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国际货币体系研究  变迁,规律与改革
国际货币体系研究  变迁,规律与改革

国际货币体系研究 变迁,规律与改革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董君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3620345
  • 页数:23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国际货币体系变迁史入手,详细阐述每一时期国际货币体系的背景、内容和运行情况,通过对国际货币体系史的研究得出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规律性结论,为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特别事中国如何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参考。
《国际货币体系研究 变迁,规律与改革》目录

第1章 国际金本位制确立之前的近代国际货币制度(1800—1870) 1

1.1 复本位制的概念与特点 2

1.1.1 复本位制的概念与形式 2

1.1.2 复本位制的特点 3

1.2 复本位制的运行——以法国、美国为例 4

1.2.1 复本位制的运行法则——格雷欣定律 4

1.2.2 19世纪法国复本位制的运行 5

1.2.3 拉丁货币同盟 7

1.2.4 美国复本位制的建立及运行 9

1.2.5 美国的白银与黄金之争 11

1.3 复本位制的衰落 12

1.3.1 直接原因 12

1.3.2 根本原因 13

1.4 对复本位制的评价 16

1.5 英国金本位制的建立 16

1.5.1 英国的铸币体系及铸币贬值 17

1.5.2 铸币体系的恢复及铸币改革 20

1.5.3 金块论战 22

1.5.4 金块论战的持续 24

1.5.5 金块论战的影响 26

1.6 对英国金本位制的评价 28

第2章 国际金本位制(1871—1914) 29

2.1 国际金本位制的建立 29

2.1.1 英国经济的迅速崛起 29

2.1.2 自由贸易政策的广泛推行 32

2.1.3 金本位制的国际扩散 33

2.2 国际金本位制的主要内容 34

2.2.1 黄金充当国际本位货币 35

2.2.2 限于黄金输送点内的固定汇率 35

2.2.3 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36

2.3 国际金本位制时期的英格兰银行 42

2.3.1 英格兰银行的成立与发展 42

2.3.2 英格兰银行对国际金本位制的主导作用 43

2.3.3 国际金本位制与最后贷款人角色的矛盾 44

2.4 国际金本位制的“中心—外围”格局 45

2.4.1 中心国的国际合作 46

2.4.2 外围国的不稳定性 48

2.5 国际金本位制的积极作用 49

2.6 国际金本位制稳定运行的条件及其缺陷 50

2.6.1 国际金本位制稳定运行的条件 50

2.6.2 国际金本位制的缺陷 51

2.7 对国际金本位制的评价 53

第3章 国际金汇兑本位制(1919—1939) 55

3.1 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的建立 55

3.1.1 古典国际金本位制的解体 55

3.1.2 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困境 56

3.1.3 金汇兑本位制的建立 58

3.2 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的主要内容 61

3.2.1 黄金与外汇同是本位货币 62

3.2.2 与黄金保持间接联系的固定汇率制 63

3.2.3 不平等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64

3.3 国际金汇兑本位制时期的国际收支 65

3.3.1 德国战争赔款及国际资本流动总趋势 65

3.3.2 基准货币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 67

3.4 国际金汇兑本位制时期的国际货币合作 70

3.5 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的积极作用 72

3.6 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的崩溃及其缺陷 73

3.7 对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的评价 75

第4章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5—1973) 77

4.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77

4.1.1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 77

4.1.2 “凯恩斯计划”与“怀特计划” 79

4.1.3 《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共识体现 83

4.2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84

4.2.1 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84

4.2.2 黄金—美元本位制 86

4.2.3 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 88

4.2.4 废除外汇管制 89

4.2.5 非对称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89

4.3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 91

4.3.1 布雷顿森林体系平稳运行阶段(1944—1959) 91

4.3.2 布雷顿森林体系动荡运行阶段(1960—1968) 94

4.3.3 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步瓦解阶段(1969—1973) 97

4.4 特别提款权的设立 99

4.4.1 特别提款权设立的背景 100

4.4.2 特别提款权的诞生 101

4.4.3 特别提款权的作用 102

4.5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中心—外围”格局 104

4.6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积极作用 104

4.7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 105

4.7.1 无法克服的“特里芬难题” 105

4.7.2 僵硬汇率制度下各国权利与义务的非对称 106

4.7.3 不健全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107

4.8 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 108

第5章 牙买加体系(1973年至今) 111

5.1 牙买加体系的建立 111

5.1.1 牙买加体系建立的背景 111

5.1.2 “二十国委员会”及牙买加协定 114

5.2 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 118

5.2.1 以美元为主导的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 118

5.2.2 以浮动汇率为主体的混合汇率体制 121

5.2.3 灵活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122

5.3 牙买加体系的运行 124

5.3.1 20世纪70年代欧洲的“蛇形浮动” 124

5.3.2 20世纪80年代美元的升值与贬值 125

5.3.3 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与危机 129

5.3.4 欧元的诞生与国际货币竞争 131

5.4 牙买加体系与国际金融危机 134

5.4.1 拉美债务危机 135

5.4.2 亚洲金融危机 136

5.4.3 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138

5.5 牙买加体系的积极作用 141

5.6 牙买加体系的缺陷 141

5.7 对牙买加体系的评价 142

第6章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及若干改革设想 145

6.1 对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的理论解释 145

6.1.1 霸权稳定论对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的解释 145

6.1.2 网络外部性理论对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的解释 158

6.1.3 复杂系统演进理论对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的解释 168

6.2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规律概括 174

6.2.1 政府因素从边缘走到中心 174

6.2.2 国际合作重要性日趋加强 175

6.2.3 国际货币体系不对称性长期存在 177

6.2.4 货币霸权因素无法避免 178

6.2.5 与国际经济环境适应协动 180

6.3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设想 181

6.3.1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案 181

6.3.2 20世纪90年代以后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案 184

6.3.3 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后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案 187

6.3.4 对上述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案的总结 191

6.4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现实条件与发展趋势 192

第7章 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实践与前瞻 197

7.1 中国货币制度的简单历史回顾 197

7.1.1 中国古代货币制度 197

7.1.2 中国近代货币制度 199

7.1.3 中国现代货币制度 203

7.2 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基础条件 207

7.2.1 强大的国民经济 207

7.2.2 巨额的外汇储备 210

7.2.3 不断扩大的对外贸易份额 211

7.2.4 人民币自发实现区域性流通 213

7.2.5 金融业的改革与开放 213

7.2.6 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 214

7.2.7 中国全面参与国际事务 215

7.3 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利益诉求 216

7.3.1 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和职能 216

7.3.2 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217

7.3.3 制定公平的国际准则和措施 217

7.3.4 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运行机制 217

7.4 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阻滞因素 218

7.4.1 国际政治势力的博弈阻碍中国争取更多的利益 219

7.4.2 霸权主导下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难以改变 219

7.4.3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仍然可以继续运行 220

7.4.4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220

7.5 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策略 220

参考文献 225

索引 234

致谢 23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