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黄淮海平原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与关键技术
黄淮海平原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与关键技术

黄淮海平原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与关键技术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建伟等编著
  • 出 版 社: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62538028
  • 页数:164 页
图书介绍:
《黄淮海平原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与关键技术》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概述 1

第二节 基本术语解析 2

一、缓倾深埋煤层 2

二、采煤区地面塌陷 2

三、采煤塌陷区生态地质环境治理 3

四、工程治理效益 3

五、治理模式 3

六、治理范式 4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4

一、采空区覆岩控制理论研究现状 4

二、采空区地面塌陷变形预测理论、方法研究现状 5

三、巨厚松散层下地面塌陷变形预测理论、方法研究现状 7

四、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技术研究现状 7

五、采煤塌陷区湿地生态修复研究现状 9

六、湿地岸坡植被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现状 10

七、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模式研究现状 10

八、治理效益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4

九、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5

第二章 黄淮海平原富煤地区地质环境特征 18

第一节 黄淮海平原地质地理概况 18

一、自然地理概况 18

二、区域地质概况 19

三、煤炭资源形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21

第二节 黄淮海平原巨厚松散层的基本特征 23

一、巨厚松散层的定义及分布 23

二、巨厚松散层的成分与力学性质 24

三、黄淮海平原巨厚松散层的特征 26

第三节 黄淮海平原典型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概况 26

一、河北唐山古冶采煤塌陷区 26

二、山东邹城太平采煤塌陷区 27

三、安徽淮南大通采煤塌陷区 28

四、河南永城陈四楼采煤塌陷区 30

第三章 缓倾深埋煤层采空塌陷的地质环境效应及塌陷预测 31

第一节 采煤塌陷变形特征与影响因素 31

一、采煤塌陷变形特征 31

二、采煤塌陷影响因素 34

第二节 采煤塌陷的地质环境效应 38

一、土地资源破坏 38

二、水环境破坏 39

三、次生灾害 41

四、景观与生态破坏 41

第三节 缓倾深埋煤层采空塌陷的理论分析 42

一、附加应力分区 42

二、地下开采引起的岩层移动 43

三、岩层移动的形式 44

四、移动稳定后的开采影响带 46

第四节 巨厚松散层下开采地面塌陷预测 47

一、概率积分法简介 47

二、典型研究区地层和煤炭开采概况 48

三、研究区预测模型的建立 49

四、概率积分法预测参数的选取 54

五、研究区地面塌陷分布规律预测与分析 55

第四章 山东邹城太平采煤塌陷区生态地质综合治理技术 62

第一节 研究区地质环境概况 62

一、地理位置 62

二、地形地貌 62

三、气象水文 62

四、地层岩性 63

五、地质构造 64

六、水文地质条件 64

七、工程地质条件 68

八、采煤塌陷区基本概况 68

第二节 采煤塌陷区湿地岸坡植被生态修复理论与方法 69

一、采煤塌陷区湿地的特点 69

二、采煤塌陷区湿地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演化 72

三、采煤塌陷区湿地岸坡生态地质调查的理论与方法 75

四、采煤塌陷区湿地岸坡植被生态修复理论与方法 77

第三节 研究区湿地岸坡植被生态地质环境调查与分析 80

一、研究区湿地岸坡植被调查 81

二、研究区湿地岸坡土壤及其肥力调查分析 86

三、研究区湿地生态系统现状分析 89

第四节 研究区湿地岸坡植被生态修复技术 91

一、湿地岸坡植被修复原则 91

二、常用湿地岸坡护岸形式 91

三、研究区湿地岸坡布设概况 94

四、研究区湿地岸坡植被物种选择 95

五、研究区湿地岸坡植被恢复技术 100

第五章 黄淮海平原典型采空塌陷区生态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及效益评价 105

第一节 典型采空塌陷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 105

一、唐山古冶塌陷区综合治理模式 105

二、邹城太平塌陷区综合治理模式 107

三、淮南大通塌陷区综合治理模式 108

四、永城陈四楼塌陷区综合治理模式 110

五、各典型采空塌陷区治理成效对比 111

第二节 典型区综合治理模式效益评价 112

一、效益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113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14

三、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117

四、效益评价指标表征 122

五、效益评价的计算模型 129

六、不同治理模式效益评价的结果分析 132

第六章 黄淮海平原缓倾深埋煤层塌陷区综合治理范式 135

第一节 研究区采煤塌陷治理措施体系配置 135

一、工程措施配置 135

二、生物措施配置 142

第二节 对不同塌陷深度治理措施的优化配置 143

一、浅度塌陷区治理措施 143

二、中度塌陷区治理措施 144

三、深度塌陷区治理措施 144

第三节 煤矸石堆治理措施的优化配置 145

一、矸石堆生态修复 145

二、煤矸石资源化利用 146

第四节 水土污染治理措施的优化配置 147

一、水体污染修复 147

二、土壤污染修复 147

第五节 综合治理效果的监测技术与方法 148

一、遥感监测 148

二、样地(监测点)监测 149

主要参考文献 154

附录1居民调查表 165

附录2指标权重调查表 166

判断矩阵表 16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