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实验动物质量管理标准与检验检测技术实用手册  上
实验动物质量管理标准与检验检测技术实用手册  上

实验动物质量管理标准与检验检测技术实用手册 上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娄成民主编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05849943
  • 页数:648 页
图书介绍:
《实验动物质量管理标准与检验检测技术实用手册 上》目录

第一编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 3

第一章 实验动物基本知识 3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品种品系介绍 3

一、哺乳类实验动物 3

二、非哺乳类动物 18

第二节 实验动物的分类和培育方法 20

一、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分类和遗传群培育方法 20

二、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分类和无菌动物培育方法 24

第三节 实验动物主要脏器和腺体的位置与形态特征 31

一、主要脏器的位置与形态特征 31

二、主要腺体的位置与形态特征 53

三、主要骨骼的特征 68

四、某些特殊解剖构造与特征 70

第四节 实验动物常用生物学特性参数 72

第二章 实验动物质量的标准化 83

第一节 实验动物遗传学质量的标准化 83

一、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分类 83

二、近交系动物 85

三、同源突变、同源导入和分离近交系动物 88

四、重组近交系动物 90

五、杂种F1代动物 92

六、封闭群动物 93

七、突变系动物 94

八、遗传工程动物 96

九、实验动物遗传监测 96

第二节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质量的标准化 102

一、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分类 102

二、无菌动物和悉生动物 103

三、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106

四、清洁动物和普通动物 108

五、实验动物微生物与寄生虫监测 109

第三章 提高实验动物质量的意义 111

第一节 科学研究对实验动物的要求 111

第二节 提高实验动物质量的必要性 111

一、隐性感染动物影响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111

二、对各种微生物级别的实验动物应用价值的评价 111

三、提高实验动物质量的必要性 112

第四章 现代实验动物学技术 114

第一节 试管动物培育技术 114

一、试管动物培育程序 114

二、超数排卵 115

三、体外受精 115

四、胚胎移植 115

第二节 转基因动物培育技术 116

一、转基因动物培育的原理与方法 116

二、基因剔除小鼠和基因替换小鼠 120

三、转基因动物的应用 121

第三节 克隆动物培育技术 123

一、核移植法克隆动物 123

二、胚胎分割法克隆动物 126

三、雌核发育二倍体动物 126

四、克隆动物与克隆技术的应用 127

第四节 胚胎冷冻保存技术 128

一、胚胎冷冻保存的机制 128

二、胚胎冷冻保存方法 128

三、胚胎冷冻保存技术的应用 129

第五节 小鼠基因组研究 130

一、小鼠基因组作图 130

二、小鼠基因图谱的应用 132

第五章 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与设施 134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环境因素及其要求 134

一、气候因素 134

二、物理、化学因素 135

三、居住因素 136

四、生物因素 137

五、其他因素 137

第二节 实验动物设施 139

一、隔离系统 139

二、屏障系统 139

三、半屏障系统 139

四、开放系统 139

第三节 特殊动物实验设施 140

一、感染性动物实验设施 140

二、放射性核素动物实验设施(RI动物实验设施) 140

三、特殊化学物质动物实验设施 141

第四节 实验动物设施的环境监测 141

一、噪声测定 141

二、照度测定 141

三、空间细菌测定 142

四、空气颗粒测定 142

五、相邻洁净区静压差测定 142

六、气流方向和速度测定 142

七、换气次数测定 143

八、温度、湿度测定 143

九、氨气的测定 143

第五节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监控 143

一、检测内容 144

二、检测程序和要求 145

第六章 微生物、寄生虫学质量控制 146

第一节 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基本知识 146

一、实验动物病毒学 146

二、实验动物细菌学 147

三、实验动物真菌学 149

四、实验动物寄生虫学 150

第二节 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标准 153

一、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等级 153

二、我国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标准 154

第三节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质量监测 159

一、监测总则 159

二、实验动物病毒学监测 160

三、实验动物细菌学监测(含真菌) 161

四、实验动物寄生虫学监测 162

第七章 实验动物管理政策与法规 164

第一节 国外实验动物管理政策与法规 164

一、美国 164

二、欧洲 165

三、日本 166

第二节 我国实验动物管理政策与法规 166

一、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166

二、管理法规 167

第二编 常用实验动物 171

第一章 小鼠 171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 171

一、动物学分类位置 171

二、一般特性 171

三、解剖学特点 172

四、生理特点 175

五、正常生理生化值 179

第二节 小鼠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180

第三节 常用的小鼠品种与品系 181

一、近交系 181

二、封闭群 185

第四节 小鼠的繁殖饲养方法 186

一、小鼠的繁殖 186

二、饲养管理 189

第二章 大鼠 191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 191

一、动物学分类位置 191

二、一般特性 191

三、解剖学特点 192

四、正常生理生化值 193

第二节 大鼠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194

第三节 常用的大鼠品种与品系 196

第四节 大鼠的饲养管理 198

一、饲养环境 198

二、饲料和饮水 198

三、日常管理 198

第三章 豚鼠 200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 200

一、动物学分类位置 200

二、一般特性 200

三、解剖学特点 201

四、生理生化特点 202

第二节 豚鼠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204

第三节 常用的豚鼠品种与品系 206

第四节 豚鼠的饲养管理 206

一、繁殖和生产管理 206

二、饲养管理 207

第四章 小型猪 209

第一节 小型猪的生物学特性 209

一、动物学分类位置 209

二、一般特性 209

三、解剖学特点 210

四、正常生理生化值 210

第二节 小型猪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210

第三节 小型猪的常用品种和品系 211

第四节 小型猪的饲养与管理 212

一、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212

二、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212

三、日常管理 213

第五章 家兔 214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 214

一、动物学分类位置 214

二、一般特性 215

三、繁殖特点 217

四、解剖生理特点 217

五、生理生化值 227

第二节 家兔在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229

第三节 常用的家兔品种与品系 230

第四节 家兔的繁殖与饲养管理 231

一、家兔的繁殖 231

二、家兔的饲养管理 233

第六章 犬 235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 235

一、动物学分类位置 235

二、一般特性 235

三、解剖学特点 235

四、生理学特点 237

第二节 犬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239

第三节 常用的犬品种与品系 240

第四节 犬的饲养管理 241

一、繁殖 241

二、饲养管理 243

第七章 猫 245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 245

一、动物学分类位置 245

二、一般特性 245

三、解剖学特点 246

四、正常生理生化值 247

第二节 猫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249

第三节 猫的常用品种和品系 250

第四节 猫的饲养管理 250

一、猫的繁殖 250

二、猫的饲养管理 252

第八章 猕猴 255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 255

一、动物学分类位置 255

二、一般特性 255

三、解剖学特点 255

四、正常生理学特点 256

第二节 猕猴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257

第三节 猕猴的饲养管理 258

一、繁殖 258

二、饲养 259

第九章 其他实验动物及实验用动物 263

第一节 地鼠 263

一、地鼠的生物学特性 263

二、地鼠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265

三、地鼠的常用品种和品系 266

四、地鼠的繁殖与饲养管理 267

第二节 长爪沙鼠 268

一、生物学特性 268

二、长爪沙鼠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269

三、长爪沙鼠的繁殖与饲养管理 270

第三节 鼠兔 271

一、品种及生物学特性 271

二、鼠兔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272

三、鼠兔的繁殖与饲养管理 272

第四节 旱獭 273

一、品种及生物学特性 273

二、旱獭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273

三、旱懒的繁殖与饲养管理 274

第五节 树鼩 275

一、品种及生物学特性 275

二、树鼩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276

三、树鼩的繁殖与饲养管理 276

第六节 禽类动物 277

一、生物学特性 277

二、鸡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278

三、鸡的主要品种和品系 278

四、鸡的饲养管理 279

第七节 蟾蜍及青蛙 279

一、生物学特性 280

二、蟾蜍和青蛙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281

三、蟾蜍和青蛙的繁殖与饲养管理 281

第八节 鱼类 281

一、生物学特性 282

二、鱼类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282

第三编 实验动物的饲育管理 287

第一章 饲料养分与动物营养 287

第一节 饲料养分组成 287

一、饲料养分 287

二、动植物化学组成的差异 288

三、影响饲料养分的主要因素 289

第二节 水营养 289

一、水的营养功能 289

二、影响动物对水需要量的因素 290

第三节 蛋白质营养 291

一、蛋白质及其营养功能 291

二、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292

三、限制性氨基酸 293

四、饲料中氨基酸平衡(理想蛋白质)及利用率 294

第四节 脂肪营养 296

一、脂肪的结构和组成 296

二、脂肪的性质 298

三、脂肪的营养功能 298

四、必需脂肪酸(EFA)营养 299

第五节 碳水化合物营养 300

一、碳水化合物及构成 300

二、碳水化合物营养功能 300

三、碳水化合物分类 301

四、碳水化合物测定方法 303

第六节 维生素营养 305

一、维生素及分类 305

二、脂溶性维生素营养 307

三、水溶性维生素营养 310

第七节 矿物质营养 315

一、矿物质营养概述 315

二、常量矿物质元素营养 317

三、微量矿物质元素营养 321

第八节 养分间的相互关系 326

一、主要有机养分间的相互关系 326

二、主要有机养分与维生素及矿物质间的相互关系 327

三、维生素与矿物质、维生素与维生素以及矿物质与矿物质间的相互关系 329

第二章 饲料及其加工利用 332

第一节 饲料的概念与分类 332

一、饲料的概念 332

二、饲料的分类 332

第二节 青绿饲料 336

一、青绿饲料的营养特性 336

二、常用青饲料的种类 338

三、青饲料的饲喂方式 338

四、青贮饲料 339

第三节 粗饲料 344

一、粗饲料的营养特性 344

二、粗饲料的种类 345

三、粗饲料的加工调制 345

第四节 能量饲料 353

一、能量饲料的概念 353

二、能量饲料的分类及营养特征 353

第五节 蛋白质饲料 357

一、蛋白质饲料的概念 357

二、蛋白质饲料的营养特征 357

第六节 矿物质饲料 361

一、常量矿物质饲料 361

二、微量矿物质补充料 364

第七节 饲料添加剂 365

一、饲料添加剂的概念与分类 365

二、营养性添加剂 366

三、非营养性添加剂 375

第三章 动物饲养标准及典型配方 378

第一节 饲养标准 378

一、饲养标准的意义 378

二、饲养标准的指标 379

三、饲养标准的表达方法 379

四、饲养标准的应用 380

五、各种动物的饲养标准 381

第二节 饲料配方举例 385

一、猪的饲料配方 385

二、牛的饲料配方 391

三、鸡的饲料配方 395

四、羊的饲料配方 400

第四章 饲料的常规分析 403

第一节 采样与制样 403

一、分析试样的采集 403

二、制样 405

第二节 水分的测定 405

一、水分测定的适用范围 405

二、水分测定的原理 406

三、水分测定的仪器设备 406

四、水分测定的方法 406

五、水分测定的结果计算 406

第三节 粗蛋白质的测定 406

一、粗蛋白质测定的适用范围 406

二、粗蛋白质测定的原理 407

三、粗蛋白质测定的仪器设备 407

四、粗蛋白质测定所需试剂 407

五、粗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408

六、粗蛋白质测定的结果计算 408

第四节 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409

一、粗脂肪测定的适用范围 409

二、粗脂肪测定的原理 409

三、粗脂肪测定的仪器设备 409

四、粗脂肪测定的试剂 409

五、粗脂肪的测定方法 410

六、粗脂肪测定的结果计算 410

第五节 饲料中粗纤维的测定 410

一、粗纤维测定的适用范围 410

二、粗纤维测定的原理 410

三、粗纤维测定的仪器设备 411

四、粗纤维测定的试剂 411

五、粗纤维的测定方法 411

六、粗纤维测定的结果计算 412

第六节 粗灰分的测定及无氮浸出物的计算 412

一、粗灰分的测定 412

二、无氨浸出物的计算 413

第五章 动物的营养需要 414

第一节 概述 414

一、动物所需营养物质的种类及数量 414

二、营养需要量的测定方法 416

第二节 维持营养需要 416

一、维持需要的意义 416

二、维持对各种养分的需要 417

第三节 生长营养需要 419

一、动物生长的一般规律 420

二、生长的营养需要 422

第四节 产肉营养需要 428

一、肉的营养成分 428

二、肉用动物的营养需要 430

第五节 繁殖的营养需要 430

一、繁殖动物的营养需要特点 431

二、繁殖动物的营养需要 433

第六节 泌乳营养需要 437

一、乳的成分及形成 437

二、泌乳的营养需要 441

第七节 产蛋营养需要 447

一、蛋的成分 447

二、产蛋的营养需要 447

第八节 产毛营养需要 452

一、羊毛的成分 452

二、产毛的营养需要 453

第九节 役用营养需要 454

一、役用动物作功原理 454

二、役用动物营养需要 455

第十节 幼龄和高产动物营养需要 456

一、幼龄动物营养需要特点 456

二、高产动物营养需要特点 456

第六章 实验动物的营养与饲育管理 457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营养 457

一、动物营养的要素 457

二、实验动物营养需要 459

三、实验动物饲料的营养标准 460

第二节 实验动物饲料 469

一、饲料原料的分类 469

二、配合饲料的分类 470

三、实验动物饲料的配合 471

四、实验动物的饲料加工、贮存与管理 473

第三节 饮水 474

一、水的功能 474

二、水的调节 474

三、水的来源 474

四、实验动物饮水量 474

五、饮水设备 475

六、饮水卫生 475

第四节 垫料 475

一、垫料的基本要求 475

二、垫料的类型、特性及使用注意事项 476

三、垫料卫生 476

第五节 记录管理 477

一、记录管理的必要性 477

二、常用实验动物记录卡片 477

三、常用实验动物记录表格 479

四、生产指数 484

第六节 实验动物饲料与日粮 484

一、饲料分类 484

二、实验动物配合饲料分类 485

三、实验动物饲料配合的注意事项 486

四、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 486

第七节 实验动物饲料的质量控制 487

一、实验动物饲料生产加工、贮存与管理 487

二、实验动物饲料的消霉 488

三、实验动物饲料的检测 488

第七章 屏障系统实验动物饲养与管理 492

第一节 基本知识 492

一、屏障系统设施的基本结构 492

二、屏障系统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493

第二节 屏障系统和隔离系统的实验动物饲养管理技术 494

一、无菌动物和悉生动物 495

二、无特定原病体(SPF)动物和清洁动物 496

三、免疫缺陷动物 499

四、无菌隔离器安装使用技术 500

第三节 屏障系统设施的环境控制和管理 505

一、环境控制要素和环境控制标准 505

二、屏障系统设施的清洗、消毒和灭菌 507

三、屏障系统设施的管理和规章制度 508

第四节 其他有关知识和技能 510

一、层流架、超净台和带过滤帽笼具的使用(微型隔离器系统) 510

二、生产记录、工作记录和生产指数 511

三、屏障系统实验动物的质量及其使用价值 512

第四编 实验动物的检疫和疾病控制 517

第一章 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 517

第一节 动物防疫 517

一、动物疫病的流行过程 517

二、动物疫病的流行特征 520

三、坚持预防为主,控制动物疫病 523

四、动物疫病的防疫措施 524

五、免疫接种 526

六、卫生消毒 534

七、疫病监测 540

第二节 动物检疫 541

一、动物检疫的概述 541

二、动物检疫的分类及实施机关 545

三、产地检疫 546

四、屠宰检疫 548

五、检疫结果和处理 552

第二章 动物防疫技术 557

第一节 消毒 557

一、消毒的概念与种类 557

二、常用消毒药品的选择、配制和使用 557

三、消毒方法与选择消毒方法的原则 560

四、常用消毒技术 562

五、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565

六、化学消毒效果的检查方法 566

第二节 免疫接种 566

一、免疫接种的概念、分类与意义 566

二、免疫接种的方法 569

三、疫苗的种类、保存、运送和使用(实训内容) 570

四、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 571

五、免疫效果的评价方法 572

第三节 药物预防 573

一、药物预防的概念 573

二、预防用药的原则 573

三、预防传染病、寄生虫病常用的药物 575

四、预防用药的方法(实训内容) 579

五、动物微生态制剂 580

第四节 扑灭疫情的措施 582

一、疫情报告 582

二、隔离 582

三、封锁 583

四、扑杀 584

五、病畜禽尸体的处理(实训内容) 584

第三章 动物检疫技术 586

第一节 产地检疫 586

一、产地检疫的概念、意义、分类及要求 586

二、产地检疫的组织、内容、方法和程序 587

三、产地检疫的出证条件、产地检疫证明的适用范围 588

四、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的填写 588

五、动物产地检疫实训内容 589

附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GB16549-1996,1997年2月1日起实施) 591

第二节 宰前检疫 592

一、宰前检疫的概念 592

二、宰前检疫的目的和意义 592

三、宰前检疫的程序与方法 593

四、宰前检疫的对象 594

五、宰前检疫后的处理 595

六、宰前检疫的注意事项 596

第三节 宰后检验 597

一、宰后检验的目的和意义 597

二、宰后检验的方法、要求及检验工具的使用 597

三、淋巴结检验在肉检中的重要性 598

四、宰后检验的程序及要点 603

五、宰后检验结果的登记 608

六、宰后检验的处理与盖检印 608

七、屠宰畜禽组织器官常见病理变化的鉴定与处理 610

八、猪的宰后检验技术(实训内容) 616

九、旋毛虫病肉的检验(实训内容) 621

附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 16548-1996) 623

第四节 运输检疫 625

一、运输检疫的概念和意义 625

二、运输检疫的程序、组织和方法 626

三、运输检疫证明和运载工具消毒证明的适用范围及填写方法 626

四、运输动物注意事项 628

附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GB16567-1996) 628

第四章 实验动物疾病监测与控制 630

第一节 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知识 630

一、传染和传染病的概念 630

二、病原体的致病作用 631

三、宿主对传染的反应 631

四、传染的类型 633

五、传染病发展阶段 633

六、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633

七、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634

八、疫源地 634

第二节 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635

一、诊断和治疗 635

二、检疫 636

三、隔离和封锁 636

四、消毒、杀虫、灭鼠和尸体处理 636

五、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 637

六、建立不同清洁度的动物群 637

第三节 实验动物常用治疗技术 638

一、抓取和保定 638

二、麻醉 638

三、胃内注入法 639

四、注射 640

第四节 疾病监测 641

一、疾病监测的意义 641

二、疾病监测的程序 642

三、引进动物的检疫 645

第五节 传染病的防制 647

一、传染病的控制 647

二、传染病的预防 648

第五章 实验动物的生理病理检测 649

第一节 一般体征的检查与测量方法 649

一、体重的测量方法 649

二、体温的测定方法 649

三、脉搏的检查方法 650

四、呼吸频率的测定方法 650

第二节 血液及造血功能常用指标的检查方法 651

一、血液常用指标的检查 651

二、造血功能常用指标的检查 654

第三节 血压的测定与记录方法 655

一、直接描记法 655

二、间接测压法 655

第四节 尿液与粪便的检查方法 656

一、尿液的检查方法 656

二、粪便的检查方法 658

第五节 胸、腹腔及脑脊液的检查方法 658

一、胃液的检查 658

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659

三、胸、腹腔积液的检查 659

四、脑脊液的检查 660

第六节 肝、肾功能的检查方法 661

一、肝功能检查 661

二、肾功能检查 665

第七节 病理解剖学检查 666

第六章 实验动物病毒性疾病 669

一、小鼠痘 669

二、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 673

三、小鼠肝炎 676

四、乳鼠流行性腹泻 681

五、呼肠孤病毒3型感染 683

六、仙台病毒肺炎 685

七、小鼠肺炎病毒感染 688

八、K病毒感染 689

九、小鼠细小病毒感染 691

十、小鼠脑脊髓炎 693

十一、小鼠腺病毒感染 696

十二、疱疹病毒感染 697

十三、乳酸脱氢酶病毒感染 699

十四、多瘤病毒感染 700

十五、大鼠细小病毒感染 701

十六、大鼠冠状病毒感染 705

十七、流行性出血热 709

十八、大鼠轮状病毒感染 713

第七章 霉形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病 715

第一节 霉形体病 715

一、肺霉形体感染 715

二、霉形体关节炎 720

三、神经毒素霉形体病(旋转病) 721

第二节 立克次氏体病 721

一、附红细胞体病 722

二、鼠血巴通氏体病 722

第三节 衣原体病 723

第八章 细菌和真菌性疾病 724

第一节 细菌病 724

一、沙门氏菌病 724

二、泰泽氏病 726

三、小鼠传染性结肠增生 729

四、假单胞菌病 730

五、巴氏杆菌病 731

六、棒状杆菌病 733

七、肺炎链球菌感染 734

八、兽疫链球菌感染 736

九、链杆菌病 738

十、大肠杆菌病 739

十一、克雷伯氏杆菌病 740

十二、变形杆菌感染 740

十三、梭状芽胞杆菌感染 741

十四、葡萄球菌病 741

十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感染 743

十六、伪结核耶新氏菌病 744

十七、鼠麻风 745

十八、纤毛相关呼吸道杆菌感染 746

十九、地鼠增生性回肠炎 747

二十、金黄地鼠弧菌病 750

二十一、钩端螺旋体病 752

第二节 真菌病 753

一、皮真菌病 753

二、深部真菌病 754

第九章 寄生虫病 755

第一节 侵袭性原虫感染 755

一、弓形虫病 755

二、肉孢子虫 756

三、鼠克洛斯球虫 756

四、脑原虫病 757

五、肺孢子虫病 758

六、锥虫病 759

七、鼠肝簇虫 759

第二节 非侵袭性原虫感染 760

一、贾第虫 760

二、鼠六鞭虫 760

三、三毛滴虫 761

四、球虫 761

五、隐孢子虫 762

六、阿米巴原虫 763

七、小袋虫 763

第三节 线虫病 764

一、隐匿管状线虫 764

二、四翼无刺线虫 765

三、鼠管状线虫 765

四、粗尾似毛体线虫 766

第四节 绦虫病 767

一、短膜壳绦虫 767

二、长膜壳绦虫 768

三、束状囊尾蚴 768

第五节 豚鼠蠕虫病 769

第六节 小鼠的外寄生虫 769

第七节 大鼠的外寄生虫 771

第八节 地鼠的外寄生虫 773

第九节 豚鼠的外寄生虫 773

第十章 肿瘤性疾病 775

第一节 小鼠淋巴和造血组织的肿瘤 775

一、发病率 775

二、病因学 775

三、肿瘤特性 777

第二节 小鼠乳房肿瘤 779

一、病因学 779

二、病理发生 781

三、形态学特征 781

四、转移 782

五、控制和预防 782

第三节 小鼠肝脏肿瘤 782

一、局灶的细胞变化 782

二、局灶嗜碱性增生(Focal Basophilic Hyperplasia) 783

三、胆管增生 783

四、增生性结节(Hyperplastic Nodule) 783

五、血管肉瘤(Angiosarcoma) 783

六、腺瘤(Adenoma) 784

七、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784

八、肝肿瘤的标志 784

第四节 小鼠呼吸系统肿瘤 784

一、形态特征 785

二、肿瘤发生 785

三、影响肿瘤发生的因素 786

第五节 大鼠的肿瘤性疾病 787

一、影响大鼠肿瘤发生的因素 787

二、皮肤系统 788

三、消化系统 788

四、造血系统 789

五、内分泌系统 789

六、泌尿系统 790

七、雄性生殖器官 790

八、乳腺 790

第六节 地鼠的肿瘤性疾病 791

一、呼吸系统 791

二、消化系统 791

三、皮肤系统 792

四、造血系统 792

五、内分泌系统 792

第七节 豚鼠的肿瘤性疾病 793

一、皮肤 793

二、乳腺 793

三、生殖系统 794

四、呼吸系统 794

五、造血系统 794

六、心血管系统 795

第十一章 非传染性疾病 796

第一节 小鼠的非传染性疾病 796

一、肝脏 796

二、胃肠道 796

三、心血管系统 797

四、生殖系统 797

五、泌尿系统 797

六、皮肤系统 797

七、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798

第二节 大鼠与年龄有关的疾病 798

一、慢性渐进性肾病(Chronic Progressive Nephropathy) 798

二、心肌变性 799

三、神经根神经病(Radiculoneuropathy) 799

四、结节性多动脉炎(Polyarteritis Nodosa) 799

五、其它泌尿系统疾病 800

六、饮食对大鼠的寿命和老年病的影响 800

第三节 大鼠的非传染性疾病 801

一、遗传异常与先天性疾病 801

二、营养缺乏 801

三、环尾症(Ring Tail) 801

第四节 地鼠与年龄有关的疾病 802

一、淀粉样变性(Amyloidosis) 802

二、各系统主要疾病 803

三、多囊肿病(Polycystic Disease) 803

第五节 地鼠的其它非传染性疾病 804

一、抗菌素诱发的肠炎 804

二、外伤性疾病 804

第六节 豚鼠的非传染性疾病 804

一、维生素C缺乏症(坏血病(Scurvy)) 804

二、软组织钙化(Soft Tissue Calcification) 806

三、妊娠毒血症(妊娠酮病)(Pregnancy Toxemia(Pregnancy Ketosis)) 806

四、抗菌素对豚鼠的毒性 807

第十二章 免疫缺陷动物 809

第一节 概述 809

第二节 免疫缺陷动物的种类和特点 809

一、免疫缺陷动物 809

二、各种动物的补体缺损症或补体异常 814

第十三章 实验动物常用药物 816

第五编 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823

第一章 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 823

第一节 选择的原则 823

一、尽量选择与研究对象的功能、代谢、结构及疾病性质与人类相似的动物 823

二、一般原则 824

三、根据实验动物不同品种、品系的特点选择动物 824

四、根据生物医学研究必须达到的精确度选择动物 825

五、符合实验动物选择的一般原则 825

六、动物实验结果的外推 826

第二节 医药研究中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和应用 826

一、抗肿瘤研究 826

二、抗心血管病与药物研究 828

三、抗呼吸系统疾病与药物研究 833

四、抗消化系统疾病与药物研究 834

五、免疫学与免疫药物调节研究 836

六、计划生育研究 839

七、糖尿病研究 841

八、一般药理研究 841

第三节 药物安全性评价试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 842

一、急性毒性试验 842

二、长期毒性试验 843

三、生殖毒性试验 843

四、致突变及致癌试验 844

五、药物依赖性试验 844

六、其他毒性试验 844

第二章 动物在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846

一、动物的选择及其考虑的因素 850

二、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 853

第三章 实验动物在细菌研究中的应用 861

一、动物的选择与有关因素的考虑 861

二、实验细菌病模型 863

三、在传染病发生过程中生化变化的研究 876

四、悉生动物在细菌研究中的应用 876

第四章 实验动物在寄生虫研究中的应用 879

一、疟原虫 879

二、阿米巴 884

三、弓形体 885

四、锥虫 886

五、孢子虫 888

六、利什曼原虫 888

七、梨浆虫属 890

八、实验性鼠贾第虫感染 890

九、旋毛虫 891

十、钩虫 891

十一、丝虫 891

十二、蠕虫 893

十三、体外寄生虫 894

第五章 实验动物在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895

一、用于遗传性疾病研究的动物模型 895

二、氨基酸代谢异常症的动物模型 900

三、甘露糖苷过多症的动物模型 901

四、淀粉样变性的动物模型 901

五、先天性胆红素血症(Dubin-Johnson综合征) 902

六、血卟啉症 904

七、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904

八、遗传性血红蛋白过少性贫血 905

九、血友病A和B的动物模型 906

十、周期性中性白细胞减少症动物模型 907

十一、严重的先天性畸形 908

十二、维生素A缺乏(脑积水)的动物模型 908

十三、神经节甙脂贮积症 908

十四、球样细胞白质病的动物模型 909

十五、神经元糖蛋白症的动物模型 910

十六、唐氏综合征的动物模型 910

十七、遗传性肌肉营养障碍 911

十八、心肌病 911

十九、遗传性淋巴水肿 911

二十、Waardenburg氏综合征的动物模型 912

二十一、畸胎瘤、胚胎癌及畸胎癌 912

二十二、自体免疫病(全身性红斑狼疮) 913

二十三、性染色体异常(Klinefelter氏综合征)的动物模型 914

二十四、由病毒病原体引起的先天性疾病 915

第六章 实验动物在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921

一、食谱需要中种的变化 921

二、营养的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 925

三、饥饿和营养不良的动物模型 925

四、动物在蛋白质及其与传染病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928

五、动物在脂肪及其与传染病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932

六、动物在碳水化合物研究中的应用 934

七、动物在维生素及其与传染病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935

八、动物在矿物质及其与传染病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940

九、无菌动物在营养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943

第七章 实验动物在毒理学与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948

一、动物的选择 948

二、动物在评价药物毒性中的应用 955

三、实验动物在药物评价中的应用 957

四、悉生动物在药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968

第八章 动物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973

一、可供选择的动物 973

二、动物在肿瘤病因学研究中的应用 1006

第九章 实验动物在生殖生理研究中的应用 1026

一、各种实验动物的繁殖特征 1026

二、各种实验动物生殖器官的比较生理和比较解剖 1029

三、动物模型的选择 1037

第十章 动物在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1051

一、啮齿动物在行为学研究中的应用 1051

二、猫在行为学研究中的应用 1054

三、狗在行为学研究中的应用 1055

四、灵长动物在行为学研究中的应用 1056

五、神经机能病的动物模型 1057

六、精神病的动物模型 1057

七、躁狂——抑郁精神病的动物模型 1059

八、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 1059

九、抑郁性失调的动物模型 1060

十、精神迟钝的动物模型 1062

十一、酒精中毒的动物模型 1062

十二、药物和毒性化合物的行为效应 1064

十三、非人灵长类在精神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1065

第十一章 实验动物在老年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1068

一、动物的寿命和影响寿命的因素 1068

二、与年龄有关的病理资料的收集与评价 1075

三、实验动物的选择 1076

四、衰老过程的形态学和生理学变化 1081

五、衰老过程的生化变化 1081

六、衰老过程的临床和病理变化 1083

七、衰老过程中各种代谢研究的动物模型 1088

八、大鼠心血管系统的自发性疾病 1092

第十二章 实验动物在环境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1096

一、空气污染物 1096

二、空气污染物研究的动物模型 1097

三、实验动物在重金属环境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1098

四、实验动物在农药环境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1101

五、实验动物在微生物环境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1106

六、环境污染物的化学诱变 1109

第十三章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有独特应用的动物 1114

一、哺乳动物 1114

二、禽类 1133

三、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及鱼类 1135

四、小鼠病理模型的性状与品系的关系 1138

第十四章 免疫缺陷动物及其应用 1142

第六编 实验动物饲养工 1167

第一章 初级实验动物饲养工 1167

第一节 初级实验动物饲养工知识要求 1167

一、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 1167

二、实验动物常用品种品系简介 1179

三、实验动物繁殖生理学概论 1191

四、实验动物营养学基本知识 1195

五、实验动物环境与防疫常识 1207

六、实验动物笼架具 1214

七、微生物的基本知识 1218

八、实验动物的饲育管理技术要点 1224

第二节 初级实验动物饲养工技能要求 1246

一、实验动物饲育管理的操作规程 1246

二、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之一 1267

三、实验动物常规生产技术 1274

四、消毒与灭菌的技术操作 1278

五、饲料的加工、消毒、贮存及其质量控制 1285

第二章 中级实验动物饲养工 1289

第一节 中级实验动物饲养工知识要求 1289

一、寄生虫学基本知识 1289

二、实验动物疾病学概论 1292

三、实验动物育种学基础知识 1298

四、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寄生虫学控制 1303

五、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设施中的常用设备 1308

六、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标准 1316

七、消毒与灭菌 1322

第二节 中级实验动物饲养工技能要求 1325

一、动物实验过程中实验动物的饲育管理技术 1325

二、环境监测技术 1334

三、实验动物设施与设备的运行管理 1343

四、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之二 1354

五、大量繁殖SPF大小鼠的饲养管理操作标准规范 1364

第三章 高级实验动物饲养工 1374

第一节 高级实验动物饲养工知识要求 1374

一、洁净动物 1374

二、实验动物设施的设计与管理 1378

三、饲料的配制 1386

四、屏障系统基本知识 1393

五、实验动物标准化对实验动物饲养工的要求 1396

初级实验动物饲养工 1400

中级实验动物饲养工 1401

高级实验动物饲养工 1402

第二节 高级实验动物饲养工技能要求 1406

一、实验动物常见疾病及防治技术 1406

二、动物实验的基本技术之三 1428

三、屏障系统和隔离系统的实验动物饲养管理技术 1431

四、屏障系统设施的环境控制和管理 1441

五、其它有关知识和技能 1446

第七编 实验动物繁殖与育种 1451

第一章 实验动物遗传学基础 1451

第一节 染色体和DNA 1451

一、染色体 1451

二、DNA的结构与功能 1457

三、RNA的主要类型和功能 1461

四、突变与疾病 1463

五、DNA复制与重组 1466

第二节 DNA重组技术 1470

一、核酸杂交 1470

二、DNA克隆 1473

三、聚合酶链反应 1479

四、DNA测序 1483

第三节 基因和基因表达的调控 1486

一、基因 1486

二、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 1489

三、基因组 1492

四、大鼠和小鼠基因的命名 1497

第四节 遗传定律 1505

一、孟德尔遗传定律 1505

二、孟德尔遗传定律扩展 1508

三、连锁 1511

四、性别和遗传 1514

五、数量性状的遗传 1518

六、群体遗传 1523

七、生化遗传和免疫遗传 1531

第二章 实验动物育种学 1540

第一节 育种学概论 1540

一、实验动物的分类 1540

二、实验动物育种学简介 1545

三、选种原理和方法 1547

四、测交的应用 1551

五、动物的交配方式 1553

第二节 近交系实验动物的培育 1558

一、近交系动物的发展 1558

二、近交系的几个基本概念 1558

三、近交系小鼠培育和维持 1562

四、近交系小鼠和大鼠品系 1571

五、小鼠毛色的遗传 1572

六、近交系动物的生产 1578

第三节 同源导入近交系、突变近交系 1580

一、同源近交系 1580

二、突变近交系 1586

第四节 重组近交系和分离近交系 1587

一、重组近交系 1587

二、分离近交系 1591

三、同源近交系、突变近交系和分离近交系的异同点 1592

第五节 各种实验动物的特征及应用 1593

一、近交系的共同特性 1593

二、影响品系特征稳定性的因素 1597

第六节 实验动物遗传资源的保存和利用 1600

一、保种理论 1600

二、近交系的保种 1603

三、突变系的保种 1606

四、封闭群的保种 1608

五、配子和胚胎的冷冻保存 1611

六、品种资源的利用 1613

第七节 野生动物的实验动物化 1614

一、野生动物实验动物化概说 1614

二、野生动物实验动物化的技术路线 1616

第三章 实验动物遗传 1618

第一节 遗传基础知识 1618

一、概论 1618

二、孟德尔遗传的基本定律 1619

三、遗传基本定律的演变——非孟德尔遗传形式 1621

四、连锁和空换定律 1622

五、基因定位与基因图 1625

第二节 实验动物命名规则 1625

一、近交系 1626

二、封闭群(远交群) 1628

三、杂交一代 1628

四、转基因动物 1629

第三节 近交系动物的遗传质量监测 1630

一、近交系动物的遗传概貌 1630

二、近交系动物的遗传质量监测 1633

第四节 基因突变和遗传工程小鼠 1634

一、突变 1635

二、染色体畸变 1635

三、基因突变 1636

四、遗传工程小鼠 1636

第四章 实验动物的繁殖 1639

第一节 繁殖的基本知识 1639

一、生殖参数 1639

二、生殖激素 1640

三、发情周期 1640

四、排卵与受精 1641

五、实验动物配种 1641

六、假孕 1642

第二节 近交系和F1代杂种的繁殖 1642

一、近交系动物的繁殖原则与繁殖体系 1642

二、引种 1643

三、近交系动物的繁殖 1643

四、F1代动物的繁殖 1644

第三节 封闭群动物的繁殖 1645

一、封闭群动物的繁殖方法、原则 1645

二、封闭群繁殖动物的实施 1645

第四节 突变系与遗传工程小鼠的繁育 1647

一、突变系动物 1647

二、遗传工程小鼠 1648

第五章 遗传育种新技术 1650

第一节 遗传标记和遗传监测 1650

一、遗传监测 1650

二、分子标记的种类及其发展 1657

第二节 实验动物育种新技术 1662

一、卵巢移植和体外受精 1662

二、实验动物胚胎工程 1664

三、动物克隆技术进展 1669

四、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1674

第六章 转基因动物和克隆动物 1676

第一节 转基因动物概述 1676

一、转基因动物研究简史 1676

二、为什么研究和应用转基因动物 1679

三、转基因动物技术的现状 1680

四、新的技术高潮即将来临 1685

第二节 我国转基因动物研究概况 1688

一、猪的基因工程育种 1688

二、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 1694

三、器官移植用转基因动物 1698

第三节 转基因方法 1701

一、显微注射 1702

二、体细胞克隆生产转基因动物 1720

三、其他转基因方法 1724

四、转基因动物的传代和检测 1729

第四节 动物克隆技术 1732

一、研究动物克隆技术的意义 1732

二、影响核移植效率的主要因素 1735

三、体细胞克隆的技术环节 1738

四、体细胞克隆胚胎的移植 1741

第八编 实验动物福利法 1747

第一章 动物福利法概述 1747

第一节 动物福利法的起源 1747

一、动物与法律 1747

二、RSPCA:重要的国际动物福利保护组织 1748

第二节 动物福利法的概念 1750

一、动物福利 1750

二、动物福利的目的 1751

三、动物福利法 1752

第三节 动物福利法的基本原则 1754

一、概述 1754

二、满足动物需求的原则 1755

三、解除动物痛苦的原则 1756

第四节 动物福利法的主要渊源 1759

一、概述 1759

二、主要渊源 1759

第五节 动物福利法的实施 1761

一、概述 1761

二、国家的责任 1761

三、社会动物福利保护组织的努力 1762

第六节 动物福利立法的国际化 1766

一、动物福利与欧盟 1767

二、动物福利与世界贸易组织 1775

三、动物福利与国际贸易 1782

第二章 实验动物福利法 1786

第一节 概述 1786

一、实验动物的定义 1786

二、实施实验动物福利的基本原则 1786

三、实验动物的饲养和管理 1787

第二节 英国实验动物福利待遇 1788

一、实验动物的痛苦 1788

二、实验动物福利 1790

第三节 英国实验动物福利法规及政策 1791

一、一般立法 1792

二、特别立法 1793

第三章 中国动物福利法 1795

第一节 中国动物保护立法现状及缺陷 1795

一、中国动物保护立法现状 1795

二、动物保护法律体系的缺陷 1796

第二节 中国动物福利法的立法思想及立法体系 1800

一、中国动物福利法的立法思想 1800

二、中国动物福利法的立法体系 1803

第三节 中国动物福利法的实施 1811

一、中国动物保护法实施现状 1811

二、中国动物福利法的实施 1812

第九编 动物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1817

第一章 实验室安全设计要求 1817

第一节 生物安全的原则 1817

一、实验室操作技术 1817

二、安全设备(一级屏障) 1817

三、实验室建筑设计(二级屏障) 1818

第二节 生物安全水平与实验室分类 1818

一、生物安全Ⅰ级(BSL-1)实验室 1818

二、生物安全Ⅱ级(BSL-2)实验室 1819

三、生物安全集级(BSL-3)实验室 1822

四、生物安全Ⅳ级(BSL-4)实验室 1824

五、净化实验室 1828

第二章 实验室仪器设备 1829

第一节 实验室功能划分与仪器设备的配置 1829

第二节 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 1830

第三节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1831

一、光学显微镜 1831

二、离心机 1837

三、培养箱 1840

四、超净工作台 1842

五、酶标仪 1844

六、分光光度计 1845

七、电泳仪 1847

八、PCR基因扩增仪 1848

九、酸度(pH)计 1849

十、切片机 1850

十一、洗板机 1852

十二、颗粒制冰机 1853

十三、微量振荡器 1854

十四、旋涡混合器 1854

十五、生物组织切片刀刃磨机 1855

十六、鼓风干燥箱 1856

十七、纯水机 1857

十八、电子天平 1858

十九、过滤装置 1859

第三章 实验室工作人员配备与安全操作要求 1863

第一节 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求 1863

第二节 实验室工作程序 1864

一、诊断检测工作程序 1864

二、疫病调查工作程序 1865

三、对受检单位异议的调查和处理程序 1865

第三节 实验室卫生与安全 1866

一、安全防护 1866

二、无菌室的消毒 1868

三、传染性材料的处理 1868

四、工作衣、帽、口罩等消毒处理 1869

五、避免交叉污染 1870

六、实验动物的处理 1870

七、实验室的污水处理 1871

八、实验室安全 1871

第四章 管理制度 1874

一、进入实验室的规定 1874

二、安全操作规定 1874

三、仪器管理规定 1875

四、毒种、菌种管理规定 1875

五、诊断试剂管理规定 1876

六、样品的采集和处理规定 1878

七、样品保管制度 1879

八、实验器材的洗涤、包装和灭菌规定 1879

九、常用仪器校正基本要来 1881

十、质量控制要求 1882

十一、实验室卫生制度 1883

十二、原始记录的填写、报告及保管制度 1884

十三、检测事故的报告、分析和处理制度 1884

十四、被检单位对检测结果提出异议的申请处理程序制度 1885

十五、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制度 1885

十六、年度工作计划、检查和总结制度 1886

十七、《质量管理手册》的制定、颁发、修改和检查制度 1886

十八、收费管理制度 1887

十九、财务管理制度 1887

二十、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1888

二十一、奖惩制度 1888

第五章 岗位责任制 1889

一、主任职责 1889

二、副主任职责 1889

三、技术负责人职责 1889

四、质量保证负责人职责 1890

五、办公室职责 1890

六、办公室主任职责 1890

七、业务接待室职责 1890

八、业务接待室主任职责 1890

九、诊断检测室职责 1891

十、诊断检测室主任职责 1891

十一、诊断检测人员职责 1891

十二、技术研究室职责 1892

十三、技术研究室主任职责 1892

十四、资料档案管理人员职责 1892

十五、样品处理及保管人员职责 1892

十六、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职责 1893

十七、仪器使用人员职责 1893

十八、标准溶液配制和管理人员职责 1893

十九、实验用水制备与水质检验人员职责 1894

二十、物资器材、药品、试剂保管人员职责 1894

二十一、财务人员职责 1894

二十二、标准菌(毒)种、血清管理人员职责 1894

附录:实验动物质量管理相关法规和标准 1899

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 1899

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GB14923—94) 1904

实验动物封闭群的繁殖方法 1910

常用近交系小鼠、大鼠的生化标记基因 1913

实验动物的饲养标准 1931

实验动物一般生物学数据 1941

实验动物生物化学数据 1948

其他数据 1955

质量管理与标准操作规范 1956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1996

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 2000

省级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技术审查准则 2004

实验动物 环境及设施 2009

实验动物 配合饲料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测定 2022

实验动物 体外寄生虫检测方法 2026

实验动物 弓形虫检测方法 2029

实验动物 兔脑原虫检测方法 2032

实验动物 卡氏肺孢子虫检测方法 2034

实验动物 艾美耳球虫检测方法 2036

实验动物 蠕虫检测方法 2037

实验动物 疟原虫检测方法 2040

实验动物 犬恶丝虫检测方法 2042

实验动物 肠道溶组织内阿米巴检测方法 2043

实验动物 肠道鞭毛虫和纤毛虫检测方法 2044

实验动物 配合饲料常规营养成分的测定 2046

实验动物 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 2048

实验动物 配合饲料通用质量标准 206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