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中民间借贷规范化研究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中民间借贷规范化研究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中民间借贷规范化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仇晓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20300315
  • 页数:27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尝试在“非正规金融逆向生长”背景之下,以借贷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为视角出发,突破既有金融体制限制,寻求民间借贷市场规范化的理论根基,从监控民间借贷风险源的视角完善民间借贷金融治理规则和立法设计。从非正规金融逆向生长视角研究分析借贷法律问题,有利于形成对现有制度缺陷的反思,使民间借贷市场寻找到合法性的权利基础与匹配性的法律规则。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要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必然要求在既已形成的金融制度基础上,更进一步展开民间借贷市场化改革。可以预见,细致的规范并“阳光化”民间借贷市场将成为金融市场化改革中的重点。以维护金融市场和谐因素和社会稳定为前提,从保护市场中经济主体利益安全角度出发,分析民间借贷主体准入、借贷利率及资金来源的适用情形与具体规则,有利于保护借贷双方权益并构架出整体民间借贷治理框架。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中民间借贷规范化研究》目录

前言 1

第一节 信用:民间借贷法制化语境下的诠释 1

一 民间借贷信用危局 2

二 民间借贷信用的法律解读 5

三 传统信用体系与现代信用体系的联结 8

四 金融体制变革中民间借贷信用体系法律建设的初步构想 10

第二节 研究综述、目标和方法 14

一 研究问题与意义 14

二 研究现状 15

三 研究架构和内容 16

第一章 民间借贷的界定与风险成因 20

第一节 民间借贷的法律界定 20

一 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 20

二 民间借贷与非正规金融 23

三 民间借贷与金融体制改革 24

第二节 民间借贷风险类别和生成 25

一 民间借贷风险的类别 26

二 民间借贷风险的成因 28

第二章 金融变革和民间借贷治理规则生成的理论基础 31

第一节 民间借贷规则与契约理论 31

一 民间借贷规则的历史溯源 32

二 规则、制度、秩序的异同 34

三 规则群中元规则及其功能 36

四 民间借贷元规则 37

五 民间借贷元规则的体系和金融信用 37

六 非正规金融机构中的契约理论 38

七 非正规金融契约履行中传统自我风险防控的对策 48

第二节 民间借贷法律规范与激励理论 58

一 理论缘起:金融业垄断面临的挑战 59

二 理论需求:民间借贷市场开放的需要 62

三 民间借贷法律规范激励功能理论剖析 64

四 实践: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模式中的民间借贷立法探讨 73

第三章 金融创新和民间借贷市场外部治理机制缺失及对策 81

第一节 外部问题一:大数据格局下互联网金融借贷风险监管 81

一 互联网金融借贷中网络民意监管与规范 81

二 大数据格局下新型网络小额信贷的监管 91

第二节 外部问题二:借贷市场中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101

一 民间借贷市场金融消费者法律服务机制的反思与路径选择 101

二 民间借贷市场中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 111

第四章 金融创新和民间借贷市场内部中介机构问题及对策 121

第一节 民间借贷中介机构的问题 121

一 民间借贷中介机构潜在的风险 121

二 民间借贷中介机构的商业伦理问题 123

三 民间借贷中介机构的契约性责任规制 134

第二节 民间借贷中介机构相关制度完善 145

一 民间借贷“看门人”机制风险与防控 145

二 民间借贷中介机构的风险与法律规制 156

三 借贷市场乱局中企业联保风险及应对措施 170

第五章 金融风险和民间借贷市场风险防控措施 181

第一节 系统性金融风险监管 181

一 系统性金融风险下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的监管 181

二 民间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的监管框架 193

第二节 民间借贷中权益人利益风险与监管 197

一 民间借贷中权益人分类及域外经验 197

二 权益人利益风险与监管:以高利贷为例 204

第三节 民间借贷资本流动风险与监管 216

一 民间资本在并购领域中的法律监管 216

二 民间借贷机构退出机制中的法律监管 224

第四节 借贷高需求现象的反思:农村金融现实困境 236

一 我国农村融资困境及对策 236

二 微型金融服务“三农”的作用和模式 242

第六章 民间借贷法律监管制度框架设计 249

第一节 民间借贷立法变革 249

一 民间借贷经济 249

二 民间借贷金融机构 253

三 民间借贷金融行业立法 256

第二节 民间借贷行业监管的框架设计与机制建设 258

一 民间借贷机构形式与业务模式的法定化 258

二 借贷业务与人员的规范化监管 260

三 借贷机构运作的规范化 261

四 隐性风险的法律防控 262

第七章 结论 265

参考文献 26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