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南宋全史  6  社会经济与对外贸易  卷下
南宋全史  6  社会经济与对外贸易  卷下

南宋全史 6 社会经济与对外贸易 卷下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葛金芳等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532581672
  • 页数:475 页
图书介绍:
《南宋全史 6 社会经济与对外贸易 卷下》目录

第一章 生产资料部门:矿冶、军工、造船和桥梁建造 1

第一节 低迷徘徊的矿冶业 2

一、矿冶产量的萎缩及其原因 2

二、金、银矿冶和金银饰品的制作 7

三、铜、铅、锡的产量锐减 11

四、铁冶生产及其产量估测 17

第二节 铸钱和军工制造业 23

一、勉强维持的官营铸钱业 24

二、规模巨大的兵器生产 27

第三节 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造船业 30

一、船舶基地遍及南宋全境 30

二、船舶规制及其构造特点 32

三、车船的兴起及其在军事上的运用 35

四、规模巨大的内河造船业 40

五、船舰造价及其经费来源 42

第四节 突飞猛进的桥梁建造业 44

一、从数量看南宋造桥热的兴起 44

二、桥梁分类:梁墩桥、浮桥、拱桥、伸臂梁桥和组合桥 50

第二章 生活资料部门:纺织、陶瓷、造纸、印刷、文具和漆器制造 55

第一节 纺织业的地域特色及其时代特征 55

一、丝织业的两大基地:四川和两浙 55

二、棉织业从岭南向福建、两浙地区的推进 58

三、南方各地麻纺业的持续发展 61

四、纺织业重心南移的完成 63

第二节 陶瓷业的持续兴盛和不同窑系的地位升降 65

一、独占鳌头的浙江龙泉窑系 65

二、技艺精湛的江西景德镇窑系 66

三、渐入佳境的福建窑系 68

四、岭南“粤窑”地位的下降和“桂窑”地位的上升 69

第三节 造纸、印刷业的空间分布及其空前繁荣 71

一、浙、闽、蜀三大造纸中心交相辉映 71

二、不断扩大的纸品用途与消费 76

三、性能各异的名贵纸品 80

四、浙、闽、蜀三大印刷中心各领风骚 82

第四节 漆器和文具制造业的重心南移 87

一、漆器制造业的重心南移及其精湛工艺 87

二、羊毫笔的兴起和毛笔业重心南移江浙 91

三、制墨业重心南移江浙和“油烟”、“对胶”的发明 94

四、并驾齐驱的歙砚和端砚 99

第三章 食品加工部门:粮食加工、榨油、熬糖、焙茶、制盐和酿酒业 103

第一节 向独立行业迈进的食品加工业 103

一、磨户与碓房:经营小麦和稻谷加工的独立手工业者 103

二、油坊与油铺:榨油业与种植业渐相分离 107

三、糖坊和糖霜:榨糖业的商业化进程 110

四、茶焙与茶磨:以民营为主的茶叶作坊 112

第二节 禁榷体制下的制盐业 116

一、制盐业的区域分布 117

二、南宋食盐产量的统计及其价值估算 120

第三节 禁榷体制下的酿酒业 123

一、黄酒的种类及其生产方法 124

二、黄酒的产量及其地域分布 124

第四章 南宋手工业中的技术革新与工艺革命 129

第一节 矿冶、铸钱和军工生产中的技术革新 130

一、冶铁工序的细化和炉型改进 131

二、“淋铜法”的推广和矿铜开采技术的成熟 133

三、黄金的开采与冶炼技术 136

四、冶银工艺中“吹灰法”的运用和金银分离术的进步 139

五、铸钱工艺 143

六、兵器生产中“铁火炮”、“突火枪”等热兵器的创制 146

第二节 造船和桥梁建造中的技术革新与航海罗盘的发明 147

一、船材选用和船体加固技术 147

二、“船模”与“船样”:船只设计环节的重大进步 149

三、导向仪器航海罗盘的发明和使用 151

四、石礅梁桥的广泛出现和石材切割技术的进步 153

五、“筏形基础”、“养蛎固基”和“睡木沉基”的发明和运用 155

六、石梁架设与伸臂梁技术 157

七、浮桥的联结和伸缩技术 158

第三节 纺织、陶瓷、造纸和印刷业中的技术进步 160

一、束综提花机的创制和轴架整经法、蜡染法的发明 160

二、陶瓷工艺中的坯体多次素烧、多次上釉和“火照”技术 164

三、造纸业中的硬纤维软化技术和“纸药”的应用 165

四、活字印刷术在南宋的应用 167

第五章 官营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和民营手工业的普遍崛起 169

第一节 官营手工业的管理体制与经营方式(上) 170

一、矿冶管理体制:国有、官监、民营、专卖 170

二、官营矿冶内部对“厢兵”、“配军”的使用 173

三、铸钱业中劳动者的身份与待遇 177

四、军工生产者的身份与待遇 179

五、船政管理机构和官营造船业的经营方式 184

第二节 官营手工业的管理体制与经营方式(下) 186

一、纺织业中的大型官营工场 186

二、官窑的管理和生产方式 187

三、官营造纸局和刻书作坊 190

四、官营盐场:劳役制向“买扑制”(承包制)的转化 193

五、官营酒务和雇佣工匠 195

第三节 民营手工业的崛起和商品生产的扩大(上) 198

一、民营炉户的增多及其经营方式 199

二、制造农机具的民营铁冶与铁工 210

三、民营造船业的兴盛及其困境 211

第四节 民营手工业的崛起和商品生产的扩大(下) 215

一、民营纺织业中的蚕桑户、机户和包买商 215

二、民营陶瓷业的集资建窑、内部分工及其广阔市场 222

三、民营造纸作坊与印刷作坊 226

四、煎盐、酿酒业中民营经济的曲折成长 229

第六章 南宋手工业的诸般成就、时代特色及其历史地位 234

第一节 南宋手工业的主要成就 234

一、门类齐全,分工细密,与百姓生活相关的日用品行业生产规模扩大 234

二、多数行业中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35

三、技术革新与工艺革命有重大进展 237

第二节 南宋手工业的增长方式与时代特色 237

一、多数手工业行业的制造重心移至江浙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地区 237

二、手工业内部轻工业部门发展速率超过重工业部门,形成一种“超轻结构” 238

三、南宋手工业的发展从整体上看受到海外贸易的强力拉动,呈现出鲜明的“外向型”特征 239

四、从广泛型成长向斯密型成长的转变 241

第三节 原始(早期)工业化进程的启动和南宋手工业的发展条件 243

一、原始(早期)工业化进程的启动 243

二、原始(早期)工业化进程启动的诸般条件 246

三、南宋手工业的内外环境及其发展前景 248

第七章 南宋商品经济的繁盛和都市化进程的加速 253

第一节 乡村草市的勃兴及其类型分析 255

一、乡村草市勃兴及其对自然经济的侵蚀 255

二、乡村聚落内部小型草市的成长 257

三、庙会:跨地域综合型定期集市的繁盛 261

四、药市和蚕市:专业性市场的出现 263

五、陆游《入蜀记》所见长江中游南北两岸草市 264

六、草市类型及其发育历程 266

第二节 生产型市镇和交通枢纽型市镇的成长 269

一、位于农村腹地的镇级市场之兴起 269

二、生产型市镇的成长及其意义 272

三、交通枢纽型市镇的繁盛及其作用 275

第三节 南宋都市化进程的加速及城市类型分析 280

一、两宋城市化进程的征兆、内涵及其基础 280

二、南宋大中城市人口的膨胀及其比重 281

三、郊区的扩展和卫星城镇的兴起 289

四、城市类型及其经济意义的增长 291

五、南宋都市化进程的特点、程度及其影响 294

第四节 贩运性商业向规模型商业的转变 298

一、生产资料类商品的贸易规模 298

二、生活资料类商品的贸易规模 303

三、南宋市场商品流通总额的估测 309

四、商业繁盛的表现、动因及其限制 310

第八章 以铜钱为本位的多元货币运行体系 321

第一节 北宋的货币遗产和南宋的货币对策 322

第二节 铜钱铸币额的下降和铁钱行用范围的扩大 324

一、以铜钱为本位的货币体系和铜钱铸币额的下降 324

二、铁钱行用范围从四川扩展至淮南、京湖地区 327

第三节 地域性纸币种类的增多及其行用范围的扩大 330

一、四川钱引和川会 331

二、东南会子和关子 334

三、淮交与湖会 337

第四节 白银货币化行程开始启动 339

一、政府采购、俸饷支付和民间交易中:白银充当支付手段 340

二、榷货算请、赋税缴纳和上供见钱折变中:白银法偿能力的逐步提升 343

三、中央财政储备和民间财富储藏中的白银 345

四、货币化白银的成色、计量及银铤形制 346

第五节 南宋“钱荒”的诸般表现及其深层原因 349

一、“鼓铸不登”:官铸铜钱的数量和质量一并下降,民间盗铸盛行,导致官铸正版铜钱大量退出流通领域 350

二、“私家藏匿”和政府聚敛:导致铜钱沉淀 351

三、“渗漏不赀”:铜钱在对外贸易中大量外泄 353

四、“鉟销日蠹”:民间持续销钱铸器 356

五、南宋钱荒的深层原因 358

第九章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各区域政权经济联系的加强 364

第一节 江河水道的疏浚利用和东南沿海国内海道的开通 364

一、水运和陆运的成本比较 364

二、江南运河:南宋政权的生命线 367

三、浙东运河:沟通两浙区域经济兼具海外交通功能 370

四、长江水运:南宋东西部物质转输和人员往来的千里大动脉 371

五、浙江:两浙地区的水上商道兼具海外交通功能 373

六、沿海国内海道:浙闽粤间便捷的海上交通要道 374

第二节 陆路交通从核心统治区向周边地区的延伸 376

一、岭南地区:大庾岭商道和湘桂通道数路并行 376

二、西部地区:剑阁道的修复和滇桂博马商道的开通利用 378

三、附论南宋交通格局的时代特色 379

第三节 各区域政权之间的物资交流和商贸往来 381

一、宋金榷场贸易和走私贸易 381

二、宋蒙榷场贸易 385

三、南宋与大理的茶马贸易 386

第十章 南宋海外贸易的发展和国际市场的开拓(上) 388

第一节 经济重心南移的达成及其对海外贸易的影响 389

一、经济重心的概念和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方法论问题 389

二、耕地和劳动力资源重心南移过程的完成 391

三、赋税重心的南移 393

四、南宋章如愚的相关论述 394

第二节 东南沿海地区外贸港口的密集分布 396

一、东南沿海二十来个港口城市从北到南连成一线 396

二、广州港的繁盛及泉州港的崛起 397

三、两浙沿海的外贸港口 400

四、福建路福州港、漳州港和海南琼州港 403

第三节 南宋市舶司的建置沿革及其诸项职能 405

一、“专置提举制”下的市舶司及其编制 406

二、广南路市舶司和海南市舶场务的设置 407

三、福建路市舶司的罢置与兴复 410

四、两浙路市舶司与州县市舶场务的设置沿革 411

五、市舶司性质及其职能 417

第十一章 南宋海外贸易的发展和国际市场的开拓(下) 426

第一节 南宋海外贸易方式与海商构成 426

一、海外流通阶段:开放型的民间舶商贸易 427

二、国内流通阶段:官营禁榷贸易和舶商自行货卖并存 429

三、海商群体的构成、规模及其商业资本 434

第二节 南宋时期东洋、南洋、西洋的国际形势和海外市场 450

一、东洋地区:南宋与高丽、日本的贸易往来 451

二、南洋地区:南宋与东南亚各国的商贸往来 452

三、西洋地区:南宋与南亚、波斯湾及以西诸国的贸易往来 457

四、南宋与西北非和东非地区的贸易往来 462

五、南宋海外交通的范围及路线 464

第三节 进出口商品的比较分析:“香料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 465

一、进口商品:以奢侈品和初级产品为主 466

二、出口商品:以手工业制成品为主 469

三、南宋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估测 47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