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东方海王  秦汉时期齐人的海洋开发
东方海王  秦汉时期齐人的海洋开发

东方海王 秦汉时期齐人的海洋开发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子今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6167465
  • 页数:38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基地基金重点项目“秦汉时期齐人的海洋开发”(项目编号:QL08l01)的最终成果。已经通过结项。书稿总结了秦汉时期齐人进行海洋探索与海洋开发的成就,分别从经济史、文化史和社会生活史等层面进行了认真的历史分析。是就这一学术主题进行历史学考察的第一部学术专著。书稿注意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的结合,比较全面、比较真切地说明了齐人在中国海洋学史上的重要贡献,有些方面,亦对世界海洋学史的学术总结有推进意义。列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学科建设基础研究丛书”。
《东方海王 秦汉时期齐人的海洋开发》目录

序&吕宗力 1

序编 3

“鱼盐所出”:先秦齐人的海洋资源开发 3

一 “贝丘”遗存 4

二 渤海湾南岸殷商盐业基础 7

三 “盐”与“海物”:齐国的资源优势 8

四 “擅海滨鱼盐之利”与齐的富强 9

五 《管子》“海王之国”理想 11

六 “正盐?”的制度开创意义 12

七 齐国盐业与盐政的考古学考察 14

齐文化的海洋因子 18

一 齐地早期方术之学 18

二 齐人早期航海实践 23

三 “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 26

四 邹衍的天下观和海洋观 28

五 “大瀛海”即“大洋”说 29

范蠡故事 31

一 “范蠡浮海出齐” 32

二 “耕于海畔”的实业史分析 35

三 《养鱼法》和《养鱼经》 36

四 “鸱夷子皮”疑议 38

五 关于“范蠡之学” 41

上 编 47

秦始皇“东有东海” 47

一 “八神”祭祀 48

二 琅邪台 51

三 三神山追求 54

四 “海上”议政 57

五 “梦与海神战” 58

六 “连弩”与齐“习弩”“善射”者 60

七 “沙丘同载鲍鱼回”:秦始皇最后的行程 62

向往与追念:秦地海洋复制 64

一 秦宫“海池” 64

二 秦始皇陵地宫设计之一:水银“大海” 68

三 秦始皇陵地宫设计之二:“人鱼膏”烛 70

航海家徐市 79

一 方士的航海实践 79

二 大鱼·巨鱼·大鲛鱼 81

三 徐市船队的航线 82

四 徐市“止王不来” 84

五 “童男女”的神秘意义 87

秦二世东巡 106

一 秦二世两次经行齐地 106

二 秦二世的巡行速度 107

三 齐地“并海”交通建设 110

“仓海君”传说 113

一 张良“东见仓海君” 113

二 “仓海君”身份疑议 114

三 “沧海壮士” 115

田横“海岛传声” 117

一 田横的“海中”割据 117

二 田横五百士 118

三 “田横岛”纪念 120

汉武帝“东巡海上” 122

一 《封禅书》记载汉武帝“行幸东海”事 122

二 礼日成山 124

三 海水祠 127

四 令言海中神山者数千人求蓬莱神人 129

五 会大海气 131

六 “文成将军”和“五利将军”:齐方士的再次活跃 133

七 《朱雁之歌》 136

杨仆击朝鲜楼船军“从齐浮渤海” 140

一 杨仆远征战绩 140

二 楼船军的构成与作战形式 143

三 “楼船”形制 144

四 杨仆楼船军的规模 145

五 杨仆楼船军的航线 147

六 齐“楼船”基地 149

“博昌习船者”考议 152

一 卜式:“臣愿父子与齐习船者往死之” 152

二 “齐习船者”:造船史研究者的关注点 154

三 “习”的字义兼说“习船”技能 154

四 “齐习船者”与杨仆击朝鲜楼船军“从齐浮渤海”事 160

五 关于“博昌习船者” 161

六 卜式愿与“齐习船者”往死南越的航路 162

吕母暴动与青州“海贼” 166

一 “海垂”、“海崖”、“海濒”:行政难题 166

二 航海能力与维护独立性的可能 168

三 琅邪女子吕母“引兵入海” 170

四 “海贼”的发生与活跃 172

五 居延简文所见“临淮海贼” 176

六 “海贼”的海上运动战 179

七 “海贼”与陈寅恪所论“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 181

中 编 187

说“黄、腄、琅邪负海之郡” 187

一 秦史记录中的“黄、腄、琅邪负海之郡” 187

二 主父偃说的由来 189

三 齐地主要经济优势 190

四 “秦始皇攻匈奴”“造船和补给基地”说辩议 192

齐地“并海”交通 195

一 秦始皇“并海”行迹 196

二 汉武帝“并海”行迹 197

三 “并海”与“并海上” 199

齐人的海洋航运 204

一 “少海”和“幼海” 204

二 齐人“海上”“败吴” 205

三 “海北”朝鲜航路 207

四 “渤海贼”与“渤海妖贼” 209

五 早期东洋交通 210

六 青、兖“大作海船” 212

七 经行齐海域的南北交通 213

齐人的浮海迁徙 216

一 王仲“浮海东奔乐浪山中” 216

二 辽东“浮海”移民 217

三 “从辽东还”“浮海还郡”现象 220

四 孙吴船队“虏得男女” 221

五 朝鲜“亡人”问题 222

战国秦汉即墨形势与齐人的海洋开发 227

一 “三齐”说与即墨的地位 227

二 “临菑、即墨”并说的意义 229

三 “琅邪、即墨”并说的意义 230

四 关于“琅邪、即墨之饶” 231

五 田单据即墨抗燕的海洋地理学理解 232

六 胶东王都即墨 234

七 即墨“实表东海”“流光千载” 235

琅邪的地位 237

一 越王勾践“治琅邪” 238

二 秦皇汉武“琅邪”之行 239

三 “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的出发港 241

四 “填夷”命名与“亶洲”、“东夷”航路 243

五 “秦东门”与琅邪的空间关系 244

六 南洋“琅玡”说 245

齐地的盐产与盐政 247

一 齐地私营盐业 248

二 齐地官营盐业 250

三 齐地“盐官”设置 251

四 徐偃矫制 253

五 “皓皓乎若白雪之积,鄂鄂乎若景阿之崇” 254

六 盐运及其管理 257

下 编 263

南洋通道与齐文化 263

一 齐人航海家参与南洋航道开通的可能性 263

二 南海的“琅玡” 264

三 “东海”、“琅邪”与佛教的早期文化介入 267

四 山东汉画象所见“璧流离” 269

“东海黄公”:齐学·滨海巫术·滨海艺术 274

一 东海黄公,赤刀粤祝 274

二 戏剧萌芽,戏剧雏形 276

三 海上方士的表演 279

四 《肥致碑》“海上黄渊” 281

五 “东海黄公”、“安期生”与“青徐滨海妖巫” 283

六 “黄公”与“黄神”、“黄神使者” 285

七 关于“有白虎见于东海” 286

“北海出大鱼”:海洋史的珍贵记录 292

一 成哀时代渤海“出大鱼”事件 292

二 最早的鲸鱼生命现象记录 293

三 《续汉书》:“东莱海出大鱼” 293

四 《淮南子》:“鲸鱼死” 294

五 《论衡》:“鲸鱼死” 295

六 大鱼“暍岸侧”记录 297

齐地“海溢”灾害的历史记忆 298

一 “勃海水大溢”:“目前所知最早的海啸” 298

二 新莽时代“勃海”“海水溢” 299

三 东汉“勃海海溢”及灾情记录 300

四 海溢—海啸 302

五 “陨石—海啸”现象 306

六 灾难史视野中的齐地“海溢” 307

齐人与海:《史记》的海洋视角 309

一 先古圣王的“东海”行迹与司马迁“东渐于海”的史学考察 309

二 秦皇汉武“入海”故事与司马迁的“海上”体验 311

三 “伏波”“横海”事业的记录 313

四 司马迁“海上”行旅体验与《史记》的“奇气” 314

齐人与海:《汉书》的海洋纪事 316

一 “天下”与“海内” 316

二 “削之会稽”,“夺之东海”:削藩战略的重要主题 319

三 “楼船”远征 320

四 汉武帝“海上”之行的历史记录 321

五 建章宫“海中神山”模型 322

六 田肯论齐地“近海”之“饶” 324

七 班固《览海赋》疑问 325

徐幹《齐都赋》的蓝色意境 329

一 徐幹的“齐气” 330

二 “沧渊”无垠无鄂 334

三 海产“宝玩” 337

四 “蒹葭苍苍”,水禽“群萃” 341

秦汉齐海港丛说 345

一 徐乡 345

二 黄 347

三 之罘 348

四 成山 348

五 琅邪 349

附 论 353

汉代的“海中星占”书 353

一 《艺文志》“天文”题下的“海中星占”书 353

二 “海人之占”说 354

三 《日知录》“海中”“中国”说 357

四 《汉书》“海中”语义 359

五 《淮南子》:“乘舟而惑者”“见斗极则寤” 360

六 关于书题所冠“汉”与“海中”的意义 362

汉代“海人”称谓 365

一 “海人”与海洋学的进步 365

二 《说苑》“海人”故事 366

三 “海人”传递的神异知识 366

四 齐“习船者”与“海人”的技能 368

五 “海人”与“山客” 370

六 关于“海人之仄陋” 371

主要参考书目 373

本课题相关研究成果目录 377

后记 38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