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中医护理学基础
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中医护理学基础

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中医护理学基础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净,孟静岩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06782609
  • 页数:22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规划教材之一,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方向,进一步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的“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大力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注重护理实践能力的提高”“增强人文关怀意识”的要求,切实满足培养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及护理管理等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转变重理论而轻实践、重医学而轻人文社科的传统观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人文社科及护理与医学相结合,强化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建设满足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素质、强能力、精专业、重实践的应用型本科护理学人才培养需求的特点。本书供本科护理学类专业用。
《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中医护理学基础》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的概念 1

一、中医护理学的内涵 1

二、中医护理学的外延 1

三、中医护理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第二节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2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2

二、近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6

三、现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7

第三节 《中医护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8

一、《中医护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8

二、《中医护理学基础》的学习方法 9

上篇 中医基本理论 12

第一章 阴阳五行 12

第一节 阴阳学说 12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12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3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15

第二节 五行学说 18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18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9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22

第二章 藏象 26

第一节 概述 26

一、藏象的概念 26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26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27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28

第二节 五脏 28

一、心 28

二、肺 31

三、脾 35

四、肝 37

五、肾 40

第三节 六腑 45

一、胆 45

二、胃 45

三、小肠 46

四、大肠 47

五、膀胱 47

六、三焦 47

第四节 奇恒之腑 48

一、脑 48

二、髓 49

三、骨 49

四、脉 50

五、女子胞 50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51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51

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56

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58

第三章 气血津液 60

第一节 气 60

一、气的基本概念 60

二、气的生成 60

三、气的主要功能 62

四、气的运动 63

五、气的分类 64

第二节 血 67

一、血的基本概念 67

二、血的生成 67

三、血的运行 68

四、血的主要功能 69

第三节 津液 70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70

二、津液的代谢 70

三、津液的主要功能 71

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72

一、气与血的关系 72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73

三、血与津液的关系 74

第四章 经络与腧穴 77

第一节 经络 77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77

二、十二经脉 78

三、奇经八脉 80

四、经络的生理功能 81

五、经络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81

第二节 腧穴 82

一、腧穴的概念 82

二、腧穴的分类 82

三、腧穴的作用 82

四、腧穴的定位方法 83

五、十四经脉及常用穴位 84

第五章 病因与病机 101

第一节 病因 101

一、外感病因 101

二、内伤病因 106

三、病理产物性病因 109

第二节 病机 111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111

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112

三、发病类型 113

四、基本病机 114

第六章 中药与方剂 122

第一节 中药 122

一、中药的产地、采集和贮存 122

二、中药的性能 123

三、中药的用法 125

四、中药的分类 126

第二节 方剂 129

一、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130

二、方剂的常用剂型 130

三、方剂的分类 132

下篇 中医基本护理 138

第七章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原则 138

第一节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138

一、整体观念 138

二、辨证施护 141

第二节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142

一、扶正祛邪 143

二、护病求本 144

三、标本缓急 145

四、调整阴阳 146

五、三因制宜 146

六、预防为主 148

第八章 中医护理诊法 151

第一节 望诊 151

一、望神 151

二、望面色 152

三、望形态 153

四、望头项五官 154

五、望舌 156

六、望体表 158

七、望小儿食指络脉 159

八、望分泌排出物 159

第二节 闻诊 160

一、听声音 160

二、嗅病气 162

第三节 问诊 163

一、一般问诊 163

二、问现在症状 164

三、妇科问诊 170

四、儿科问诊 172

第四节 切诊 172

一、切脉 172

二、按诊 176

第九章 中医辨证施护 179

第一节 八纲辨证施护 179

一、表里辨证施护 179

二、寒热辨证施护 181

三、虚实辨证施护 183

四、阴阳辨证施护 186

第二节 脏腑辨证施护 187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施护 187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施护 189

三、脾与胃病辨证施护 191

四、肝与胆病辨证施护 194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施护 197

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施护 199

一、气病辨证施护 199

二、血病辨证施护 201

三、津液病辨证施护 202

四、气血津液同病辨证施护 203

第十章 中医护理的基本内容与常用技术 208

第一节 中医护理的基本内容 208

一、生活起居护理 208

二、情志护理 209

三、饮食护理 210

四、用药护理 211

五、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213

六、病后防复护理 216

第二节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217

一、针刺法 217

二、灸法 218

三、拔罐法 219

四、穴位按摩法 220

五、刮痧法 221

六、熏洗法 222

七、湿敷法 222

八、涂药法 223

九、热熨法 223

十、中药离子导入法 224

十一、耳穴贴压法 224

十二、中药灌肠法 225

参考文献 22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