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物探技术的第三根支柱
物探技术的第三根支柱

物探技术的第三根支柱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士毅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116099692
  • 页数:397 页
图书介绍:本书由概论、立项、设计、数据采集、物探资料的解释推断、图示与异常验证六章组成。作者通过引用大量典型的物探应用实例,从实际工作的各个环节系统论述了各种勘探地球物理方法的应用条件、典型成果和异常综合解释方法等用法,称之为除了仪器和软件这两根支柱外的物探技术的第三根支柱。本书可供一线勘探地球物理工作者及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物探技术的第三根支柱》目录

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简史与成果 1

一、历史悠久 1

二、勘查成果丰硕 1

第二节 方法技术基本成熟 3

一、仪器设备精良 3

二、软件较先进 3

三、物探技术的第三根支柱——“用法”差异明显 3

(一)找矿方面 4

(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方面 9

(三)其他方面 10

四、存在的问题尚多 15

(一)效果差的实例 15

(二)作者亲历的4个实例 15

第三节 导致物探效果好(有效)与差(无效)的因素分析 32

一、由忽视方法原理导致的有效与无效 32

(一)物性差异 32

(二)分辨力(横向与纵向) 32

(三)多解性 36

二、由不良客观工作条件导致的物探方法技术“无效” 51

(一)磁法的人文干扰 51

(二)电法的人文干扰 52

(三)重力的人文干扰 63

三、由人为(主观)因素决定的有效与“无效” 63

(一)工作者的理论与专业技术水平对效果的影响很大 63

(二)工作者的责任心对效果的影响更大 66

(三)对主要依靠什么获得好效果的认识不同,影响实际效果 67

(四)工作者和甲方对物探所应起作用(或者应提供什么样的成果)的认识不同,影响对物探效果好坏的评价 69

(五)社会环境对物探效果的影响不容忽视 69

四、由仪器、软件和数据改正方法尚不适应某些勘查任务决定的有效与“无效” 71

五、区分方法有效性与工作有效性 71

(一)方法有效性 72

(二)工作有效性 72

第四节 科学使用物探方法技术 72

一、物探的特点 72

(一)地球物理场是客观存在 72

(二)对场源的推断具有多解性 72

(三)物探只能探测与围岩石(土)存在明显物性差异的目标体 72

(四)已利用6大类物性参数 72

(五)与地质、钻探、化探的比较 72

(六)适合大面积快速发现、评价(含否定) 72

二、物探的作用 72

(一)物探充当的最恰当角色 72

(二)物探的地质作用 76

三、物探方法的优势与劣势 78

(一)物探的优势 78

(二)物探的劣势 78

四、用其长,避其短 78

五、总体效益观念 79

六、全面质量观念 79

(一)立项的质量问题(将在立项一节中详述) 79

(二)设计的质量问题(将在设计一节中详述) 80

(三)数据采集的质量问题(将在数据采集一节中详述) 80

(四)解释推断的质量问题(将在数据解释推断一节中详述) 80

(五)异常验证的质量问题(将在异常验证一节中详述) 80

七、效果第一观念 80

第五节 机遇与挑战 81

一、机遇 81

二、挑战 81

三、趋势 81

第二章 立项 82

第一节 指导思想 82

一、甲方(任务下达方、用户)的指导思想 82

二、乙方(承担任务的物探单位、项目负责人)的指导思想 82

第二节 与立项有关的几个关键问题 83

一、物探工作的分类 83

(一)地质勘查中的物探工作 83

(二)矿产勘查中的物探工作 83

(三)其他领域中的物探工作 88

二、明确终极目标(含探测目标体及其相关要求) 89

(一)区域调查性质的物探工作 89

(二)矿产、水工环和考古勘查等中的物探工作 90

(三)配合地质填图的物探工作 90

(四)物探综合研究工作 90

(五)物探方法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工作 93

(六)其他领域的物探工作 93

三、影响物探效果的三个关键技术问题 93

(一)数据质量 93

(二)多解性 94

(三)深部分辨力(有效探测深度、实际探测深度) 94

四、用其长,避其短 95

(一)在找矿(含找水)工作中物探的最重要作用 95

(二)配合地质填图工作中物探的最重要作用 98

(三)工程地质工作物探的作用与找矿类似 98

(四)探测隐伏目标物是物探的优势 98

五、方法选择与工作量 98

(一)方法选择 98

(二)实物工作量 106

六、资料收集、分析与现场踏勘的重要性 106

(一)资料收集与分析 106

(二)初步现场踏勘 109

七、实际探测深度 109

八、工作比例尺 109

九、安排物探先行 109

(一)山东某煤矿 109

(二)吉林某煤矿 110

十、关于立项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报告 111

十一、任务书(合同书)的内容(技术部分) 112

第三节 两项难度大的物探工作 112

一、寻找深部隐伏矿和盲矿 112

(一)已有不少成功案例 112

(二)寻找深部隐伏矿的特点与难点 116

(三)寻找深部隐伏矿应特别予以重视的问题 117

(四)异常验证程序 118

(五)寻找深部矿必须有新思维(9条) 118

二、物探配合地质填图 119

(一)难度最大的物探工作 119

(二)前景无限的物探工作 120

(三)配合地质填图时物探的具体地质任务 120

(四)注意事项 121

(五)配合地质填图物探工作的基本条件 122

本章小结 126

一、立项时甲乙方必须考虑的因素(立项具备的条件即做好物探工作的前提条件) 126

二、立项应注意的问题 127

三、当前物探项目立项中的突出问题 127

第三章 设计 129

第一节 对设计编写的要求 129

一、编写前的准备工作 129

(一)主动与甲方沟通终极要求 129

(二)详细的资料收集 129

(三)深入的资料分析 130

(四)详细的现场踏勘与试验 130

二、对设计编写的原则要求 132

(一)探测目标物的明确化 132

(二)针对性 132

(三)详细性(可操作性) 132

(四)依据明确与可靠 133

(五)明确具体的预期成果 133

(六)创新 133

(七)附图 133

三、注意事项 133

(一)测区、测网设计 133

(二)物探方法选择设计(含不同矿种) 141

(三)数据精度设计 164

(四)技术参数设计 164

(五)物性工作设计 171

(六)配套的仪器、软件设计 175

(七)技术措施设计 175

(八)测地工作设计 175

(九)异常研究外业工作设计 176

(十)实物工作量设计 176

(十一)解释推断工作设计 178

(十二)异常验证与再解释工作设计 178

(十三)进度安排设计 179

(十四)项目组人员与质量管理设计 180

(十五)目前设计中常见的存在问题 180

(十六)精细设计的主要标准 181

第二节 目前设计编写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81

一、设计的编写时间及详细程度 181

二、批发式审查设计 182

三、未提倡主动完善设计 182

四、指导思想尚存在问题 182

第四章 数据采集 183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83

第二节 遇到困难时的应对方式 183

一、遇到人文干扰时的应对方式 183

二、遇到通行与布点困难时的应对方式 184

第三节 全面的数据质量观 185

一、与数据精度有关的质量项 185

二、易忽视的质量项 185

(一)技术参数与技术措施选择 185

(二)测点的均匀性、记录的完整性 186

(三)关键技术参数的合理性 186

(四)物性采测的代表性 187

(五)异常外业研究的充分性 187

(六)误差数据的可靠性 187

(七)实际探测深度 187

(八)测区位置与范围、比例尺、测网、方法及其技术参数选择、技术措施的合理性 187

三、被忽视项对质量的影响 188

(一)测点的均匀性的影响 188

(二)质量检查方式、检查点分布和误差统计的规范性的影响 188

(三)质量检查抽查方式的影响 188

(四)物性代表性的影响 188

(五)电法布极精度的影响 190

(六)测深类电法单频点、时道误差的影响 190

(七)实际探测深度的影响 190

(八)异常研究外业工作充分性的影响 192

(九)技术参数选择合理性的影响 192

四、举例 193

(一)有意义异常本身的完整性 193

(二)异常研究的充分性 193

(三)物性采测的代表性 195

(四)数据的详细程度 195

第四节 数据整理 197

一、数据整理的内容 197

二、数据整理的质量 198

(一)计算质量 198

(二)剔除错误数据 198

(三)数据换算与各项改正 198

(四)滤波 199

(五)网格化 201

(六)误差统计方式 201

第五节 数据平均误差的真实性(可靠性) 203

一、人为质量虚高 203

二、隐性虚高 204

第六节 图件质量 204

一、图件类型 204

二、图面内容 205

三、关于水平切片推断图 205

四、关于技术说明 206

第七节 数据采集阶段的设计修改与完善 206

一、完善性修改 206

二、被迫性修改 208

三、只突出乙方经济效益式修改 209

四、如何正确看待设计修改 209

(一)关于严格执行设计 209

(二)关于严格质量管理 209

本章小结 209

一、精细数据采集的应有之义 209

二、要想取得好效果必须做到之事项 210

三、低质量的常见原因 211

第五章 物探资料的解释推断 213

第一节 指导思想 213

一、解释推断的目标 213

二、目标重要性排序 214

(一)定性解释排位第一 214

(二)挖掘更多实用信息排位第二 214

(三)定量反演排位第三 219

三、有超出预期目标的可能时,应紧抓不放 219

四、推断的法则 219

五、主动说明可靠性、准确性、充分性 219

第二节 准备工作 219

一、资料准备 219

(一)充分收集、分析、利用已有相关资料 220

(二)准备供解释推断的资料 220

(三)对资料的可利用性进行分析 220

(四)准备工作不充分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220

二、异常的识别 220

(一)目标物和干扰物引起的异常 220

(二)人文干扰异常 221

(三)假异常 221

(四)广义的有意义异常 221

(五)识别异常的数据误差标准 221

(六)识别异常的价值标准 221

(七)异常的相对性 221

(八)不要忽视低缓异常 222

(九)非常规异常信息 222

(十)异常信息的突出与压制 223

三、异常的划分 223

(一)划分异常的原则 223

(二)主要在剖面平面图上划分 224

四、资料准备的难点 224

第三节 资料的定性解释 224

一、定性解释步骤 225

(一)准备工作 225

(二)复核异常识别、划分的结果 225

(三)利用已有资料逐一进行异常定性 225

(四)利用异常特点逐一进行异常定性 227

(五)利用物性资料逐一进行异常定性 228

(六)利用地质资料逐一进行异常定性 228

(七)逐一进行现场踏勘(大面积区域调查时为典型异常) 229

(八)利用综合资料逐一进行异常定性 229

(九)采用定量手段进行异常定性 230

(十)分析多解性 231

(十一)无多解性时完成异常定性工作 231

(十二)存在多解性时用足各种约束 231

(十三)最难定性的补充异常外业研究工作 232

(十四)逐一列出定性解释结果 232

(十五)逐一分析定性解释结果的可靠性 232

(十六)逐一进行第二人独立复核 232

(十七)定性解释结果表达 232

二、异常定性尚需注意的问题 232

三、定性解释可靠性分级标准(推荐) 233

(一)可靠的 234

(二)较可靠的 234

(三)可供参考的 234

(四)不可靠的 234

四、定性解释要重视充分挖掘隐含实用信息 236

五、分析对完成目标任务的影响 236

六、精细定性解释举例 236

七、关于筛选矿致异常 242

(一)从已知到未知和注意发现新类型、新矿种并重 242

(二)地表到地下的可能变化 242

(三)已知矿点、矿化点与异常 242

(四)肉眼难以识别的矿种 243

(五)关于干扰地质体 243

(六)重视强异常也不要忽视弱异常 243

(七)重视规则异常,也不能忽视非规则异常 245

(八)重视性质不明异常 245

(九)我国筛选、查证异常的其他经验教训 246

(十)应提倡积极探索更多的区分矿与非矿异常的方法 249

八、本节小结 252

第四节 定量反演 254

一、定量反演步骤 256

(一)一定要在定性解释的基础上进行 256

(二)准备适合定量反演的数据 258

(三)关于异常分离 258

(四)关于地形改正 265

(五)其他数据处理 268

(六)先采用半定量方法估算 272

(七)筛选反演方法 276

(八)搜集约束条件 284

(九)进行反演 286

(十)对反演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进行分析 286

(十一)第二人独立复核 288

(十二)反演结果的图示 288

二、注意事项 290

(一)要追求可靠性,绝不能图快、图方便 290

(二)确定需要定量反演的异常 290

(三)已知矿体(点)异常的反演 290

(四)关于电法的人机联作反演 297

(五)不能以数据处理代替反演 298

(六)反演方法的使用条件与新方法 298

(七)不能过度推断 299

(八)不能过度偏离反演结果推断 301

(九)精细与不精细差异明显 301

(十)不可忽视多解性和误差 301

(十一)不要追求深部反演细节 301

(十二)反演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分析 303

(十三)综合物探方法的定量反演 305

(十四)反演深度的确定 306

(十五)定量反演的准确性分析 306

(十六)坚持有把握的推断 308

三、定量反演与定性解释的关系 308

四、本节小结 309

第五节 综合解释推断 310

第六节 解释推断阶段的设计修改 310

第七节 解释推断的几个专题问题 311

一、精测剖面的解释推断 311

二、减少多解性的要点与范例 311

(一)减少多解性的途径 311

(二)减少多解性的解释推断举例 312

三、关于模型 319

(一)模型的建立与应用情况 319

(二)关于模型的小结 337

四、关于数据处理 338

(一)关于对数据处理作用的认识误区 338

(二)数据处理与推断解释的关系 341

(三)数据处理代替不了定量反演 342

(四)要掌握各种数据处理方法的实质 345

(五)要重视、掌握各种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条件 346

(六)关于深源场与浅源场的分离 346

五、关于找矿预测 351

(一)找矿预测中物探工作的主要任务 351

(二)主要途径 352

(三)已知矿区内、深部的预测方法 352

(四)已知矿区周边和近外围的预测方法 354

(五)尚未发现矿床地区(新区)的预测方法 355

(六)各类地质体的识别与定位 356

(七)资源量估算 362

(八)关于异常分离方法 368

本章小结 370

第六章 图示与异常验证 371

第一节 图示 371

一、准确是最基本的要求 371

(一)绘图所用原始数据应准确无误 371

(二)图示精度应符合要求 371

二、清晰是实用的基本要求 371

三、齐全是实用的基本要求 371

(一)基本图件种类的齐全性 371

(二)图件内容的齐全性 372

四、其他注意事项 372

(一)关于图件的可靠性 372

(二)关于推断图件 372

第二节 异常验证 375

一、积极慎重地对待异常验证 375

二、验证应在精细解释推断之后进行 376

三、验证前应提交书面异常验证建议书 376

四、关于验证孔的移动 376

五、验证结果 376

(一)验证结果的几种可能性 376

(二)验证异常首孔(首批孔)不见矿的可能原因 377

六、建立异常档案 380

七、我国坚持验证终至成功的实例 380

第三节 验证后的再解释 380

一、再解释重要性的举例 380

(一)前人之例 380

(二)今人之例 382

二、再解释的做法 389

(一)再解释工作内容 389

(二)再解释并非重新解释 391

(三)只粗略分析不可取 391

三、再解释工作的标准 391

(一)给出明确结论 391

(二)再解释后应提出明确的下一步工作建议 391

后语 392

附表 396

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 39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