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社会心理流行病学
社会心理流行病学

社会心理流行病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曲成毅主编;栾荣生,姜峰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117175944
  • 页数:431 页
图书介绍: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与健康有关状态和事件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的科学。自学科形成以来,研究者逐渐意识到:几乎所有卫生事件均与人群心理状态有关联,一方面某些事件本身就属于各类心理障碍(相当多数不能纳入精神疾病之列),另一方面这种人群的心理状态影响到疾病或相关事件的流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国际上逐渐形成一门新兴的流行病学分支--社会心理流行病学。学科将传统的流行病学方法与心理测量、社会调查等技术相结合,旨在了解人群心理现象的分布,探究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以及群体心理如何影响行为、疾病或卫生事件的流行。目前的现状是一方面从事预防、临床及其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此类研究时深感理论及方法的匮乏,另一方面国内外仅有极少数著作有介绍社会心理流行病学的章节可供参考,尚未见到系统的专门著作。
《社会心理流行病学》目录

上篇 社会心理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社会心理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发展简史 3

一、社会心理流行病学的定义 3

二、社会心理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 5

第二节 社会心理流行病学研究的特点 7

一、概念的不确定性 7

二、概念定义与操作定义的差别 7

三、心理测量是主要研究手段 8

四、问卷设计与使用是质量控制的核心 9

五、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9

第三节 社会心理流行病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0

一、社会心理流行病学与社会流行病学的关系 10

二、社会心理流行病学与行为流行病学的关系 11

三、社会心理流行病学与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的关系 12

四、社会心理流行病学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 12

第四节 社会心理流行病学的发展前景 13

第二章 社会心理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15

第一节 现场观察 15

一、现场观察的概念 15

二、现场观察的种类和方法 16

三、现场观察的特点 17

四、现场观察常见偏倚 17

五、现场观察的优缺点 18

第二节 现场调查 18

一、问卷调查 18

二、访谈调查 21

三、抽样技术 27

第三节 档案研究 29

一、档案研究的概念 29

二、档案研究的种类和方法 30

三、档案研究的特点 33

四、档案研究常见的偏倚 33

五、档案研究的优缺点 33

第四节 分析性研究 34

一、队列研究 34

二、病例对照研究 35

第五节 实验研究 36

一、现场实验 37

二、准实验 38

第三章 心理问卷及量表编制 44

第一节 心理问卷及量表编制的理论 44

一、心理测量理论 44

二、项目分析 47

三、测量的信度 49

四、测量的效度 51

第二节 心理问卷的设计和编制 53

一、问题的选定 53

二、问题的编排和组合 54

三、问卷编制和排印中要注意的事项 55

第三节 心理量表的设计与编制 56

一、设计测试框架 56

二、收集测试题目 57

三、测试项目的筛选 57

四、项目的合成 60

五、量表的试用及调整 61

第四节 心理问卷和量表的计分和评价 61

一、变量赋值 62

二、导出分数 62

三、分数的合成 64

第四章 心理测量 68

第一节 能力测量 68

一、智力测验 68

二、能力倾向测验 74

三、创造力测验 76

第二节 人格测量 77

一、自陈量表 77

二、投射测验 83

第三节 情绪测量 87

一、抑郁量表 88

二、焦虑量表 88

三、孤独量表 90

第五章 敏感性问题调查 92

第一节 问卷设计中敏感性问题的处理 92

一、释疑法 93

二、对象转移法 93

三、敏感性问题的转化 93

四、假定法 93

第二节 敏感性问题的调查技术 94

一、访谈法 94

二、电脑问卷调查法及网上调查法 96

三、电话调查 97

四、邮寄调查 99

五、发送问卷调查 100

六、可能影响调查研究质量的因素 100

第三节 随机化应答技术 101

一、二项分类随机化应答模型 101

二、多项分类随机化应答模型 105

三、定量敏感性问题调查方法 106

第六章 神经电生理与影像技术 107

第一节 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应用 107

一、脑电图 107

二、事件相关电位 112

第二节 影像技术的应用 117

一、概述 117

二、脑血流灌注断层核素显像及局部脑血流量测定 117

三、脑代谢显像 119

四、中枢神经递质和受体显像 120

第七章 神经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测定技术 123

第一节 概述 123

一、心理活动的生物学基础 123

二、异常心理活动的理论假设 124

第二节 神经生化物质和分子生物学易感标志 125

一、与心理活动相关的神经递质和受体 126

二、神经肽 129

三、神经营养因子 129

第三节 常用的神经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130

一、异常心理活动常用的神经生化检测方法 130

二、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和免疫技术 133

第四节 神经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测定技术在心理活动研究中的应用 134

一、应激状态下心理活动研究 134

二、异常心理活动相关研究 136

第八章 常用多元统计分析技术 146

第一节 概述 146

第二节 通径分析 147

一、通径分析方法的数学基础 147

二、通径分析的数学模型 151

三、通径分析模型的识别 156

四、通径分析模型的估计与检验 159

五、通径分析模型的修正 163

六、实例分析 165

第三节 隐变量交互作用分析 167

一、曲线型效应模型 168

二、全信息隐变量交互作用分析建模 171

三、有限信息隐变量交互作用分析建模方法——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 174

四、实例分析 181

第四节 支持向量机 191

一、概述 191

二、基本原理 192

三、实例分析 194

四、支持向量机的优缺点 196

第五节 附录 197

上篇参考文献 202

下篇 社会心理流行病学实践与应用 213

第九章 突发事件后心理障碍流行病学研究 213

第一节 概述 213

一、突发事件的概念 214

二、心理障碍概述 214

三、开展突发事件后心理障碍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 216

第二节 突发事件后主要的心理障碍 216

一、心理健康和情绪障碍 217

二、心理应激 217

第三节 突发事件后心理障碍的影响因素 219

一、人口学因素 219

二、认知评价与应对方式 220

三、社会支持 220

四、人格特征 221

五、创伤及其他因素 221

第四节 突发事件后心理障碍的预防 221

一、开展灾难预防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 222

二、建立并完善预防与控制体系 222

三、加强社会心理流行病学研究 222

第十章 精神发育迟滞流行病学研究 223

第一节 概述 223

一、精神发育迟滞概念 223

二、精神发育迟滞分类(级) 226

三、临床表现 227

四、精神发育迟滞诊断 228

第二节 流行病学特征 229

一、流行情况 229

二、分布特征 230

三、精神发育迟滞流行病学研究的问题与挑战 231

第三节 病因及危险因素 231

一、病因及危险因素分类 231

二、病因学研究进展 233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236

一、一级预防 236

二、二级预防 237

三、三级预防 238

第十一章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流行病学研究 240

第一节 概述 241

一、定义和分型 241

二、诊断标准 243

第二节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流行病学特征 245

一、流行情况 245

二、分布 245

三、危险因素 246

四、转归 249

第三节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流行病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50

第十二章 自杀行为流行病学研究 252

第一节 概述 252

一、自杀行为相关概念 252

二、自杀行为现状 253

第二节 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 254

一、社会环境人口学因素 254

二、生物精神心理学因素 257

第三节 个体层面自杀危险的评估 259

一、临床访谈 259

二、常用评估量表 260

第四节 自杀行为的防治策略 261

一、群体水平的自杀防治策略 261

二、个体水平的自杀行为干预和治疗 261

第十三章 抑郁障碍流行病学研究 263

第一节 概述 263

一、抑郁障碍的概念和分类 263

二、临床特征 265

三、流行病学特征 265

四、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 268

五、抑郁障碍的预防 269

第二节 儿童少年抑郁症 272

一、儿童少年抑郁症临床特征及诊断 272

二、儿童少年抑郁症流行病学特征 274

三、儿童少年抑郁症危险因素 275

四、儿童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 276

第三节 老年期抑郁障碍 278

一、老年期抑郁障碍的分类学和临床特征概述 278

二、老年期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 279

三、病因学研究进展 280

四、老年期抑郁障碍的治疗干预 282

五、老年期抑郁障碍的预防 283

第十四章 成瘾流行病学研究 284

第一节 概述 284

一、基本概念 284

二、成瘾性疾病的分类 284

三、成瘾性疾病流行现状 284

第二节 吸烟成瘾 285

一、吸烟成瘾概述 285

二、吸烟的流行病学特征 286

三、吸烟成瘾的危险因素 286

第三节 网络成瘾 288

一、网络成瘾概述 288

二、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特征 289

三、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 290

第四节 吸毒成瘾 292

一、吸毒成瘾概述 292

二、吸毒成瘾的流行病学特征 293

三、吸毒成瘾的危险因素 293

第五节 赌博成瘾 294

一、赌博成瘾的概述 294

二、赌博成瘾的流行病学特征 297

三、赌博成瘾的危险因素 297

第六节 酗酒及饮酒成瘾 299

一、酗酒及饮酒成瘾的概述 299

二、饮酒成瘾的流行病学特征 301

三、饮酒成瘾的危险因素 302

第七节 成瘾性疾病的防治策略与措施 305

一、防治策略 305

二、防治措施 306

第十五章 人际暴力流行病学研究 310

第一节 概述 310

一、定义与分类 310

二、人际间暴力流行病学主要研究内容 311

三、评定 314

第二节 儿童虐待与忽视 314

一、分类 315

二、流行特征 316

三、危险因素 318

四、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 320

五、预防干预 323

第三节 亲密伴侣暴力 324

一、家庭暴力 325

二、约会暴力 331

第四节 老人虐待 338

一、老人虐待的定义和分类 339

二、流行特征 340

三、受虐待老人的社会与行为特征 341

四、老人虐待的家庭和社会因素 343

五、虐待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345

六、老人虐待的预防 345

第十六章 性心理流行病学研究 351

第一节 概述 351

第二节 性心理障碍 351

一、性对象障碍 351

二、性行为方式异常 358

三、性别认同障碍 360

四、预防措施 362

第三节 性功能障碍 363

一、男性性功能障碍 364

二、女性性功能障碍 366

三、预防措施 369

第四节 性放纵 370

一、定义 370

二、对性放纵行为的理论解释 370

三、分类 371

四、危害及对性病的预防措施 372

第五节 性成瘾 372

一、定义 372

二、流行病学特征 372

三、原因 372

四、预防措施 373

第六节 性强迫 373

一、定义 373

二、流行病学特征 373

三、原因 374

四、分类 375

五、预防措施 375

第十七章 工作压力流行病学研究 377

第一节 概述 377

一、工作压力的概念 377

二、工作压力的来源 378

三、工作压力的测量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380

四、工作压力理论模型 382

第二节 工作压力的分布特征 383

一、时间分布 383

二、地区分布 383

三、人群分布 383

第三节 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 385

一、社会因素 385

二、组织因素 387

三、个人因素 387

第四节 工作压力反应与后果 390

一、对个人的影响 391

二、对组织的影响 395

三、对子女的影响 396

第五节 工作压力应对与管理 397

一、工作压力应对 397

二、工作压力管理 397

第六节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398

一、存在的问题 398

二、研究展望 398

下篇参考文献 400

中英文名词对照 41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