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走向“关系诗学”
走向“关系诗学”

走向“关系诗学”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长利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7520305422
  • 页数:28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作者的博士论文。作者引用综合性视角和系统的方法,针对本质主义的文学观念和文化研究的视野缺失,从关系反思和理论建构的意图出发,透过三个层面(形式表现、关系形态、原因阐释),对西方文论史上五种最主要的文学观念(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客观说、接受说)下的文学接受、文学形式、意识形态三者的复杂关系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辨析、论述和新阐释,提出一系列独到的见解。通过剖析,指出古今主要文学观念的核心要素是“关系”,提出走向“关系诗学”的理论主张。
《走向“关系诗学”》目录

导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现状 7

三 研究思路 15

第一章 核心范畴:文学形式、意识形态、文学接受 22

第一节 关系与话语:理解文学形式 22

一 文学形式传统理解 23

二 文学形式理解困境 27

三 文学形式重新阐释 30

第二节 描述与实践:理解意识形态 32

一 意识形态传统理解 32

二 意识形态理解困境 36

三 意识形态重新阐释 42

第三节 经验与阐释:理解文学接受 49

一 隐蔽动力:文学接受在历史上的文学功能 49

二 期待视野:先验结构与体验建构互动生成 52

三 实际应用:期待视野多种阐释方法可能性 57

第二章 模仿说:文学接受、传达形式与意识形态 60

第一节 形式观念:“模仿说”与“传达形式” 60

一 何谓“传达形式” 61

二 “传达形式”表现 66

第二节 关系形态:文学接受、传达形式与意识形态 74

一 “自然社会理性”传达关系 75

二 “宗教神学信仰”传达关系 80

三 “人文主义理性”传达关系 83

第三节 原因阐释:“传达关系”与“绝对命令” 86

一 “意识形态”与“神圣理性” 87

二 “口头传播”与“言语力量” 94

三 “对等思维”与“世界观念” 98

第三章 实用说:文学接受、表述形式与意识形态 102

第一节 形式观念:“实用说”与“表述形式” 103

一 何谓“表述形式” 103

二 “表述形式”表现 106

第二节 关系形态:文学接受、表述形式与意识形态 113

一 修辞层表述关系 114

二 类型层表述关系 116

三 中心层表述关系 118

第三节 原因阐释:“表述关系”与“话语策略” 122

一 “意识形态”与“王权崇拜” 122

二 “自然人性”与“世俗观念” 126

三 “定向思维”与“趣味阅读” 129

第四章 表现说:文学接受、审美形式与意识形态 135

第一节 形式观念:“表现说”与“审美形式” 135

一 何谓“审美形式” 136

二 “审美形式”表现 140

第二节 关系形态:文学接受、审美形式与意识形态 145

一 中介审美关系 146

二 实践审美关系 150

三 理念审美关系 152

第三节 原因阐释:“审美关系”与“大写之人” 157

一 “意识形态”与“个人主义” 157

二 “表述危机”与“立法之人” 159

三 “闭合思维”与“反思直觉” 162

第五章 客观说:文学接受、客体形式与意识形态 170

第一节 形式观念:“客观说”与“客体形式” 170

一 何谓“客体形式” 171

二 “客体形式”表现 173

第二节 关系形态:文学接受、客体形式与意识形态 187

一 “不透明”客体关系 187

二 “透明性”客体关系 191

三 “半透明”客体关系 195

第三节 原因阐释:“客体关系”与“结构—功能” 199

一 “意识形态”与“工具理性” 199

二 “知识划分”与“文学客体” 201

三 “形式思维”与“文本深蕴” 205

第六章 接受说:文学接受、自反形式与意识形态 208

第一节 形式观念:“接受说”与“自反形式” 209

一 何谓“自反形式” 209

二 “自反形式”表现 214

第二节 关系形态:文学接受、自反形式、意识形态 228

一 “消解性”自反关系 228

二 “交流性”自反关系 231

三 “生产性”自反关系 235

第三节 原因阐释:“自反关系”与“微观权力” 242

一 “意识形态”与“文化主导” 242

二 “范式转移”与“重视经验” 244

三 “经验思维”与“话语交流” 247

结论 250

参考文献 262

后记 27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