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导论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导论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导论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战丽彬,洪铭范主编;邓奕辉,杨庆辉,王雄彪,杨洪涛,梁兴伦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9
  • ISBN:9787117255905
  • 页数:278 页
图书介绍: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导论》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导论的性质与任务 1

一、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导论的性质 1

二、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导论的任务 3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导论的基本内容 4

一、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导论的基本内容 4

二、学习和研究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导论的意义 5

第二章 中西医结合概念及其发展 7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概念 7

一、三个认识层次的中西医结合概念 7

二、中西医结合概念的内涵 8

三、中西医结合概念的外延 9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 10

一、中外医药学交流渊源 11

二、中西医结合的萌芽阶段(明末清初至鸦片战争) 12

三、中西汇通阶段(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 12

四、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阶段及主要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14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科学意义 16

一、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需要 16

二、中西医结合是一项伟大而持久的科学实践 16

三、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新生事物 17

四、中西医结合是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17

五、中西医结合是人民卫生的需要 17

第三章 中、西医学模式及其比较 19

第一节 中、西医学模式的演变 19

一、医学模式的概念 19

二、古代中、西医学的医学模式 20

三、西医学模式的变迁 21

四、中医学医学模式的内涵及其意义 22

第二节 中、西医临床诊疗学的比较 25

一、中、西医临床诊断学比较 25

二、中、西医临床治疗手段的差异 26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28

第四章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思路与方法 33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断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33

一、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诊断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33

二、中西医结合处理危急重症 37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的常规思维和基本步骤 38

一、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的常规思维 38

二、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的基本步骤 40

第五章 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46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评价的基本原则 46

一、建立标准的病证诊疗规范 46

二、借鉴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循证医学等评价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47

三、建立科学、客观、完善的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体系 47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评价的基本方法 48

一、循证医学方法 48

二、临床流行病学方法 49

三、借鉴量表测评方法 50

四、真实世界研究 51

五、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评价的常用方法 52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评价的现状 54

第六章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研究进展 57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学研究进展 57

一、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断学主要研究进展 57

二、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学主要研究进展 59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临床主要学科研究进展 60

一、中西医结合内科主要研究进展 60

二、中西医结合外科主要研究进展 64

三、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主要研究进展 64

四、中西医结合儿科主要研究进展 64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 67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概述 67

一、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及证候 67

二、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67

三、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理论基础 68

四、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病证结合”诊断基本思路 68

五、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68

第二节 支气管哮喘 69

一、中西医对支气管哮喘概念的认识 69

二、中西医对病因和病机认知的异同 70

三、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相互补充 71

四、中西医结合诊断思路 72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及结合点 73

第三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74

一、中西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概念的认识 74

二、中西医对病因和病机认知的异同 75

三、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相互补充 75

四、中西医结合诊断思路 76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及结合点 77

第八章 循环系统疾病 80

第一节 循环系统疾病概述 80

一、循环系统常见疾病及证候 80

二、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80

三、中西医结合防治循环系统疾病的理论基础 81

四、循环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病证结合”诊断基本思路 81

五、循环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81

第二节 慢性心力衰竭 82

一、中西医对慢性心力衰竭概念的认识 83

二、中西医对病因和病机认知的异同 84

三、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相互补充 84

四、中西医结合诊断思路 85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及结合点 86

第三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86

一、中西医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概念的认识 87

二、中西医对病因和病机认知的异同 88

三、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相互补充 88

四、中西医结合诊断思路 89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及结合点 90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 92

第一节 消化系统疾病概述 92

一、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及证候 92

二、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92

三、中西医结合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理论基础 93

四、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病证结合”诊断基本思路 93

五、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93

第二节 慢性胃炎 94

一、中西医对慢性胃炎概念的认识 94

二、中西医对病因和病机认知的异同 95

三、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相互补充 96

四、中西医结合诊断思路 96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及结合点 97

第三节 溃疡性结肠炎 100

一、中西医对溃疡性结肠炎概念的认识 101

二、中西医对病因和病机认知的异同 101

三、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相互补充 102

四、中西医结合诊断思路 103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及结合点 104

第十章 泌尿系统疾病 108

第一节 泌尿系统疾病概述 108

一、泌尿系统常见疾病及证候 108

二、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108

三、中西医结合防治泌尿系统疾病的理论基础 108

四、泌尿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病证结合”诊断基本思路 109

五、泌尿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109

第二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 110

一、中西医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概念的认识 111

二、中西医对病因和病机认知的异同 111

三、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相互补充 111

四、中西医结合诊断思路 112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及结合点 113

第三节 肾病综合征 115

一、中西医对肾病综合征概念的认识 116

二、中西医对病因和病机认知的异同 116

三、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相互补充 117

四、中西医结合诊断思路 118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及结合点 119

第十一章 血液系统疾病 123

第一节 血液系统疾病概述 123

一、血液系统常见疾病及证候 123

二、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123

三、中西医结合防治血液系统疾病的理论基础 124

四、血液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病证结合”诊断基本思路 124

五、血液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124

第二节 缺铁性贫血 125

一、中西医对缺铁性贫血概念的认识 125

二、中西医对病因和病机认知的异同 126

三、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相互补充 126

四、中西医结合诊断思路 127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及结合点 128

第三节 白细胞减少症 129

一、中西医对白细胞减少症概念的认识 129

二、中西医对病因和病机认知的异同 130

三、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相互补充 130

四、中西医结合诊断思路 130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及结合点 131

第十二章 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 133

第一节 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概述 133

一、内分泌代谢系统常见疾病及证候 133

二、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133

三、中西医结合防治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的理论基础 133

四、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病证结合”诊断基本思路 134

五、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134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35

一、中西医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认识 135

二、中西医对病因和病机认知的异同 135

三、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相互补充 136

四、中西医结合诊断思路 137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及结合点 138

第三节 2型糖尿病 139

一、中西医对糖尿病概念的认识 140

二、中西医对2型糖尿病病因和病机认知的异同 140

三、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相互补充 141

四、中西医结合诊断思路 142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及结合点 143

第十三章 风湿性疾病 146

第一节 风湿性疾病概述 146

一、风湿性疾病常见疾病及证候 146

二、风湿性疾病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146

三、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性疾病的理论基础 147

四、风湿性疾病的中西医“病证结合”诊断基本思路 147

五、风湿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148

第二节 类风湿关节炎 148

一、中西医对类风湿关节炎概念的认识 149

二、中西医对病因和病机认知的异同 149

三、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相互补充 149

四、中西医结合诊断思路 150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及结合点 152

第三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153

一、中西医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概念的认识 154

二、中西医对病因和病机认知的异同 154

三、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相互补充 155

四、中西医结合诊断思路 155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及结合点 156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 159

第一节 神经系统疾病概述 159

一、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及证候 159

二、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159

三、中西医结合防治神经系统疾病的理论基础 160

四、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病证结合”诊断基本思路 160

五、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161

第二节 脑梗死 161

一、中西医对脑梗死概念的认识 162

二、中西医对病因和病机认知的异同 162

三、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相互补充 163

四、中西医结合诊断思路 164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及结合点 164

第三节 帕金森病 166

一、中西医对帕金森病概念的认识 166

二、中西医对病因和病机认知的异同 167

三、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相互补充 168

四、中西医结合诊断思路 168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及结合点 169

第十五章 精神疾病 172

第一节 精神疾病概述 172

一、精神系统常见疾病及证候 172

二、精神疾病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172

三、中西医结合防治精神疾病的理论基础 173

四、精神疾病的中西医“病证结合”诊断基本思路 174

五、精神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174

第二节 抑郁症 175

一、中西医对抑郁症概念的认识 175

二、中西医对病因和病机认知的异同 176

三、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相互补充 176

四、中西医结合诊断思路 177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及结合点 178

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 180

一、中西医对精神分裂症概念的认识 180

二、中西医对病因和病机认知的异同 181

三、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相互补充 181

四、中西医结合诊断思路 181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及结合点 182

第十六章 肿瘤疾病 186

第一节 肿瘤疾病概述 186

一、肿瘤常见疾病及证候 186

二、肿瘤疾病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187

三、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疾病的理论基础 187

四、肿瘤疾病的中西医“病证结合”诊断基本思路 188

五、肿瘤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188

第二节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89

一、中西医对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概念的认识 189

二、中西医对病因和病机认知的异同 190

三、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相互补充 190

四、中西医结合诊断思路 191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及结合点 192

第三节 原发性肝癌 193

一、中西医对原发性肝癌概念的认识 194

二、中西医对病因和病机认知的异同 194

三、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相互补充 195

四、中西医结合诊断思路 196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及结合点 196

第十七章 外科疾病 201

第一节 外科急腹症概述 201

一、外科常见疾病及证候 201

二、外科急腹症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201

三、中西医结合防治外科急腹症的理论基础 202

四、外科急腹症的中西医“病证结合”诊断基本思路 202

五、外科急腹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202

第二节 急性阑尾炎 203

一、中西医对急性阑尾炎概念的认识 203

二、中西医对病因和病机认知的异同 204

三、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相互补充 204

四、中西医结合诊断思路 205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及结合点 205

第三节 泌尿系结石 207

一、中西医对泌尿系结石概念的认识 207

二、中西医对病因和病机认知的异同 207

三、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相互补充 208

四、中西医结合诊断思路 209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及结合点 210

第十八章 骨伤科疾病 214

第一节 骨伤科疾病概述 214

一、骨伤科常见疾病及证候 214

二、骨伤科疾病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214

三、中西医结合防治骨伤科疾病的理论基础 215

四、骨伤科疾病的中西医“病证结合”诊断基本思路 215

五、骨伤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215

第二节 骨折 216

一、中西医对骨折概念的认识 216

二、中西医对病因和病机认知的异同 217

三、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相互补充 217

四、中西医结合诊断思路 218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及结合点 218

第三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219

一、中西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概念的认识 220

二、中西医对病因和病机认知的异同 220

三、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相互补充 220

四、中西医结合诊断思路 221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及结合点 222

第十九章 皮肤病 225

第一节 皮肤病概述 225

一、皮肤科常见疾病及证候 225

二、皮肤病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226

三、中西医结合防治皮肤病的理论基础 226

四、皮肤病的中西医“病证结合”诊断基本思路 226

五、皮肤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227

第二节 湿疹 228

一、中西医对湿疹概念的认识 229

二、中西医对病因和病机认知的异同 229

三、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相互补充 229

四、中西医结合诊断思路 230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及结合点 231

第三节 痤疮 233

一、中西医对痤疮概念的认识 233

二、中西医对病因和病机认知的异同 233

三、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相互补充 234

四、中西医结合诊断思路 235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及结合点 236

第二十章 妇科疾病 239

第一节 妇科疾病概述 239

一、妇科常见疾病及证候 239

二、妇科疾病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239

三、中西医结合防治妇科疾病的理论基础 240

四、妇科疾病的中西医“病证结合”诊断基本思路 240

五、妇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241

第二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241

一、中西医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概念的认识 242

二、中西医对病因和病机认知的异同 242

三、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相互补充 243

四、中西医结合诊断思路 245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及结合点 245

第三节 不孕症 246

一、中西医对不孕症概念的认识 247

二、中西医对病因和病机认知的异同 247

三、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相互补充 248

四、中西医结合诊断思路 249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及结合点 249

第二十一章 儿科疾病 252

第一节 儿科疾病概述 252

一、儿科常见疾病及证候 252

二、儿科疾病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253

三、中西医结合防治儿科疾病的理论基础 253

四、儿科疾病的中西医“病证结合”诊断基本思路 253

五、儿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253

第二节 肺炎 254

一、中西医对肺炎概念的认识 255

二、中西医对病因和病机认知的异同 255

三、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相互补充 256

四、中西医结合诊断思路 257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及结合点 257

第三节 腹泻 258

一、中西医对腹泻概念的认识 259

二、中西医对病因和病机认知的异同 259

三、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相互补充 260

四、中西医结合诊断思路 261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及结合点 262

第二十二章 传染性疾病 264

第一节 传染性疾病概述 264

一、传染性疾病常见疾病及证候 264

二、传染性疾病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265

三、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性疾病的理论基础 266

四、传染性疾病的中西医“病证结合”诊断基本思路 267

五、传染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267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 268

一、中西医对病毒性肝炎概念的认识 269

二、中西医对病因和病机认知的异同 269

三、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相互补充 270

四、中西医结合诊断思路 271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及结合点 273

主要参考书目 27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