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周易与中国文学  下
周易与中国文学  下

周易与中国文学 下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良运著
  • 出 版 社: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7805799865
  • 页数:46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中国《易》学研究史上第一部研究《周易》经、传与文学关系的专著。内篇八个专题,探讨卦、爻辞与《系辞》、《文言》等原始文本中所蕴含的文学原理、文学观念、审美意识、语言艺术诸种要素,力证《周易》的内容与形式,被一代代人接受并加以发挥、转换,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观念体系的大致格局。外篇十个专题,主要论述《周易》对中国文学发展方方面面的深远影响,从人文精神、文学本原到创作鉴赏等种种文学观念范畴的正式确立,理论构架的成型,一部简明扼要的中国古代文艺学概论,纲举目张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附篇介绍的《焦氏易林》,是直接从《周易》本体绽开的文学奇葩。陈良运教授以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历时十年,数易其稿;本书是他继《中国诗学体系论》之后又一部研究古代文学观念起源和文论体系建构的力作,“探源溯流、阐精发微”的学术风格融贯其中,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具而使理趣与情趣盎然于字里行间。
上一篇:战争与和平 第1卷下一篇:苏州格格
《周易与中国文学 下》目录
标签:文学

第三章 “刚柔迭用,喜愠分情”——“刚柔有体”与作家气质、创作风格 221

一 从“气有刚柔”对文学本体质的把握 222

二 由“风趣刚柔”展开的审美批评 228

三 “刚柔杂居”与文学流派的发生 235

第四章 “感于物而后动”——“感而遂通”的创作心理机制 242

一 “致虚守静”——“感而遂通”的心理机制 243

二 “通灵感物”——古代“灵感”理论的发展 249

三 “情以物迁”——东方最先出现的“移情”说 261

第五章 “诗不患无言,而患言尽”——“言不尽意”的诗学升华 269

一 魏晋玄学的“言意之” 270

二 “言不尽意”的质变:“文已尽而意有余” 276

三 “文已尽而意有余”的升华:“无言之美” 283

第六章 “意象所生,方圆随造”——“立象以尽意”的艺术转变 291

一 哲学领域“立象”理论的发展 292

二 “象征型艺术”与中国文学早期特色 299

三 “立象”的质变:“物色尽而情有余” 306

第七章 “透彻玲珑,不可凑泊”——“神无方”的美学风采 314

一 从哲学走向艺术的“神” 316

二 “神主形从”之形神理论的发展 320

三 “神无方”的美学风采 330

第八章 “语不惊人死不休”——“旨远辞文”的文学语言论 342

一 文学语言理论的早期发展 343

二 “美文”意识:文学语言的纯化 351

三 “百炼为字,千炼成句”的诗歌语言艺术 361

第九章 “《诗》无达诂……”——“仁者见仁”,知者见知”的接受鉴赏论 371

一 “以意逆志”与“《诗》无达诂” 372

二 “披文以入情”与“辨于味”说 380

三 “代日益精”的诗歌接受美学 388

第十章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变通以趋时”:永恒的启示 395

一 “若无新变,不能代雄” 396

二 “文以情变”与文体之变 403

三 “入圣”、“入神”——“变能启盛” 411

附篇 421

一部超越时空的诗体启示录——《焦氏易林》赏析 421

一 中国最早的哲理诗 427

二 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 434

三 诗歌艺术的超常发挥 440

四 《焦氏易林》的文学史意义 450

主要引用书目与参考书目 456

重写《周易与中国文学》后记 46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