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亚里士多德的语言哲学》目录
标签:哲学 语言

第一章 亚里士多德语言理论的探究背景 1

第一节 理论渊源 1

一、语言是诗艺模仿的媒介 1

二、西方古典语文学研究传统 2

三、现代文学研究中的“语言学转向” 3

四、“诗学”概念的辨析 5

五、“语言学”及“语言”概念的辨析 6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史 13

一、专著和论文 13

二、语言史著作 18

第三节 学术焦点 25

第二章 亚里士多德“音”论 29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的语音三概念:声响、声音、语言 30

一、声响与声音的比较 31

二、声音与语言的比较 34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对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的比较 36

一、《政治学》:义理内涵 36

二、《动物四篇》:唇舌独特 39

三、《问题集》:分节清晰 41

四、《解释篇》:约定俗成 44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论语言的节奏与格律 47

一、语言的节奏感 47

二、格律与音步 48

三、英语诗歌的格律 50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元素”论 52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解释篇》中的三成分 52

一、名词 54

二、动词 60

三、句子 65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八成分 67

一、八成分的划分标准 68

二、音素和音节 70

三、连接成分、指示成分、曲折变化、名词和动词 74

四、语段 79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的“统一性”标准 84

一、“统一性”的含义 85

二、《诗学》中的“统一性” 86

第四章 亚里士多德“符号”论 91

第一节 柏拉图的理论背景 92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的语言“符号” 98

一、作为“符号”的语言 98

二、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 104

三、语言符号标志的“心理印象” 107

四、“事物” 与语言符号 125

第三节 语言符号的用法意义与本质意义 130

一、“一词多用”现象 130

二、用法意义与本质意义的比较 135

三、非指称用语的意义 139

第四节 意义与定义的比较 140

一、表面定义和本质定义 140

二、定义与意义的关系 142

三、定义与证明的关系 143

第五节 与现代语义理论的比较分析 146

第五章 亚里士多德“能”论 153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的“潜能”命题 154

一、“潜能”的含义 154

二、诗艺的“潜能” 155

三、语言的“潜能” 157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的三种语言:逻辑语言、诗学语言、修辞语言 161

一、逻辑语言 163

二、诗学语言 169

三、修辞语言 175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的“隐喻”理论 178

一、隐喻的“风格意义” 179

二、隐喻的“认知意义” 181

第四节 语言使用的“规律性”与“自由性” 189

结语 194

参考文献 207

附录 关键词索引 21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