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中国茶典
中国茶典

中国茶典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丁文著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224095425
  • 页数:796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通过茶之源、茶之史、茶之传、茶之道、茶之祖、茶之艺、茶之饮、茶之俗、茶之业等十三篇五十三章内容,对全国和地方、古代和现代的茶文化进行挖掘、归纳和总结,并在吸纳和继承的基础上,创建“中国茶道学”及“中国茶文化学”的学术框架。书中并附200幅精美插图、更添巨著魅力。
《中国茶典》目录
标签:

品茶论语 1

第一篇 茶之源 1

第一章 茶叶的原产地 1

第一节 中国是茶的故乡 1

第二节 巴蜀是茶叶最早的传入地 4

第二章 历史传说与中国茶的创世记 7

第一节 神本位与茶的来历 7

第二节 官本位与茶的来历 11

第三节 民本位与茶的来历 15

第三章 饮茶的起源 20

第一节 神农说、周秦说、两汉说 20

第二节 宫廷说、寺观说、民间说 22

第三节 祭祀说、药物说、饮食说 24

第二篇 茶之传 27

第一章 中国茶的主要传播路径 27

第一节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27

第二节 明代郑和下西洋 28

第三节 中俄茶叶之路 28

第四节 茶马古道 29

第二章 中国茶的海外传播 32

第一节 茶传朝鲜半岛 32

第二节 茶传日本 33

第三节 茶传欧洲 35

第四节 古代旅华的外国茶人 38

第三篇 茶之史 43

第一章 中国茶道发展史 43

第一节 中国茶道酝酿时期 43

第二节 中国茶道形成时期 44

第三节 中国茶道鼎盛时期 45

第二章 巴人是中国最早种茶用茶的民族 50

第一节 古代的巴人 50

第二节 巴人种茶天下先 52

第三章 陕西茶业的历史地位 54

第一节 陕南古代巴人最早种茶用茶 55

第二节 汉唐时期陕西得饮茶风气之先 56

第三节 陕茶曾写下中国茶史辉煌的一页 57

第四节 陕西有千余年的“茶马交易”史 58

第五节 唐代长安是宫廷茶文化的源头 59

第六节 地宫茶具的发现是茶史划时代的事件 60

第七节 贡茶之制发端于长安宫廷茶文化 61

第八节 唐代长安是茶文化传播中心 61

第四章 陕西茶史分期 63

第一节 神农茶时期(公元前23世纪之前) 63

第二节 巴蜀茶时期(公元前23世纪—580年) 64

第三节 山南茶时期(581—1367) 66

第四节 汉川茶时期(1368—1643) 70

第五节 紫阳茶时期(1644—1948) 72

第六节 陕绿茶时期(1949— ) 75

第五章 陕西茶马贸易史 81

第一节 陕西唐代的茶马贸易 81

第二节 陕西宋代的茶马贸易 83

第三节 陕西明代的茶马贸易 85

第四节 陕西清代的茶马贸易 87

第六章 陕西的茶马古道 89

第一节 陕西古道何其多 89

第二节 金牛道的开凿 90

第三节 古金牛道的线路 91

第四节 金牛道与茶马互市 91

第五节 关于金牛道的古今诗作和传说 92

第六节 陕西茶马古道踏勘记 94

第七章 茶史记事 97

第一节 佛庄茶汤会 97

第二节 茶史上的名水之争 99

第三节 红茶案、下午茶与鸦片战争 105

第四节 茶史上的经济间谍第一人 106

第五节 外来和尚会种茶 107

第四篇 茶之道 111

第一章 茶道本论 111

第一节 关于道与茶道的一般论述 111

第二节 “中国茶道”的文化底蕴 116

第三节 我的茶道观 120

第四节 茶道散论 123

第二章 茶道的构成 131

第一节 茶艺 131

第二节 茶人 132

第三节 主题 134

第四节 程序 135

第五节 环境 136

第三章 茶道流派 139

第一节 贵族茶道 139

第二节 雅士茶道 142

第三节 禅宗茶道 144

第四节 世俗茶道 147

第四章 茶道美学 153

第一节 枯索静寂之美与坐禅、悟道、内省 153

第二节 淡泊闲适之美与中庸、平常心、圆融 155

第三节 高雅脱俗之美与文质彬彬、贵生、圆相 159

第四节 自然质朴之美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梵天合一 164

第五章 大唐茶道的整合 169

第一节 唐茶道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 169

第二节 三教融合——茶道整合的文化背景 170

第三节 禅教合一——茶道整合的历史契机 172

第四节 茶神陆羽——茶道整合的关键人物 173

第五节 中晚唐士子——茶道整合的主体队伍 174

第六章 大唐茶文化圈和茶道流派 177

第一节 宫廷茶文化圈和贵族茶道 177

第二节 僧侣茶文化圈和禅宗茶道 178

第三节 文人茶文化圈和雅士茶道 178

第四节 大众茶文化圈和世俗茶道 179

第七章 唐茶道的文化特征和价值取向 180

第一节 唐茶道的文化特征 180

第二节 大唐茶道的价值取向 183

第五篇 茶之祖 194

第一章 身世与评说 194

第一节 陆羽精神 194

第二节 陆羽来历的考证与推测 196

第三节 关于陆羽的生年和卒年 198

第四节 陆羽称谓知多少 199

第五节 苦难的童年时代 200

第六节 短暂的伶人生涯 202

第七节 改变人生命运的会见 204

第八节 负书火门山 205

第九节 在竟陵幕府 205

第十节 而立之年的自述 206

第二章 游历与茶事考察 209

第一节 考察荆巴茶文化区 209

第二节 乱世游历 212

第三节 余杭桑苎翁 213

第四节 陆羽在湖州 214

第五节 移居湖州后的游历考察 216

第六节 晚年的行踪 218

第三章 隐居生活 220

第一节 结庐竟陵东岗 220

第二节 余杭小隐 220

第三节 更隐苕溪 222

第四节 青塘别业 224

第五节 上饶山舍 226

第六节 其他小隐之地 227

第四章 友情与交际 228

第一节 父子情、师徒情 228

第二节 缁素忘年之交 229

第三节 国之干城是好友 231

第四节 红颜知己 233

第五节 至交好友 237

第六节 天下谁人不识君 248

第七节 朋友的赠诗与唱和 251

第五章 事业与成功 258

第一节 顾渚茶烟 258

第二节 参修《韵海镜源》 260

第三节 书法家陆羽 263

第四节 方志学家陆羽 266

第五节 著作一览 268

第六节 陆羽的个性及其历史评价 271

第七节 陆羽成功原因的探究 274

第六章 凭吊和缅怀 284

第一节 唐代诗人的凭吊与缅怀 284

第二节 宋元诗人的凭吊与缅怀 285

第三节 明清诗人的凭吊与缅怀 287

第七章 《茶经》及其评价 289

第一节 《茶经》其书 289

第二节 《茶经》的文风 290

第三节 陆羽千古《茶经》千古 291

第四节 宋元明清诗人对《茶经》的评价 292

附:陆羽年谱 294

第六篇 茶之艺 304

第一章 茶艺四要 304

第一节 精茶 304

第二节 真水 307

第三节 活火 312

第四节 妙器 314

第二章 茶艺“三法” 318

第一节 制茶法 318

第二节 烹茶法 320

第三节 佐茶法 322

第三章 陆羽茶艺 324

第一节 陆羽草创蒸青制茶工艺 324

第二节 唐代诗人咏陆羽蒸青制茶工艺 327

第三节 宋元明清诗人对陆羽鉴定名茶的评价 330

第四节 陆羽首创“煎茶法” 332

第五节 唐代诗人咏“陆羽煎茶法” 334

第六节 宋元明清诗人咏“陆羽煎茶法” 337

第七节 陆羽首创品水标准 338

第八节 宋元明清诗人对“陆羽名水榜”的评价 339

第九节 陆羽首创茶具二十四事 340

第十节 陆羽茶具与唐代法门寺地宫茶具 342

第十一节 陆羽论邢瓷与越瓷 344

第四章 古今茶艺表演 346

第一节 古代的茶艺表演 346

第二节 当代茶艺表演 347

附录1:唐风茶韵 350

吃茶去——大唐禅宗茶表演 350

京都茶情——大唐文士茶表演 350

李白醉茶——大唐君臣茶表演 352

明皇和乐——大唐贵妃茶表演 353

附录2:紫阳茶艺表演 355

序曲 355

第一乐章 清明已煮紫阳茶 356

第二乐章 洒净 356

第三乐章 小药外丹 357

第四乐章 道教茶艺 357

第五乐章 赞茶 358

第七篇 茶之饮 360

第一章 唐代饮茶文化的普及 360

第一节 茶入山门 360

第二节 茶入宫门 364

第三节 茶入儒门 369

第四节 茶入柴门 372

第二章 饮茶方式和饮茶设施 373

第一节 独饮·对饮·品饮·聚饮 373

第二节 茶宴·茶话·茶会 375

第三节 茶摊·茶室·茶馆 378

第八篇 茶之俗 382

第一章 茶俗概说 382

第一节 茶俗的演变和形成 382

第二节 茶俗的特点 383

第二章 古代茶俗 385

第一节 唐代特色茶俗 385

第二节 宋代特色茶俗 388

第三节 明代特色茶俗 391

第四节 清代特色茶俗 393

第三章 现代茶俗 394

第一节 汉族茶俗 394

第二节 少数民族茶俗 396

第四章 陕西茶俗 402

第一节 概述 402

第二节 陕西地方茶俗 403

第五章 外国茶俗 409

第一节 中国饮茶习俗外传简况 409

第二节 五大茶叶进口国的茶俗 410

第三节 十大茶叶消费国的茶俗 410

第四节 五大产茶国的茶俗 411

第五节 其他饮茶国家的茶俗 412

第六节 世界茶俗评述 414

第九篇 茶之业 416

第一章 大唐茶产业 416

第一节 茶叶生产 416

第二节 茶园之诗 417

第三节 名茶培植 418

第四节 唐茶命名艺术 419

第五节 唐代茶市 419

第二章 当代茶产业 421

第一节 茶区的划分 421

第二节 茶叶的分类 421

第三节 茶叶的鉴别 425

第四节 茶叶的选购 426

第五节 现代名茶 427

第六节 茶叶的包装 428

第七节 茶叶的贮存 429

第八节 中国茶馆业 431

第九节 世界茶产业的历史与现状 432

第十篇 茶与健康 433

第一章 茶是健康饮料 433

第一节 茶是医疗保健大师 433

第二节 茶是理想饮料 434

第三节 饮茶是最佳选择 434

第四节 烟、茶、酒 435

第二章 茶的药物作用 437

第一节 中国传统医学论茶的药物作用 437

第二节 现代医学论茶的药物作用 438

第三节 茶药物作用的临床应用 441

第三章 茶的养生与美容作用 450

第一节 茶是养生益寿之仙药 450

第二节 茶是美容瘦身之妙药 451

第四章 药茶、茶疗方和茶膳 453

第一节 药茶 453

第二节 茶疗方 455

第三节 茶膳 456

第十一篇 茶与宗教 460

第一章 茶与儒教 460

第一节 儒门知茶 460

第二节 儒家茶礼的主要内容 461

第三节 饮茶与乐感文化 465

第四节 仁学与茶学 487

第二章 茶与道教 508

第一节 茶与道教的神仙思想 508

第二节 茶与道教的祛病养生 512

第三节 茶与道教内丹术 517

第四节 茶与清谈 518

第五节 茶与自然 520

第六节 茶与道教之“道” 523

第三章 茶与佛教 528

第一节 和尚家风 528

第二节 名山、名寺与名茶 533

第三节 僧家造法极功夫 539

第四节 茶禅一味 542

附:茶禅公案 551

第十二篇 茶与士子 562

第一章 士子饮茶族 562

第一节 文士饮茶族 562

第二节 王士饮茶族 572

第三节 僧道饮茶族 577

第二章 士子茶事与心灵的道场 586

第一节 择水煎茶 586

第二节 竹里煎茶 591

第三节 茶会 594

第四节 斗茶 597

第五节 隐士和茶 600

第六节 茶与文事 604

第三章 历代士子茶星 608

第一节 中国茶界三大亚圣 608

第二节 唐代之前十大士子茶星 610

第三节 唐代士子茶星 615

第四节 宋代十大士子茶星 626

第五节 明清十大士子茶星 635

第十三篇 茶与文学艺术 651

第一章 茶诗 651

第一节 唐代经典茶诗 651

第二节 其他朝代经典茶诗 704

第三节 《诗经》中“荼”字的最新解读 730

第二章 茶的传奇 737

第一节 茶的经典掌故 737

第二节 民间故事 746

第三节 故事新编 752

第三章 茶联·茶谚·茶谜 765

第一节 茶联 765

第二节 茶谚 774

第三节 茶谜 779

第四章 茶与造型艺术 781

第一节 茶画 781

第二节 茶书法 784

第五章 茶与表演艺术 786

第一节 茶歌 786

第二节 茶舞 790

第三节 采茶戏 791

第四节 茶与曲艺 792

第五节 茶与戏剧 792

代后记:父亲的茶境人生 79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