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民法总论  第2版
民法总论  第2版

民法总论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傅静坤,张民安主编;丁南,马新学副主编;傅静坤,丁南,马新学,张民安,于海涌撰稿
  • 出 版 社: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306019708
  • 页数:228 页
图书介绍:
《民法总论 第2版》目录

第一编 民法的基本原理 1

第一章 民法概述 1

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1

一、民法的概念 1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 2

第二节 民法的基本性质 4

一、民法是私法 4

二、民法是权利法 7

三、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8

第三节 民法的形态 8

一、形式民法与实质民法 8

二、普通民法与特别民法 8

三、习惯民法与成文民法 9

四、近代民法与现代民法 10

五、大陆法系民法与英美法系民法 11

第四节 民法典 11

一、民法典的意义 11

二、我国民法典的制订 12

三、民商合一或民商分立 13

四、民法典的制订思路 15

第二章 民法的基本原则 16

第一节 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16

一、什么是民法的基本原则 16

二、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17

第二节 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18

一、当事人意思自治与合同自由原则 18

二、平等原则 19

三、公平原则 20

四、诚实信用原则 21

五、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22

六、公序良俗原则 23

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 25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意义 25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意义 25

二、社会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 25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26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 26

一、民事法律关系构成的意义 26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说 27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五要素说 29

四、对民事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评价 33

第三节 民事能力 33

一、民事能力的意义 33

二、民事权利能力 34

三、民事行为能力 35

四、民事责任能力 36

第四节 民事权利 38

一、权利本位 38

二、民事权利的概念 39

三、民事权利的分类 40

四、为权利而斗争就是为法律而斗争 45

第五节 民事义务 47

一、法律义务 47

二、民事法律义务 47

三、作为权利的对应形态的义务 48

第六节 民事责任 49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 49

二、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的区别 49

三、民事责任的本质 50

第二编 物 51

第四章 作为权利客体的物 51

第一节 权利客体与物 51

第二节 物的意义 52

一、物须为有体 52

二、物须为人力所能够支配 52

三、物须为权利的客体 53

四、物须独立成为一体 53

五、物须满足人们的需要 54

六、物须有一定的界限或范围 54

第三节 物的种类 54

一、不动产与动产 54

二、主物与从物 56

三、原物与孳息 57

四、融通物与不融通物 58

五、特定物与不特定物 59

六、替代物与不可替代物 59

七、单一物、合成物与集合物 59

八、可分物与不可分物 60

九、消费物与非消费物 60

第三编 民事主体 62

第五章 自然人 62

第一节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62

一、自然人的概念 62

二、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62

三、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 63

四、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 64

第二节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69

一、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 69

二、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种类 69

三、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宣告 70

四、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终止 71

第三节 监护 71

一、监护的概念和特征 71

二、监护的设立 74

三、监护人的职责 75

四、监护的变更和终止 75

五、精神病人的监护 76

第四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80

一、宣告失踪 80

二、宣告死亡 81

第五节 自然人住所、户籍、居民身份证和护照 83

一、自然人的住所 83

二、户籍 83

三、居民身份证 84

四、护照 84

第六章 自然人的人身权 85

第一节 人身权概述 85

一、人身权的概念和特征 85

二、人身权与人权的联系与区别 85

三、人身权的种类 86

第二节 人格权 86

一、生命权 86

二、健康权 87

三、身体权 88

四、姓名权 89

五、肖像权 90

六、名誉权 90

七、自由权 91

八、婚姻自主权 91

九、隐私权 92

第三节 身份权 93

一、亲权 93

二、配偶权 94

三、亲属权 94

四、荣誉权 95

第七章 法人 96

第一节 法人概述 96

一、法人的概念 96

二、法人的本质 97

第二节 法人的类型 99

一、传统民法对法人的分类 100

二、《民法通则》中的分类 101

第三节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105

一、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105

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106

三、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 107

第四节 法人机关 108

一、法人机关的概念 108

二、法人机关与法人的关系 109

三、法人机关的构成 109

四、法定代表人 109

第五节 法人的成立 110

一、法人的成立与设立 110

二、法人成立的条件 110

第六节 法人的变更和终止 113

一、法人的变更 113

二、法人的终止 114

第七节 法人的登记 116

一、法人登记的概念 116

二、法人登记的类型 116

三、法人登记的效力 117

第八章 非法人组织 118

第一节 非法人组织概述 118

一、非法人组织的概念与特征 118

二、非法人组织应具备的要件 119

第二节 合伙 119

一、合伙概述 119

二、合伙事务的执行 123

三、合伙财产与合伙债务负担 125

四、入伙、退伙、合伙的终止 126

第三节 其他非法人组织 128

一、个体工商户与农村承包经营户 128

二、个人独资企业 130

三、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 131

四、筹建中的法人 132

第四编 民事法律行为 133

第九章 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理论 133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理论与意义 133

一、民事法律行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33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理论基础:意思自治原则 134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意义 136

第二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 137

一、单方行为、双方行为与多方行为 137

二、财产行为与身份行为 138

三、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 139

四、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 140

五、要式行为与不要式行为 140

六、要物行为与不要物行为 141

七、生前行为与死因行为 142

八、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 142

九、主行为与从行为 143

十、独立行为与补助行为 143

十一、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 144

十二、捐助行为 144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 145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与生效要件 145

二、标的 146

三、意思表示 152

第四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解释 158

一、民事法律行为解释的必要性 158

二、民事法律行为解释的目的:真实意思的探究 159

三、民事法律行为解释的方法 160

第十章 意思与表示的关系 163

第一节 意思与表示不一致 163

一、单独虚伪表示 163

二、虚伪表示 164

三、错误与重大误解 165

第二节 意思表示不自由 168

一、意思表示不自由的意义 168

二、欺诈 168

三、胁迫 170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与可撤销 171

一、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行为 171

二、无效的民事行为 172

三、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174

四、效力未定(待定)的民事行为 176

第十一章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178

第一节 导论 178

第二节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178

一、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意义 178

二、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的本质 179

三、条件的分类 180

四、不允许附加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181

五、条件的决定 182

第三节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184

一、期限的意义 184

二、期限的种类 184

三、期限的效力 185

四、期限的许可 185

第十二章 民事法律行为的代理 186

第一节 代理概述 186

一、代理的意义 186

二、代理的分类 186

三、代理与其他类似制度的区别 187

四、复代理、自我代理和双方代理 189

第二节 有权代理 190

一、代理权 191

二、代理关系 192

三、代理的要件及法律效果 193

四、代理权的消灭 196

第三节 无权代理 197

一、无权代理的意义 197

二、狭义的无权代理 198

三、表见代理 199

第五编 时效 202

第十三章 时效制度概述 202

第一节 概述 202

一、时效的概念 202

二、时效的特征 202

三、时效的种类 203

四、时效制度的意义 204

五、关于时效的效力的不同观点 204

第二节 时效制度的历史沿革 205

一、古代时效制度 205

二、近、现代时效制度 205

三、我国的时效制度 205

第三节 取得时效 206

一、取得时效的概念 206

二、取得时效的适用范围 206

三、取得时效的适用条件 206

四、我国学者对取得时效的争论 207

第十四章 诉讼时效 209

第一节 概述 209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 209

二、诉讼时效的特征 209

三、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的区别 209

四、诉讼时效的种类 210

第二节 诉讼时效的客体 211

一、债权请求权 211

二、物上请求权 211

三、人身权作为诉讼时效客体应区别对待 211

第三节 诉讼时效的效力 211

一、诉讼时效效力的立法主义 211

二、诉讼时效期间完成后的效力 212

第四节 诉讼时效的起算 213

一、普通、特别诉讼时效的起算 213

二、最长诉讼时效的起算 214

第五节 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及延长 214

一、诉讼时效的中止 214

二、诉讼时效的中断 214

三、诉讼时效的延长 215

第六编 民法的适用 216

第十五章 民法适用的基本原则 216

第一节 民法的适用范围 216

一、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216

二、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 217

三、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217

第二节 民法适用的基本原则 218

一、优位法优于劣位法原则 219

二、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219

三、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219

四、强行法优于任意法原则 219

五、例外规定排除一般规定原则 220

第十六章 民法的适用方法 221

第一节 民法的直接适用 221

第二节 民法的解释与适用 221

一、文义解释方法 221

二、体系解释方法 222

三、法意解释方法 222

四、扩张解释方法 223

五、限缩解释方法 223

六、当然解释方法 223

七、目的解释方法 223

八、合宪性解释方法 224

九、比较法解释方法 224

第三节 民法的漏洞与补充 225

一、依习惯补充 225

二、依判例补充 225

三、依法理补充 225

主要参考文献 22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