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债券市场发展与金融稳定研究  全球金融危机启示录
债券市场发展与金融稳定研究  全球金融危机启示录

债券市场发展与金融稳定研究 全球金融危机启示录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安国俊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4138900
  • 页数:26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探讨债券市场协调发展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机理问题,基本思路是通过债券市场协调发展与货币传导机制完善,债券市场发展与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商业银行风险防范,债券市场的核心子市场-国债市场发展与金融风险防范,国债管理目标、途径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发展公司债等信用固定收益类产品以加强对信用风险的防范,发展地方政府债券以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财政风险,发展中小企业债券市场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等不同角度,结合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及教训对债券市场协调发展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借鉴债券市场发展国际经验,对未来我国债券市场协调发展的目标及路径选择提出建议,同时对货币政策、政府债务管理政策及国库现金管理等相关政策协调机制提出建议。
《债券市场发展与金融稳定研究 全球金融危机启示录》目录

第1章 引言 1

1.1 债券市场协调发展的层次 2

1.2 金融稳定的含义 3

1.3 金融危机理论简述 4

1.4 主要创新点与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6

1.4.1 本研究项目的主要创新点 6

1.4.2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8

第一篇债券市场协调发展与全球金融稳定 11

第2章 全球金融危机传递机制及对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管理的挑战 11

2.1 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与银行业流动性危机 11

2.1.1 房地产价格波动与银行流动性危机 12

2.1.2 银行业流动性危机的传递机制 13

2.2 美国“两房”危机分析及启示 14

2.2.1 “两房”危机分析 15

2.2.2 市场失灵与政府救助方案 17

2.2.3 对我们的启示 18

2.3 美国次贷危机传递机制 19

2.4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传导机制 21

2.5 衍生品市场会和基础证券市场一样面临流动性风险 23

2.6 次贷危机对全球银行业信用风险与预警能力提出挑战 23

2.7 次贷危机对我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警示 24

2.7.1 促进房地产金融市场平稳发展以防范资产泡沫 24

2.7.2 宏观经济政策应适时调整 25

2.7.3 商业银行应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与流动性风险能力 26

2.8 国际资本流动、资产泡沫与风险对冲 27

第3章 债券市场协调发展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29

3.1 “后量化宽松时代”的政策选择 30

3.1.1 量化宽松政策与赤字财政——经济复苏政策的不同选择 30

3.1.2 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与效果分析 32

3.1.3 后危机时代对我国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挑战 33

3.1.4 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及应对 34

3.2 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管理通胀预期 35

3.3 降低间接融资为主的结构性金融风险 36

3.4 管理流动性问题,防范资产泡沫和流动性危机 37

3.5 促进商业银行改革和创新,提升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 38

3.6 增强金融体系弹性,有效应对金融风险 39

3.7 关注债市、汇市、股市的风险联动机制 40

第4章 债券市场协调发展与金融危机管理 42

4.1 发展债券市场是从危机中复苏的重要途径——亚洲金融危机启示 42

4.2 证券市场流动性丧失与金融危机 43

4.3 防范债券市场流动性危机的对策 44

4.4 中国会发生银行业流动性危机吗——热议钱荒 44

4.4.1 银行业资产市场危机的传递机制 45

4.4.2 如何管理流动性风险——央行和商业银行的不同角色 46

4.4.3 资本外流与人民币升贬之辩 47

第二篇 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与债券市场发展目标 51

第5章 欧债危机、美债危机反思 51

5.1 政府债务风险警戒线的界定与思考 51

5.1.1 适度国债规模的衡量指标及安全界限 52

5.1.2 指标临界值的争论 53

5.1.3 欧债危机等政府主权债务危机对风险警戒线的挑战 54

5.2 财政赤字、货币危机与通货膨胀的连锁关系思考 55

5.3 政府债务组合——资产负债表与财政金融稳定连锁关系 56

5.4 影响政府债务风险临界值的因素分析 57

5.5 美国政府债务上限问题的挑战及应对 58

5.5.1 美国新一轮债务危机隐患不容忽视 58

5.5.2 美债上限问题对全球金融市场的挑战 59

5.5.3 对中国的挑战及应对 59

5.6 对我国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探讨 60

第6章 国债管理的目标、传导机制与政策协调 62

6.1 国债管理概述 62

6.1.1 国债管理的层次 62

6.1.2 国债管理的基本内容 63

6.2 国债管理的目标 63

6.2.1 基本目标与最终目标 63

6.2.2 国债管理基本目标的冲突 65

6.2.3 OECD成员国国债管理目标的选择 65

6.2.4 国债管理基本目标的选择与实现路径 67

6.2.5 基本目标与最终目标的冲突 68

6.3 国债管理政策效应与传导机制 69

6.3.1 国债管理政策的内涵与工具 69

6.3.2 国债管理政策的流动性效应 69

6.3.3 国债管理政策的利率效应 70

6.3.4 国债管理政策传导机制 71

6.4 国债管理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点 71

6.4.1 国债管理政策与财政政策的联系 72

6.4.2 国债管理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72

6.4.3 国债管理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点 73

6.4.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从国债期限设计的分析 74

第7章 国债市场流动性问题分析 76

7.1 国债市场流动性问题国际比较研究 76

7.1.1 流动性的内涵 76

7.1.2 流动性的度量方法 77

7.1.3 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及动态研究 78

7.2 国债市场的流动性 82

7.2.1 国债市场的共同特点 82

7.2.2 国债市场流动性的模式 83

7.2.3 国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流动性比较 84

7.2.4 国债市场的价格发现 84

7.2.5 影响国债市场流动性的制度因素 86

7.2.6 国债市场发展的方向与途径 91

第8章 国债市场发展与金融风险防范 95

8.1 国债市场运行中金融风险分析 95

8.2 国债市场发展与金融危机管理 98

8.2.1 韩国的实践——发展国债市场有利于危机管理 99

8.2.2 中国的实践——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与金融危机的防范 100

8.2.3 发展亚洲债券市场与金融危机防范 101

8.3 完善利率掉期等衍生品以防范利率风险 104

8.3.1 利率掉期的含义及作用 104

8.3.2 利率掉期的风险管理 104

8.3.3 对我国开展利率掉期的政策建议 105

8.4 商业银行国债投资的风险管理 106

第9章 全球债券市场发展目标、挑战与途径选择 108

9.1 国债管理与市场发展的共同目标与最佳途径选择 108

9.2 债务市场发展的关注点——债务管理者和市场的不同角度 108

9.3 指数债券——反通货膨胀的有效工具 110

9.4 衍生工具的运用 110

9.5 两难的选择——资本管制的争论 111

9.6 新兴债券市场面临的挑战 112

9.7 审慎监管与风险管理框架 113

第三篇 中国债券市场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之一 117

第10章 中国债券市场的格局、发展历程及现存问题 117

10.1 我国债券市场格局、交易机制与功能定位 117

10.2 中国债券市场改革发展历程 119

10.2.1 国债市场的改革发展历程 119

10.2.2 金融债的改革发展历程 121

10.2.3 企业债和公司债的改革发展历程 123

10.2.4 资产支持证券的发展历程 125

10.2.5 短期融资券的发展历程 125

10.2.6 中期票据的发展历程 126

10.2.7 近年来债券市场的创新 127

10.3 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7

10.3.1 结构性缺陷容易导致系统性风险 127

10.3.2 流动性差加大了市场风险 128

10.3.3 缺乏实力强大的做市商和机构投资者 130

10.3.4 市场分割制约了债券市场的发展 131

10.3.5 市场的风险规避工具缺乏 132

10.3.6 监管协调机制待完善 132

第11章 建立以国债为核心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133

11.1 将国债市场建设为核心金融市场 133

11.1.1 债券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分析 134

11.1.2 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功能与定价 135

11.1.3 提升国债基准利率功能的建议 138

11.2 超长期债券发行的思路与避险机制设计 140

11.2.1 超长期国债发行对市场的影响 140

11.2.2 发行机制设计与风险防范 141

11.2.3 适时引入预发行机制 142

11.3 国债期货应适时重启 143

11.3.1 国债期货重启的意义 143

11.3.2 重启国债期货的建议 145

第12章 发展地方政府债券市场以防范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 146

12.1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途径 146

12.2 我国地方债启动的背景、制度设计与现存问题 147

12.3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推出与工具选择 148

12.4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 150

12.5 市政债发展的国际经验 152

12.6 市政债是地方政府融资市场化的路径选择 154

12.6.1 市政债偿债机制的国际经验 156

12.6.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关键——风险预警和信用评级 159

12.6.3 城镇化进程中地方债转型的着力点 160

12.6.4 完善我国政府债务治理的政策建议 161

第13章 进一步发展公司债市场 164

13.1 发展公司债券市场的意义 164

13.2 公司债券市场发展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深远影响 166

13.3 公司债发展对传统银行业的挑战 167

13.4 政企分开对信用状况影响——铁路债新增融资视角的分析 168

第14章 发展中小企业债券市场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171

14.1 中小企业债券的发展历程 171

14.2 中小企业集合债的创新 172

14.3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创新 172

14.4 中小企业债券发展的关键环节 173

14.5 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质性路径 173

第15章 私募债市场发展的国际经验 175

15.1 私募债发行机制创新 175

15.2 信用风险管理的挑战 176

15.3 私募债市场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 176

15.3.1 非公开发行定价机制问题 176

15.3.2 完善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 177

15.3.3 提高二级市场流动性和透明度 178

15.4 完善信用风险管理的制度框架及市场基础 178

第16章 资产证券化创新研究 180

16.1 资产担保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为银行提供稳定且低成本的融资途径 180

16.2 资产担保债特点分析 181

16.2.1 资产担保债券与ABS/MBS的区别分析 182

16.2.2 资产担保债券与政府担保债券的比较 183

16.2.3 我国发展资产担保债的优劣势分析 184

16.3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185

16.3.1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模式与分类 185

16.3.2 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 187

16.3.3 资产证券化面临的挑战——风险管理的着力点 189

第17章 金融稳定剂的关键——定价机制 192

17.1 国际债券市场的发展趋势 192

17.1.1 信用产品和衍生品逐渐成为中坚力量 192

17.1.2 信用风险转移与对冲机制日益重要 193

17.2 信用危机的导火线——衍生品定价机制缺失 194

17.3 国际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195

17.4 我国信用债体系发展 195

17.5 完善债券市场发行定价机制 196

17.5.1 定价机制的关注点 197

17.5.2 完善信用债的市场约束机制——信息评级与增进 198

17.5.3 金融危机后信用衍生交易对监管的挑战 199

第四篇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路径选择之二 203

第18章 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措施的完善 203

18.1 逐步建立统一互联的市场体系 203

18.1.1 债券市场分割的弊端 203

18.1.2 债券市场统一的路径选择 205

18.1.3 商业银行重回交易所债券市场对金融稳定的意义 206

18.2 培育和完善机构投资者 207

18.2.1 机构投资者对市场微观机构的影响及差异性 207

18.2.2 发展我国机构投资者的政策建议 207

18.3 完善做市商制度 208

18.3.1 做市商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 209

18.3.2 完善做市商制度的政策建议 209

18.4 债券市场税收问题 212

18.4.1 按净价征收是国际惯例 212

18.4.2 从税收角度考察——交易税与流动性的权衡 212

18.4.3 从市场角度考察 213

18.5 完善债券市场监管协调机制 214

第19章 国库现金管理、国债管理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 216

19.1 国库现金管理的含义及目标 216

19.2 国库现金管理的模式 216

19.3 国债管理、国库现金管理与货币政策的冲突与协调 217

19.4 央票发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之谜 218

19.5 特别国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解决重大金融问题的途径 220

第20章 进一步的思考:逐步推进债券市场国际化 222

20.1 债券市场开放的具体步骤 222

20.2 发挥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主权债在全球市场稳定剂的作用 223

20.3 如何把握金融开放的步骤与顺序——发展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 224

第21章 结束语 227

21.1 发挥债券市场在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227

21.2 政府债务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228

21.3 完善地方政府市场化投融资路径以有效防范风险 229

21.4 进一步发展信用类债券市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230

21.5 加强机构投资者培育,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 231

21.6 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逐步完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政府债务管理之间的协调机制 232

21.7 逐步推进债券市场国际化的进程 233

附录120 12年前三季度债券市场运行简析 235

附录2作者近年科研成果要览 242

参考文献 247

后记 2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