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数字读物论
数字读物论

数字读物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余效诚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6136263
  • 页数:30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理论体系,基本上横跨了教育学、编辑学、出版学、管理学、传播学、媒介学、行为学、市场学、媒体资产管理、语言文字学、摄影摄象技术等等多个学科的领域,深刻详细的阐述了数字读物特性和本质,种类以及功能。第一次从系统上阐述了一个新媒介时代特征。了解这个理论对当下媒体网络化、数字化,以及最时兴的电子图书都会产生更新的认识。因为这里阐述描绘的是一个全新的混媒效果、有互动功能的便携阅读器。对当今的媒体产业改革,出版物数字化,各种媒体未来发展,以及各种社会组织的运行信息传播特性都会产生深刻影响。一个全新的媒介传播学理论体系,出版此书非常必要。
《数字读物论》目录
标签:读物 数字

第一篇 数字读物概述 1

第一章 关于名字的分歧 1

第一节 新媒体与现代媒体名称的局限 1

一 关于名称出现时间的理解 1

二 关于传播信息方式的区别 6

三 关于传播信息功能的分化 13

第二节 明确新概念的意义 14

一 数字读物的新概念体现了观察媒体的新角度 14

二 数字读物的新概念提供了研究媒体的新思路 18

三 数字读物的新概念开辟了思考媒体发展的新视野 25

第二章 媒介的时代划分 33

第一节 媒介时代划分的要素 33

第二节 数字读物带来的时代文化 37

一 人们也许没有留心,人类采集信息其实就是从影像开始的 37

二 人类已经适应甚至习惯了用文字符号记录信息的方式 39

三 新时代的开始,就是一个刚刚启蒙、萌发的阶段 40

四 记录信息的方式影响着一个文化的发展走向 42

五 我们人类感官的需要,永远是数字化DV技术要改进的方向 45

第二篇 数字读物的几个关键文本概念 49

第三章 思辨阐述类文字文本 49

第一节 词语使用在网络上、手机上出现了新的变化 49

一 词语本来是有口头语和书面语的不同区别 50

二 网络微博出现了词语更大的使用环境的变化 50

三 书面语中的词语分类出现了新的分化 51

第二节 语句在网络环境下变化比较明显 51

一 语句形式的多样简明化 51

二 语句内容的随意新奇性 52

第三节 段落是语句的组合使用单元 53

一 长短的限制开始出现 53

二 多种因素导致段落长短原因也呈多样化 53

三 阅读效果、交流效率是最终评判标准的依据 54

第四节 文章结构 54

一 阅读环境的变化是开放的,目前无法预料阅读行为的发展 54

二 追求阅读效率可能成为重要观察点 55

三 视频的加入将产生全新的文章结构方式 56

第五节 篇章构成 56

一 传统读物的篇章秩序规则在网络上被视为无的放矢的规范 56

二 网络上还看不到人们对篇章专业特色的追逐 57

三 传统读物的数字化肯定不是网络发展的唯一未来 57

第六节 册卷关系 58

一 平面媒体册卷信息规模无可替代吗? 58

二 数字读物的搜索、处理、存储、发布等功能不能发挥别的作用? 59

三 历史上平面静态的传播工具是在官方社会政治文化体制中应用发展出册卷的 59

第四章 动态描述类记录文本(音视频) 63

第一节 零星使用的视频记录片段文本和专业编辑构成的演绎文本有很大的区别 63

一 百姓使用的音视频记录文本是近年来随着手机录音摄像迅速发展起来的事物 63

二 电影事业的虚构故事演绎文本属于艺术创作范畴 64

三 西方国家已经实现了平民摄制电影的消费方式 65

第二节 常用的动态描述记录文本的几个角度 66

一 摄像者记录角度 66

二 情节逻辑角度 66

三 理念概念角度 67

第三节 媒体资源建设和管理应该成为社会各阶层需要关注的现象 68

第五章 静态展示类显现文本 72

第一节 前景、后景关系 72

第二节 天地、左右与内外 77

第三节 相对垂直 78

第四节 纵深感变化 80

第五节 主题图片库 84

第六章 混媒及互动效果 86

第一节 数字读物的采集和对比功能 89

一 数字读物提供了探索和即时反馈的崭新学习环境 90

二 数字读物展开了知识生产的新窗口,更多人发现了自己宏观观察和文字叙述的能力 91

三 数字读物提高了人群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本身更新的集体能力 93

四 数字读物促进社会提供体例规范、内容标准、合格认定、发表确认、责权细则等法规 95

第二节 数字读物的信息分类和存储功能 96

一 数字读物改变了知识储存的社会机制,图书馆变成了图书云 98

二 数字读物改变了知识存取方式,提高了公众阅读学习效率,学校变成了云学校 99

三 数字读物改变了公众获取知识的效率,学习变成了随时随地的“呼风唤雨” 100

四 云计算将分化出数字读物的虚拟公共空间和虚拟私人空间 101

第三节 数字读物的加工和传输功能 102

一 数字读物改变了信息形成通道的社会结构 102

二 数字读物冲击了传统的信息渠道 104

三 数字读物冲击了信息认证的传统权威体制 105

第四节 数字读物的显现和发布功能 106

一 数字读物改变了社会话语权的分布,更多来自民间的声音,从而提高了帕累托效率,提供了让更多人满意的社会机制 106

二 数字读物改变了舆论形成的传播动力结构,更多倾向于公众对正义的理解 108

三 数字读物改变了公众知识权威的心理地位格局,更多人乐于坚持发表自己的观点 109

四 数字读物的各种操作形式及其所带来的法律问题 110

第三篇 数字读物编著体例 123

第七章 概念辨析 123

第一节 网络教学应用是数字读物当前的最大需求方向 123

一 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传统教材的体例) 123

二 我国网络、数字化教材应用现状带来的启发 133

第二节 网络教学需要教材体例的改革 138

一 网络教学的互动性变化决定了教材体例的发展 138

二 传输和存储手段的网络化和数字化是网络教材体例出现的基础 141

三 网络教材体例将从各种现有网络化、数字化的媒体中寻找并归纳 142

第三节 怎样理解数字读物编著体例 146

一 什么是数字读物编著体例 146

二 产生的原因 146

三 网络数字读物的知识模块化 147

四 网络数字化教材的教学练习测试考核一体化 148

五 如何实现网络教学的互动是数字读物和传统读物的功能性区别 148

第八章 形式简述 151

第一节 助讲型 154

一 特点与功能 156

二 共性与区别 161

三 教案与脚本 165

四 BBS、NETMEETING和电子邮件 166

第二节 助学型 167

一 共同的特点与功能 168

二 助学型教材与传统教材的共性与区别 177

三 教案与脚本 179

四 教案例释 184

第三节 测试型 184

一 特点与功能 185

二 测试型读物与传统教材读物的共性与区别 189

三 教案与脚本 192

四 教案例释 193

第四节 实验工具型 194

一 特点与功能 196

二 共性与区别 200

三 教案与脚本 201

四 教案例释 203

第五节 游戏型 204

一 特点与功能 205

二 共性与区别 207

第九章 媒介分类 210

第一节 电子讲义 210

一 基本功能 210

二 制作过程 212

三 注意事项 212

第二节 电子图书 213

一 基本功能 214

二 主要形式 214

三 制作过程 215

四 注意事项 215

第三节 视频课件 217

一 基本功能 217

二 主要形式 218

三 注意事项 218

第四节 光盘课件 218

一 音乐唱片到光盘的演变 218

二 光盘工业标准的发展 219

三 数字技术如今又带来了新的载体形式 221

第五节 网络课件 222

一 关于网页制作主要形式 222

二 网页制作需要学习其他有关知识 224

三 网页课件实际是一种理论上存在的课件 225

第十章 网络教学辅助资料 228

第四篇 数字读物的影响 231

第十一章 数字读物和企业经济活动 231

第一节 数字读物与广告 232

一 多媒体混合互动效果的广告形式将打破传统广告行业格局 232

二 混合互动媒体效果基础性研究急需推进 233

三 数字读物对广告业发展的贡献可能主要来源于教育产业链的发展 234

第二节 数字读物与CIS 236

一 网络活动的匿名性使虚拟空间真假难辨,诚信体系行程复杂,前景堪忧 237

二 起步门槛低会使竞争愈加激烈,产业链的形成格外关键 238

三 虚拟空间的形象数据表现的可操控性令网络环境法制建设压力陡增 241

第三节 数字读物与营销 243

一 虚拟商业其实也还是商业 243

二 虚拟商业风险来自数字技术本身 244

三 验收结算是必须的一个交易安全闭环 245

第四节 数字读物与ERP管理(资金、信息、技术、控制) 246

一 这是一种管理新文化 247

二 这是一种团队学习的管理模式 248

三 企业的管理经营活动被放大到超出了传统物理局限的空间 249

第十二章 数字读物和政务及组织 251

第一节 信息采集 251

一 信息搜集的类型进入了更全面的时代 252

二 信息采集有了更全面的种类 253

三 信息采集有了更多的矛盾需要处理 254

第二节 信息整理 255

一 信息整理是全方位、多媒体、渗透性的过程 256

二 信息整理是文件管理的基础 257

三 信息整理是围绕管理的实质发挥效能的 257

第三节 信息使用 258

一 社会组织被压缩成扁平形状,因为信息有了完整、高效、多种维度的传递方式 258

二 多媒体信息逐渐成为主要信息形式 259

三 会议与会务或许是影响带来变动最初的焦点 260

第十三章 数字读物与教育 262

第一节 数字读物与数字化学校 262

一 是否理解公众学习效果反馈模式这个概念是关键 262

二 只有数字读物可以令社会各界启动终身教育,从各个年龄段推动远程教育,教育资源问题才能得到缓解 264

三 教育的发展势必从方向上出现渐变,尤其中小学教育,精英教育势必转变为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 265

第二节 关于数字化教材 266

一 版权规范的部分 266

二 教师酝酿试用的部分 267

三 学生练习的部分 268

四 学校管理的部分 269

第三节 数字化教师 270

一 各级、各类教学辅导的特色产品将成为教学课件的第一主力军 271

二 各级、各类教学课件生产组织将成为教育产业中最重要的基地企业 272

三 教学软件策划将成为教育产业链上推动发展的标志性工序 272

第四节 数字化教室 273

第五节 数字化教学管理 274

一 教育技术管理买际是无法存在的工作 274

二 数字教学则必须保证教育技术人员在价值链中的地位 275

三 教育技术管理在网络学校几乎就是教学管理本身 276

第十四章 数字读物与其他文化消费 278

第一节 电子读物 278

一 电子读物关键的开发要点是利用学习效果即时、瞬时反馈模式 278

二 产业链的建设将决定这种产品的发展速度 279

三 教育的真正改革,恐怕要靠电子读物的诞生来驱动和展开了 280

第二节 手机电影 281

一 落后的产业文化导致了落后的产业链状态 281

二 手机电影可能是微电影的主要战场 282

三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可能是解决微电影发展的唯一高效体制 285

第五篇 数字读物的发展生理局限和发展方向 289

第十五章 数字读物发展的生理局限 289

第一节 人类需要数字读物的功能只是保证视听、显现、互动(操控) 290

第二节 数字读物单方向发展的原因 292

第十六章 数字读物的发展方向 295

第一节 数字读物各国发展的文化瓶颈 295

第二节 数字读物的研究体制 296

参考文献 298

后记 3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