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当孔子遇上当代  为《论语》作见证  增修1版
当孔子遇上当代  为《论语》作见证  增修1版

当孔子遇上当代 为《论语》作见证 增修1版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谢瑞智著
  • 出 版 社:谢瑞智发行;台湾商务印书馆总经销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574189236
  • 页数:528 页
图书介绍:
《当孔子遇上当代 为《论语》作见证 增修1版》目录
标签:见证 遇上

学而第一 1

一、有朋来论学 1

二、孝弟为仁之本 2

三、巧言令色 4

四、吾日三省吾身 5

五、治理千乘之国的原则 6

六、学习重在修身,次在艺文 7

七、实践行道就是有学 8

八、君子要自重、主忠信、结交贤友 9

九、慎终追远 11

一○、温良恭俭让 12

一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3

一二、礼之用,和为贵 14

一三、道德修养从诚信做起 16

一四、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 17

一五、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18

一六、患不知人 20

为政第二 21

一、为政以德 21

二、思无邪 22

三、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23

四、孔子修身的进程 24

五、依礼尽孝 26

六、保身尽孝 27

七、孝以敬亲为本 28

八、尽孝要克服色难 29

九、颜回的学习态度 31

一○、观察人的方法 32

一一、温故而知新 33

一二、君子应才德兼备 34

一三、君子要勇于实践 35

一四、君子和小人之区别 36

一五、学理并重 37

一六、学正道,不学异端邪说 38

一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1

一八、入仕为官的道理 42

一九、君子举用正直之士则民服 43

二○、使民敬忠相互劝勉的方法 45

二一、齐家也是施政 46

二二、人不可无信 47

二三、鉴往知来 48

二四、见义勇为 50

八佾第三 51

一、季氏僭越行八俏之舞 51

二、孔子要正名定分 52

三、仁是礼乐的根本 53

四、礼之本 54

五、华夏虽有文化但无君 55

六、季氏僭越祭泰山 56

七、君子之争 57

八、窈窕淑女要内外具美 57

九、夏、殷两朝的礼制失传 59

一○、鲁国禘祭的失礼 60

一一、禘祭内容之难言 61

一二、祭祀须有虔诚心意 62

一三、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63

一四、周礼的完备 65

一五、孔子对祭祀的诚敬谨慎 65

一六、掌握人生的重点目标 66

一七、君子不应惜小物而废大礼 67

一八、事君尽礼 68

一九、君子应率先以礼对待臣属 69

二○、诗经关睢之中和而符人性 70

二一、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71

二二、孔子对管仲道德修养的评价 73

二三、礼乐演奏的道理 74

二四、仪封人赞美孔子的德行 76

二五、孔子评论韶、武两乐的不同 77

二六、尊崇儒教本原 78

里仁第四 80

一、选择邻居的重要 80

二、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81

三、仁者不偏私 82

四、孔子劝人修养德行 83

五、富贵应用正当方法取得 84

六、孔子勉励要努力行仁 85

七、从过错上观察人 87

八、孔子勉励人求道 87

九、士如耻恶衣恶食就无法论道 88

一○、君子做事不固执 89

一一、君子和小人之趣向不同 90

一二、人不可依据利益而行事 91

一三、礼让为治国之本 91

一四、充实自立的学问 93

一五、吾道一以贯之 94

一六、从义利分辨君子与小人 95

一七、见贤思齐 96

一八、谏亲之道 97

一九、孔子教子女要体念亲心 98

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99

二一、子女应及时行孝 99

二二、言行要一致 100

二三、加强自律减少过失 100

二四、讷于言而敏于行 101

二五、修德行善 101

二六、事君交友之道 102

公冶长第五 104

一、孔子选公冶长为女婿 104

二、孔子选南容为侄女婿 105

三、子贱之德行 106

四、子贡之德行 106

五、孔子重视仁德,忽视巧辩 107

六、漆雕开志在学不在仕 108

七、孔子叹大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109

八、孔子评论弟子的才能 110

九、孔子赞美颜回激励子贡 112

一○、听其言,观其行 113

一一、孔子感叹刚强之难得 114

一二、孔子勉励子贡做到无我 115

一三、子贡感叹未曾听孔子谈性与天道 116

一四、子路勇于行道 117

一五、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17

一六、君子的四项处事原则 119

一七、晏子之德 120

一八、臧文仲不智 121

一九、孔子评论令尹子文与陈文子的行为 122

二○、再思则可行 124

二一、国家盛衰时做人处事的原则 125

二二、孔子决心回鲁传道后世 126

二三、孔子赞扬伯夷、叔齐的德行 127

二四、正直应实事求是 127

二五、做人要正直不可奸诈 128

二六、孔子表明圣贤公正之心 129

二七、人应从过失中记取教训 130

二八、学习对修身的重要 131

雍也第六 132

一、行事可简约,但须遵守一定程序 132

二、颜回好学,又不迁怒,不贰过 133

三、君子周急不继富 134

四、孔子用财依义理裁度 135

五、仲弓的父虽恶,但不能抹煞仲弓之贤德 136

六、孔子评弟子的仁德有深浅 137

七、孔子谈从政的才能 138

八、闵子骞拒任季氏费宰 140

九、孔子与学生的情谊 141

一○、颜回安贫乐道 142

一一、孔子鼓励发挥内在潜能 143

一二、君子儒与小人儒 144

一三、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145

一四、孟之反有功不夸耀 146

一五、乱世口才与美貌是两大利器 147

一六、孔子慨叹人不依正道而行 148

一七、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49

一八、为人必须正直 150

一九、增进求学进步的方法 151

二○、教学的次第 152

二一、孔子教樊迟求智和求仁之道 153

二二、智者与仁者之不同 154

二三、孔子谈论齐、鲁两国政教状况 154

二四、孔子感叹当时已名实不相符 156

二五、仁者救人心切,但不被愚弄 157

二六、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158

二七、孔子守礼见南子 159

二八、中庸之道已离世人很久 160

二九、求仁之道 161

述而第七 163

一、孔子对著述的自谦 163

二、孔子教学的准则 164

三、孔子进学修身的要点 165

四、孔子闲居的仪态 166

五、孔子不再梦见周公 167

六、修身治学的次序 168

七、孔子有诲人不倦之精神 169

八、自我启发的教育 170

九、孔子哀丧的至情 171

一○、处事能应变,好勇应有谋 172

一一、人不应贪心求富 173

一二、孔子最谨慎的三事 174

一三、孔子赞美韶乐 174

一四、孔子以公正心判断是非 175

一五、孔子的安贫守道 176

一六、孔子的学习精神 177

一七、孔子用雅言教学 178

一八、孔子好学的情形 179

一九、孔子勉人勤学 180

二○、孔子依正理施教 181

二一、随处都可学习 182

二二、孔子的自信与无忧 183

二三、孔子教学大公无私 183

二四、孔子的全人教育 184

二五、实事求是而有恒为入圣道之门 185

二六、仁者之心及于物 187

二七、孔子教人求知之道 187

二八、孔子待人宽厚 189

二九、仁就在内心,要仁仁就来 189

三○、孔子为尊者隐,而承认自己之错 190

三一、孔子虚心善于学习 191

三二、孔子的自谦与力行之不易 192

三三、孔子诲人不倦 193

三四、孔子认为平日的行道就是祈祷 194

三五、与其奢而不孙,宁可简陋 195

三六、君子与小人之不同心境 195

三七、记述孔子的容貌仪态 196

泰伯第八 198

一、泰伯让位之德 198

二、孔子教人以礼为行为准则 199

三、曾子临终前教弟子保身之道 200

四、凡事应重大体 201

五、曾子追思颜回之学养 203

六、做人臣须才能与节操兼备 204

七、曾子以弘毅勉励士人 204

八、孔子指示求学为人之次序 205

九、国家之极机密不宜让人民知道 206

一○、祸乱的原因,应知预防 208

一一、孔子劝戒人要戒除骄吝之心 208

一二、孔子赞赏笃志于道的学习态度 209

一三、人要忠实于自己笃信的大道 210

一四、君子不越俎代庖 212

一五、孔子赞赏正乐之音 213

一六、失去本性的人是无法教诲的 213

一七、求学不能懈怠 214

一八、圣人对天下无得失之心 215

一九、孔子赞颂唐尧的伟大 215

二○、论大才难得并赞文王之美德 217

二一、孔子赞颂夏禹的美德 218

子罕第九 219

一、孔子不轻易谈利 219

二、孔子以自谦隐讥党人之无知 220

三、孔子在礼仪上从俭恭与从俗 221

四、孔子处世的大公无私 221

五、孔子的抱道自信 223

六、孔子自谦不以圣人自居 223

七、孔子之多才多艺的原因 225

八、孔子分析问题的方法 225

九、孔子感叹道之不行 226

一○、孔子仁孝诚敬之心 227

一一、颜回赞叹圣道之高深 228

一二、正名守分 229

一三、孔子不轻易去求官 230

一四、孔子欲居九夷以行道 231

一五、孔子对正乐的贡献 232

一六、孔子在忠诚、孝悌、哀丧、慎酒之自省 233

一七、求学如流水,往者不复返 234

一八、孔子感叹世人不诚心好德 235

一九、孔子譬喻求学或工作要坚持到最后才能成功 236

二○、孔子赞誉颜回行道之美德 237

二一、孔子追念颜渊勤学的进步 237

二二、求学应有恒才可成功 238

二三、孔子勉励后进的青年 239

二四、孔子告诫要听从规劝才有实益 239

二五、孔子是以忠信为主 240

二六、孔子勉人要立志 241

二七、孔子激励子路 242

二八、孔子以松柏譬喻君子之节操 243

二九、孔子教人学智仁勇之可贵 244

三○、为学的不同层次和境界 245

三一、孔子借诗譬喻,仁道不远,求之则得 246

乡党第十 247

一、孔子在乡党与宗庙朝廷言貌之不同 247

二、孔子在朝廷上对不同身分者之言行态度 248

三、孔子接待宾客之仪态 249

四、孔子在朝堂上的各种仪态 250

五、官员出使邻国的礼仪 251

六、古代穿著服饰的规矩 252

七、孔子斋戒时之生活起居 254

八、孔子饮食的规矩 254

九、孔子重视食物的卫生观念 255

一○、孔子食寝的规矩 256

一一、孔子在豆间设祭情形 257

一二、孔子坐席的慎重 257

一三、孔子在乡人饮酒礼之态度 258

一四、乡人举行迎神仪式的礼仪 258

一五、孔子与人交往之态度 259

一六、孔子接受药物之处理 259

一七、孔子重视人命情形 260

一八、孔子慎重国君的恩赐 261

一九、孔子对于国君之敬礼 261

二○、孔子的求知欲 262

二一、孔子交友之义 262

二二、孔子闲居的神态 263

二三、孔子视不同场合有不同态度 263

二四、驾车及坐车的规律 265

二五、人应知机变与时宜 266

先进第十一 267

一、孔子主张宁可用先进礼乐之质朴 267

二、孔子怀念当年共同被困于陈蔡之弟子 268

三、孔子赞扬颜回悟道的敏捷 269

四、孔子赞美闵子骞的孝行 269

五、孔子赞美南容的谨言 270

六、孔子悲叹颜渊夭折 271

七、孔子办理丧事的原则 271

八、孔子痛悼行道之后继无人 273

九、孔子哀痛圣道没有传人 273

一○、孔子爱回必和礼义相称 274

一一、孔子要子路懂得事人与知生的道理 275

一二、孔子以教育四英才而乐 276

一三、孔子称赞闵子骞说话的合理 277

一四、孔子对音乐教育的方法 278

一五、任何事都要保持中庸 278

一六、孔子严斥冉求助季氏搜括民财 279

一七、孔子评论四位弟子的缺点 281

一八、孔子比较颜回与子贡之道行 281

一九、孔子论善人的道行 282

二○、孔子认为不能以貌取人 283

二一、孔子因材施教之实例 284

二二、孔子与颜回感情深厚 285

二三、孔子说臣事君之道 286

二四、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不学而仕是害人 287

二五、孔子与四弟子谈论志向 289

颜渊第十二 293

一、孔子教颜回为仁的纲目 293

二、修养著重敬「恕」 294

三、孔子要司马牛说话谨慎 296

四、司马牛因兄作乱而忧惧,故孔子慰之 297

五、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海之内皆兄弟 298

六、孔子警戒子张勿受人情所惑 299

七、民无信不立 300

八、子贡认为文质二者不宜偏废 301

九、富国足民之道 302

一○、崇德辨惑之道 303

一一、修明人伦乃为政之道 305

一二、子路有明断信实的德行 306

一三、孔子主张德治以疏减讼源 307

一四、孔子教子张诚心为政 308

一五、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309

一六、君子与小人用心不同 309

一七、为政者应以身作则为表率 310

一八、止盗先要自身清正不贪 311

一九、以德化民 312

二○、孔子辨明闻达之相似不同处 313

二一、崇德、脩慝与辨惑 315

二二、仁与智的关系 317

二三、劝戒友人之道 319

二四、交友之道 319

子路第十三 321

一、为政者要以身作则 321

二、为政在选拔用人 322

三、从政必须名正言顺 323

四、为政者要遵守礼义信之原则 325

五、学以致用的重要 327

六、统治者自身端正政令自可推行 328

七、孔子叹鲁、卫两国衰乱 328

八、人要知足常乐 329

九、富国与教育为政务之本 330

一○、孔子期许实践治国抱负的时程 331

一一、以仁政治国的功效 332

一二、王道治国也不能求近效 333

一三、从政者先正己再正人 334

一四、孔子藉讽刺弟子警戒权臣 335

一五、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335

一六、为政要得民心 337

一七、施政要目标远大,不可贪小失大 338

一八、正直应配合人伦界定 339

一九、仁德要在日常生活中实施 340

二○、士人行为的准则 341

二一、中道人才难觅 342

二二、人从事任何事都要有恒心 343

二三、君子与小人交友之不同 344

二四、如何正确判断善恶 346

二五、君子与小人存心待人的不同 347

二六、君子与小人气度的不同 348

二七、接近仁的资质 348

二八、士之道德上条件 349

二九、养兵须先教民 350

三○、人民要先训练才能作战 351

宪问第十四 352

一、士人之耻 352

二、士要有高远的志业 353

三、士人处世之道 354

四、孔子说明本末之道 354

五、孔子赞美南宫适品高必正 356

六、孔子勉励君子,惩戒小人 358

七、爱子弟与忠于上级之准则 359

八、郑国外交文书之程序 360

九、孔子对三位大夫的评论 361

一○、孔子勉人安贫乐道 362

一一、孔子说才能要与职位相当 362

一二、孔子谈德术兼备之人 363

一三、公叔文子的为人 365

一四、孔子批评臧武仲要挟国君 366

一五、孔子评论晋文公与齐桓公 367

一六、孔子赞扬管仲之历史功绩 368

一七、孔子称许管仲不顾小节立下大功 369

一八、公叔文子举荐自己家臣的美德 370

一九、用贤才治国之重要 371

二○、孔子教人慎言 372

二一、孔子恶大逆不道 373

二二、事君要先不欺,才可进谏 374

二三、君子与小人之上达下达 375

二四、古今学者治学态度之不同 376

二五、孔子赞美使者应对的得体 377

二六、君子思不出其位 378

二七、孔子勉人慎言 378

二八、君子须具备智、仁、勇三达德 379

二九、君子不直妄论他人 380

三○、求知要重实学 380

三一、人要心地光明磊落 381

三二、孔子忧世事而救世心切 382

三三、君子重在德胜于才 383

三四、孔子说报怨的厚薄要适当 384

三五、孔子自述而自我反省 385

三六、道能否践行乃是天命也 386

三七、隐居的贤人已有七人 387

三八、晨门吏讥笑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 388

三九、隐者的讥讽孔子仍坚持行道之路 389

四○、谈天子与诸侯之守丧问题 390

四一、在上者好礼,就好统治 391

四二、修己以敬 392

四三、谴责流浪汉以警惕年轻人 393

四四、孔子劝年轻人要求上进不求速成 394

卫灵公第十五 396

一、孔子不答卫灵公军事布阵事 396

二、君子与小人在困境上之差异 397

三、孔子教子贡以根本学问 398

四、孔子勉励子路在德行上下功夫 398

五、无为而治 399

六、言忠信,行笃敬 400

七、孔子称赞卫国两贤臣 401

八、与人接谈先要知人 402

九、杀身成仁 403

一○、要实行仁德就应与仁德的人交往 404

一一、孔子言治国之道 405

一二、人们要居安思危 406

一三、孔子叹世人好德不如好色 406

一四、孔子责臧文仲不举荐贤才 407

一五、立身处世之道 408

一六、孔子警戒人不任意妄行 409

一七、孔子教人要交好友 410

一八、君子待人处事的四原则 411

一九、君子求学是为充实自己 412

二○、君子要求万世名 412

二一、君子小人用心的不同 414

二二、君子为公义不徇私 415

二三、君子心地公正 415

二四、处事要推己及人 416

二五、毁誉人以直道行之 416

二六、孔子慨叹人心之不古 418

二七、修养要慎言及忍耐 418

二八、人的好坏要亲自审察 419

二九、大道要人去推广 420

三○、孔子勉人改过 421

三一、思不如学 421

三二、孔子勉励人要尽心求道 422

三三、孔子教人修德之道 423

三四、观察人和事物须从大处著眼 424

三五、大材不可小用 425

三六、孔子勉励人行仁 426

三七、君子为正道不讲小信 426

三八、君子对于任职的正确态度 427

三九、教育无对象之别 427

四○、理念不同无法一起谋议 428

四一、孔子对文辞的见解 428

四二、孔子对残疾人的慈爱 429

季氏第十六 431

一、孔子欲以大义阻止季氏伐颛臾 431

二、政策发号施令与政权稳定之关系 434

三、孔子以事实印证前章之推论 436

四、结交朋友须选益友 436

五、人对于乐趣也要选择 437

六、侍奉君子要慎于言 439

七、君子的三戒 439

八、君子的三畏 441

九、人的天资可分四等 442

一○、君子有九思 443

一一、孔子希望见到德业兼备之人 444

一二、孔子勉励人修养德行 445

一三、孔子教学不偏私 446

一四、古制对君夫人之称谓 448

阳货第十七 449

一、孔子回避阳货 449

二、性相近,习相远 450

三、上知与下愚人的性情气质不移 451

四、子游实践孔子教诲 452

五、孔子想复兴周道 454

六、仁的五种美德 455

七、孔子欲接受佛肸召请 456

八、孔子勉子路要好学明理以防流弊 457

九、孔子教导学生学诗的好处 459

一○、孔子教伯鱼修身齐家 459

一一、孔子慨叹当时的礼乐已失本义 460

一二、孔子慨叹在上之人伪装君子 461

一三、乡原是败坏道德的小人 462

一四、道听涂说是缺德行为 462

一五、对名位与富贵患得患失 463

一六、古今世风的衰败 464

一七、巧言令色 465

一八、注意正道易为邪僻取代 465

一九、求学要自己领悟实行 466

二○、孔子托病不见孺悲 468

二一、宰我主张缩短丧期为一年 468

二二、孔子教人要用心思 470

二三、勇敢要合于义理 471

二四、孔子与子贡所厌恶之人 472

二五、驾御婢妾或宦官之不易 474

二六、孔子勉励人及时修德 475

微子第十八 476

一、纣王无道,殷有三位仁人 476

二、儒家推崇柳下惠之行 477

三、齐景公不能用孔子之道治国 478

四、齐人馈赠歌妓 479

五、孔子行道之心不能见谅于隐士 481

六、儒家与道家想法之不同 482

七、孔子主张修身并参与行道 484

八、孔子谈古时贤者隐居的德行 485

九、鲁政衰败乐官四散 487

一○、周公用忠厚立国之道告诫儿子 487

一一、孔子追念周朝人才之盛 489

子张第十九 490

一、士人立身的大节 490

二、初学者应掌握执德与信道 491

三、交友之道 491

四、君子求道须从大处著想 494

五、子夏教人求学的指针 495

六、致知求仁的方法 495

七、子夏教人笃志求道 496

八、子夏勉人有过必改 496

九、君子的风度 497

一○、事上治下均以诚信为本 498

一一、子夏教人守定大节 499

一二、学习的循序渐进原则 499

一三、无论仕或学都要在本位上尽力 501

一四、丧礼不重外表仪式 502

一五、子张虽有成就,但未达仁德的境界 502

一六、曾子规劝子张要在仁德上用功 503

一七、曾子在阐扬孝道 503

一八、孟庄子不改父之志 504

一九、士师应哀矜勿喜 505

二○、君子恶居下流 507

二一、君子之过如日月蚀 508

二二、孔子的好学 509

二三、形容孔子学问之博大精深 510

二四、孔子如日月 511

二五、孔子圣道如日月照耀世人 513

尧曰第二十 515

一、尧舜之言行 515

二、治国原则,五美四恶 518

三、做人的基本知识 521

论语名句索引 52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