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国报道第一课  莫理循模式
中国报道第一课  莫理循模式

中国报道第一课 莫理循模式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冰著
  • 出 版 社:福建闽教图书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33476625
  • 页数:30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从新闻史研究及一百多年前新闻生产的角度,集中梳理莫理循在华生涯中1897-1912年15年间作为《泰晤士报》记者的阶段,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探究莫理循的报道本身及其背后所涉及的意识形态、价值观点、组织形态、人际博弈、个性特征等因素,重现和评价莫理循在清末政治中既以舆论议政、又以西方名记身份亲自参与如苏报案、丁未政潮等清末政治事件的双重角色与作用,并对莫理循的新闻历史地位进行评定。本书从新闻传播学的视角研究记者莫理循,分析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角色和政治地位,是对国内现有莫理循研究一个重要的有益补充,能够进一步充实我社已有的“莫理循书系”序列,有着较高的历史文化和出版价值。
《中国报道第一课 莫理循模式》目录
标签:模式 报道

绪论 1

一、选题意义 1

二、文献综述 5

三、研究方法 20

四、难点和创新点 22

第一章 莫理循来华背景:列强瓜分狂潮与欧洲中心观 24

第一节19世纪末国际列强的竞争与在华瓜分狂潮 24

一、19世纪末国际列强的竞争 24

二、甲午战后列强在华瓜分狂潮 26

第二节 中世纪以降的西方中国形象衍变与欧洲中心观 30

一、中世纪至19世纪末的西方中国形象 30

二、西方中国形象衍变背后的欧洲中心观及其对莫理循的影响 36

第二章 帝国主义与列强竞争:驻华早期的莫理循报道 (1897—1900) 41

第一节 作为情报与竞争工具的莫理循报道 42

一、莫理循关于俄国租借旅大的报道与俄英竞争 42

二、对《增阿暂章》的披露与清政府的“以夷制夷”策略 51

第二节 党派斗争与列强竞争框架下的戊戌变法报道 57

一、莫理循对戊戌变法的报道与解读 57

二、戊戌变法失败后英国及莫理循对维新派的营救行动 61

第三节 义和团报道的帝国主义意识形态建构 66

一、使馆被围前:从“中国的骚乱”到“中国的危机” 66

二、使馆被围:英勇的外国人与背信弃义的清政府 69

第三章 庚子议和、批德驱俄与清末新政:新政前期的莫理循报道(1900—1905) 81

第一节 庚子议和与批德驱俄 82

一、从惩凶到赔款:对庚子议和的关注 82

二、“在直隶的德国人”:对德军的尖锐批评 99

三、莫理循的满洲报道与日俄战争 104

第二节 改革之光:新政初期报道 124

一、《新政上谕》拉开的改革帷幕 124

二、主线下的副线:莫理循的新政报道 127

第三节 濮兰德、莫理循的苏报案舆论与政治干预 135

一、濮兰德、莫理循引导的《泰晤士报》苏报案舆论潮 135

二、濮兰德、莫理循的苏报案舆论框架及影响 139

三、濮兰德、莫理循对苏报案的政治干预 145

第四章 中国局势与朝廷政治:新政后期的莫理循报道(1906—1912) 158

第一节 中国局势:从弹到赞与帝国主义两面性 159

一、新政后期的清末改革与社会变化 159

二、觉醒的帝国:莫理循的新政后期报道 160

第二节 朝廷政治的站位:莫理循与改革派官僚 180

一、晚清政府对外交往的观念与实践 180

二、莫理循与中外人士的交往 185

三、作为袁世凯及改革派官僚“编外幕僚”的莫理循 189

第三节 朝廷政争的关键:丁未政潮中的莫理循报道 208

一、丁未政潮的背景 208

二、莫理循报道与瞿鸿禨的失势 210

第五章 莫理循的新闻观兼与同行报人的比较 218

第一节 莫理循报道与《泰晤士报》及英国政府之间的关系 219

一、第四权力与无冕之王:19世纪末西方新闻与政府的关系 219

二、国家利益下的离与合:莫理循报道与《泰晤士报》及英国政府 222

第二节 莫理循报道的特点 226

一、对华框架的灵活性 226

二、莫理循报道的权威性 231

第三节 莫理循与《泰晤士报》同行报人的比较 236

一、莫理循与姬乐尔:新闻原则与从官原则的对立 236

二、莫理循与濮兰德:对中国改革前景的迥异判断 240

三、对中国改革的看法产生分歧的原因 246

第六章 莫理循在外媒驻华史的地位 252

第一节 莫理循在外媒驻华史的地位 253

一、莫理循是首位西方大报驻华记者 253

二、莫理循在清末政治中的角色与影响 258

三、莫理循文件与报道的史料价值 262

第二节 以古鉴今:莫理循时代对当下对外传播工作的启示 265

第三节 莫理循辞职从政的原因 270

一、性格:四处游荡,渴望成就大事业 270

二、感情:与报社上司交恶、与袁世凯交好 271

三、境遇:职业厌倦,疾病缠身,经济窘迫,准备结婚 272

结语 275

附录《泰晤士报》与《纽约时报》的苏报案报道比较 278

参考文献 294

后记 30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