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现代社会学  第5版
现代社会学  第5版

现代社会学 第5版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增基,吴鹏森,苏振芳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208119499
  • 页数:40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已出版的高校教材《现代社会学》(第四版)的新修订版。本书自1996年初版出版以来,连年重印,至今不辍,皆因作者们精益求精,与时俱进,注重更新,使本书成为一本近二十年不曾中断印刷的常销书。在此稿中作者们又对全书的内容做了新的重大的调整,主要有三:一是在各重大社会学课题上增添了新的研究成果与新的理论,如互联网的社会影响,人的社会化,社会生活方式,社会控制以及社会变迁等章节中都有新的增补和改写。二是增加了“性别的社会平等”一章,填补了社会学教材的一个空白。三是全面更新了书中所引用的统计资料,使书更能反映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本书的修订使全书质量有了新的提高,特别是跟上了二十一世纪的脚步,使读者在书中可以看到最新的社会学理论成果和统计资料。书中注意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积极吸取西方最新的理论成果,有正确的基础和开阔的视野,这是特别值得称道的。
《现代社会学 第5版》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1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

二、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3

第二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和基本特点 5

一、社会学是一门基础性的社会科学 5

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6

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8

第三节 社会学的价值与意义 10

一、社会学的理论价值 10

二、社会学的实践意义 12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15

一、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基础 15

二、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 18

第二章 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 20

第一节 社会学的产生和形成 20

一、社会背景与理论前提 20

二、西方社会学的创立与形成 22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立 27

第二节 当代社会学的发展 29

一、当代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 29

二、当代社会学发展的特点 39

第三节 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41

一、社会学在旧中国的产生 41

二、社会学在新中国的发展 43

第三章 社会及其构成要素 46

第一节 社会的本质 46

一、社会的含义 46

二、社会有机体 48

第二节 社会结构 51

一、社会结构的概念 51

二、社会结构研究的内容 53

三、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 53

第三节 自然环境 54

一、自然环境的概念 54

二、自然环境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 55

三、自然环境的利用和保护 57

四、我国的生态问题及其对策 60

第四节 社会人口 62

一、人口的概念和内容 62

二、人口因素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 77

三、我国的人口问题 82

第四章 社会文化 86

第一节 社会文化的构成与特性 86

一、文化的概念 86

二、文化的特性 87

三、文化的构成 88

第二节 文化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90

一、关于文化特性形成的理论 90

二、文化的社会功能 93

第三节 文化的运行规律 94

一、文化的积累与传递 94

二、文化的传播与渗透 95

三、文化融合与文化冲突 96

第四节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98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 98

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 100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103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105

第一节 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 105

一、人的本质 105

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06

第二节 个人社会化 107

一、社会化的含义和内容 107

二、社会化的过程 109

三、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113

四、社会化与个性的形成 116

第三节 社会角色 117

一、社会角色的概念 117

二、社会角色的类型 118

三、社会角色的扮演 119

第六章 社会群体 123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123

一、社会群体的概念 123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 123

三、基本群体 125

第二节 家庭 126

一、家庭的概念 126

二、家庭的起源与历史演变 127

三、家庭的结构与功能 128

四、家庭的发展趋势 132

第三节 邻里与工作群体 133

一、邻里 133

二、工作群体 135

第四节 初级群体的衰落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37

一、初级群体的衰落 137

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38

第七章 社会组织 140

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性质和类型 140

一、什么是社会组织 140

二、社会组织的基本类型 142

三、社会组织的功能 145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关系 147

一、社会组织的正式结构 147

二、社会组织的非正式结构 148

三、社会组织的外部关系 151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运行与管理 153

一、社会组织运行与管理过程 153

二、科层制与社会组织管理 154

三、社会组织的冲突与协调 157

第八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59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159

一、什么是社会分层 159

二、社会分层的基本理论 161

三、社会分层的社会作用 165

第二节 社会阶级 166

一、阶级的起源和本质 166

二、社会的阶级结构 169

三、当代中国阶级结构的演变 170

第三节 社会阶层 173

一、社会阶层的概念与类型 173

二、阶层划分的基本方法 174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社会阶层的变化 175

四、中间阶层的成长及其社会意义 179

五、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183

第四节 社会流动 184

一、社会流动的性质和意义 184

二、社会流动的基本类型 186

三、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 188

第九章 性别的社会平等 190

第一节 性别不平等:一个全球性问题 190

一、性别不平等的认识工具与全球趋势 190

二、西方发达国家的性别不平等问题 193

三、发展中国家的性别不平等问题 196

四、当代中国在性别平等问题上所取得的进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99

第二节 性别不平等的根源 209

一、生物学根源 210

二、文化根源 211

三、经济与制度根源 213

第三节 性别不平等的社会学视角 215

一、观察性别不平等的不同视角 215

二、走向性别平等的历史路径 222

第十章 社区 227

第一节 社区概述 227

一、社区的概念 227

二、社区的构成要素 229

三、社区的分类 230

四、社区研究的意义 232

第二节 农村与城市——社区的两大基本类型 233

一、农村社区 233

二、城市社区 235

三、城乡关系 238

第三节 社区发展与社区建设 240

一、社区发展 240

二、中国的社区自治、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 243

第四节 城市化 249

一、城市化概述 249

二、探索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251

第十一章 社会制度 254

第一节 社会制度概述 254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和特征 254

二、社会制度的构成 256

三、社会制度的分类 258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功能 260

一、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 260

二、社会制度功能的失调 261

三、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 262

第三节 制度化和制度改革 263

一、制度化 263

二、制度改革 264

第十二章 社会生活方式 269

第一节 社会生活方式概述 269

一、社会生活方式的概念 269

二、生活方式的研究方法 271

三、生活方式的社会制约性及其对社会过程的反作用 273

第二节 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 274

一、劳动生活方式 275

二、物质生活资料的消费方式 276

三、精神生活方式 278

四、闲暇生活方式 280

第三节 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生活方式 281

一、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特征 281

二、建立科学的、健康的、文明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 282

第四节 网络社会的来临及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283

一、网络社会的来临 283

二、网络对社会生活方式的广泛影响 286

三、迎接网络社会的挑战 290

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 292

第一节 社会变迁概述 292

一、社会变迁的概念 292

二、社会变迁的形式 293

三、社会变迁的动力 295

四、互联网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297

第二节 社会发展 299

一、社会发展的内容和意义 299

二、战后世界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 301

第三节 社会现代化 304

一、社会现代化的含义与内容 304

二、关于社会现代化的理论 307

三、社会现代化的途径 309

四、中国特色的社会现代化道路 311

第四节 全球化与中国社会现代化 315

一、全球化趋势概述 315

二、西方社会学家关于全球化的理论 317

三、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冲击 321

四、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及对策 325

第十四章 社会控制 328

第一节 社会控制的构成和功能 328

一、社会控制的概念 328

二、社会控制的构成要件 329

三、社会控制的功能 330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类型与手段 332

一、社会控制的类型 332

二、社会控制的手段 333

三、社会舆论 336

第三节 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 338

一、越轨行为概述 338

二、犯罪行为的社会控制 340

三、聚众行为的社会控制 341

第四节 社会问题及其综合治理 344

一、社会问题的含义 345

二、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 346

三、社会问题的分类 350

四、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 350

第五节 网络社会中的社会控制问题 351

一、网络社会问题 351

二、网络社会对传统社会控制手段提出的挑战 353

三、建立适应网络时代的新的社会控制机制 355

第十五章 社会保障 359

第一节 社会保障概述 359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特点 359

二、社会保障的作用 361

三、社会保障的管理 362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历史演变 363

一、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363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 365

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369

一、社会保险 370

二、社会福利 372

三、社会救济 374

四、社会优抚 376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377

一、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及其特点 377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向 382

第十六章 社会学研究方法 386

第一节 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 386

一、社会学研究的方法体系 386

二、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原则 387

三、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388

第二节 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390

一、选题阶段 391

二、设计阶段 392

三、实施阶段 392

四、总结阶段 393

第三节 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394

一、观察法 394

二、个案法 395

三、抽样调查法 396

四、问卷法 400

第四节 社会学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 401

一、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 402

二、统计分组 404

三、统计分析 40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