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伤寒论后条辨整理与研究
伤寒论后条辨整理与研究

伤寒论后条辨整理与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清))程效倩著;李平,楚更五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5201238
  • 页数:49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清代程效倩原著,李平等整理。全书共十五卷。卷一为辨脉法;卷二为平脉法;卷四、五、六为辨太阳脉证篇;卷七、八为辨阳明脉证;卷九为少阳脉证;卷十为太阴脉证;卷十一为少阴脉证;卷十二为厥阴脉证,后依次为霍乱脉证、阴阳易病差后劳复脉证等,卷十五叙论113方,并附有整理者的研究考证内容。
上一篇:病理技术手册下一篇:中医临床手册
《伤寒论后条辨整理与研究》目录

礼集 1

《伤寒论》自序 1

伤寒论后条辨跋 5

辨《伤寒论》一 11

辨《伤寒论》二 15

辨《伤寒论》三 19

辨《伤寒论》四 22

辨《伤寒论》五 26

王叔和伤寒序例贬伪 31

乐集 67

伤寒论后条辨卷之一 67

辨脉法 67

伤寒论后条辨卷之二 105

平脉法 105

伤寒论后条辨卷之三 136

辨痉湿暍脉证篇 136

射集 144

伤寒论后条辨卷之四 144

辨太阳病脉证篇第一 144

伤寒论后条辨卷之五 159

辨太阳病脉证篇第二 159

御集 215

伤寒论后条辨卷之六 215

辨太阳病脉证篇第三 215

伤寒论后条辨卷之七 244

辨阳明脉证篇第一 244

伤寒论后条辨卷之八 272

辨阳明脉证篇第二 272

书集 281

伤寒论后条辨卷之九 281

辨少阳病脉证篇 281

伤寒论后条辨卷之十 305

辨太阴病脉证篇 305

伤寒论后条辨卷之十一 310

辨少阴病脉证篇 310

伤寒论后条辨卷之十二 329

辨厥阴病脉证篇 329

数集 353

伤寒论后条辨卷十三 353

辨霍乱病脉证篇 353

辨阴阳易病 357

辨差后劳复病 358

伤寒论后条辨卷之十四 360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 360

辨可发汗病脉证 364

辨发汗后病症 365

辨不可吐脉证 365

辨可吐脉证 365

辨不可下病脉证 366

辨可下病脉证 372

伤寒论后条辨附方卷之十五 374

1.桂枝汤 374

2.桂枝加葛根汤 375

3.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375

4.桂枝加桂汤 375

5.桂枝加附子汤 375

6.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375

7.桂枝加芍药汤 375

8.桂枝加大黄汤 375

9.桂枝去芍药汤 375

10.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376

11.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376

1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376

13.桂枝甘草汤 376

14.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376

15.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377

16.茯苓甘草汤 377

17.炙甘草汤 377

18.小建中汤 378

19.麻黄汤 378

20.大青龙汤 379

21.小青龙汤 379

22.桂枝麻黄各半汤 380

23.桂枝二麻黄一汤 380

24.桂枝二越婢一汤 381

25.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381

26.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381

27.葛根汤 381

28.葛根加半夏汤 382

29.葛根黄连黄芩汤 382

30.麻黄升麻汤 382

31.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383

32.麻黄附子细辛汤 383

33.麻黄附子甘草汤 384

34.桂枝附子汤 384

35.去桂枝加白术汤 384

36.甘草附子汤 384

37.桂枝人参汤 385

38.小柴胡汤 385

39.柴胡加桂枝汤 385

40.柴胡桂枝干姜汤 385

41.柴胡加芒硝汤 386

42.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386

43.大柴胡汤 386

44.四逆散 387

45.五苓散 388

46.文蛤散 388

47.猪苓汤 388

48.牡蛎泽泻散 388

49.大承气汤 389

50.小承气汤 389

51.调胃承气汤 389

52.麻仁丸 389

53.蜜煎导方 390

54.猪胆汁方 390

55.二白散 390

56.茵陈蒿汤 391

57.十枣汤 391

58.大陷胸汤 391

59.大陷胸丸 392

60.小陷胸汤 392

61.桃核承气汤 392

62.抵当汤 392

63.抵当丸 393

64.瓜蒂散 393

65.栀子豉汤 393

66.栀子甘草豉汤 393

67.栀子生姜豉汤 394

68.栀子厚朴汤 394

69.栀子干姜汤 394

70.枳实栀子豉汤 394

71.栀子柏皮汤 394

72.半夏泻心汤 395

73.大黄黄连泻心汤 395

74.附子泻心汤 395

75.生姜泻心汤 395

76.甘草泻心汤 396

77.黄芩汤 396

78.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396

79.黄连汤 396

80.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396

81.黄连阿胶汤 397

82.白头翁汤 397

83.竹叶石膏汤 397

84.白虎汤 398

85.白虎加人参汤 398

86.四逆汤 398

87.茯苓四逆汤 398

88.四逆加人参汤 398

89.通脉四逆汤 399

90.四逆加猪胆汁汤 399

91.白通汤 399

92.白通加猪胆汁汤 399

93.附子汤 400

94.芍药甘草附子汤 400

95.干姜附子汤 400

96.真武汤 400

97.理中汤并丸 401

98.甘草干姜汤 402

99.乌梅丸 402

100.吴茱萸汤 402

101.当归四逆汤 403

102.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403

103.桃花汤 403

104.赤石脂禹余粮汤 403

105.旋覆代赭石汤 404

106.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404

107.芍药甘草汤 404

108.甘草汤 404

109.桔梗汤 405

110.猪肤汤 405

111.苦酒汤 405

112.半夏散及汤 405

113.烧裩散 406

附一 《伤寒论》原本编次 407

辨脉法第一 407

平脉法第二 407

伤寒例第三 407

辨痉湿暍脉证第四 407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 408

辨太阳脉证并治中第六 408

辨太阳脉证并治下第七 409

辨阳明脉证并治第八 410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 411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 411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411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412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413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第十四 413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413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413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413

辨不可吐第十八 413

辨可吐病脉证并治第十九 414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414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414

附二 《伤寒论条辨编次》 415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第一 415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第二 416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第三 416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四 417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五 418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六 418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七 418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八 419

附三 《伤寒论尚论篇》编次 420

太阳经上篇 420

太阳经中篇 420

少阳经全篇 423

太阴经全篇 424

少阴经前篇 424

少阴经后篇 424

厥阴经全篇 424

过经不解 425

差后劳复阴阳易病 425

程应旄学术思想研究 426

第一章 程应旄及其著述的考证 426

一、程应旄个人生平考证 426

二、程氏著述及《伤寒论后条辨》成书时间考证 427

第二章 《伤寒论后条辨》成书背景考证 428

一、《伤寒论后条辨》学术背景考证 428

二、《伤寒论后条辨》文化背景考 434

第三章《伤寒论后条辨》版本考 439

第四章 《伤寒论后条辨》学术渊源考证 440

第五章 《伤寒论后条辨》编次及注解特点 442

一、对《伤寒论》中的条文重新进行编次 442

二、对部分条文进行修订 444

三、对部分条文进行补缺 444

四、条文之间互相参照分析 445

五、以经释论 446

六、《伤寒论》条文和《金匮要略》条文互参注解 447

七、兼引各家之言 448

八、善用比喻 449

九、不足之处 450

第六章 《伤寒论后条辨》学术思想介绍 451

一、程应旄对伤寒论的阐释 451

二、程应旄对王叔和其人及《伤寒例》的评价 455

三、程应旄对温病的认识 459

四、程应旄对《伤寒论》病性病位的观点 461

五、程氏对三阴三阳病治法及方药运用的学术观点 466

六、《伤寒论后条辨》中重体质病因发病的观点 467

七、《伤寒论后条辨》中对《伤寒论》中相关术语的解释 470

八、《伤寒论后条辨》中诊病方法学概要 474

九、《伤寒论后条辨》中扶阳及重脾胃思想探析 478

十、程应旄《伤寒论后条辨》之六经理论 483

第七章 《伤寒论后条辨》学术思想对后世伤寒研究的影响 489

一、对国内《伤寒论》的研究影响 489

二、《伤寒论后条辨》学术思想对国外伤寒研究的影响 490

结语 49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