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苜蓿栽培与加工利用
苜蓿栽培与加工利用

苜蓿栽培与加工利用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师尚礼,南丽丽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金盾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8299518
  • 页数:180 页
图书介绍:内容提要:苜蓿概述(形态特性、品种、栽培区划分,苜蓿的草地建植(环境、整地、播种、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苜蓿的收获利用与加工调制,各生态气候区苜蓿的栽培和利用(高寒区、干旱区、温热区),苜蓿的间作、混作与轮作。
《苜蓿栽培与加工利用》目录

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苜蓿的形态特征 1

一、根 1

二、茎 4

三、叶 5

四、花 6

五、荚果 6

六、种子 6

第二节 苜蓿的生长特性 7

一、种子的萌发和出苗 7

二、营养生长 8

三、生殖生长 9

四、再生生长 9

第三节 苜蓿的生产能力 10

一、叶茎比 10

二、株高 11

三、生长速度 11

四、再生性能 12

五、光合能力 13

第四节 苜蓿的利用价值 13

一、饲用价值 13

(一)粗蛋白质 13

(二)碳水化合物 14

(三)维生素 15

(四)矿物质 16

(五)功能成分 16

(六)能量 16

二、生态价值 16

三、食用价值 18

第二章 苜蓿品种及适应区域 19

第一节 品种概述 19

一、地方品种 20

(一)沧州紫花苜蓿 20

(二)新疆大叶紫花苜蓿 20

(三)陇东紫花苜蓿 20

(四)肇东紫花苜蓿 21

(五)敖汉紫花苜蓿 21

二、育成品种 21

(一)特点 21

(二)分类 21

(三)常用品种 22

三、引进品种 26

(一)WL323ML紫花苜蓿 26

(二)三得利紫花苜蓿 26

(三)阿尔冈金杂花苜蓿 26

(四)游客紫花苜蓿 26

四、野生栽培驯化品种 27

(一)阿勒泰杂花苜蓿 27

(二)呼伦贝尔黄花苜蓿 27

(三)清水紫花苜蓿 27

(四)陇东天蓝苜蓿 28

第二节 苜蓿抗逆性 28

一、抗旱性 28

(一)抗旱形态学 28

(二)抗旱性与生产性能 29

(三)抗旱生理 29

二、抗寒性 30

(一)形态特征与抗寒性 30

(二)抗寒生理 30

(三)秋眠性与抗寒性 32

三、耐盐性 32

(一)耐盐品种 33

(二)耐盐生理 33

四、抗病虫性 34

第三节 苜蓿栽培区划 34

第三章 苜蓿草地建植 36

第一节 苜蓿与环境 36

一、温度 36

二、水分 37

三、光照 37

四、土壤 37

第二节 整地与播种 37

一、整地 37

(一)翻耕 38

(二)碎土耙平 38

(三)镇压 38

二、播种 39

(一)品种选择 39

(二)种子处理 39

(三)根瘤菌接种 40

(四)播种期选择 41

(五)播种方式 42

(六)播种量 45

(七)播种深度 46

(八)播后镇压 46

第三节 水肥管理 46

一、灌溉 46

(一)耗水量与需水量 46

(二)灌溉需要量 47

(三)灌溉定额 48

(四)灌水深度 48

(五)灌水定额 48

(六)灌水时期 49

(七)灌水次数 49

(八)灌水强度 49

(九)灌水方法 50

二、施肥 51

(一)确定施肥需要 51

(二)施肥量 55

(三)施肥方法 66

第四节 病虫草害防治 68

一、苜蓿病害防治 68

(一)苜蓿病害的分布及危害 68

(二)苜蓿病害 70

二、苜蓿虫害防治 75

(一)苜蓿虫害 75

(二)苜蓿虫害的综合防治 80

三、苜蓿杂草防治 81

(一)杂草对苜蓿的危害 81

(二)苜蓿杂草的种类 81

(三)杂草综合防治 81

四、苜蓿草地的利用年限 89

第四章 苜蓿的收获利用与加工调制 90

第一节 苜蓿的收获利用 90

一、苜蓿刈割 90

(一)刈割时间 90

(二)刈割次数 91

(三)留茬高度 91

二、苜蓿利用技术 91

(一)放牧利用 92

(二)青饲利用 93

(三)饲喂利用 93

第二节 苜蓿的加工调制 95

一、苜蓿干草调制 95

(一)刈割 95

(二)干燥 96

(三)搂草、翻晒 99

(四)打捆 100

(五)贮藏 102

(六)苜蓿干草的品质鉴定 103

(七)苜蓿干草的饲喂效果 105

二、苜蓿青贮调制 106

(一)设施青贮 106

(二)常规青贮 109

(三)半干青贮 110

(四)混合青贮 112

(五)添加剂青贮 113

(六)草捆青贮 115

(七)青贮苜蓿的品质鉴定 119

(八)青贮苜蓿的饲喂效果 121

三、其他 122

(一)苜蓿草块 122

(二)苜蓿草粉 123

(三)苜蓿草颗粒 125

(四)苜蓿蛋白营养舔砖 126

第五章 不同生态气候区苜蓿栽培与利用 128

第一节 高寒区苜蓿栽培与利用 128

一、高寒区单播苜蓿技术 128

(一)高寒区适宜品种选择 128

(二)栽培方法 129

(三)高寒区苜蓿寒作技术与同类建植技术方法的异同 130

二、高寒区混播苜蓿技术 132

(一)技术要点 132

(二)优点 132

(三)注意事项 132

三、寒区苜蓿草地土壤冬春防风蚀技术 132

(一)技术要点 133

(二)优点 133

(三)注意事项 133

四、寒区苜蓿草地利用技术 134

(一)调制青干草 134

(二)放牧利用 134

第二节 干旱区苜蓿栽培与利用 134

一、适宜品种选择 135

二、栽培方法 135

(一)播前土地准备 135

(二)播种时间 136

(三)播种量 136

(四)播种深度 136

(五)播种方法 136

(六)苜蓿田管理要点 142

三、收获利用 143

第三节 湿热区苜蓿栽培与利用 144

一、湿热区苜蓿的种植模式 145

二、适宜品种选择 145

三、栽培方法 146

(一)播前土地准备 146

(二)播种方式及播种量 148

(三)苜蓿田间管理 148

四、收获利用 149

第六章 苜蓿间作、混作与轮作 150

第一节 苜蓿间作 150

一、间作增产原理 150

(一)间作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151

(二)田间群体小气候的变化 151

(三)土壤结构及肥力因素的改善 151

(四)复合群体的抗灾害机制 151

二、苜蓿间作栽培模式 152

(一)“苜蓿—玉米”间作模式 152

(二)“小麦—苜蓿”间作模式 153

(三)“苜蓿—燕麦”间作模式 154

(四)“苜蓿—谷子或糜子”间作模式 154

(五)“棉花—苜蓿”间作模式 154

(六)“苜蓿—马铃薯”间作模式 155

(七)“苜蓿—印度芥菜”间作模式 155

(八)“林果—苜蓿”间作模式 155

(九)“苜蓿—茶树”间作模式 156

第二节 苜蓿混作 157

一、混作增产原理 157

(一)合理的空间分布 157

(二)产量互补效应 158

(三)土壤结构及肥力因素的改善 158

(四)减轻杂草的危害 159

二、混作的优越性 159

(一)改善牧草品质 159

(二)利于调制 160

三、苜蓿、禾草混播组合的地域性 160

四、苜蓿、禾草混播的种间关系 162

五、苜蓿、禾草混播地的管理 165

(一)施肥 165

(二)灌溉 166

(三)清除杂草,防止虫害 166

六、苜蓿、禾草混播的利用方式 167

第三节 苜蓿轮作 167

一、苜蓿轮作的必要性 168

(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 168

(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需要 168

(三)农牧民致富的迫切需要 169

(四)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169

二、苜蓿轮作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170

(一)避免苜蓿重茬的“自毒作用” 170

(二)提高后茬作物的产量 170

(三)提高后茬作物的品质 172

(四)培肥土壤 172

(五)改善农田土壤物理特性 173

(六)草田轮作可以防止作物病虫草害 173

三、苜蓿轮作模式 174

四、何时轮作苜蓿 176

五、苜蓿轮作计划的编制 176

(一)轮作计划编制原则 176

(二)轮作计划编制方法和步骤 177

(三)轮作制度中的苜蓿草供应体系 178

主要参考文献 18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