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晓霞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304062927
  • 页数:398 页
图书介绍: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血液循环障碍,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炎症、休克,肿瘤,心血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系统的疾病特征及病理。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疾病概论 6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7

一、健康的概念 7

二、疾病的概念 7

第二节 病因学 8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8

二、疾病发生发展的条件 9

第三节 发病学 10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0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11

第四节 疾病的转归 12

一、康复 12

二、死亡 13

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16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17

一、萎缩 17

二、肥大 18

三、增生 18

四、化生 18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19

一、可逆性损伤(变性) 19

二、不可逆性损伤(细胞死亡) 21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 24

一、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能力 24

二、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25

三、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态和作用 26

四、皮肤创伤愈合和骨折愈合 26

第三章 血液循环障碍 34

第一节 充血和出血 35

一、充血 35

二、出血 37

第二节 血栓形成 38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39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和血栓的类型 40

三、血栓的结局 41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41

第三节 栓塞 42

一、栓子运行的途径 42

二、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42

第四节 梗死 44

一、梗死的原因 44

二、梗死的病变及类型 45

三、梗死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46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46

一、DIC分期与分型 46

二、DIC的病因及诱因 47

三、DIC的发病机制 48

四、DIC的功能代谢变化 49

五、DIC的诊断和防治及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 50

第四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58

第一节 水与电解质的分布与调节 59

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 59

二、体液的化学成分与渗透压 59

三、水钠代谢平衡的调节 60

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 61

一、低渗性脱水 61

二、高渗性脱水 63

三、等渗性脱水 64

四、水中毒 65

五、水肿 66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 69

一、正常钾代谢及调节 69

二、钾代谢紊乱 71

第五章 酸碱平衡紊乱 77

第一节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 78

一、体液中酸碱物质的来源 78

二、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78

第二节 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 81

一、酸碱度 81

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81

三、标准碳酸氢盐及实际碳酸氢盐 82

四、碱剩余 82

五、阴离子间隙 82

第三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83

一、代谢性酸中毒 83

二、呼吸性酸中毒 86

三、代谢性碱中毒 87

四、呼吸性碱中毒 90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91

第六章 缺氧 94

第一节 缺氧的概念及分类 95

一、常用的血氧指标 95

二、缺氧的分类 95

第二节 缺氧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96

一、乏氧性缺氧 96

二、血液性缺氧 97

三、循环性缺氧 98

四、组织性缺氧 99

第三节 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100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 100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 101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 102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102

五、组织细胞的变化 102

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103

一、机体的功能和代谢状态 104

二、个体或群体差异 104

三、适应性锻炼 104

第五节 缺氧的防治及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 104

一、去除病因 104

二、氧疗 104

三、改善脑代谢 105

第七章 发热 108

第一节 发热的概念 109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109

一、发热激活物 109

二、内生致热原 110

三、发热时中枢体温调节机制 111

四、发热的分期和热型 112

第三节 发热时机体的物质代谢和功能变化 114

一、物质代谢改变 114

二、生理功能改变 115

第四节 发热的防治及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 116

一、积极进行病因学治疗 116

二、对一般发热不急于解热 116

三、必须及时解热的情况 116

四、解热的具体措施 117

五、加强护理 117

第八章 炎症 120

第一节 炎症概述 121

一、炎症的概念 121

二、炎症原因 121

三、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122

四、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122

第二节 急性炎症 123

一、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123

二、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124

三、白细胞渗出和作用 125

四、炎症介质在炎症中的作用 127

五、急性炎症的类型及其病理变化 128

六、急性炎症的结局 130

第三节 慢性炎症 131

一、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特点 131

二、慢性炎性肉芽肿 131

第九章 休克 137

第一节 休克的概念与分类 138

一、休克的概念 138

二、休克的分类 138

第二节 休克的分期与发病机制 139

一、微循环及其调节 139

二、休克分期与发病机制 140

第三节 休克的细胞代谢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 144

一、细胞代谢改变 144

二、器官功能的障碍 146

第四节 休克的防治及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 149

一、病因学防治 149

二、发病学防治 150

三、休克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 151

第十章 肿瘤 155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156

第二节 肿瘤的特性 157

一、肿瘤的形态与结构 157

二、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 158

三、肿瘤的异型性与分化 159

四、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160

五、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162

第三节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162

一、肿瘤的命名 162

二、肿瘤的分类 163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65

一、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65

二、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65

第五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166

第六节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 166

一、癌前病变 166

二、非典型增生 167

三、原位癌 167

第七节 常见肿瘤举例 168

一、上皮组织肿瘤 168

二、间叶组织肿瘤 169

三、其他组织肿瘤 171

四、癌与肉瘤的区别 172

第八节 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 172

一、肿瘤病因学 172

二、肿瘤发病机制 174

第十一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182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症 183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84

二、病理变化 185

三、重要器官动脉的病变 187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88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 188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88

第三节 高血压病 191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91

二、类型和病理变化 192

第四节 风湿病 195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95

二、基本病理变化 196

三、风湿病的各器官病变 196

第五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198

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198

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199

第六节 心瓣膜病 199

一、二尖瓣狭窄 200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200

三、主动脉瓣狭窄 201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01

第七节 心肌炎 201

一、病毒性心肌炎 201

二、细菌性心肌炎 201

三、孤立性心肌炎 202

第八节 心肌病 202

一、扩张性心肌病 202

二、肥厚性心肌病 202

三、限制性心肌病 203

四、克山病 203

第九节 心力衰竭 204

一、概述 204

二、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 206

三、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207

四、心力衰竭的机体变化 209

五、心力衰竭的防治及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 211

第十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 219

第一节 肺炎 220

一、细菌性肺炎 221

二、支原体性肺炎 224

三、病毒性肺炎 225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26

一、慢性支气管炎 227

二、肺气肿 228

第三节 肺硅沉着症(硅肺) 230

一、病因 230

二、病理变化 231

三、主要并发症 232

第四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23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32

二、病理变化 233

三、临床病理联系 233

第五节 肺癌 234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34

二、病理变化 235

三、扩散途径 236

四、临床病理联系 236

第六节 呼吸衰竭 237

一、呼吸衰竭的概念及分类 237

二、呼吸衰竭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238

三、呼吸衰竭时机体变化 243

四、呼吸衰竭的防治及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 246

第十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 254

第一节 慢性胃炎 255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 256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 256

三、慢性肥厚性胃炎 257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病 257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57

二、病理变化 258

三、结局和并发症 258

四、临床病理联系 259

第三节 阑尾炎 259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59

二、病理变化 260

三、临床病理联系 260

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 26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261

二、基本病理变化 261

三、临床病理分型 263

四、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 263

第五节 肝硬化 265

一、门脉性肝硬化 265

二、坏死后性肝硬化 268

第六节 胰腺炎 268

一、病因 268

二、分类 268

第七节 消化系统肿瘤 269

一、食管癌 269

二、胃癌 270

三、大肠癌 272

四、原发性肝癌 274

五、胰腺癌 275

第八节 黄疸 275

一、黄疸的分类 276

二、黄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76

三、高胆红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 277

第九节 肝功能衰竭 278

一、肝功能不全对机体的影响 278

二、肝性脑病 281

第十四章 泌尿系统疾病 294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295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295

二、肾小球肾炎主要临床表现 296

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 297

四、各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理联系 297

第二节 肾盂肾炎 303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303

二、急性肾盂肾炎 303

三、慢性肾盂肾炎 304

第三节 泌尿系统常见肿瘤 306

一、肾细胞癌 306

二、膀胱尿路上皮肿瘤 307

第四节 肾功能衰竭 308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 308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 314

三、尿毒症 318

第十五章 淋巴造血组织肿瘤 327

第一节 恶性淋巴瘤 328

一、B细胞的分化及相关淋巴瘤 328

二、T细胞的分化及相关淋巴瘤 330

第二节 常见恶性淋巴瘤举例 332

一、霍奇金淋巴瘤 332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 334

第三节 髓系肿瘤与白血病 335

一、髓系肿瘤 335

二、白血病 335

第十六章 生殖系统疾病 339

第一节 子宫颈疾病 340

一、慢性子宫颈炎 340

二、子宫颈上皮非典型性增生 340

三、子宫颈癌 341

第二节 子宫体疾病 342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 342

二、子宫肿瘤 342

第三节 滋养层细胞肿瘤 343

一、葡萄胎 343

二、侵蚀性葡萄胎 344

三、绒毛膜癌 344

第四节 前列腺疾病 345

一、前列腺增生症 345

二、前列腺癌 345

第五节 乳腺疾病 346

一、乳腺增生性病变 346

二、乳腺纤维腺瘤 346

三、乳腺癌 346

第十七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352

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 352

一、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 352

二、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353

三、甲状腺功能低下 354

四、甲状腺炎 355

五、甲状腺肿瘤 356

第二节 糖尿病 357

一、糖尿病的分类 357

二、糖尿病的病因发病 357

三、糖尿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357

第十八章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362

第一节 结核病 363

一、概述 363

二、肺结核病 365

三、肺外器官结核病 368

第二节 细菌性痢疾 369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369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370

第三节 伤寒 371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371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372

第四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73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373

二、病理变化 373

三、临床病理联系 374

四、结局和并发症 374

第五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374

一、病因及传染途径 375

二、病理变化 375

三、临床病理联系 375

第六节 脊髓灰质炎 375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376

二、病理变化 376

三、临床病理联系 376

第七节 性传播疾病 377

一、梅毒 377

二、淋病 379

三、尖锐湿疣 379

四、艾滋病 379

第八节 血吸虫病 381

一、病因及感染途径 381

二、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 381

三、主要器官的病变及其后果 382

第十九章 病理检查诊断的基本知识 388

第一节 病理诊断工作在医疗工作中的应用 389

一、病理检查诊断的具体应用 389

二、病理学科在医院运行中的作用、地位 389

第二节 病理检查标本的种类和来源 389

第三节 标本的保存与处理的一般原则 391

第四节 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及其应用价值 391

一、特殊染色和组织化学染色 391

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391

三、电子显微镜检查 392

四、流式细胞术 392

第五节 肿瘤预后相关标记物的检测 392

第六节 病理诊断工作流程 393

选择题参考答案 394

参考文献 3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