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简编表解
中医简编表解

中医简编表解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总医院编著
  • 出 版 社: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总医院
  • 出版年份:1975
  • ISBN:
  • 页数:250 页
图书介绍:
《中医简编表解》目录

一、基础理论 1

(一)阴阳五行 1

1.阴阳的概念与规律 1

2.五行的概念与规律 2

3.阴阳的临床应用 4

4.五行归类推演 5

(二)脏腑的生理与病理 6

1.心与小肠 6

2.肝与胆 9

3.脾与胃 12

4.肺与大肠 16

5.肾与膀胱 19

(三)气、血、精,津液及其辨证 25

1.气 25

2.血 27

3.精 30

4.津液 30

(四)经络 32

1.手太阴肺经的循行与主病 32

2.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与主病 32

3.足阳明胃经的循行与主病 32

4.足太阴脾经的循行与主病 33

5.手少阴心经的循行与主病 34

6.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与主病 34

7.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与主病 35

8.足少阴肾经的循行与主病 35

9.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与主病 35

10.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与主病 36

11.足少阳胆经的循行与主病 36

12.足厥阴肝经的循行与主病 37

13.督脉的循行与主病 37

14.任脉的循行与主病 38

(五)四诊 附脉象示意图 38

1.望诊 38

2.闻诊 40

3.问诊 41

4.切诊 44

(六)八纲辨证 49

1.表里辨证 49

2.寒热辨证 50

3.虚实辨证 51

4.阴阳辨证 52

(七)病因辨证 53

(八)六经辨证 60

(九)温热病辨证 63

(十)脏腑辨证 67

1.心与小肠 67

2.肝与胆 70

3.脾与胃 73

4.肺与大肠 75

5.肾与膀胱 77

6.两脏同病证治 80

二、治疗法则 83

(一)治疗原则 83

(二)治疗方法 87

三、常用方剂 94

(一)解表剂 附麻黄汤类方 桂枝汤类方 94

1、辛温解表 94

麻黄汤 94

桂枝汤 94

大青龙汤 94

荆防败毒散 94

香苏散 94

杏苏散 96

葛根汤 96

2、辛凉解表 96

麻杏石甘汤 96

银翘散 96

桑菊饮 96

升麻葛根汤 98

新加香薷饮 98

桑杏汤 98

(二)清热剂 附白虎汤类方 98

1、清热泻火 98

白虎汤 98

竹叶石膏汤 98

三黄泻心汤 98

龙胆泻肝汤 100

导赤散 100

玉女煎 100

凉膈散 100

泻白散 100

葛根芩连汤 100

泻黄散 102

清火平肝汤 102

辛荑清肺饮 102

大柴胡汤 102

2、清热解毒 102

黄连解毒汤 102

清瘟败毒饮 104

白头翁汤 104

普济消毒饮 104

五味消毒饮 104

越婢汤 104

3、清热凉血 104

犀角地黄汤 104

清营汤 106

化班汤 106

清经散 106

4、清热解暑 106

清暑益气汤 106

六一散 106

(三)祛风湿剂 106

独活寄生汤 106

蠲痹汤 108

川芎茶调饮 108

活络丹 108

羌活胜湿汤 108

乌头汤 108

苡仁汤 108

苍耳子散 108

(四)祛寒剂 附四逆汤类方 理中汤类方 108

理中汤 108

真武汤 110

黄芪建中汤 110

黑锡丹 110

四逆汤 110

回阳救逆汤 110

当归四逆汤 110

吴茱萸汤 110

四神丸 110

(五)燥湿、渗湿、利水剂 附五苓散类方 112

平胃散 112

二妙散 112

藿香正气散 112

三仁汤 112

小半夏汤 112

葶苈大枣泻肺汤 112

甘露消毒饮 112

茵陈蒿汤 114

萆薢分清饮 114

八正散 114

实脾饮 114

五皮饮 114

五苓散 114

枝子柏皮汤 114

导赤散 114

(六)涌吐剂 114

瓜蒂散 114

参芦散 114

(七)泻下逐水剂 附大承气汤类方 116

大承气汤 116

小承气汤 116

调胃承气汤 116

增液承气汤 116

五仁汤 116

麻仁丸 116

十枣汤 116

舟车丸 116

胆道排石汤 116

(八)消导剂 118

保和丸 118

枳实导滞丸 118

枳术丸 118

木香槟榔丸 118

(九)止咳祛痰剂 附二陈汤类方 118

止嗽散 118

定喘汤 118

二陈汤 120

涤痰汤 120

礞石滚痰丸 120

三子养亲汤 120

半夏茯苓汤 120

百合固金汤 120

(十)理气剂 120

金铃子散 120

瓜蒌薤白白酒汤 120

越鞠丸 122

半夏厚朴汤 122

苏子降气汤 122

旋复代赭汤 122

四逆散 122

枳实薤白桂枝汤 122

(十一)理血剂 124

1、活血祛淤 124

血腑逐淤汤 124

膈下逐淤汤 124

少腹逐淤汤 124

桃仁承气汤 124

四妙勇安汤 124

补阳还五汤 124

宫外孕汤 126

温经汤 126

失笑散 126

五积散 126

2、凉血止血 126

十灰散 126

小蓟饮子 126

槐花散 126

四生饮 128

胶艾汤 128

黄土汤 128

(十二)补益剂附:四君子汤类方、四物汤类方、六味地黄汤类方 128

1、补气 128

四君子汤 128

补中益气汤 128

参苓白术散 128

生脉散 130

升陷汤 130

2、补血 130

四物汤 130

归脾汤 130

复脉汤 130

3、气血双补 132

八珍汤 132

炙甘草汤 132

十全大补汤 132

泰山盘石饮 132

生乳丹 132

4、补阴 132

六味地黄丸 132

左归饮 134

一贯煎 134

甘麦大枣汤 134

青蒿别甲汤 134

秦艽别甲汤 134

沙参麦冬汤 134

益胃汤 134

增液汤 134

5、补阳 136

金匮肾气丸 136

右归饮 136

(十三)镇潜安神开窍剂 136

1、镇潜安神 136

酸枣仁汤 136

天王补心丹 136

建瓴汤 136

天麻钩藤饮 138

羚羊角骨汤 138

磁朱丸 138

羚羊钩藤汤 138

镇肝熄风汤 138

黄连阿胶汤 138

交泰丸 138

2、开窍 140

牛黄清心丸 140

安宫牛黄丸 140

至宝丹 140

紫雪散 140

苏合香丸 140

通关散 140

(十四)收涩剂 142

1、敛汗固精 142

牡蛎散 142

玉屏风散 142

金锁固精丸 142

桑螵蛸散 142

缩泉丸 142

固经丸 142

2、涩汤止泻 142

赤石脂禹余粮丸 142

真人养脏汤 142

(十五)驱虫剂 144

理中安蛔汤 144

乌梅丸 144

肥儿丸 144

胆道驱蛔汤 144

(十六)痈疡剂 144

1、内服 144

真人活命饮 144

阳和汤 144

托里散 146

透脓散 146

大黄牡丹皮汤 146

五神汤 146

苇茎汤 146

消瘰丸 146

2、外用 146

双柏散 146

金黄散 146

附类方: 148

麻黄汤类方 148

桂枝汤类方 150

白虎汤类方 152

四逆汤类方 152

理中汤类方 156

五苓散类方 158

大承气汤类方 160

二陈汤类方 162

四君子汤类方 164

四物汤类方 166

六味地黄丸类方 168

四、常用药物 170

(一)解表药 170

1、辛温解表药 170

桂枝 170

麻黄 170

荆芥 170

紫苏叶 170

防风 170

辛夷 170

白芷 170

生姜 170

2、辛凉解表药 170

柴胡 170

葛根 170

薄荷 170

桑叶 170

菊花 170

牛蒡子 172

淡豆豉 172

升麻 172

蔓京子 172

蝉脱 172

(二)清热药 172

1、清热降火药 172

黄连 172

黄芩 172

黄柏 172

枝子 172

龙胆草 172

苦参 172

鸦胆子 172

知母 172

石膏 172

夏枯草 172

芦根 172

决明子 172

夜明沙 172

青箱子 174

谷精草 174

密蒙花 174

天花粉 174

竹叶 174

2、清热凉血药 174

犀角 174

生地黄 174

丹皮 174

地骨皮 174

银柴胡 174

紫草 174

青蒿 174

白头翁 174

白茅根 174

3、清热解毒药 174

金银花 174

连翘 174

蒲公英 174

地丁 176

败酱草 176

马齿苋 176

鱼腥草 176

大青叶 176

板兰根 176

山豆根 176

山慈菇 176

射干 176

青黛 176

土茯苓 176

甘草 176

白花蛇舌草 176

4、清热解暑药 176

香薷 176

藿香 176

佩兰 176

青蒿 176

白扁豆 176

滑石 176

西瓜翠衣 176

绿豆 178

(三)祛风湿药 178

独活 178

羌活 178

秦艽 178

川乌 178

草乌 178

苍术 178

五加皮 178

防已 178

威灵仙 178

稀签草 178

海桐皮 178

海风藤 178

木瓜 178

桑枝 178

白花蛇 178

乌梢蛇 178

(四)祛寒药 180

附子 180

肉桂 180

干姜 180

高良姜 180

吴茱萸 180

细辛 180

川椒 180

草豆叩 180

小茴香 180

艾叶 180

(五)渗湿利水药 180

茯苓 180

猪苓 180

泽泻 180

冬瓜子(皮) 180

苡米仁 180

赤小豆 180

车前子 182

木通 182

海金沙 182

金钱草 182

玉米须 182

茵陈 182

扁蓄 182

萆薢 182

通草 182

瞿麦 182

冬葵子 182

(六)涌吐药 182

瓜蒂 182

藜芦 182

胆矾 182

食盐 182

(七)泻下逐水药 182

大黄 184

芒硝 184

黑白丑 184

番泻叶 184

火麻仁 184

郁李仁 184

芫花 184

大戟 184

甘遂 184

(八)消导药 184

神曲 184

山楂 184

麦芽 184

谷芽 184

鸡内金 184

莱菔子 184

(九)止咳平喘祛痰药 186

1、止咳平喘药 186

百部 186

紫苑 186

款冬花 186

苏子 186

旋复花 186

白前 186

杏仁 186

白果 186

2、止咳化痰药 186

皂角 186

半夏 186

白芥子 186

胆南星 186

枇杷叶 186

前胡 186

桔梗 188

贝母 188

竹茹 188

马兜铃 188

桑白皮 188

葶苈子 188

天竺黄 188

海蛤壳 188

礞石 188

海藻 188

昆布 188

海浮石 188

(十)理气药 188

青皮 188

陈皮 188

橘红 188

佛手 188

砂仁 188

白叩仁 188

厚扑 188

枳壳(实) 190

大腹皮 190

木香 190

香附 190

乌药 190

薤白 190

柿蒂 190

降香 190

沉香 190

橘核 190

郁金 190

川栋子 190

(十一)理血药 190

1、活血祛淤药 190

川芎 190

丹参 190

赤芍 190

益母草 190

泽兰 190

蒲黄 192

五灵脂 192

桃仁 192

红花 192

元胡 192

乳香 192

没药 192

王不留行 192

穿山甲 192

牛膝 192

土别虫 192

水蛭 192

三棱 192

莪术 192

血竭 192

三七 192

2、止血凉血药 192

仙鹤草 192

侧柏叶 192

藕节 192

大小蓟 192

花蕊石 192

茜草 194

地榆 194

棕榈 194

白芨 194

血余炭 194

瓦楞子 194

茅根 194

(十二)补益药 194

1、补气药 194

人参 194

党参 194

太子参 194

白术 194

山药 194

大枣 194

黄芪 194

2、补阳药 194

杜仲 194

补骨脂 196

续断 196

金毛狗脊 196

菟丝子 196

巴戟天 196

肉丛蓉 196

锁阳 196

蛤蚧 196

淫羊藿 196

仙茅 196

鹿角(茸) 196

3、补血药 196

当归 196

白芍 196

熟地 196

阿胶 196

何首乌 196

龙眼肉 196

紫河车 196

4、补阴药 196

天冬 196

麦冬 198

石斛 198

沙参 198

玉竹 198

百合 198

旱莲草 198

龟板 198

鳖甲 198

女贞子 198

沙苑 198

冬虫夏草 198

黄精 198

桑椹子 198

桑寄生 198

枸杞子 198

元参 198

(十三)镇潜安神开窍药 198

1、镇潜安神药 198

朱砂 198

磁石 198

铁落 198

酸枣仁 198

远志 198

柏子仁 200

琥珀 200

合欢花 200

夜交藤 200

2、镇惊熄风药 200

羚羊角 200

石决明 200

钩藤 200

天麻 200

白僵蚕 200

蜈蚣 200

全蝎 200

地龙 200

3、开窍药 200

菖蒲 200

麝香 200

苏合香 200

安息香 200

冰片 200

(十四)收涩药 202

1、敛汗涩精药 202

浮小麦 202

麻黄根 202

牡蛎 202

龙骨 202

五味子 202

桑螵蛸 202

山茱萸 202

芡实 202

金樱子 202

2、涩肠止泻药 202

乌梅 202

石榴皮 202

赤石脂 202

禹余粮 204

诃子肉 204

罂粟壳 204

(十五)驱虫药 204

使君子 204

槟榔 204

雷丸 204

鹤虱 204

芦荟 204

南瓜子 204

贯众 204

(十六)外用药 206

硫黄 206

水银 206

轻粉 206

雄黄 206

硼砂 206

硇砂 206

炉甘石 206

儿茶 206

斑蟊 206

蟾酥 206

樟脑 206

密陀僧 206

(十七)几种疾病辨证用药 208

1、脏腑辨证用药 208

2、肿瘤辨证用药 211

3、外感病辨证治疗用药 213

五、常见疾病防治举例 214

(一)内儿科常见疾病 214

感冒(伤风、时行感冒) 214

支气管哮喘(哮喘) 214

高血压(眩晕) 216

冠心病(胸痹) 216

肾炎(水肿) 218

关节炎(痹症) 220

溃疡病(胃脘痛) 220

菌痢(痢疾) 222

传染性肝炎(黄疸) 222

神经衰弱(不寐) 224

小儿肺炎(喘咳) 226

小儿腹泻(泄泻) 226

湿疹(湿毒) 228

(二)妇产科常见疾病 228

月经不调 228

痛经 230

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 232

乳汁不行 232

(三)外科常见疾病 232

胆囊炎、胆石症(胁痛) 234

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炎(淋证) 234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脱疽) 236

肿瘤(积聚) 236

(四)五官科常见疾病 238

付鼻窦炎(鼻渊) 238

中耳炎(耳疳) 238

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瞻昏渺) 238

口腔炎(口疮) 238

附:方剂索引 240

附:中药索引 24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