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最新财务会计辞解总汇  第1卷
最新财务会计辞解总汇  第1卷

最新财务会计辞解总汇 第1卷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海波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801806514
  • 页数:35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会计基础、财务会计实务、内部会计控制、企业会计准则等财会领域的重要内容进行分类、加工、提炼和概括。
《最新财务会计辞解总汇 第1卷》目录

一、会计概述 3

1.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3

第一篇 会计基础 3

第一章 总论 3

2.会计的概念 5

3.会计学及其分支 6

4.会计的职能 7

5.会计的目标 9

6.会计的任务 10

7.会计的作用 11

8.会计的方法 12

9.会计对象 13

1.会计要素的概念 15

二、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15

2.资产 16

3.负债 17

4.所有者权益 18

9.营业外收入 20

8.补贴收入 20

5.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 20

6.收入 20

7.投资收益 20

10.费用 21

14.经济业务的发生对基本会计等式的影响 22

13.基本会计等式 22

11.利润 22

12.会计等式 22

16.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对扩展的会计等式的影响 23

15.扩展的会计等式 23

19.资产负债表要素 24

18.会计要素分类 24

17.会计对象具体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 24

20.与资产负债表要素相关的会计等式 25

22.与损益表要素相关的会计等式 26

21.损益表要素 26

3.复式记账 27

2.设置账户 27

三、会计核算基础与原则 27

1.会计核算方法 27

7.财产清查 28

6.成本计算 28

4.填制和审核凭证 28

5.登记账簿 28

10.会计主体假设 29

9.会计假设 29

8.编制财务报告 29

12.会计分期假设 30

11.持续经营假设 30

14.会计原则 31

13.货币计量假设 31

15.收付实现制 36

1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37

16.权责发生制 37

19.持续经营 38

18.会计主体 38

21.货币计量 39

20.会计分期 39

2.会计科目的意义 41

1.会计科目的概念 41

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 41

一、会计科目 41

10.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42

9.明细分类科目 42

3.资产类科目 42

4.负债类科目 42

5.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42

6.成本类科目 42

7.损益类科目 42

8.总分类科目 42

3.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 44

2.会计账户的分类 44

二、会计账户 44

1.会计账户的概念 44

7.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45

6.书面格式 45

4.会计账户的格式 45

5.简单格式 45

1.账户分类的目的 46

一、账户的分类 46

第三章 账户分类与复式记账 46

3.账户分类的作用 47

2.账户分类的标志 47

6.资产类账户 48

5.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 48

4.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的意义 48

11.利润类账户 49

10.费用类账户 49

7.负债类账户 49

8.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49

9.收入类账户 49

13.账户按用途结构的分类 50

12.账户按用途结构分类的意义 50

16.结算账户 51

15.投资权益账户 51

14.盘存账户 51

19.债权债务结算账户 52

18.债务结算账户 52

17.债权结算账户 52

21.抵减账户 53

20.跨期摊配账户 53

24.成本计算账户 54

23.集合分配账户 54

22.抵减附加账户 54

27.费用计算账户 55

26.收入计算账户 55

25.对比账户 55

30.利润表账户 56

29.资产负债表账户 56

28.财务成果计算账户 56

3.复式记账法 57

2.单式记账法 57

二、复式记账 57

1.记账方法 57

6.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58

5.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58

4.借贷记账法 58

8.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60

7.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律 60

11.会计分录的书写 61

10.会计分录的分类 61

9.会计分录 61

2.会计凭证的意义 62

1.会计凭证的概念 62

第四章 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 62

一、会计凭证 62

7.自制原始凭证 63

6.外来原始凭证 63

3.会计凭证的种类 63

4.原始凭证 63

5.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63

13.原始凭证的基本要求 64

12.专用原始凭证 64

8.一次原始凭证 64

9.累计原始凭证 64

10.汇总原始凭证 64

11.通用原始凭证 64

15.原始凭证的审核 65

14.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65

18.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66

17.记账凭证 66

16.原始凭证错误的更正 66

23.记账凭证的编制要求 67

22.单式记账凭证 67

19.通用记账凭证 67

20.专用记账凭证 67

21.复式记账凭证 67

25.专用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 68

24.通用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 68

28.会计凭证传递 69

27.记账凭证的更正 69

26.记账凭证的审核 69

31.会计凭证的保管要求 70

30.会计凭证保管 70

29.会计凭证传递的组织 70

1.会计账簿的概念 71

二、会计账簿 71

32.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 71

33.会计凭证的销毁 71

3.会计账簿的基本构成 72

2.会计账簿的意义 72

10.备查账簿 73

9.明细分类账簿 73

4.序时账簿 73

5.普通日记账 73

6.特种日记账 73

7.分类账簿 73

8.总分类账簿 73

17.会计账簿登记要求 74

16.卡片式账簿 74

11.三栏式账簿 74

12.数量金额式账簿 74

13.多栏式账簿 74

14.订本式账簿 74

15.活页式账簿 74

18.会计账簿登记方法 75

20.红字冲销法 77

19.划线更正法 77

22.对账 78

21.补充登记法 78

26.结账的方法 79

25.结账的内容 79

23.对账的内容 79

24.结账 79

29.会计账簿的保管 80

28.会计账簿的更换 80

27.会计账簿的启用 80

2.财产清查的意义 81

1.财产清查的概念 81

第五章 财产清查与账务处理程序 81

一、财产清查 81

4.局部清查 82

3.全面清查 82

8.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 83

7.财产清查的准备工作 83

5.定期清查 83

6.不定期清查 83

9.实物资产的清查方法 84

11.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原则 85

10.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 85

12.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86

1.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 87

二、账务处理程序 87

3.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88

2.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要求 88

4.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89

5.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90

1.法的概念 92

一、会计法律制度概述 92

第六章 会计法律制度 92

2.法律的概念 93

4.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94

3.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 94

1.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95

二、会计核算与监督的法律规定 95

2.会计核算的内容 97

3.会计凭证的规定 99

4.会计账簿的规定 101

5.财务会计报告的规定 103

7.记账本位币的规定 105

6.会计年度的规定 105

8.会计文字记录的规定 106

10.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制度 107

9.会计档案管理的法律规定 107

11.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 111

12.会计工作的国家监督 112

1.会计机构的设置 114

三、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的法律规定 114

2.总会计师的设置 116

3.会计机构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 117

4.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法律规定 118

5.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职资格 120

6.会计人员培训与教育 122

7.会计人员工作交接 125

2.行政责任概述 127

1.法律责任的概念 127

四、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 127

3.刑事责任概述 128

4.违反会计制度规定的法律责任 130

5.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法律责任 131

7.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法律责任 133

6.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法律责任 133

8.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的法律责任以及对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的补救措施 134

9.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法律责任 135

11.违反《会计法》同时违反其他法律规定的行为的处罚 136

10.将检举人姓名和检举材料转给被检举单位和被检举人个人的法律责任 136

2.现金的使用范围 141

1.现金的概念 141

第二篇 财会实务 141

第一章 货币资产 141

一、现金的核算 141

5.现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142

4.现金收支的规定 142

3.库存现金限额 142

6.备用金的管理 143

8.现金的总分类核算 144

7.出纳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岗位职责 144

10.现金清查的核算 147

9.现金的明细分类核算 147

3.银行存款账户 149

2.银行存款的管理 149

二、银行存款的核算 149

1.银行存款的概念 149

6.银行本票 150

5.银行汇票 150

4.银行结算方式 150

8.支票 151

7.商业汇票 151

13.信用证 152

12.信用卡 152

9.汇兑 152

10.托收承付 152

11.委托收款 152

14.银行存款的总分类核算 153

15.银行存款的明细分类核算 154

16.银行存款的清查核算 155

2.外埠存款的核算 156

1.其他货币资金的概念 156

三、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156

4.银行本票存款的核算 157

3.银行汇票存款的核算 157

5.信用证存款的核算 158

7.在途货币资金的核算 159

6.信用卡存款的核算 159

2.应收票据的确认 160

1.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概念 160

第二章 应收及预付款项 160

一、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 160

5.应收票据的会计处理 161

4.应收票据的计价 161

3.应收票据的分类 161

7.应收账款的确认 165

6.应收票据备查簿 165

8.应收账款的计价 166

9.应收账款的会计处理 167

11.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 169

10.坏账的确认 169

12.坏账损失的估计 170

13.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 172

2.预付账款的计价 173

1.预付账款的确认 173

二、预付款项与其他应收款 173

5.其他应收款的确认和计价 174

4.预付账款的会计处理 174

3.预付账款的管理 174

7.其他应收款的会计处理 175

6.其他应收款的管理 175

2.存货的范围 177

1.存货的概念 177

第三章 存货 177

一、存货概述 177

5.实地盘存制 178

4.存货数量的确定方法 178

3.存货的分类 178

8.存货实际成本的确定 179

7.存货计价 179

6.永续盘存制 179

11.加权平均法 180

10.先进先出法 180

9.存货核算按实际成本计价 180

1.原材料 181

二、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及委托加工材料 181

12.移动加权平均法 181

13.个别计价法 181

14.存货核算按计划成本计价 181

2.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 182

3.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 187

4.包装物 192

6.包装物的核算 193

5.包装物科目设置 193

8.低值易耗品科目设置 196

7.低值易耗品 196

9.低值易耗品的核算 197

11.委托加工材料科目设置 198

10.委托加工材料概述 198

12.委托加工材料的核算 199

2.产品成本项目 200

1.产品成本 200

三、产品成本、自制半成品和产成品 200

4.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201

3.产品成本核算的科目设置 201

5.产品成本的核算 202

7.品种法 206

6.产品成本计算法 206

12.自制半成品的核算 207

11.自制半成品科目设置 207

8.分批法 207

9.分步法 207

10.自制半成品 207

15.产成品的核算 208

14.产成品科目设置 208

13.产成品 208

6.总额比较法 209

5.分类比较法 209

四、存货的期末计价与存货清查 209

1.存货的期末计价 209

2.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意义 209

3.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的基本方法 209

4.单项比较法 209

9.备抵法 210

8.直接转销法 210

7.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账务处理 210

10.存货清查 211

13.存货盘亏和毁损的核算 212

12.存货盘盈的核算 212

11.存货清查科目设置 212

2.固定资产的特征 214

1.固定资产的概念 214

第四章 固定资产 214

一、固定资产概述 214

6.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215

5.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215

3.企业固定资产核算的主要内容 215

4.固定资产的分类 215

14.原始价值 216

13.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 216

7.租出固定资产 216

8.未使用固定资产 216

9.不需用固定资产 216

10.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216

11.土地 216

12.固定资产的计价 216

17.固定资产的价值构成 217

16.净值 217

15.重置完全价值 217

1.固定资产增加核算的科目设置 218

二、固定资产增加、折旧、修理及减少 218

18.已入账固定资产价值调整 218

2.固定资产增加的总分类核算 219

3.固定资产增加的明细分类核算 222

5.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 223

4.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依据 223

7.平均年限法 224

6.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 224

9.双倍余额递减法 225

8.工作量法 225

13.固定资产修理的核算 226

12.固定资产修理的种类 226

10.年数总和法 226

11.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226

16.固定资产盘亏的核算 227

15.固定资产出租的核算 227

14.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核算 227

17.固定资产清理的核算 228

2.无形资产的特点 230

1.无形资产的概念 230

第五章 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 230

一、无形资产 230

4.商标权 231

3.专利权 231

6.土地使用权 232

5.著作权 232

9.商誉 233

8.经营特许权 233

7.非专利技术 233

15.无形资产的计价 234

14.无期限无形资产 234

10.无形资产的分类 234

11.可辨认无形资产 234

12.不可辨认无形资产 234

13.有期限无形资产 234

17.无形资产的核算 235

16.无形资产摊销 235

2.递延资产的内容 238

1.递延资产 238

二、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 238

6.银行冻结存款和冻结物资 239

5.特种储备物资 239

3.递延资产的核算 239

4.其他资产 239

8.其他资产的核算 240

7.诉讼中的财产 240

2.投资的特点 241

1.投资的概念 241

第六章 投资 241

一、投资概述 241

6.股权投资 242

5.长期投资 242

3.投资的分类 242

4.短期投资 242

2.短期投资的主要特点 243

1.短期投资的种类 243

7.债权投资 243

8.混合性投资 243

二、短期投资 243

3.短期投资成本的确定 244

4.短期投资取得的核算 245

6.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 246

5.短期投资的现金股利和利息 246

9.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247

8.市价法 247

7.成本法 247

10.短期投资处置的核算 248

3.长期债权投资成本的确定 250

2.债权投资的主要特点 250

三、长期债权投资 250

1.长期债权投资的分类 250

5.长期债券溢价、折价的确认 251

4.长期债权投资取得的核算 251

9.长期债权投资利息和溢价、折价的处理 252

8.实际利率法 252

6.长期债券溢价、折价的摊销方法 252

7.直线法 252

10.长期债权投资处置的核算 253

4.控制 254

3.长期股权投资的类型 254

四、长期股权投资 254

1.长期股权投资的概念 254

2.长期股权投资的特点 254

8.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成本的确定 255

7.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 255

5.共同控制 255

6.重大影响 255

9.长期股权投资取得的核算 256

10.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 257

11.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 259

13.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核算 263

12.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 263

1.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的判断标准 264

五、长期投资减值和投资划转 264

2.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265

3.投资的划转 266

2.负债的分类 267

1.负债 267

第七章 负债 267

一、流动负债 267

9.短期借款 268

8.或有负债 268

3.流动负债 268

4.流动负债的分类 268

5.金额确定的流动负债 268

6.金额取决于经营成果的流动负债 268

7.金额需要估计的流动负债 268

12.短期借款到期偿付的核算 269

11.短期借款支付利息的核算 269

10.短期借款借入的核算 269

16.带息应付票据的核算 270

15.不带息应付票据的核算 270

13.应付票据 270

14.应付商业票据 270

19.应付账款的核算 271

18.应付账款 271

17.应付短期贷款票据 271

22.应交税金 273

21.预收账款的核算 273

20.预收账款 273

23.应交增值税 274

24.应交消费税 276

25.应交营业税 278

26.应付工资的核算 279

27.应付福利费的核算 280

30.应付利润的核算 281

29.其他应付款的核算 281

28.预提费用的核算 281

1.长期负债的概念 282

二、长期负债 282

4.长期借款的核算 283

3.长期借款的种类 283

2.长期借款 283

5.企业债券的发行 285

12.定期还本企业债券 286

11.无记名企业债券 286

6.企业债券的种类 286

7.担保债券 286

8.无担保债券 286

9.可转换企业债券 286

10.记名企业债券 286

14.企业债券发行价格的确定 287

13.分期偿还企业债券 287

16.企业债券利息及溢价与折价摊销核算 289

15.企业债券发行的核算 289

18.企业债券特殊业务的处理 290

17.企业债券到期清偿的核算 290

21.应付补偿贸易引进国外设备款 292

20.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应付款 292

19.长期应付款 292

23.住房基金的核算 294

22.住房基金的内容 294

2.所有者权益的基本特点 297

1.所有者权益的概念 297

第八章 所有者权益 297

一、所有者权益概述 297

4.所有者权益核算的基本要求 298

3.所有者权益的不同表现形式 298

2.国有独资公司实收资本的核算 299

1.实收资本的概念和计价 299

二、实收资本的核算 299

4.股份有限公司股本的核算 300

3.有限责任公司实收资本的核算 300

5.企业实收资本(或股本)变动的核算 301

3.资本公积的用途 302

2.资本公积的来源 302

三、资本公积的核算 302

1.资本公积的概念 302

5.资本(或股本)溢价的核算 303

4.资本公积的明细科目 303

6.接受捐赠资产的核算 304

1.留存收益的概念 306

四、留存收益的核算 306

7.拨款转入的核算 306

8.其他资本公积的核算 306

8.企业提取盈余公积的主要用途 307

7.任意盈余公积 307

2.留存收益的目的 307

3.留存收益的内容 307

4.盈余公积 307

5.法定盈余公积 307

6.法定公益金 307

10.盈余公积的核算 308

9.未分配利润 308

11.未分配利润的核算 309

2.收入的特点 311

1.收入的概念 311

第九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311

一、收入的核算 311

7.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312

6.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的收入 312

3.收入的分类 312

4.销售商品的收入 312

5.提供劳务的收入 312

8.劳务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313

10.账户设置 314

9.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的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314

11.商品销售收入的核算 315

12.劳务收入的核算 317

1.费用的概念 318

二、费用的核算 318

13.其他业务收入的核算 318

7.制造费用 319

6.直接人工 319

2.费用的特征 319

3.费用的分类 319

4.产品成本项目 319

5.直接材料 319

13.账户设置 320

12.费用的确认 320

8.期间费用项目 320

9.管理费用 320

10.财务费用 320

11.营业费用 320

14.费用的核算 321

3.营业利润 323

2.主营业务利润 323

三、利润的核算 323

1.利润的构成 323

6.账户设置 324

5.净利润 324

4.利润总额 324

9.补贴收入的核算 325

8.营业外支出的核算 325

7.营业外收入的核算 325

10.所得税的核算 326

12.利润分配的核算 327

11.本年利润的核算 327

13.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核算 329

4.会计报表的种类 330

3.会计报表 330

第十章 财务会计报告 330

一、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330

1.财务会计报告 330

2.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 330

6.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目的 331

5.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331

7.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和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332

2.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334

1.资产负债表的概念 334

二、资产负债表 334

4.资产项目的填列方法 335

3.资产负债表的资料来源 335

5.负债项目的填列方法 338

1.利润表的概念 340

三、利润表 340

6.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填列方法 340

4.利润表各项目的填列方法 341

3.利润表的资料来源 341

2.利润表的结构 341

6.利润分配表的格式和内容 342

5.利润分配表 342

7.利润分配表的编制方法 343

4.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344

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344

四、现金流量表 344

1.现金流量表的概念 344

2.现金流量的分类 344

7.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345

6.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 345

5.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345

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内容与编制方法 346

9.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内容与编制方法 347

10.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内容与编制方法 348

11.补充资料项目的内容与编制方法 349

2.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制 351

1.会计报表附注 351

五、会计报表附注与财务情况说明书 351

4.财务情况说明书的编制 353

3.财务情况说明书 353

3.内部牵制时期 357

2.内部控制的发展阶段 357

第三篇 内部会计控制 357

第一章 内部会计控制总论 357

一、内部会计控制概述 357

1.内部控制 357

4.内部控制时期 359

5.内部控制结构时期 361

6.内部控制综合框架时期 362

7.《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时期 364

8.内部控制发展的原因 366

9.内部控制的作用 370

10.内部控制制度的局限性 372

11.内部控制分类 374

12.内部会计控制 375

20.防护性控制 376

19.反馈控制 376

13.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内容 376

14.内部会计控制的特征 376

15.内部会计控制的分类 376

16.制度控制 376

17.观念控制 376

18.前馈控制 376

29.内部管理控制的主要特征 377

28.内部管理控制的主要内容 377

21.集权控制 377

22.分权控制 377

23.积极控制 377

24.消极控制 377

25.借力控制 377

26.自主控制 377

27.内部管理控制 377

31.我国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 378

30.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378

32.我国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381

33.我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 382

34.我国内部会计控制理论建设 385

35.《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特点 388

36.《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意义 389

2.内部会计控制的内部形式 390

1.内部会计控制形式分类 390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形式 390

4.会计核算监督的主要内容 391

3.会计核算监督 391

6.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 392

5.制度监督 392

10.内部会计控制的外部形式 393

9.内部审计制度 393

7.重要事项的监督和制约制度 393

8.财产清查制度 393

11.社会形式 394

14.审计监督 395

13.财政监督 395

12.政府形式 395

15.税务监督 396

19.其他部门监督 397

18.银行监管 397

16.证券监管 397

17.保险监管 397

1.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 398

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 398

4.授权批准控制 400

3.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 400

2.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方法 400

6.预算控制 401

5.会计系统控制 401

9.内部报告控制 402

8.风险控制 402

7.财产保全控制 402

11.内部会计控制测试 403

10.电子信息系统控制 403

14.经济性原则 405

13.牵制性原则 405

12.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原则 405

16.协调性原则 406

15.系统性原则 406

18.设计业务循环流程 407

17.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步骤 407

20.设置内部控制要点 408

19.分析常见业务弊端 408

1.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检查的方法 409

四、内部会计控制的检查 409

21.制定内部控制文件 409

22.单独式文本 409

23.混合式文本 409

2.内部会计控制检查的职责 410

4.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和人员要求 411

3.企业内部审计 411

6.健全性测试 412

5.内部审计的常用方法 412

7.符合性测试 413

10.销货和收款环节审计控制 414

9.企业内部审计控制的重点内容 414

8.真实性测试 414

11.购买或取得环节审计控制 415

12.成本费用环节审计控制 416

13.实物资产审计控制 417

15.筹资与投资环节审计控制 418

14.货币资金环节审计控制 418

18.内部会计控制评价的目标 420

17.内部会计控制评价 420

16.会计记录与会计报告审计控制 420

20.内部会计控制评价的程序 421

19.内部会计控制评价的意义 421

21.外部中介机构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评价 423

2.建立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 424

1.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424

五、内部会计控制基础 424

3.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 425

12.财产清查制度 426

11.计量验收制度 426

4.内部会计管理体系 426

5.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426

6.账务处理程序制度 426

7.内部牵制制度 426

8.稽核制度 426

9.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426

10.定额管理制度 426

17.手工会计系统控制 427

16.会计系统控制 427

13.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427

14.成本核算制度 427

15.财务会计分析制度 427

18.电算会计系统控制 429

24.系统安全控制 430

23.系统初始化控制 430

19.电算会计控制要点 430

20.输入控制 430

21.处理控制 430

22.输出控制 430

2.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431

1.信息技术 431

六、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 431

3.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特点 433

4.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分类 434

6.一般控制 435

5.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点 435

7.一般控制的内容 436

9.应用控制的内容 441

8.应用控制 441

12.大众访问控制 445

11.周界控制 445

10.企业外部(互联网的大内部)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445

14.远程处理控制 446

13.电子商务控制 446

15.信息化环境下企业面临的安全风险分析 447

16.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防范措施 450

3.货币资金收入 453

2.货币资金业务的基本内容 453

第二章 货币资金控制 453

一、货币资金控制概述 453

1.货币资金 453

10.银行承兑汇票 454

9.支票 454

4.货币资金支出 454

5.货币资金的盘点与对账 454

6.备用金 454

7.外币资金 454

8.货币资金业务的分类 454

14.货币资金业务的主要凭证 455

13.货币资金业务活动的特点 455

11.托收承付 455

12.委托收款 455

3.岗位分工控制 457

2.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方法 457

二、货币资金控制目标与方法 457

1.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目标 457

4.授权审批控制 458

5.会计系统控制 459

8.货币资金支出的控制 460

7.货币资金收入的控制 460

6.内部报告控制 460

1.现金 461

三、现金、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控制 461

9.货币资金业务的监督检查 461

4.现金业务中常见的漏洞 462

3.库存现金限额 462

2.现金使用范围 462

5.现金业务控制目标 463

6.现金业务的控制程序 464

7.现金内部控制的控制点及其控制措施 465

8.定额备用金控制 466

11.银行存款业务控制目标 467

10.银行存款业务中常见的漏洞 467

9.银行存款 467

12.银行存款业务的控制程序 468

13.银行存款内部控制的控制点及其控制措施 469

14.其他货币资金 470

17.对外埠存款的控制 471

16.外埠存款 471

15.其他货币资金的一般控制 471

18.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 472

19.对票据的管理 473

20.对印章的管理 475

1.存货 476

一、存货控制概述 476

第三章 存货控制 476

3.存货业务的主要凭证 477

2.存货的业务流程 477

4.存货的会计账务处理流程 479

6.存货控制目标 480

5.存货业务中的常见弊端 480

8.存货控制的监督检查 481

7.存货控制要求 481

2.岗位分工控制 483

1.存货内部会计控制要点 483

二、存货控制要点与方法 483

4.取得、验收与入库控制 484

3.授权批准控制 484

5.仓储与保管控制 485

7.存货的分类管理控制 486

6.存货库存数量控制 486

8.存货盘点控制 487

10.存货跌价会计控制 490

9.期末存货计价 490

12.特殊存货的实物控制 491

11.生产经营现场的存货实物控制 491

14.领用、发出与处置控制 492

13.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 492

2.固定资产 496

1.长期资产 496

第四章 长期资产控制 496

一、长期资产控制概述 496

3.固定资产的业务流程 497

4.固定资产的会计账务处理流程 498

6.无形资产的业务流程 499

5.无形资产 499

9.长期资产业务的主要凭证 500

8.其他资产循环 500

7.无形资产的会计账务处理流程 500

11.长期资产控制目标 502

10.长期资产业务中的常见弊端 502

12.长期资产控制要求 503

2.岗位分工控制 504

1.长期资产控制要点 504

二、长期资产控制要点与方法 504

4.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控制 505

3.授权批准控制 505

5.固定资产取得与验收控制 507

8.固定资产会计控制 508

7.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控制 508

6.固定资产日常保管控制 508

10.固定资产清查盘点 511

9.固定资产日常维修保养 511

11.固定资产处置与转移控制 512

12.无形资产控制 512

13.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控制 513

14.无形资产使用控制 514

15.无形资产处置与报废控制 515

17.长期待摊费用控制 516

16.无形资产在会计报表上的列示 516

18.营业外收支控制 517

19.长期资产控制的监督检查 518

2.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基本内容 521

1.采购与付款 521

第五章 采购与付款控制 521

一、采购与付款控制概述 521

5.常规性采购 522

4.采购的类型 522

3.采购与付款业务的特点 522

8.采购计划 523

7.紧急采购 523

6.政策性采购 523

9.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控制目标 524

10.采购与付款业务流程控制 525

12.采购与付款业务流程控制使用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528

11.采购与付款账务处理流程(以采购商品为例) 528

13.采购与付款业务常见的错弊 530

1.采购与付款的关键控制点 531

二、采购与付款控制要点与方法 531

14.监督检查 531

2.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岗位分工)控制 532

4.请购控制 533

3.授权批准控制 533

6.采购控制 535

5.审批控制 535

7.验收控制 538

8.付款控制 539

2.销售业务基本内容 541

1.销售与收款 541

第六章 销售与收款控制 541

一、销售与收款控制概述 541

3.销售收款业务的基本内容 542

9.销售与收款的特点 543

8.现款销售 543

4.销售与收款的分类 543

5.预收货款销售 543

6.赊销 543

7.分期收款销售 543

10.销售与收款业务的控制目标 544

11.销售与收款业务流程控制 545

12.销售与收款账务处理流程 548

13.销售与收款业务流程控制使用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549

14.销售业务常见错弊 550

15.销售收款业务的常见错弊 551

1.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关键控制点 552

二、销售与收款控制要点与方法 552

16.监督检查 552

2.岗位分工控制 554

3.授权批准控制 555

4.销售和发货控制 556

5.收款控制 558

3.权益性投资 560

2.投资的分类 560

第七章 对外投资控制 560

一、对外投资控制概述 560

1.投资的概念 560

10.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 561

9.长期投资 561

4.债权性投资 561

5.混合性投资 561

6.易于变现的投资 561

7.不易于变现的投资 561

8.短期投资 561

11.新的投资成本的确定 562

12.投资业务的特点 563

1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工作阶段 564

1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 564

15.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与分析 567

16.短期投资业务流程 575

18.对外投资业务的主要凭证 576

17.长期投资业务流程 576

19.对外投资会计账务处理流程 577

20.对外投资业务中的常见弊端 578

22.对外投资控制要求 579

21.对外投资控制目标 579

23.对外投资控制的监督检查 580

2.岗位分工控制 582

1.对外投资控制要点 582

二、对外投资控制要点与方法 582

5.对外投资决策程序控制 583

4.对外投资决策制度控制 583

3.授权批准控制 583

6.对外投资可行性分析控制 584

8.投资方案与合同控制 586

7.对外投资执行控制 586

9.投资成本计量 587

10.资产转移控制 589

12.对外投资处置控制 590

11.投资差额摊销控制 590

13.投资收益控制 592

2.资金运动的特点 594

1.资金的概念 594

第八章 筹资控制 594

一、筹资概述 594

5.资金的风险价值 596

4.资金的无风险价值 596

3.资金的价值——利率 596

8.企业筹资渠道 598

7.企业筹资的分类 598

6.企业筹资 598

10.筹资方式 599

9.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及经营活动的关系 599

11.企业筹资的特点 600

1.银行 601

二、银行、非金融机构融资 601

2.企业眼中的银行信用 602

3.银行贷款的种类 603

4.银行贷款的抵押条件 605

5.银行贷款的利率 607

6.银行贷款的一般程序 609

7.非贷款类银行信用的主要产品 610

8.银行眼中的企业信用等级 613

10.商业信用的种类 616

9.商业信用 616

11.商业信用的特点 619

12.商业信用的运用 620

13.应收账款 622

16.存货的处理 623

15.应收账款的转售 623

14.应收账款的置押 623

17.融资租赁 624

18.企业采用融资租赁的优点 625

19.融资租赁的会计确认标准 626

20.融资租赁的决策过程 627

22.财政资金 628

21.企业采取融资租赁筹措资金 628

23.风险投资 629

24.普通股筹资 631

25.债券融资 632

1.筹资内部控制的目标 633

三、筹资内部控制目标与方法 633

3.筹资内部控制的内容 634

2.筹资业务常见错误弊端 634

4.筹资关键控制点、控制目标与控制措施 640

7.筹资决策控制 641

6.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控制 641

5.筹资内部控制系统调查表 641

8.决策执行控制 642

10.筹资控制的监督检查 643

9.筹资偿付控制 643

1.成本费用的概念 645

一、成本费用控制概述 645

第九章 成本费用控制 645

2.费用的分类 646

5.费用的计量 648

4.费用确认的标准 648

3.费用确认的原则 648

6.正确确认和计量费用应处理好的关系 649

9.成本控制的阶段 650

8.成本控制的意义和程序 650

7.不得列入企业成本费用的开支 650

10.成本控制的要求 651

12.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 652

11.成本控制的归口、分级责任制 652

13.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的原则 653

14.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654

1.产品成本内部控制的原则 655

二、产品成本、期间费用及工资的管理与控制 655

15.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 655

2.产品成本项目的设计 656

3.产品成本内部控制的标准 657

4.产品成本的差异分析 659

6.期间费用的核算特点 660

5.产品成本的内部控制方法 660

7.期间费用内部控制的方法 661

8.管理费用的核算内容 663

9.管理费用的内部控制方法 664

10.营业费用的核算内容 665

11.营业费用的内部控制方法 666

13.期间费用的结转 667

12.财务费用的内部控制 667

15.任用的内部控制 668

14.工资的管理与控制 668

17.工资业务与奖惩的内部控制 669

16.考勤的内部控制 669

19.职工离职、下岗或退休的内部控制 670

18.职工福利的内部控制 670

1.标准成本的含义 671

三、成本费用控制标准 671

2.标准成本的种类 672

3.标准成本的制定 673

6.弹性成本预算的编制 675

5.弹性预算的特点 675

4.弹性预算 675

8.目标成本 676

7.弹性预算的运用 676

9.目标管理的要点 677

10.目标成本的确定 679

11.成本差异分析 681

12.变动成本差异的分析 682

13.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684

14.成本中心 685

15.成本中心的考核指标 686

16.责任成本及其计算 687

17.利润中心 690

19.部门利润的计算 691

18.利润中心的考核指标 691

20.内部转移价格 692

22.投资中心的考核指标 695

21.投资中心 695

23.部门业绩的考核 698

24.纠正偏差 699

1.工程项目 701

一、工程项目控制概述 701

第十章 工程项目控制 701

2.工程项目业务流程 702

3.工程项目业务的主要凭证 703

4.工程项目会计账务处理流程 704

6.工程项目控制目标 705

5.工程项目业务中的常见弊端 705

7.工程项目控制要求 706

2.授权批准控制 707

1.岗位分工控制 707

二、工程项目控制要点与方法 707

3.项目决策控制 708

4.概预算控制 709

5.价款支付与会计控制 712

6.竣工决算控制 713

7.工程项目控制的监督检查 715

1.担保 717

一、担保控制概述 717

第十一章 担保控制 717

2.担保业务流程 718

5.担保业务中的常见弊端 719

4.担保会计账务处理流程 719

3.担保业务的主要凭证 719

6.担保控制目标 720

1.岗位分工控制 721

二、担保控制要点与方法 721

7.担保控制要求 721

3.担保评估控制 722

2.授权批准控制 722

4.担保审批控制 723

5.担保执行控制 724

6.担保控制的监督检查 725

2.流动资产 729

1.资产 729

第四篇 企业会计准则 729

第一章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729

一、基本概念 729

11.负债 730

10.商誉 730

3.非流动资产 730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730

5.持有至到期投资 730

6.投资性房地产 730

7.长期股权投资 730

8.固定资产 730

9.无形资产 730

20.费用 731

19.收入 731

12.流动负债 731

13.长期负债 731

14.其他负债 731

15.所有者权益 731

16.利得 731

17.损失 731

18.留存收益 731

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目标及适用范围 732

二、准则讲解 732

21.利润 732

22.财务会计报告 732

23.会计报表 732

24.资产负债表 732

25.利润表 732

26.现金流量表 732

27.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732

4.企业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本假设和前提 733

3.企业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733

2.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 733

5.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734

6.资产确认的条件 735

10.负债确认的条件 736

9.负债的基本特征 736

7.资产的分类 736

8.资产的列示 736

16.收入的分类和列示 737

15.收入的确认 737

11.负债的分类 737

12.负债的列示 737

13.所有者权益的来源 737

14.收入的特点 737

18.费用的确认 738

17.费用的基本特征 738

24.会计计量的属性 739

23.会计计量的要求 739

19.费用的分类 739

20.费用的列示 739

21.利润的内容构成 739

22.利润项目的列示 739

27.会计报表的分类 740

26.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构成 740

25.会计计量的标准 740

1.新准则与旧准则的比较 741

三、准则比较 741

2.新准则与IASC《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的比较 744

5.先进先出法 746

4.制造费用 746

第二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746

一、基本概念 746

1.存货 746

2.存货采购成本 746

3.存货加工成本 746

1.《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的制定背景及适用范围 747

二、准则讲解 747

6.加权平均法 747

7.个别计价法 747

8.存货可变现净值 747

9.存货跌价准备 747

10.一次转销法 747

11.五五摊销法 747

12.存货账面价值 747

2.存货的分类 748

3.存货的确认 749

6.存货的加工成本 750

5.存货的采购成本 750

4.存货的初始计量及其内容 750

9.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及具体内容 751

8.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的存货 751

7.不计入存货成本的相关费用 751

10.存货的盘存方法及具体内容 752

11.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753

13.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 754

12.存货取得的会计核算 754

15.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基本规定及会计处理 755

14.期末对存货进行盘点时对存货的盘盈、盘亏会计处理 755

1.新准则与旧准则的比较 756

三、准则比较 756

16.企业应当披露的与存货有关的信息 756

2.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758

5.共同控制资产 760

4.共同控制经营 760

第三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760

一、基本概念 760

1.控制 760

2.共同控制 760

3.重大影响 760

4.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及对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具体规定 761

3.成本法、权益法、可收回金额、公允价值 761

二、准则讲解 761

1.《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制定背景及适用范围 761

2.长期股权投资的分类 761

5.企业长期投资减值的正确判定及应计提减值准备的具体规定 764

6.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投资事项 765

1.新准则与旧准则的比较 766

三、准则比较 766

2.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767

二、准则讲解 769

1.《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的制定背景 769

第四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769

一、基本概念 769

1.投资性房地产 769

2.自用房地产 769

4.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 770

3.投资性房地产的分类 770

2.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确认应该满足的条件 770

2.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771

1.新准则与旧会计制度的比较 771

三、准则比较 771

5.预计净残值 773

4.应计折旧额 773

第五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773

一、基本概念 773

1.固定资产 773

2.使用寿命 773

3.折旧 773

1.《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制定背景及适用范围 774

二、准则讲解 774

6.年限平均法 774

7.工作量法 774

8.双倍余额递减法 774

9.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774

3.固定资产初始取得时的计量 775

2.对固定资产进行确认应该满足的条件 775

4.固定资产后续计量的规定 776

6.企业在附注中对固定资产有关信息的披露 777

5.固定资产处理的规范 777

1.新准则与旧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778

三、准则比较 778

5.农业活动 782

4.公益性生物资产 782

第六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782

一、基本概念 782

1.生物资产 782

2.消耗性生物资产 782

3.生产性生物资产 782

3.生物资产确认应满足的条件 783

2.生物资产的分类 783

6.生物转化 783

7.活跃市场 783

二、准则讲解 783

1.《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的制定背景及适用范围 783

4.不同情况下生物资产成本的确定 784

7.公允价值及其计量 785

6.生物资产后续计量及计量方法 785

5.生物资产的后续支出及其确认与计量 785

10.企业在报表附注中对生物资产相关信息的披露 786

9.生物资产处置的账务处理 786

8.生物资产收获后进行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 786

1.新准则与旧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787

三、准则比较 787

5.非专利技术 789

4.专利权 789

第七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789

一、基本概念 789

1.无形资产 789

2.研究 789

3.开发 789

11.商誉 790

10.研发支出 790

6.商标权 790

7.著作权 790

8.特许权 790

9.土地使用权 790

3.企业确认无形资产的条件及基本原则 791

2.无形资产的特征及内容 791

二、准则讲解 791

1.《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制定背景及适用范围 791

5.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支出中确认无形资产的条件 792

4.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792

6.无形资产后续计量 793

8.无形资产减值的处理 794

7.估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应当考虑的相关因素 794

11.企业披露的无形资产内容 795

10.土地使用权的处理 795

9.对无形资产的处置和报废进行会计处理的原则 795

1.新准则与旧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796

三、准则比较 796

4.公允价值 798

3.非货币性资产 798

第八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798

一、基本概念 798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798

2.货币性资产 798

2.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的区分 799

1.《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制定背景 799

二、准则讲解 799

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区别 801

3.货币性资产和现金等价物概念的比较 801

5.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802

7.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的方法 803

6.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可以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换入资产成本的条件 803

8.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 804

9.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换入资产成本的会计处理 805

10.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换入资产成本的会计处理 806

1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新旧会计准则的衔接 807

1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换入多项资产时对各项换入资产成本的确定 807

1.新准则与旧准则的比较 808

三、准则比较 808

2.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809

5.资产减值迹象 810

4.经济性标准 810

第九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810

一、基本概念 810

1.资产减值 810

2.资产组 810

3.资产组组合 810

1.《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制定背景 811

二、准则讲解 811

6.折现率 811

7.可收回金额 811

8.可变现净值 811

9.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或持有价值) 811

3.对资产组进行认定的方法 812

2.对资产减值进行认定的基本原则 812

5.资产减值的外部迹象 813

4.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标准及标准使用的区分 813

7.单项资产的减值测试的关键 814

6.资产减值的内部迹象 814

9.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 815

8.资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815

10.预计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 816

13.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818

12.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818

11.对单项资产减值进行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 818

14.资产组减值测试的具体内容 819

16.商誉减值测试的内容 820

15.资产组减值的会计处理 820

18.资产减值披露的具体内容 821

17.商誉减值测试的会计处理 821

2.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822

1.新准则与旧准则的比较 822

三、准则比较 822

4.辞退员工 824

3.辞退福利 824

第十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824

一、基本概念 824

1.职工薪酬 824

2.非货币性福利 824

2.对职工薪酬各项内容的正确理解 825

1.《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的制定背景及规范内容 825

二、准则讲解 825

4.计提职工薪酬的方法 826

3.职工薪酬确认的基本原则 826

5.确认辞退福利的预计负债需要满足的条件 827

1.新准则与以往相关会计处理的比较 828

三、准则比较 828

6.职工薪酬应披露的内容 828

2.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829

5.账户管理人 830

4.托管人 830

第十一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830

一、基本概念 830

1.企业年金基金 830

2.委托人 830

3.受托人 830

16.企业年金基金的净资产 831

15.应付佣金 831

6.投资管理人 831

7.应收证券清算款 831

8.买入返售证券 831

9.应付证券清算款 831

10.应付受益人待遇 831

11.应付受托人管理费 831

12.应付托管人管理费 831

13.应付投资管理人管理费 831

14.卖出回购证券款 831

1.《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的制定背景及适用范围 832

二、准则讲解 832

4.企业年金基金运营形成资产的组成部分及其确认和计量 833

3.企业年金基金涉及的要素及其计量要求 833

2.企业年金、企业年金计划和补充养老保险 833

6.企业年金基金在运营过程中形成收入的组成部分及其确认和计量 834

5.企业年金基金运营形成负债的组成部分及其确认和计量 834

9.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会计处理 835

8.企业年金基金的会计处理 835

7.企业年金基金在运营过程中发生费用的组成部分及其确认和计量 835

11.企业年金基金的披露内容及财务报表的编制 836

10.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的会计处理 836

1.新准则与旧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837

三、准则比较 837

5.授予日 839

4.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839

第十二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839

一、基本概念 839

1.股份支付 839

2.权益工具 839

3.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839

2.股份支付的分类及其具体范围 840

1.《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的制定背景 840

6.等待期 840

7.可行权日 840

8.行权日 840

二、准则讲解 840

3.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存在的观点 841

5.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 842

4.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 842

6.股份支付的披露及其具体内容 843

1.新准则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规范意见(试行)》的比较 844

三、准则比较 844

2.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846

2.混合方式 847

1.债务重组 847

第十三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847

一、基本概念 847

2.正确理解“债务重组”、“公允价值”、“或有应付金额”及“或有应收金额”等相关概念 848

1.《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的制定背景及适用范围 848

二、准则讲解 848

7.对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会计处理 849

6.对以债务转为资本清偿债务的会计处理 849

3.债务重组的方式 849

4.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时的会计处理 849

5.对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业务的会计处理 849

9.债务人、债权人应该对外披露的债务重组内容 850

8.采用混合重组方式进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850

1.新准则与旧准则的比较 851

三、准则比较 851

2.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852

3.或有资产 853

2.或有负债 853

第十四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 853

一、基本概念 853

1.或有事项 853

1.或有事项的基本特征 854

二、准则讲解 854

3.或有事项准则适用范围及其会计处理原则 855

2.或有资产的特征 855

4.预计负债的确认 856

6.预计负债的初始计量 857

5.预计负债可获得补偿的确认 857

8.在待执行合同变成亏损合同时预计负债的确认和核算 858

7.预计负债的账务处理 858

10.企业清偿预计负债时对预期可获得的补偿的处理 859

9.企业重组所涉及的预计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859

13.或有负债的披露 860

12.预计负债的披露 860

11.预计负债的后续计量 860

1.新准则与旧准则的比较 861

三、准则比较 861

14.或有资产的披露 861

2.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862

6.销售退回 863

5.销售折让 863

第十五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863

一、基本概念 863

1.收入 863

2.日常活动 863

3.现金折扣 863

4.商业折扣 863

1.《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修订的背景及适用范围 864

二、准则讲解 864

7.分期收款销售 864

8.售后回购 864

9.完工百分比法 864

2.正确理解收入、现金折扣、销售折让、完工百分比法等概念 865

3.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 866

4.销售商品收入的计量及其账务处理 868

7.售后回购业务的会计处理 869

6.非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的会计处理 869

5.委托代销业务的会计处理 869

9.对出口销售商品的收入确认应注意的内容 870

8.房地产销售收入的确认 870

11.提供劳务收入的账务处理 871

10.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871

12.特殊劳务收入及其会计处理 872

1.新准则与旧准则的比较 873

三、准则比较 873

13.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收入的种类及其确认原则 873

2.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874

5.合同合并 876

4.合同分立 876

第十六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 876

一、基本概念 87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