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高校国家认同教育研究
高校国家认同教育研究

高校国家认同教育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瑞萍;赵国军;董捷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7520307026
  • 页数:384 页
图书介绍:六个认同教育,即:对祖国认同教育、对中华民族认同教育、对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教育、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认同教育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教育。 本书提出六个认同教育的主旨是“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总书记)。本书认为六个认同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和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创新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 本书将“六个认同”教育与高校培养人才紧密结合,认为六个认同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提高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
《高校国家认同教育研究》目录

第一章 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与社会心态 1

第一节 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与社会心态的健全 1

一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1

二 社会心态的健全与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关系 5

三 社会认同理论与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9

第二节 国家认同的文化解释 14

一 国家认同的文化解释是一个“深描”过程 14

二 国家认同是认知—情感反应模式的构建 18

三 认知—情感反应模式中符号体系的构建 22

第三节 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实质和秩序 26

一 社会认同理论成为认识和理解中国民族问题的重要话语 26

二 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关键是形成中华民族认同的国家秩序 26

三 以知觉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社会认同类型和秩序 29

第四节 重视和加强国家认同教育中的心态教育 34

一 心态教育在国家认同教育中的重要性 34

二 心态教育在国家认同教育中的重点 36

三 心态教育在国家认同教育中的方法 37

第二章 宗教认同和国家认同关系 40

第一节 国家认同的话语构建 40

一 国家认同话语构建的前提乃是一个话语预设 41

二 社会生活的性质和结构 42

三 国家和民族共同体 46

第二节 “初级群体”“国家群体”“文化适应” 49

一 “初级群体”和“国家群体” 49

二 宗教认同向国家认同的转变与“文化适应” 50

三 “文化适应”作为中国特色的重要理论创建 52

第三节 宗教认同和国家认同的人类生命体本源研究 54

一 从人类生命体本源揭示宗教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 54

二 对宗教认同源于人类生命体本源的检测 58

三 宗教认同和国家认同是人类生命体本源的发展 61

第三章 高校国家认同教育与高校育人 66

第一节 高校国家认同教育的重要性 66

一 高校国家认同教育的意义 66

二 高校国家认同教育的紧迫性 71

三 国家认同教育与大学教育 73

第二节 高校国家认同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73

一 高校国家认同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74

二 高校国家认同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4

三 高校国家认同教育与全面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 76

第四章 高校国家认同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育人 77

第一节 国家认同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 77

一 国家认同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的核心内容 78

二 国家认同教育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的中国特色要求 89

三 国家认同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的中国梦要求 92

第二节 国家认同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育人 94

一 国家认同教育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主题 94

二 国家认同教育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基本内容 95

三 国家认同教育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基本要求 97

第三节 国家认同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育人 99

一 国家认同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育人的主题 99

二 国家认同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育人的基本内容 100

三 国家认同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育人的基本要求 102

第五章 高校国家认同教育中的祖国认同教育与大学生的国家观培养 105

第一节 高校的祖国认同教育 105

一 祖国认同教育的意义 106

二 祖国认同教育的内容 109

三 祖国认同教育的目的 111

第二节 人才培养与国家观 114

一 国家观概述 114

二 国家观与中国发展 118

三 国家观与人才培养 121

第三节 高校祖国认同教育与大学生国家观的培养 123

一 大学生国家观培养的重要意义 123

二 大学生国家观培养的紧迫性 125

三 大学生国家观培养的四个坚持 127

第六章 高校国家认同教育中的中华民族认同教育与大学生的民族理论培养 132

第一节 高校的中华民族认同教育 132

一 中华民族认同教育的重要意义 133

二 中华民族认同教育的紧迫性 135

三 中华民族认同教育与大学教育 139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 142

一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 143

二 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改造 152

三 进行民族识别,确认56个民族成分 155

第三节 人才培养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 156

一 民族理论概述 156

二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五次巨大飞跃 172

三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与人才培养 189

第四节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 190

一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的重要意义 191

二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的紧迫性 192

三 中华民族认同教育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 196

第七章 高校国家认同教育中的中华文化认同教育与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养 201

第一节 高校的中华文化认同教育 202

一 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重要意义 202

二 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紧迫性 205

三 中华文化认同教育与大学教育 209

第二节 高校人才培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 211

一 文化观概述 211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 213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与人才培养 214

第三节 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培养 218

一 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培养的重要意义 218

二 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培养的紧迫性 221

三 中华文化认同教育与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培养 222

第八章 高校国家认同教育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教育与大学生道路自信培养 224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教育 224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教育的重要意义 225

二 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问题及原因 228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教育与大学教育 231

第二节 高校人才培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 233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概述 233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与中国发展 236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与人才培养 239

第三节 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培养 242

一 大学生道路自信培养的重要意义 243

二 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培养的紧迫性 245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教育与大学生道路自信培养 246

第九章 高校中国共产党领导执政认同教育与大学生制度自信培养 249

第一节 高校中国共产党领导执政认同教育 249

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执政认同教育的重要意义 250

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执政认同教育的紧迫性 252

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执政认同教育与大学教育 260

第二节 高校人才培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262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概述 262

二 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培养 265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与人才培养 269

第三节 高校中国共产党执政认同教育与大学生制度自信培养 272

一 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培养的重要意义 272

二 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培养的紧迫性 273

三 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培养 275

第十章 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教育与大学生理论自信培养 278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教育 278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教育的重要意义 279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教育的紧迫性 282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教育与大学教育 285

第二节 高校人才培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 287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概述 287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91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与人才培养 294

第三节 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教育与大学生理论自信培养 294

一 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培养的重要意义 295

二 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培养的紧迫性 296

三 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培养 297

第十一章 高校国家认同教育应该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301

第一节 国家认同教育与“三观”教育的关系 301

一 国家认同教育与“三观”教育的一致性 302

二 国家认同教育与“三观”教育的相互配合 305

三 以国家认同教育促进“三观”教育 306

第二节 国家认同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关系 310

一 国家认同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一致性 311

二 国家认同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配合关系 312

三 以国家认同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314

第三节 国家认同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系 317

一 国家认同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致性 318

二 国家认同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配合 320

三 以国家认同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322

第十二章 道德与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324

第一节 道德释义 324

一 道德的含义 324

二 道德的本质 325

三 道德对社会的作用 326

四 道德与法律 328

第二节 社会公德建设背景下法德结合的参与型建设者 330

一 法德结合的参与型建设者与道德旁观者 332

二 法德结合的参与型建设者的法律和道德特征 335

三 法德结合的参与型建设者的三个方面特点 339

第三节 道德对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表现 344

一 道德支持民族认同 344

二 道德支持国家认同 344

三 道德对民族认同的表现 346

四 道德对国家认同的表现 347

第三节 道德对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构建 348

一 道德对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构建原因 348

二 道德构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条件 349

三 道德构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感情 350

四 道德构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要求的个人完善 352

第十三章 在国家认同教育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54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55

一 文化强国建设需要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55

二 文化强国建设需要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59

三 文化强国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363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66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366

二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有利于 369

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注意的问题 371

第三节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72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关系 373

二 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78

三 公民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致性 381

后记 38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