社会事业发展支出结构 592
三、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事业发展支出效率评价 604
(一)社会事业发展支出效率评价体系 604
(二)社会事业发展支出效率实证测算 613
四、结论与对策思路 627
(一)结论 627
(二)对策思路 628
第十六章 实现西部欠发达地区和谐社会的思路与要点 629
一、主要研究结论 629
二、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633
(一)加强产业发展与自主发展能力 633
(二)扩大沿边开放推动边疆发展 634
(三)促进要素集聚搭建科技与人才基础 635
(四)推进产业转移构建产业基础 635
(五)加大所有制改革造就有活力经济主体 636
(六)提升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 636
三、促进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西部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社会发展 637
(一)加强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 637
(二)提高公共服务管理效率 638
(三)调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结构 638
(四)探索实现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有效途径 639
(五)优先保障欠发达地区公共服务供给 640
四、构建西部欠发达地区边疆治理的国家安全战略 640
(一)提升认同整合 640
(二)推进边疆发展战略 641
(三)统筹规划边疆治理 641
五、构建政府预警体系 642
(一)建构预警管理组织 642
(二)构建地区社会预警系统 643
(三)强化社会预警管理组织职责 643
调研报告之一 退耕还林、生态服务付费机制与农民增收 645
一、背景介绍 645
二、研究方法 648
三、计算结果 652
四、敏感性分析 654
五、结论 656
调研报告之二 跨境人口流动、艾滋扩散风险与区域发展安全 658
一、调研的背景及概况 658
(一)调研缘由与方法 658
(二)调研口岸概况 659
二、跨境流动人口的基本状况 661
(一)性别及年龄状况 661
(二)原住地状况 662
(三)受教育状况 662
(四)跨境流动目的 663
(五)婚姻状况 664
(六)出行状况 664
(七)跨境出行次数 665
三、跨境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认识及所面临的艾滋风险 666
(一)艾滋病知识的认知 667
(二)对待艾滋的态度 671
(三)防范艾滋的行为 673
四、艾滋流行对边疆稳定与区域发展的影响 675
五、思考与建议 678
参考文献 682
后记 69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情报学 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赵冰峰著 2018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2版》刘万伦主编;王文秀,甘卫群,刘万伦编写人员 2019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高校转型发展系列教材 素描基础与设计》施猛责任编辑;(中国)魏伏一,徐红 2019
-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刘尚希著 2019
- 《中国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资源与环境安全战略研究中心,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编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